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的打牌日记
- 格式:docx
- 大小:39.56 KB
- 文档页数:3
胡适天天打牌,季羡林惦记着女同学大腿…大师们的搞笑日记?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答案: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的《参政内幕》即可!广受推崇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yiping1198 小编私人微信:mx18868商务合作及投稿版权QQ:1198657703来源公众号历史教师王汉周胡适日记七月四日读'Plato's“Apology of Socrates'。
今日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夜八时至湖上观此间庆祝会。
士女游者无算,公园中百戏俱陈,小儿女燃花爆为乐。
既然燃火作矣,五光十色,备极精巧。
九时半始归。
七月五日往暑期学校注册。
下午打牌。
七月六日暑期学校第一日,化学。
打牌。
七月七日上课。
打牌。
胡适的留学日记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工。
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季羡林清华园日记二日今天才深切地感到考试的无聊。
一些放屁胡诌的讲义硬要我们记住!大千走了,颇有落寞之感。
十三日昨夜一夜大风,今天仍然没停,而且其势更猛。
北平真是个好地方,唯独这每年春天的大风实在令人讨厌。
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二日今天作Faust的Summary无论多好的书,even Fausteven Faust。
只要拿来当课本读,立刻令我感觉到讨厌,这因为什么呢?我不明白。
过午看女子篮球赛,不是去看想“打”篮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
因为说到篮球,实在打得不好。
三日今天整天都在预备Philology,真无聊。
我今年过的是什么生活?不是test,就是reading report,这种生活,我真有点受不了。
胡适年轻时很浪荡作者:王文静来源:《百家讲坛》2014年第04期胡适年轻时曾写了这样一首诗:“客里残年尽,严寒透画帘。
霜浓欺日淡,裘敝苦风尖。
壮志随年逝,乡思逐岁添。
不堪频看镜,颔下已鬑鬑。
”寥寥几笔,真实地刻画了一个上海滩十七八岁的浪荡子那副前途无望、颓废落寞的穷酸样儿。
那时的胡适,完全是十里洋场上海滩的“小混混”样,就像他自己在《藏晖室日记》中所写:“我们打牌不赌钱,谁赢谁请吃雅叙园。
我们这一班人都能喝酒,每人面前摆一大壶,自斟自饮。
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不到两个月,我都学会了。
幸而我们都没有钱,所以只能玩一点穷开心的玩意儿——赌博到吃馆子为止,逛窑子到吃‘镶边’的花酒或打一场合股份的牌为止。
有时候,我们也同去看戏……我那几个月之中真是在昏天黑地里胡混。
有时候,整夜地打牌;有时候,连日大醉。
”胡适在这段日子里,吃喝嫖赌,几乎五毒俱全。
有人根据胡适日记统计:在59天内,打牌16次,喝酒14次,进戏园、捧戏子19次,逛窑子嫖妓女10次。
几乎每天都是这一套。
他自己说,当时那么疯狂地爱上打牌,倒不是耍名士风度,也并非以非常方式与大学教育叫板,而是一种“革命的苦闷”,是“少年人的理想主义受到打击”。
上海新公学当时闹民主,学生哪里闹得赢当局?胡适与同学们集体退学,又不敢回家,怕老母亲举竹扫把给一顿“笋子炒肉”,待在学校没书读,前途渺茫,毫无把握。
在这种忧愁烦闷的时候,又遇着一帮浪漫的朋友,就跟着他何堕落了。
比天天向下,堕落过日子;比天天向上,攀升过日子。
直到有一天,他喝得酪酊大醉后,被巡捕房关了起来,罚了五元钱后,才感到万分懊悔。
家中经济日渐困难,父亲的生前产业,在上海开的茶叶店早就资不抵债,转给了债权人,胡适的生活费、学费来源几乎断绝,家中的老母亲还得靠他赡养。
想到自己的堕落,想到含辛茹苦的老母亲,胡适想起老师劝他的话:离开那帮狐朋狗友,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正巧赶上庚子赔款公派留学,第一批已经赶不上,胡适决心考第二批。
胡适先生的打牌日记小编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尤其是那些自制力不强的同学,很容易走上堕落的道路,前段时间,胡适留学时的一篇日记在网上火了起来,今天小编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
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虽然有各路学者证实实际情况并非上文所描述的那样。
胡适留学时写下一本日记,内中颇为有趣:“二月廿日:连日似太忙碌,昨夜遗精,颇以为患。
今日访医,询之,云无害也。
四月九日:至沈君处打牌,十二时始归。
四月廿九日:天时骤暖至八十度以上,不能读书,与沈、陈诸君打纸牌,又与刘、侯诸君打中国牌。
”仔细统计,只是7月,他在日记中出现“打牌”的记录,多达11天。
大师这个月差不多有一半的日子在打牌。
生活琐事,包括遗精这样的事,都记录在其中了。
1910年,19岁的胡适获得庚子赔款第二期资助,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农科留学,后又于191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1917年回国任教。
在美国的7年留学期间,胡适后期一系列思想和主张逐渐形成,并写下了记录它们的50多万字的日记和札记。
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的所作所为,常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所以前些年网友截取了《胡适留学日记》部分,发现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每天除了打牌就是打牌,刚刚责备自己“堕落”,立志戒牌之后第二天就又是打牌,一时风靡网络。
尽管这种截取的片段与实际有不少距离,但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业成绩确实不是他第一关心和重视的。
他在给他最好的朋友许怡荪的信中说,“适居此四年半,学业所成就无异于恒人,唯可通晓此邦之文明、学术、政教、人心,此中所得,远胜读书十年也。
”他自己也承认,学业上和一般留学生没什么差别,但是对于美国的文明、学术、政教和人心,他却尤为注意,因为这些需要花大量时间去体验和观察的问题,在胡适那里,正是最为重要的“正业”。
《胡适留学日记》创世界最贵日记纪录揭秘胡适的留学生活作者:屈琦刘薇禛平张禹来源:《留学》2020年第21期胡适的留学生活,不只有“打牌”。
2020年10月17日凌晨,《胡适留学日记》在华艺国际北京首拍中以1.391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下最贵日记的世界纪录。
据报道,《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共十八册,五十余万字,皆为胡适亲笔手稿,并随文附有四百五十多张珍贵照片及中英文剪报。
胡适在其中记录了留学美国时期的见闻和思想。
这套手稿本是迄今公开发现的最全本,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他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十九岁时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后来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倡导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在美国留学的七年,可以说是胡适实现思想蜕变与跨越的重要时期。
而胡适的留学故事,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讨论。
留学是“过渡之舟楫”1910年,胡适辞去了华童公学教员一职,来到北京应考留美官费生。
据记载,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吾家家声衰微极矣,振兴之责,唯在儿辈。
而现在时势,科举既停,上进之阶,唯有出洋留学一途。
且此次如果被录取,一切费用皆由国家出之。
闻官费甚宽,每年可节省二、三百金。
则出洋一事,于学问既有益,于家用又可无忧,若非一举两得乎?……如不能被取,则仍回上海觅一事糊口,一面竭力预备,以为明年再举之计。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背景下,科举考试已经被废止,出国留学成为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庚子赔款官费生省去了所有开销,留学亦成为“高性价比”的选择。
据记载,庚子赔款官费出国的考试科目除了国文、英文外,还有各项科学等。
据胡适自己回忆,国文考了一百分,英文考了六十分,而西洋史、动物学、物理学等都是“临时抱佛脚,预备起来的,所以考的很不得意”。
“取送出洋的共七十名,我很挨近榜尾了。
”最终,胡适通过了筛选,获得了赴美留学的名额。
对于留学的意义,胡适有一番深入的思考。
当看见这些作家们的日记后,再也不觉得自己的日记写的像狗屎了后来开始慢慢的自己写日记,写久了以后渐渐的就写不出东西了,因为一个人的生活平庸才是常态,不会每天都发生让人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最后毫不起眼的吃饭睡觉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但这些却没有记录的意义。
所以到最后,日记要么就是牢骚,要么就是抱怨,什么都没有,走向了寡淡,再也不愿意继续写下去了。
平淡的日记似乎没办法写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来,但是也有很多作家出版了自己的日记,比如弗及利亚·伍尔夫和阿娜伊斯·宁,他们的日记别人的觉得是艺术品,为什么?因为别人写的多杂而且内容丰富,我还看过苏珊·桑塔格的日记合集《心为身役》,内容和我们平时写的日记完全不一样,有时候是一首歌,有时候是一句话的心情,当然也会有一些关于爱人亲人的抱怨,有时候是某个作家的评价,内容完全不拘于生活,什么都有,这一方面是因为她的阅读丰富,写的内容广泛,也有一方面是因为名人效益,让她的日记和别人有不一样的的高度。
但是更多的,或者至少是我看过的,很多作家的日记真的写的很平淡。
有时候你看见了会觉得这些根本就不是我们平时所想象出的伟大的作家写的日记。
经典如胡适的打牌日记:胡适记打牌之事,一般仅“打牌”两个字而已。
2月5日,“刘千里以电话邀打牌。
”4月29日,“天时骤暖至八十度以上,不能读书,与沈、陈诸君打纸牌,又与刘、侯诸君打中国牌,以为消遣之计。
”5月14日,“夜与刘千里诸人打牌。
刘君已毕业,云下星期二将归祖国矣。
”7月2日,“天热不能作事,打牌消遣。
”7月3日,“今日天气百一十度。
打牌。
”7月8日,“无事。
打牌。
天气稍凉矣。
”8月4日,“化学第四小考,极不称意;平生考试,此为最下。
打牌。
”8月5日,“打牌。
”8月10日,“夜早睡;连日或以读书,或以打牌,恒子夜始寝,今日觉有不适,故以此矫之。
”9月4日,“今日为劳动节(LaborDay),为休息之日。
打牌。
”还有更多的日记心情记录,比如觉得打牌堕落了,决定洗心革面,结果不久后又开始打牌。
幻灯片1胡适其人其事《胡适留学日记》幻灯片2胡适其人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幻灯片3走进胡适--《胡适留学日记》这本札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的日记和杂记。
在这个书中胡适先生记载了自己留学生活的种种事情,虽然很琐碎,但是读起来却有一种别样的趣味,可从中体味胡适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态度,重新认识审视这位大师。
幻灯片4求知生涯●1910年九月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1911年七月被举为赔款学生会中文书记。
●1912年二十二岁九月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文学。
十一月发起组织“政治研究会”。
十二月代表康乃尔大学大同会,到费城参加世界大同总会,被推为宪法部干事。
●1913年二十三岁在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学习。
五月被举为世界学生会会长。
幻灯片5求知生涯●1914年二十四岁四月被委为康乃尔大学学生学生会哲学群学部部长。
●1915年二十五岁一月九日,康乃尔世界学生会举行十周年纪念祝典,以干事长身份作“世界会之目的”的演说。
九月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
系主任为杜威。
●1917年一月二十七日,在费城演讲“美国如何能协助中国之发展”。
五月二十二日,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
六月起程返国,七月十日到达幻灯片6胡适的“打牌日记”●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
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幻灯片7胡适的“打牌日记”●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如果当作一个笑话的话,确实挺好笑的,原来大师也年轻过……幻灯片8真相●七月二日(星期日)●读《马太福音》八章至九章。
大师们的“无厘头”:胡适日记记录打牌和遗精我们一直以为,学识渊博的大师,做人著文就应该是一丝一板,不苟言笑,端庄严肃。
大师也是人,也有“无厘头”的一面。
明末清初文坛奇才金圣叹,在文学批评上造诣甚高,但他生性幽默,参加科举考试,题目为“吾四十而不动心。
”金圣叹在试卷上连写了39个“动心”。
主考官追问原因,他答曰:“孟子曰四十不动心,则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矣。
”主考官大怒,结果可想而知。
鲁迅看上去一脸清苦、刚直,骨子里却也透着俏皮,看他的文集名字就知道:《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诸如此类,便透着好玩劲儿。
而在《野草集》中,有一篇《秋夜》,先生这般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看到这里,方能明白他的幽默。
而在这部文集中,他还破例写了一首打油诗,叫《我的失恋》:“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如若在今天,直接发到网上,也许谁也不相信是他的大作啊。
金石考古学家马衡,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按理,做考古的学者都很严肃,其实不然。
他在北大讲金石学,带学生去故宫看青铜器。
学生问他,何以知道是真的?答:“要知道什么是真的,先要知道什么是假的。
”学生又问,那么,又何以知道什么是假的呢?答:“要知道什么是假的,先要知道什么是真的!”胡适留学时写下一本日记,内中颇为有趣:“二月廿日:连日似太忙碌,昨夜遗精,颇以为患。
今日访医,询之,云无害也。
四月九日:至沈君处打牌,十二时始归。
四月廿九日:天时骤暖至八十度以上,不能读书,与沈、陈诸君打纸牌,又与刘、侯诸君打中国牌。
”仔细统计,只是7月,他在日记中出现“打牌”的记录,多达11天。
大师这个月差不多有一半的日子在打牌。
生活琐事,包括遗精这样的事,都记录在其中了。
巴西诗人卡洛斯·安德拉德,造诣之高,实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达,光看他出现在巴西钞票上的肖像就可知。
作家有趣的日记在网上对胡适先生误解最深的恐怕莫过于打牌日记了。
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
然而现实是: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这日记看完让人忍俊不禁。
但实际上的日记却并非如此。
据《胡适留学日记》第一卷记录,真实的胡适在13-18日期间根本就没打牌。
日记原文如下:13日上课。
读《陶渊明诗》一卷14日化学第一小试。
读拉丁文。
夜游公园,适天微雨,众皆避人跳舞厅内。
已而乐作,有男女约二十双,双双跳舞。
此为余见跳舞之第一次,故记之。
15日读拉丁文,读《谢康乐诗》一卷。
作书寄友人。
夜赴暑期学生之欢迎会。
16日游湖上别墅,归后大风雨。
读拉丁文。
17日上课。
化学试卷竟得百分,真出意外。
读拉丁文。
18日上课。
作化学算题,久不作算数之事矣。
夜听Prof.Sprague演说“Mihon”。
此君为本校最先英文掌教,今老矣。
至于打牌,也确有此事,但并不像最上面所写。
5日往暑期学校注册,下午打牌。
6日暑期学校第一日,化学(八时至一时)。
打牌。
7日上课。
打牌。
8日无事。
打牌。
天稍稍凉矣。
9日读《马太福音》。
10日上课。
化学实验。
左手拇指受玻璃管刺伤,流血甚多。
自此之后胡适的留学日记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再无打牌的相关内容。
此时的胡适不是一呼百应的学界巨匠,不是四两拨千斤的风云人物。
他只是一个风华正茂的中国留学青年,内心正激荡着一片报国救国的赤子之心。
多年以后再次回看日记,胡适说道,“这几十万字是一个中国青年学生五到七年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思想演变的赤裸裸的历史。
”。
《四十自述》阅读感想这本书是胡适先生的自传,讲述了他前四十年的成长与求学经历。
胡适先生在书中以轻松的真情流露为水,以求学经历为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兼具趣味性与深意的人生画卷,令人印象深刻,也非常鼓舞人心。
以前,我对胡适先生的了解并不多,但对他的“打牌日记”却印象尤深。
这种印象或许有些片面,但至少让我知道了,伟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看了他的自述,我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的文章以真实的情感、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思考打动了我。
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
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让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胡适先生的自述不仅让我了解了他的个人成长和思想发展,也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在书中提到的许多人物和事件,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节点,通过他的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变得更加鲜活和可感。
我感受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这种对传统和现代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全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写《文学改良刍议》的经过。
如果没有与朋友们的激励辩论,没有多封批驳书信的来往,甚至没有激怒好友,我想他或许不会那么快完善自己的想法并系统化。
学术研究就是这样,需要不断地进行思维碰撞,才能更快更好地前进,才能通过别人的反馈完善自己的思想。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术研究中,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碰撞,才能激发自己的思维,产生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文学改良刍议》之所以能够闻名并被写进教科书里,使得胡适先生一举成名,原因是多方面的。
当然是他不断的积累和厚实的文学功底。
他能够读懂古文、白话文,熟练掌握诗词小说等多种文体,深谙文学发展史。
所以最终他发现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下一场革命。
是他真的非常相信自己相信的,锲而不舍地追求。
别人的反驳与批判只让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发现与观点。
再次,是和朋友之间激烈的讨论与辩论,这种对事不对人的讨论与学术交流让他不断完善自己想法。
作为20世纪思想、文化界的领袖,胡适的一言一行常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是他所处的时代,即使在现在,也常是人们的谈资。
当然,其中也难免有以讹传讹和理解有失偏颇的情况。
比如,常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是胡适的名言。
对此,谢泳先生与胡文辉先生分别写过文章,澄清过相关史实。
如今,虽然也偶有人误把此话安在胡适身上,但数量已大为减少。
最近,关于胡适,笔者目力所及,也看到了几条不太认可的说法,特列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第一条是伪造胡适的日记。
伪造如下: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7月19日:打牌。
这几则日记显示胡适年轻时曾连日打牌,沉迷于打牌之中无法自拔,以至于制定的学习计划没有按时完成。
其实,这是一个假史料。
胡适留学时期的日记中,根本就没有如此反省的一则日记。
此外,胡适日记中确实有多日打牌的记录,不过大都是在上课、学习之后,也就是说,打牌乃是胡适求学时代的业余调剂罢了。
多数时候,求学时代的胡适,将更多精力用在了读书、思考、交友、演讲等方面。
第二条是关于一则名言。
微博上有一段话被认定是胡适的名言。
这段话是这么说的:“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笔者曾系统读过《胡适全集》,并未看到这段话。
为求证这段话的真伪,我又求证过邵建、谢泳等多位学者,他们都表示没有看到过这段话。
由此,我判断,这段话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为了批评社会中的某一类现象而特意假造的,为了使这段话流播更广,借助了胡适的声名,伪造成了胡适的名言。
或许是当下的道德确实出现了问题,这段名言在微博上风靡一时,以至于潘采夫先生在《向胡适先生说感谢》一文中也引用了这段话。
梁启超等名人打麻将的故事南都周刊编辑:罗灿资料整理:云侠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国学大师梁启超一语中的,算是道破文化名人们对麻将乐此不疲的玄机,而名人与麻将的不解之缘,也留下了诸多趣闻轶事。
梁启超因“四人功课”推掉演讲梁启超提倡趣味主义的人生观,他认为“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它是好的”,但趣味的标准不在道德观念,而必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劳作、游戏、艺术、学问”都符合趣味主义的条件,赌钱、吃酒、做官之类则非。
就他的标准而言,麻将显然也是种“趣味”的游戏。
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有一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订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
”有来客不解,听他解释后方知,原来就是约了麻局。
梁实秋在清华念书时,就曾听说过梁启超的一句名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此指麻将),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
”麻将对梁启超的诱惑力、吸引力之大,可以想见。
而坊间也有任公曾发明三人与五人麻将的玩法,以及他能快速解牌的传说。
他的很多社论文章都是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
胡适怪“麻将里头有鬼”胡适虽然喜欢打麻将,但水平并不高,梁实秋就曾亲眼见胡适输过一回:有一年在上海,胡适、潘光旦、罗隆基、饶子离饭后开房间打牌,梁实秋照例作壁上观。
言明只打八圈,到最后一圈局势十分紧张。
当时,胡适坐庄。
潘光旦坐对面,三副牌落地,吊单,显然是一副满贯的牌。
胡适摸到一张白板,地上已有两张白板。
胡适的牌也是一把满贯的大牌,且早已听张,犹豫好一阵子,啪的一声,胡适还是把白板打了出去。
潘光旦嘿嘿一笑,翻出底牌,吊的正是白板。
胡适身上现钱不够,还开了一张三十多元的支票,这在那时可不算小数目。
相对于胡适的胜少败多,胡夫人在方城战中可谓每战皆捷,这让平生不信鬼神的胡适,“小心求证”出“麻将里头有鬼”,亦不失为一趣闻。
梅贻琦“看竹”胜率不足三分之一梅贻琦1931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叶公超曾以“慢、稳、刚”三字形容梅校长,寡言、慎言的他,有着严肃而沉默的形象,让人很难将他与打牌联想在一起。
胡适先生的打牌日记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
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
《亨利八世》…
…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公元前249年的时候,君王后去世了,田建就任命舅舅后胜为相国。
但是后胜接受了
秦国间谍的许多金银,自己还派了许多宾客去秦国,秦国也给了这些宾客很多钱,让这些
宾客回去在田建面前讲一些让田建投降的话。
后胜说服田建不和其他五国一起联合抗秦,
导致了其他五国都被秦国所灭。
最后秦国派政客和田建说,只要投降秦国就能得到五百里
的封地,于是田建就投降了秦国。
就这样齐国就灭亡了,秦国当然没有给给田建五百里地,而是让田建住到了边远的共地,还不给田建提供食物,田建就被活活饿死了。
我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从我的找工作拉开了序幕。
带着希望与渴望,开始了我的找工作
的征程。
一开始我期望很高,一心想怎么说,我也是个南邮的本科大学生,找个工作不在
话下,一定要趁这个机会大捞一笔,但当我真正开始时,发现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工作经验,那些端盘子,做促销的工作我又不想干,觉的不能真正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接触社会,每
天都以失败告终,在无尽郁闷的同时我开始了自我反省。
关键在于我没有正确地摆正自己
的位子,放下一切,不在工资问题上纠结。
以“我就是一位打工者的心态”重新开始。
打牌。
7月15日
每晨一大茶瓯的牛奶红茶成了他毕生戒不掉的嗜好。
后来国内买不到印度`立普登'茶
叶了,我们用三种上好的红茶叶掺和在一起替代:滇红取其香,湖红取苦,祁红取其色。
一一杨绛《我们仨》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虽然有各路学者证实实际情况并非上文所描述的那样。
胡适留学时写下一本日记,内
中颇为有趣:“二月廿日:连日似太忙碌,昨夜遗精,颇以为患。
今日访医,询之,云无
害也。
四月九日:至沈君处打牌,十二时始归。
四月廿九日:天时骤暖至八十度以上,不
能读书,与沈、陈诸君打纸牌,又与刘、侯诸君打中国牌。
”
仔细统计,只是7月,他在日记中出现“打牌”的记录,多达11天。
大师这个月差
不多有一半的日子在打牌。
生活琐事,包括遗精这样的事,都记录在其中了。
今天我要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大家看!就是我手中拿的这本《爱的教育》,它是一
本流传世界各国的儿童名著,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才完成的。
这是一本日
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1910年,19岁的胡适获得庚子赔款第二期资助,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农科留学,后
又于191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1917年回国任教。
在美国的7年留学期间,胡适
后期一系列思想和主张逐渐形成,并写下了记录它们的50多万字的日记和札记。
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的所作所为,常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所以前些年网友截取了《胡适留学日记》部分,发现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每天除了打牌就是打牌,刚刚责备自己“堕落”,立志戒牌之后第二天就又是打牌,一时风靡网络。
但是汉武帝还是有些不明白,究竟是黄老无为好,还是孔孟有为好呢?究竟是道家的
简约风格好,还是儒家的繁文缛节好呢?究竟是德治好,还是法治好呢?为什么我做皇帝
这份工作这么卖力,成绩却很一般呢?
尽管这种截取的片段与实际有不少距离,但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业成绩确实不是
他第一关心和重视的。
他在给他最好的朋友许怡荪的信中说,“适居此四年半,学业所成
就无异于恒人,唯可通晓此邦之文明、学术、政教、人心,此中所得,远胜读书十年也。
”他自己也承认,学业上和一般留学生没什么差别,但是对于美国的文明、学术、政教和人心,他却尤为注意,因为这些需要花大量时间去体验和观察的问题,在胡适那里,正是最
为重要的“正业”。
胡适刚到美国之后不久,就立下了人生的明确目标——成为“国人之导师”,所以他
要在思想、学问等各方面准备条件。
首先要求得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做人做事的方法,他
从他的导师约翰·杜威那里选择了实验主义。
然后胡适明确意识到,中国人所面临的根本
问题,是尽可能地使中西文化相融合和协调,使中国古老文化中一切优秀的东西获得新生命,也就是说,中国需要类似西方文艺复兴那样的一场文化革新运动。
“胡适认定,自己最大的使命就是在这样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中充当一名开路的工人。
”耿云志说。
在留学的最后两年,胡适找到了中国文化革新的途径,就是文学革命。
所以在
耿云志看来,胡适能够成为文学革命的倡导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那是十分自然的
事情,因为他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经过美国留学准备期之后,胡适回国后引领了中国的文化革新运动,成为文学革命的
倡导者。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志田认为,很多人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只看重对“德先生”“赛先生”的鼓吹,却忽略了文学革命的意义。
“但是我们倒过来看,时至今日,
‘德’‘赛’二先生都还是在发展中,只有文学革命,才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几十亿国人。
”而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沈卫威更是将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看做是塑造了几代中国
人思想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大动力,“语言和文字实际上是人们思维的体现,反过来
也会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维。
所以白话文不仅仅是书写方式的变化,有了它之后,中国人
的三观全变了。
”
所以,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求学时,一定要树立目标,端正态度,归国时能够真正学有
所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