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力和机械的复习提纲
- 格式:docx
- 大小:8.27 KB
- 文档页数:3
一、力和力的作用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是指作用在1千克质量上产生1米每平方秒2的加速度。
2.力的分类-接触力: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力,如弹力、摩擦力等。
-非接触力:物体间不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3.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根据力的几何图形求合力。
-分解: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可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分解力。
4.测力计-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常用于测量弹力、重力等。
-测力计的读数即为力的大小。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形状。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如拉伸、压缩、形变等。
二、简单机械1.杠杆、滑轮和轮轴-杠杆:包括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应用。
-滑轮:包括滑轮原理、滑轮组的应用和滑轮在力的传递中的作用。
-轮轴:包括轮轴原理、轮轴与杠杆的应用和轮轴在机械中的作用。
2.力的机械优势-机械优势:机械系统输出力与输入力的比值,与力的大小和距离有关。
-机械效率:机械系统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与摩擦力有关。
-机械效率=(输出功/输入功)×100%3.计算简单机械的力和距离-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方程计算力和距离。
三、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位置、位移和路程-位置: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坐标。
-位移:物体由位置1到位置2的变化。
-路程:物体所经过的总路程。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的平方(m/s2)。
3.图像法解析运动问题-利用位置-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加速度可由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得到。
4.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特点以及简谐振动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振幅、相位;-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与弹簧劲度系数和质量的关系。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的关系。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第六章力和机械一、力(F)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3、力作用的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三、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①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五、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一、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力的定义和表示: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和符号表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行合成、力的分解•力的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力的合成和分解计算•弹力:弹簧的弹性力•重力: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垂直向下的力的平衡:浮力、物体受力平衡条件、天平和测力计的原理二、力的效果和力的分析•力的效果:力的三要素、物体在力作用下的效果•物体的平衡:静止平衡和运动平衡、平衡条件•基本受力分析方法:平面问题的受力图、用受力图分析物体受力平衡•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类型、摩擦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应用: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的减小和利用三、压强和浮力•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水压力和大气压力:水压力的计算、液体中物体所受合力•浮力和浮力原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浮力的性质和应用•浮力平衡和浮力调节:潜水和浮潜、鱼类的浮力调节四、力和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和公式、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和应用•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的原理和应用•中心惯性和动量守恒:中心惯性的概念和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描述和应用•能量和功:能量的概念和种类、功的概念和计算•功率: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功率和机器的关系五、热和温度•热现象和温度:热的概念和性质、温度的概念和计量•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水银温度计、气压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热传递:热的传递方式和方法、导热、对流和辐射•热和能量:热能的计量、热和功的换算关系•特性热量和相变:比热容和比热量的概念、相变和相变潜热六、声音和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速度•声的特性:声音的频率、音调和音量、共振现象•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和总反射•光的成像和光学器件:透镜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光学器件的种类和应用以上为初二物理复习的提纲,涵盖了力的概念和计算、力的效果和分析、压强和浮力、力和运动、热和温度、声音和光等知识点。
一、物理测量:
1.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2.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常用仪器和测量误差的处理
二、力和压力:
1.力的概念和种类
2.力的合成与分解
3.力的大小的测量
4.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1.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动能的计算和能量公式
3.功的概念和计算
4.动能和功的转化
五、固体压缩和浮力:
1.固体压缩的原理和计算
2.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3.浮力和物体浸没的条件
六、声和光的传播:
1.声的产生和传播
2.光的产生和传播
3.声和光的速度和传播介质的关系
七、镜子和透镜:
1.平面镜和曲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3.成像的应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
八、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2.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
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九、电流效应和电磁铁:
1.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电流效应的应用,如电灯、电磁炉等。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一、力和速度1. 描述力的作用以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讲解力和质量对速度的影响。
3. 解释惯性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4. 探讨一维运动与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介绍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
2. 解释平行力与合力之间的关系。
3. 讨论平面情况下的力的合成与分解。
三、力的平衡1. 了解物体的平衡与力的平衡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平衡条件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的平衡中的应用。
3. 解释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四、浮力和压力1. 解释浮力的概念,探讨浮力与物体浸没或浮起的关系。
2. 讲解物体所受压力与压强的概念。
3. 探讨不同形状的物体所受压力和压强的差异。
五、简单机械1. 讲解杠杆、轮轴和滑轮这三种简单机械的概念。
2. 探究简单机械在力的传递和工作中的应用。
3. 解释简单机械的力比和货比。
六、能量与功1. 探讨能量的概念、种类和转化过程。
2. 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解释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七、电流与电路1. 讲解电流的概念和方向。
2. 了解电路的组成要素以及并联与串联电路的特点。
3. 探讨电源、电阻和导线在电路中的作用。
八、电阻与电阻率1. 解释电阻的概念,了解电阻的计量单位。
2. 讲解电阻与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3. 了解电阻与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之间的关系。
九、宇宙中的天体1. 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点。
2. 解释月球的运动和人类登月的历史事件。
3.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的形状和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复习的提纲,通过系统学习和回顾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基础。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初二物理复习提纲中考之钟声即将要敲响,不管面前是狂风亦或暴雨,还是风驰电掣,希望你都能够一如既往的谈笑自如去面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鲤鱼跳龙门,门门考高分!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二物理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二物理复习提纲1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p=(2)费力杠杆: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提纲总结一、力和压力1. 动力学基本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2. 力的合成及分解3. 重力- 重力的概念- 重力的特点- 重力的计算方法4. 压力- 压力的概念- 压力的计算方法- 压力的应用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动能和势能- 动能的概念- 动能的计算方法- 势能的概念- 势能的计算方法2.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三、电学基本概念1. 电荷和电流- 电荷的概念- 电荷的计量单位- 电流的概念- 电流的计量单位2. 电阻和电功率- 电阻的概念- 电阻的计量单位- 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表述- 欧姆定律的应用四、光学基本概念1. 光的传播- 光传播的方式- 光传播的速度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特点3.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定律- 介质对光的折射率- 光的全反射4. 光的色散- 光谱的组成- 光的三原色- 颜色的形成及其原理五、热学基本概念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概念- 温度计的使用- 热量的概念- 热量的计算方法2. 热传递- 热传递的方式- 热传递的计算方法3. 热膨胀- 热胀冷缩的概念- 热胀冷缩的应用六、声学基本概念1. 声的产生和传播- 声的产生方式- 声的传播方式及速度2. 声的特性- 声波的特性- 音高、音量和音质的区别3. 声的反射和衍射- 声的反射定律- 声的衍射现象和原理。
图13-1【提示】先求出小球的重力,然后再根据要求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即可。
【例2】如图13-2所示,是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时的情景。
(1)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当木块在水平上静止,不再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时,木块与水平面间____(填“有”或“无”)摩擦力。
图13-2【提示】当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放入砝码后压力变大,即可判定出摩擦力的变化。
当木块不受拉力且静止时,木块受平衡力,如果有拉力与摩擦力构成平衡力,所以摩擦力不存在,否则,摩擦力不存在。
[例3]如图13-3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图13-3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思路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O为支点,两侧的钩码重力分别为动力和阻力,格数为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哪边力与力臂的乘积大,杠杆就会向哪端倾斜。
【例4】用右图示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5m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思路分析】:若要使重物升高0.5m,绳子的自由端将移动1.5m,应使重物由3股绳子承担。
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能力,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搞清用多大的力,有机股绳子与动滑轮相连接,体现了新课标中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5】如上图所示,用滑轮分别将重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
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重小于物重G,所用拉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 F乙(填”>”、“=”或“<”) 【分析】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因此F甲=G;动滑轮可省一半力,则F乙=0.5G。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一、力、力的计算和力的合成1. 力的概念•描述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N)2. 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F = m * a•弹簧弹性力计算公式:F = k * x•重力计算公式:F = m * g3. 力的合成•最大合力和最小合力简介•多个力的合成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压强的概念: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 / A•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2. 浮力•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被浮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成比例三、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v = Δx / Δt,a = Δv / Δt 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和半径、角速度的关系•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3. 动量•动量的概念: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量的计算公式:p = m * v•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合外力为零时,动量守恒四、力和机械功1. 功的概念•功的定义:力在运动物体上做的功•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功的单位:焦耳(J)2. 功率•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功率的单位:瓦特(W)3.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有用功 / 输入功) * 100%五、摩擦力和斜面1.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摩擦力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有关2. 斜面•斜面的概念:倾斜的平面•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分解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的定义和组成元素•杠杆的作用和原理•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2. 轮轴•轮轴的定义和组成元素•轮轴的作用和原理•轮轴的应用:滑轮组、齿轮等3. 力的传递和转换•力的传递:通过轮轴传递力的原理•力的转换:通过简单机械将力转换为有用功的原理七、能量和能源1. 能量的概念•能量的定义:物体做功的能力•能量的单位:焦耳(J)2. 势能和动能•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Ep = m * g * h•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Ek = 1/2 * m * v^23.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能量的转换示例: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总量不变八、电路基础1. 电流•电流的概念: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的数量•电流的计算公式:I = Q / t•电流的单位:安培(A)2. 电阻•电阻的概念: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电阻的计算公式:R = V / I•电阻的单位:欧姆(Ω)3. 电压•电压的概念:电势差,驱使电流流动的动力源•电压的计算公式:V = W / Q•电压的单位:伏特(V)九、串联与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概念:电流依次通过多个电器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串联电阻的计算公式:R = R1 + R2 +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概念:电流分流通过多条路径•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1/R = 1/R1 + 1/R2 + …3. 电路中的功率•电路中功率的计算公式:P = V * I•功率与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十、静电学1. 静电现象•静电现象的概念:电荷的积聚和移动•静电带电体和静电非带电体的概念2. 感应和导体的性质•感应现象:带电物体靠近导体时的电荷分布变化•导体的特性:导体内部电荷分布均匀3. 防静电和静电的应用•防静电方法:接地、加装避雷器等•静电的应用:静电粉末喷涂、静电贴画等以上提纲涵盖了八年级上册物理的重点内容,适用于进行复习及备考使用。
第十章 力和机械 复习提纲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名称 结 构特 征特 点 应用举例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省力、 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 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1. 动力学•运动和力:运动描述、参考系、速度、加速度、惯性、力的作用、力的性质•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力、分力、三角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摩擦系数、最大摩擦力2. 能量和功•能量: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与转移•功和功率: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公式、功率的定义、功率的计算公式•机械能的应用:弹簧势能、重力势能、机械能转化示例、机械效率3. 压力和浮力•压力:定义、压强、计算公式、压力的应用、压力传递•浮力:浮力的定义、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浮力和物体的浸没、物体浸没的条件、浮力的应用4. 光学•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吸收和散射•光的特性:光的速度、光的直线传播和波动性的关系、光的颜色和波长•凸透镜:凸透镜的特性、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应用•色散和光的衍射:色散现象、光的衍射现象、光的利用5. 电学•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算公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的单位、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表述、欧姆定律的计算、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电功和电功率:电功的定义、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的计算、电器的安全使用•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性、并联电路的特性、串并联电路的应用6. 磁学•磁性物质:磁性物质的分类、磁性物质的作用和应用•磁场和磁力:磁场的产生、磁场的特性、磁力的起源、磁场中磁力的计算公式•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铁: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磁铁的应用以上是初二物理的复习提纲,包括了动力学、能量和功、压力和浮力、光学、电学以及磁学等几个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复习时可以按照提纲的顺序进行学习和回顾,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知识。
初二下册物理的复习提纲一、力与运动1.物体的静止和平衡–力的概念–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垂直方向上的合力与分力3.速度和加速度–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的计算4.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在运动中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运动中的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在运动中的应用二、能量与机械波1.动能与势能–动能的概念–动能的计算–势能的概念–势能的计算2.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功与功率3.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波的特点–机械波的传播方式–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4.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反射与回声三、光的传播与光学1.光的传播–光的概念–光的传播方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2.光的成像–反射成像–折射成像–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3.光的色散与衍射–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衍射现象–干涉与衍射的应用–光的偏振四、电与磁1.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电流的计算–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2.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电功率与电能–短路和开路–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3.磁场与磁力–磁场的概念–磁力的概念–磁感应强度的计算–磁力线的性质4.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定律–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的应用五、物理学史与科学方法1.物理学史的发展–古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现代物理学2.科学方法与实验设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的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误差的估计与控制以上提纲涵盖了初二下册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复习时可根据提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
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可以提高对物理学的整体理解和解题能力。
祝你复习顺利!。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一、力、能与功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的定义和单位•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2. 力的作用特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三定律3. 力的效果:物体的平衡和运动•力的平衡条件•物体的静力学•物体的动力学4. 移动物体的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5. 功和能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功率的概念和计算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与计算•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2. 大气压力和气压计•大气压力的概念和特点•气压计的原理和使用3. 浮力的概念和测量•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的特点和应用4.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浮在液体中的条件•物体沉在液体中的条件5. 浮力的应用:气球、潜水和鱼类•气球的原理和应用•潜水的原理和应用•鱼类的浮力调节机制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动能和势能的单位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3. 能量的转化与耗散•能量的转化类型:动能转化和势能转化•能量的耗散和损失•能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的讨论4. 机械功与功率•机械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机械功的单位•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率的单位和意义5. 能源与能量转化•不同能源的分类和特征•能源的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四、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的速度2. 光的反射和漫反射•光的反射规律(斯涅尔定律)•光的反射图像•光的漫反射特点3. 镜面反射和成像•镜面反射和像的特点•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规律•摆放图像与物体关系的讨论4.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和原理•折射率的定义和计算•折射定律的表达和规律5. 光的色散和光的衍射•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光的色散谱和应用•光的衍射现象和应用以上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共包括力、能与功、压强和浮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以及光的传播和反射等四个部分。
第六章力和机械6.1 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第四步:读数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练习: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是______N.2.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叙述正确的是()A.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B.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C.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6.3 重力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练习:4、关于重力的正确说法是()A、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B、空中飞行的飞鸟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就是此物体的重心。
D、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5、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9 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测力计使用多少牛。
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0”的位置上。
测量时读数时第3节重力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应用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摩擦阻力。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直线运动状态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说明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第2节二力平衡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第3节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得多。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既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分开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体的重力。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力和机械的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密度计、B温度
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四、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