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3
摩擦力教案(通用13篇)摩擦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试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试验技能和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同学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试验态度,熬炼思维力量、抽象力量,运用物理学问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试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看法、试验法、争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现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同学思索,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状况下才会消失?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争论。
同学争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试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试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转变压力,转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
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试验:6人一组进行试验,留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老师巡察。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沟通争论:共享试验中的数据和试验细节,误差处理等;争论掌握变量法的留意事项,即掌握无关变量相同,只转变探究的'物理量等;试验平安问题、爱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试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推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争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同学争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概念,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学会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描述摩擦力的方向。
2. 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如何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木块、滑轮、毛巾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拿东西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接触面脱离。
3. 例题讲解: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自行车刹车、滑板运动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防滑鞋底。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摩擦力的方向和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 增大压力2.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 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 减小压力2.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4. 使接触面脱离七、作业设计1. 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并说明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3节《摩擦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木块、斜面、毛巾、滑轮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
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
3.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物体、自行车刹车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并提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摩擦力1. 概念:物体间相互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 增大压力;c. 变滚动为滑动。
4.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 减小压力;c. 变滑动为滚动;d. 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a. 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c. 摩擦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2. 选择题:a. 下列哪种情况,摩擦力会增大?A.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B. 接触面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C. 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都无关;3. 应用题:小明骑自行车上坡时,为了防止滑下,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增大摩擦力?(提示:考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滚动与滑动等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3《摩擦力》【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点和潜能。
而我的责任,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乐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茁壮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主题式的教学方式,以“摩擦力”为主题,通过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摩擦力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分享、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理解摩擦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木块、毛巾、斜面等)、教学卡片。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例如,让孩子们试着在不滑动的木板上推动一个木块,感受推力的作用。
2. 讲解:通过PPT,简要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解释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
3. 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例如,将木块放在不同粗糙程度的毛巾上,观察木块滑动的快慢。
5. 应用: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斜面,使物体能够更容易地滑动。
6. 拓展:邀请孩子们分享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例子,让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理解摩擦力的作用。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 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5. 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区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 掌握摩擦力的方向,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 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的大小。
4. 学会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毛巾、玻璃板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行驶时,刹车摩擦力使自行车停止,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分类、方向、大小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 课堂讲解:结合PPT和黑板,详细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方向、大小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4.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展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摩擦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概念2. 摩擦力分类3. 摩擦力方向4. 摩擦力大小5. 增大摩擦力方法6. 减小摩擦力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求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科学活动时,希望通过有趣的手工制作和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小车、毛巾、砂纸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一支胶水、一些碎纸片。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小车,然后问孩子们:“你们见过小车在地面上滑行吗?为什么小车能够滑行呢?”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解摩擦力:我会向孩子们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告诉他们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滑动的力。
3. 实践活动:我会让孩子们分成小组,用纸剪出小车的形状,然后用胶水将小车粘在黑板上。
接着,我会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碎纸片,让他们将碎纸片放在小车下面,然后推动小车,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
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4. 讨论:我会引导孩子们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小车在有碎纸片的情况下滑行的距离会更短。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2.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我会在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看孩子们是否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我会在下一个活动中,让孩子们继续探索摩擦力的奥秘,例如通过改变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摩擦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