三年级下册人物与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14.52 MB
- 文档页数:29
4《人物与环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
根据人物动态变化想象活动内容,添加适当环境。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表现生活的兴趣,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锻炼学生的组画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2.能够根据人物各种动态进行画面的组织与添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动态图片、优秀作业、彩笔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黑板展示出一组人物动态图片,启发学生思考、想象他们在做什么?2.应该添加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突出人物活动?二、学习新知,讲授新课:游戏感受:1.分组游戏:引导学生分组表演动态变化,一组做动态,其他同学猜,让学生想象他可以在做什么?2.启发谈话:通过刚才的演示与讨论,我们了解了人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和背景的变化可以直接改变绘画的内容。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给相同的人物添加不同的环境来改变绘画的创意,使画面更加有趣。
课件出示:1.画面上有一对人物的背影。
2.画面人物不变,背景变化为电影院、公共汽车的窗口、游乐园……启发:看来画面背景环境不同,人物的活动内容就不同,画面的趣味也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画面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吧。
板书课题:人物与环境三、自主探究,启发想象1.选择探究人物的动态、性别、发饰、衣着与环境的关系。
借助电子白板上提供的人物与环境,结合不同人物发饰、衣着的图片资料展开讨论与选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总结:看来人物与背景环境要想和谐统一,不仅要结合人物的动态,想象合理的背景环境,还要根据人物环境改变人物的发饰、衣着等,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成为和谐完美的整体。
板书:动态衣着发饰环境师: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创作出更多不同主题的精美画面—《快乐的小丑》《海底探秘》等人物动态相同、主题不同的绘画作品。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人物与环境▏人美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其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让学生了解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这种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其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介绍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人物在环境中的活动、环境对人物心情的影响等。
2. 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如透视、光影、色彩等。
3. 创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绘画技巧在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人物与环境关系的观察与表现。
2. 绘画技巧的综合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解绘画技巧在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应用。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示范绘画技巧,并讲解其在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中的作用。
4. 创作实践: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的绘画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物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
板书设计1. 人物与环境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品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的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作品富有创意,色彩丰富。
《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开阔思维,大胆创新、想象,其中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还可以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但还需要教师一步一步进行引导:1、想象人物:根据特定人物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2、想象环境:根据人物活动想象环境。
本课是创新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部分人物动态图片,也可以采用实现将人物动态粘在作业纸上,让学生根据想象转动纸张改变动态的方法使用。
二、教学内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人物造型发挥想象力,添上适当的背景,创造不同的环境使画面丰富完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热情,以及改造解构事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根据特定的人物姿态,通过改变位置方向想象人物动态的变化,表现活动内容和情节,并添加适当的环境。
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图画纸、彩笔、油画棒教师准备:课件、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人物图片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老师听说大家很聪明,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在这两幅图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人物动态一样,画面表现的内容一样吗?为什么同样的人物动态,表现出的画面内容却不一样呢?学生回答:因为他的服装和他所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师:看来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很奇妙呀,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物与环境》,板书课题:人物与环境(设计意图:用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明确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师:请看,这两个人的动作,你能想象出来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师:大家的想象力真挺丰富的,要形成完整的画面,接下来我们需要添加什么看起来更像是在……师:老师现在想象他们在跳舞,看老师加的背景(课件)出示跳舞背景图片这样就完成了吗?还缺少什么?,对,应该给他们设计穿上适合舞蹈演出的服装,谁来用白板操作设计一下?(请学生到前面演示)师:我又想到他们是在海底,两位潜水员,你们看像吗?(课件)白板克隆人物,出示海底背景图片(教师演示添加潜水员服饰)师:我们来看一下完成后的效果,这样画面内容才算和谐统一。
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课题:《人物与环境》授课年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以人物为主题的创作课,旨在通过为人物造型添加不同衣饰和背景,改变人物方向,表现不同的绘画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点培养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组织画面的能力。
本课教材共两页,以绘画游戏的方式颇具趣味性地呈现了具体教学内容,即两组动态人物,因改变位置、方向、性别、发式、衣着、环境而表现的不同画面,体现了绘画创作的丰富变化,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以想象。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下雨了》《洗澡》等课程,基本了解如何用基本形表现人物特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动态的生动和趣味,都为本科的学习与创作奠定了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活泼有趣,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乐于学习、乐于创作表现,但是对把握较完整的场面仍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彼此呼应、和谐统一的关系。
利用添画、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表现完整画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激趣,借助观察想象、选择摆放和分析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利用想象、添画,将人物与背景有机结合,呈现有主题且完整的画面。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大胆塑造以及背景的趣味性。
教具:教学范作、课件、印有人物动态的圆形作业纸。
学具:图画纸、彩笔、勾线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人物与环境》教材分析《人物与环境》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开阔思维,大胆创新、想象。
旨在通过人物造型添加不同衣饰和北京,改变人无方向,表现不同的绘画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点培养想象力和表现能力,提高组织画面的能力。
这一课画人物不是重点,重点是添加环境,所以动态人物如果能提前就给学生准备好,那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就能减少难度,画起来也能节省时间,事半功倍。
教学目标了解绘画创作中人物与环境彼此呼应、和谐统一的关系。
利用添画、想象激发学生的穿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表现完整画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想象添画,将人物与背景有机结合,呈现有主题且完整的画面。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大胆塑造以及背景的情趣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光头强照片他在做什么呢?学生回答(钓鱼)----那么现在他又在做什么呢?--学生回答(照相)2、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地方不同,或者说背景不同。
师导入:因为环境不同,所以故事也发生了改变。
那么人物与环境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人物与环境》。
二.探究。
(一)动作、服饰1、首先,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两个人物,他们正面对面伸着手,他们在做什么呢?---生回答。
请学生做一做动作,比如投篮、做操、加油、击掌等动作。
2、师:我们就联想到这里,现在我们来为这两位同学添画下背景。
看神秘的海底世界,精彩的舞林大会和小丑表演,挂衣服。
同学们,人物的动作变了吗?--生回答:没有。
师:那么什么变了?环境。
出示大屏幕。
动作相同,环境改变,可以产生更丰富的联想,画出不同的画面。
但是我总觉得这几幅作品好像不够完美?你认为呢?问题出现在那里?学生回答:缺少衣服。
没错。
那我们就试着来分析添画一下吧。
3、引导学生分析添加环境。
(1)海底世界在神秘的海底你想添画什么?学生回答师:联想的不错,那么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样吗?(2)小丑表演如果你来扮演小丑,你想添加什么样的服饰?学生回答教师提示小丑的其他特种:鼻子气球等。
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四课《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人物特点,使之与背景相协调。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习人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2. 观察生活中的场景,选择合适的人物进行创作。
3. 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人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难点: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人物特点,使之与背景相协调。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课件、绘画工具。
学具:绘画纸、水彩笔、蜡笔、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怎样的环境中?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人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举例说明对比、衬托等手法。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三、示范演示(5分钟)1. 教师现场作画,展示如何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讲解作画步骤,引导学生注意人物与环境的协调。
四、学生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人物和环境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作品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人物与环境对比、衬托关注生活作业设计:1. 回家后,观察家庭成员的生活场景,画一幅《人物与环境》的作品。
2. 选择一位同学,描述他的外貌特点和日常行为,以此为基础,创作一幅《人物与环境》的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创作作品,让学生了解了人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会了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人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创作中人物与环境彼此呼应、和谐统一的关系。
利用添画、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表现完整画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激趣,借助观察想象、选择拼摆、变换方向和分析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爱护环境、表现美好环境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想象、添画,将人物与背景环境有机结合,呈现有主题且完整的画面。
教学难点:根据人物动态,通过改变其方向大胆想象人物活动的内容以及背景环境的情趣性。
课前准备:课件、素描、勾线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听到这首音乐,你们猜猜老师今天把谁请来了?(出示:大头儿子)2.听!大头儿子在说什么?(语音:哇!好美啊!)大头儿子为什么说,“好美啊!”?他这是到哪了?3.(图片:大头儿子在西安大雁塔广场看喷泉)请同学根据画面讲大头儿子的故事。
4.(图片:大头儿子在星空)请同学根据画面讲大头儿子的故事。
5.为什么同一个人物你们讲的故事不同呢?(教师总结:人物所在的地方是环境,环境不同所以故事也发生了变化)6.人物与环境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人物与环境》(板书课题:人物与环境)二.新授1.出示图片:班里学生动态没有背景环境,问:他在做什么?(学生回答)2.出示图片:同一个学生动态加上环境,教师揭示答案:他在捡垃圾,真是我们班的环保小卫士!(颁发学校的环保小卫士徽章)3.出示图片:两个人物的动态没有背景环境。
问: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4.出示图片:以上两个人物动态图片加上环境,教师揭示答案并介绍作品:《拾穗者》。
5.教师总结:因为添加了环境,我们才能更加真实的感受到拾穗者的艰辛,联想到他们的劳动场景,所以人物与环境有着重要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6. 播放视频“芭蕾舞者”,思考:你是怎样通过人物联想到环境的呢?7.图片:芭蕾舞素描人物,问:你知道视频中的她在干什么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学生回答)(板书:动态、服饰)8.你会给这个芭蕾舞者加上什么环境呢?(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并讲解:她在夕阳下舞蹈,多美的剪影画面!她在舞台上接受观众的掌声!她在练功房练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在水底舞蹈,多么神奇有趣的画面!9.出示图片:两个人物高举手臂动态,请学生模仿动态,同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