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荷》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20
小古文荷花
原文:
《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注释:
直:笔直的
或:有的
形:形状
横:横着
曰:叫做
之:的
译文:
河中种着荷花,每到夏天荷花开花。
荷花的梗是笔直的,荷叶的形状很圆,荷花的根茎横着生长在泥中,叫做藕。
藕有几节,中间有孔,断的时候有丝。
赏析:
这篇小古文读起来,觉得艳丽而清新。
从上到下,花、梗、叶、茎,有花有朵,有形有色。
特别喜欢“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一个“直立”,用得真好,把荷梗写活了,好像那梗是荷的腰似的,腰挺得直直的,给人一种亭亭净植的动态美。
“荷叶形圆”,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人喜欢。
无形中强调的是“圆”字,读过之后,你会觉得荷叶圆圆的,大大的,惹人怜爱,让人欣喜。
另外,从朗读的角度看,最后读“圆”,口形是打开的,那种感觉仿佛心也打开了,变得开阔了。
喜欢“茎横泥中”的“横”字,那种横躺的感觉真是美妙。
仿佛那油油的泥巴是藕温软的床。
茎在泥中,躺得舒舒服服、自在逍遥。
最后一句,由前面的四字词语变成三个字,句式变了,节奏变了,好像音乐的节拍一样,到这儿有了起伏,有了变化。
语句就有了灵气,就显得不僵化,不教条。
文字的表达,语句的生动就在这里。
小古文《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荷》详细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唐代诗人李清照所作《荷》一诗,诗中描绘了荷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在荷花丛中流连忘返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荷》这首诗;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诗歌风格;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荷花景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荷》这首诗;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诗歌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荷花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美丽景象。
2. 诗歌朗诵: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诵《荷》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清照的诗歌风格,欣赏其写作技巧。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与《荷》相关的练习题目,学生现场作答,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描绘心中的荷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心中的荷花景象,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荷》板书设计:荷花盛开美丽景象流连忘返诗人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背诵《荷》这首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花盛开的景象。
答案:荷花盛开,美丽景象。
2. 作业题目:请学生分析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并尝试仿写一首以荷花为主题的诗歌。
答案:李清照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荷花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荷花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诗歌朗诵、诗句解析和诗歌欣赏环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荷》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欣赏李清照的诗歌风格。
通过随堂练习和描绘心中的荷花,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年级小古文第一单元自然篇大自然像一本书,充满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受大自然,融入自然,聆听自然。
第一章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注释:①梗:植物的枝或茎。
②断:截断;断开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荷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根横卧在泥土中,它的根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二章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三章雨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
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
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kuài)皆盈。
未几,雨霁(jì),夕阳返照墙隅(yú),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注释:①既:已经。
②毕:结束③郁:暖;热。
④庭:院子⑤少顷:一会儿。
⑥陡;突然。
⑦骤:快速,急速。
⑧沟浍:沟渠。
⑨盈:满。
⑩未几:不一会儿。
⑾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⑿墙隅:墙角。
⒀豁然:广阔。
译文:吃过午饭,天气闷热,苍蝇在院子里乱飞。
不一会儿,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扬起的沙尘扑面而来。
从西北方渐渐飘来团团乌云,顿时,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下得很急,水沟和大渠都满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放晴了,夕阳的余光照在墙角,天气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夏天的闷热都退下去了。
第四章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荷教案小古文
1.老师板书《荷》并齐读。
2.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感受荷花的美丽。
3.老师让学生用拼音朗读小古文,读好的学生坐端正。
询问学生小古文有几句话,让学生逐句朗读。
评价学生的读音标准和有感情。
1.研究第一句。
老师让学生配画,指名学生读第一句,并询问荷花开放的时间。
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
2.研究第二句。
老师让学生感受荷梗和荷叶的形状,指名学生读第二句。
3.研究第三句。
老师让学生感受荷花的茎和藕,指名学生读第三句。
4.研究第四句。
老师让学生感受藕的结构,指名学生读第四句。
5.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
戏画中,游荷间
——小古文《荷》 8.13 一、我会猜
池中有个小姑娘,从小生在水中央,粉红笑面迎风摆,只坐绿船不划桨。
二、我会读
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三、我会画
四、我会写
荷叶形圆,状如
荷叶形圆,状如
五、我会背
1.去字背
荷
池中,夏日或红荷梗。
荷叶。
茎横,其名。
藕有,中有,断之。
2.看图背
六、我会学
1.《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小古文翻译荷花,诗意,美丽,古文,翻译 荷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诗意和美丽而受到广泛的赞美和喜爱。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荷花被描绘得充满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古文"指的是具有古代文化特色和风格的文学作品。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美的诗歌、散文和文章。
这些古文作品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感悟和表达。
而正是在这些古文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对荷花的描绘和翻译。
荷花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往往被描述为纯洁、清新和高雅的象征。
在《离骚》这首文学名篇中,屈原将荷花和自己的思念之情相连接,形容自己在流亡异乡时的苦闷和愁思。
他以荷花的美丽和坚韧来象征自己的内心境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在古代文人的诗歌中,荷花往往与山水相伴,形成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画面。
古文翻译是将古代文学作品转化为现代语言的过程。
由于古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翻译并不容易。
为了保持原文的韵味和意境,翻译者需要具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语言的娴熟运用。
在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古文的语言风格和意义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以使译文与原文一样优美,同时又保持准确和易读性。
在荷花的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将原文中的形象和感觉准确表达出来。
比如在《离骚》中,可以用"lotus"、"lily"、"water lily"等词语来翻译荷花。
从字面上看,这些译词都可以准确地表达荷花的形象。
然而,为了保持原文的语气和意义,翻译者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译意调整。
他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译词和短语,以使译文更加地贴近原文和读者的理解。
除了对具体词语的翻译,古文翻译还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语法。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使用了独特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这对翻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语法和修辞,同时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将原文的意义准确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