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计算公式(压簧、拉簧、扭簧弹力)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3
拉簧及扭簧弹力、刚度计算公式一、拉伸弹簧弹力、刚度计算公式1.拉伸弹簧一已知自由长度,弹簧刚度和初始拉力时,某一工作长度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P=(Rx F)+I.T.P是指负荷(磅);R是指弹簧刚度(磅/英寸);F是指距自由长度的变形量;I.T.是指初拉力。
例如:已知自由长度为1英寸、刚度为6.9磅/英寸和初始张力为0.7磅,工作长度为1.500英寸时,负荷计算公式如下:P= [6.9 x(1.500-1.000)l+0.7= (6.9x 0.500) +0.7= 3.45+0.7= 4.15磅2.如何计算刚度一弹簧刚度是指使弹簧产生单位变形的负荷,可通过以下步骤测试:1>弹簧变形约为最大变形的20%(自由长度藏去压并高度)时,测量弹簧负荷(P1)及弹簧长度(L1)。
2>弹簧变形不超过最大变形的80%时,测量弹簧负荷(P2)及弹簧长度(L2)。
务必确保弹簧长度为L2时任意两个簧圈(闭合收口除外)都没有发生接触。
3>计算刚度(R)(磅/英寸)R=(P2-P1)/(L1-L2)二、扭簧设计需要的技术参数扭簧的工作状态和拉伸弹簧及压缩弹簧有所不同,其更为复杂和多变,其中包括了很多参数指标,下面一一讲解:d (弹簧线径) :该参数描述了弹簧线的直径,也就是我们说的弹簧钢丝的粗细,默认单位mm。
Dd (心轴最大直径):该参数描述的是工业应用中弹簧轴的最大直径,公差±2%。
D1 (内径): 弹簧的内径等于外径减去两倍的线径。
扭簧在工作过程中,内径可以减小到心轴直径,内径公差±2%。
D (中径): 弹簧的中径等于外径减去一个线径。
D2 (外径) : 等于内径加上两倍的线径。
扭簧在工作过程中,外径将变小,公差(±2%±0.1)mm。
L0 (自然长度):注意:在工作过程中自然长度会减小,公差±2%。
Tum (扭转圈数):弹簧绕制的圈数,圈数的不同直接影响扭簧的性能。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是三种最为常见的弹簧,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怎么计算,东莞市大朗广原弹簧制品厂为您详解,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一、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 ;不锈钢丝G=7300 ,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Nc=有效圈数=N-2弹簧常数计算范例: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钢丝材质=琴钢丝二、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三、扭力弹簧·弹簧常数:以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R=负荷作用的力臂p=3.1416。
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二)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弹簧的k值(弹性系数)是衡量弹簧强度和刚度的重要参数。
在弹簧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计算k值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列举几种常见的弹簧k值计算公式,并用例子进行说明。
1. 无扭转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线圈弹簧(拉伸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k = (G * d⁴) / (8 * D³ * n)其中:k:弹簧的k值(N/m)G:弹簧材料的剪切模量(N/m²)d:弹簧线径(m)D:弹簧直径(m)n:弹簧总匝数(个)例如,假设有一个线径为(5mm)、直径为(40mm)的线圈弹簧,弹簧材料的剪切模量为80 × 10^9 N/m²,总匝数为10个。
那么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该弹簧的k值:k = (80 × 10^9 * ()^4) / (8 * ()^3 * 10)≈ 15784 N/m因此,该线圈弹簧的k值约为15784 N/m。
扭转弹簧(扭簧)的k值计算公式:k = (G * d⁴) / (32 * D³ * n)其中的符号意义与线圈弹簧的公式相同。
2. 有扭转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杆弹簧(压簧)的k值计算公式:k = (E * d⁴) / (8 * D³ * n)其中:k:弹簧的k值(N/m)E:弹簧材料的弹性模量(N/m²)d:弹簧线径(m)D:弹簧直径(m)n:弹簧总匝数(个)例如,假设有一个线径为(5mm)、直径为(40mm)的杆弹簧,弹簧材料的弹性模量为200 × 10^9 N/m²,总匝数为20个。
那么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该弹簧的k值:k = (200 × 10^9 * ()^4) / (8 * ()^3 * 20)≈ 312500 N/m因此,该杆弹簧的k值约为312500 N/m。
总结弹簧的k值计算公式是根据弹簧的材料、几何尺寸和总匝数等参数进行推导的。
弹簧弹力的计算公式
弹簧弹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kx
其中,F表示弹簧弹力,单位为牛顿(N);k表示弹簧的刚度,即单位长度下所受的弹力,单位为牛/米(N/m);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即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单位为米(m)。
这个公式描述了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当弹簧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会发生伸长或缩短,从而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刚度和伸长量成正比。
如果外力消失,弹簧将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弹簧的刚度可以通过实验或计算得到,伸长量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从而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弹簧的弹力。
1. 弹簧刚度:
2. 力值: 其中:G 为材料剪切模量,一般不锈钢取71500Mpa,碳钢取
78500Mpa ;
d 为材料直径;
D 为弹簧中径;
n 为弹簧有效圈数;
f 为变形量(拉压行程)。
3. 应力: K 为曲度系数,公式为: 其中C 为弹簧旋绕比,是弹簧中径与线径的比值,即
4. 下表是GB/T23935-2009(圆柱螺旋弹簧设计计算)中压缩弹簧及拉伸弹簧的试验切应力及许用应力表
表2-1
n D d G 34
,
8P =f 8f 34,
⋅==n D Gd P P K PC K ⋅=⋅=2
3d 8d 8PD ππτC
C C K 615.04414+--=d D
C =
比压簧多了初拉力,加上初拉力就行。
初拉力: 其中初拉力τ0按初切应力图选取,见下图。
三.扭簧:
1.计算刚度 Dn
Ed M 3670'4= Nmm/° 2.扭矩 ϕ⋅=Dn
Ed M 36704
Nmm 式中:d---材料直径;
E---材料的弹性模量,一般不锈钢丝取188000Mpa ,碳素钢丝
取206000Mpa ;
D---弹簧外径;
ϕ---弹簧的扭转行程(角度);
4. 应力: K1为曲度系数,顺旋向扭转取1,逆旋向扭转时按下式:
308τπ⋅=D d P 132
.10K d
M ⋅=σ
下表是GB/T23935-2009(圆柱螺旋弹簧设计计算)中扭转弹簧的试验切应力及许用应力表
C
C C C K 4414221---=。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弹力计算公式压力弹簧初拉力计算F0=〖{π3.14×d3}÷(8×D)〗×79mpaF0={3.14×(5×5×5)÷(8×33)}×79=117 kgf1.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2.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3.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K=(G×d4)/(8×D3×Nc)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 ;不锈钢丝G=7300 ,60Si2MnA钢丝G=7900,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d=线径(钢丝直径)D=中径N=总圈数Nc=有效圈数F=运动行程(550mm)弹簧常数计算范例:线径=5.0mm , 中径=20mm , 有效圈数=9.5圈 ,钢丝材质=不锈钢丝K=(G×d4)/(8×D3×Nc)=(7900×54)/(8×203×9.5)=8.12kgf/mm×(F=100)=812 kgf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扭力弹簧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 (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K=(E×d4)/(1167×D×p×N×R)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d=线径(钢丝直径)D=中径N=总圈数R=负荷作用的力臂p=3.1416。
弹簧计算公式弹簧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弹簧的弹力的数学公式。
弹簧是一种用来存储和释放能量的弹性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和工具中。
根据弹簧的形状和用途,可以分为压簧、拉簧和扭簧。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1.压簧弹力计算公式压簧是一种用于承受压缩力的弹簧,通常由钢丝绕成螺旋形。
压簧的弹力与其形状、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受到的压缩力有关。
压簧的弹力计算公式如下:F=k*x其中,F表示弹簧的弹力,k是一个常数,称为簧系数,x是压簧的变形量。
压簧的弹力与其变形量呈线性关系,即弹簧的弹力与其压缩或拉伸的距离成正比。
簧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弹簧的材料和几何形状。
2.拉簧弹力计算公式拉簧是一种用于承受拉力的弹簧,通常由钢丝绕成螺旋形。
拉簧的弹力与其形状、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受到的拉力有关。
拉簧的弹力计算公式如下:F=k*x其中,F表示弹簧的弹力,k是一个常数,称为拉簧的刚度系数或簧系数,x是拉簧的变形量。
拉簧的弹力与其变形量呈线性关系,即弹簧的弹力与其拉伸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簧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弹簧的材料和几何形状。
3.扭簧弹力计算公式扭簧是一种用于承受扭转力的弹簧,通常由钢丝绕成螺旋形。
扭簧的弹力与其形状、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受到的扭转力矩有关。
扭簧的弹力计算公式如下:T=k*φ其中,T表示弹簧的扭力,k是弹簧的刚度系数或簧系数,φ是弹簧的扭转角度。
扭簧的弹力与其扭转角度成正比。
簧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弹簧的材料和几何形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公式都是基于线性弹性假设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
实际上,弹簧的变形行为通常是非线性的,因此在计算弹力时需要考虑非线性效应,例如在变形量较大或载荷较高的情况下。
除了弹力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刚度系数、临界长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设计和选择弹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证弹簧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弹性和耐力。
压簧、拉簧、扭簧弹力计算公式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不锈钢丝G=7300,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Nc=有效圈数=N-2弹簧常数计算范例: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圈 ,钢丝材质=琴钢丝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 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扭力弹簧·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 (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 N=总圈数R=负荷作用的力臂p=。
各种类型弹簧有效圈数的详细计算方法各种类型弹簧有效圈数的详细计算方法:有效圈数是指弹簧能保持相同节距的圈数。
弹簧有效圈数=总圈数-支撑圈,具体根据结构进行计算。
1、对于拉伸弹簧,有效圈数n=总圈数n1,当n;20时圆整为整数圈,当n20时圆整为半圈。
2、对于压缩弹簧,有效圈数n=总圈数n1-支撑圈数n2,n2可查表获得。
尾数应为1/4、1/2、3/4、或整圈。
我们的通俗算法是压簧总圈数减掉上下接受接触不会产生变形的圈数,一般减2圈;扭簧和拉簧的有效圈数就是总圈数。
拓展资料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
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
亦作“弹簧”。
一般用弹簧钢制成。
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
注意问题由于受产品结构限制,多股簧一般具有强度高、性能好的特点。
要求其材料在弹簧强度和韧性上对最终性能予以保证。
多股簧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是:1、支承圈根据产品要求可选用冷并和热并两种方法。
采用热并方式不允许将簧加热至打火花或发白,硅锰钢温度不得高于850℃。
支承圈与有效圈应有效接触,间隙不得超过圈间公称间隙的10%2、多股簧特性可由调整导程决定,绕制时索距可进行必要调整。
拧距可取3~14倍钢丝直径,但一般取8~13倍为佳。
其簧力还与自由高度、并端圈、外径及钢丝性能等有密切关系,可通过调整其中某项或几项予以改变。
3、不带支承圈的弹簧和钢丝直径过细的弹簧不应焊接簧头,但端头钢索不应有明显的松散,应去毛刺。
凡需焊接头部的多股簧,其焊接部位长度应小于3倍索径(最长不大于10毫米)。
加热长度应小于一圈,焊后应打磨平滑,气焊时焊接部位应进行局部低温退火。
4、弹簧表面处理一般进行磷化处理即可,也可进行其它处理。
凡要进行镀层为锌与镉时,电镀后应进行除氢处理,除氢后抽3%(不少于3件)复试立定处理,复试中不得有断裂。
弹簧应清除表面脏物、盐痕、氧化皮,方法可采用吹砂或汽油清洗的办法,但不能采用酸洗。
压簧及拉簧扭簧弹力计算公式压簧、拉簧和扭簧都是常见的弹簧形式,用于不同的应用中。
它们的弹力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来估算。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压簧、拉簧和扭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一、压簧的弹力计算公式:压簧是一种受力在压缩状态下工作的弹簧。
它的弹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k×ΔL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ΔL是弹簧的压缩量。
弹性系数k(也称为刚度)取决于弹簧的材料和几何尺寸。
可以根据弹簧的材料和几何参数使用手册或进行实验来确定k的值。
ΔL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
二、拉簧的弹力计算公式:拉簧是一种受力在拉伸状态下工作的弹簧。
它的弹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k×ΔL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ΔL是弹簧的拉伸量。
与压簧类似,弹性系数k取决于弹簧的材料和几何尺寸。
ΔL也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
三、扭簧的弹力计算公式:扭簧是一种受力在扭曲状态下工作的弹簧。
它的弹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k×θ其中,F是弹力,k是扭簧的弹性系数,θ是弹簧的扭曲角度。
与压簧和拉簧类似,弹性系数k取决于弹簧的材料和几何尺寸。
扭曲角度θ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仅适用于理想的线性弹簧行为,在弹簧的弹性应变范围内有效。
当受力超过弹簧的材料弹性极限时,弹力计算公式可能不再准确。
在实际应用中,弹簧的弹力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初始张力、簧片数、簧片的宽度等。
因此,对于特定的应用,最好进行实际测试或使用基于实验数据的更详细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弹簧的弹力。
总结:压簧、拉簧和扭簧的弹力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估算,分别为F=k×ΔL、F=k×ΔL和F=k×θ。
这些公式适用于理想的线性弹簧行为,并且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1. 弹簧刚度:
2. 力值: 其中:G 为材料剪切模量,一般不锈钢取71500Mpa,碳钢取
78500Mpa ;
d 为材料直径;
D 为弹簧中径;
n 为弹簧有效圈数;
f 为变形量〔拉压行程〕。
3. 应力: K 为曲度系数,公式为: 其中C 为弹簧旋绕比,是弹簧中径与线径的比值,即
4.下表是GB/T23935-2021〔圆柱螺旋弹簧设计计算〕中压缩弹簧及拉伸弹簧的试验切应力及许用应力表
表2-1
n D d G 34
,
8P =f 8f 34,
⋅==n D Gd P P K PC K ⋅=⋅=2
3d 8d 8PD ππτC
C C K 615.04414+--=d D
C =
比压簧多了初拉力,加上初拉力就行。
初拉力: 其中初拉力τ0按初切应力图选取,见下列图。
三.扭簧:
1.计算刚度 Dn
Ed M 3670'4= Nmm/° 2.扭矩 ϕ⋅=Dn
Ed M 36704
Nmm 式中:d---材料直径;
E---材料的弹性模量,一般不锈钢丝取188000Mpa ,碳素钢丝
取206000Mpa ;
D---弹簧外径;
ϕ---弹簧的扭转行程〔角度〕;
4. 应力: K1为曲度系数,顺旋向扭转取1,逆旋向扭转时按下式:
308τπ⋅=D d P 132
.10K d
M ⋅=σ
下表是GB/T23935-2021〔圆柱螺旋弹簧设计计算〕中扭转弹簧的试验切应力及许用应力表
C
C C C K 4414221---=。
压簧及拉簧扭簧弹力计算公式压簧、拉簧和扭簧都是弹簧的一种,它们都具有弹性变形的特性。
在机械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弹簧的弹力,以便能够正确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弹簧。
下面我们将逐个介绍压簧、拉簧和扭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压簧是一种常见的弹簧,它通常是用来承受压力负荷的。
在设计压簧时,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其弹力。
压簧的弹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k*s其中,F表示压簧的弹力,k表示压簧的刚度系数,s表示压缩量。
刚度系数k可以通过其它参数计算得到,最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k=G*(D^4-d^4)/(8*D^3*d)其中,G表示材料的剪切模量,D表示簧片直径,d表示内径或外径。
拉簧是一种用来承受拉力负荷的弹簧。
在设计拉簧时,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其弹力。
拉簧的弹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k*δl其中,F表示拉簧的弹力,k表示拉簧的刚度系数,δl表示拉伸量。
刚度系数k可以通过其它参数计算得到,最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k=G*(π*(D^4-d^4))/(64*D^3*d)其中,G表示材料的剪切模量,D表示簧片直径,d表示内径或外径。
扭簧是一种用来承受转矩负荷的弹簧。
在设计扭簧时,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其弹力。
扭簧的弹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k*θ其中,F表示扭簧的弹力,k表示扭簧的刚度系数,θ表示扭转角度。
刚度系数k可以通过其它参数计算得到,最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k=(G*d^4)/(16*n*D^3)其中,G表示材料的剪切模量,d表示簧片直径,D表示簧片直径,n表示簧片数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计算公式可能还需要考虑一些修正系数,例如应力修正系数和簧片末端修正系数等,具体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压簧、拉簧和扭簧的弹力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和弹簧类型,选取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以得到所需的弹簧弹力。
弹簧弹力计算公式详解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是三种最为常见的弹簧,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怎么计算,东莞市大朗广原弹簧制品厂为您详解,压力弹簧、拉力弹簧、扭力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一、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 ;不锈钢丝G=7300 ,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Nc=有效圈数=N-2弹簧常数计算范例: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钢丝材质=琴钢丝二、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三、扭力弹簧·弹簧常数:以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kgf/mm).·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d=线径Do=OD=外径Di=ID=内径Dm=MD=中径=Do-dN=总圈数R=负荷作用的力臂p=3.1416。
弹簧种类和计算公式弹簧是一种能够储存和释放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程中。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弹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计算公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弹簧类型及其计算公式。
1. 螺旋弹簧。
螺旋弹簧是最常见的一种弹簧类型,其结构简单,使用广泛。
螺旋弹簧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弹簧刚度、变形量和应力等参数。
其中,弹簧刚度K的计算公式为:K = Gd^4 / (8D^3n)。
其中,G为材料的剪切模量,d为线径,D为螺旋弹簧的平均直径,n为有效圈数。
螺旋弹簧的变形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 = F / K。
其中,F为外力,K为弹簧刚度,δ为变形量。
螺旋弹簧的应力计算公式为:σ = 8Fd / (πD^3n)。
其中,σ为应力,F为外力,d为线径,D为螺旋弹簧的平均直径,n为有效圈数。
2. 压缩弹簧。
压缩弹簧是一种短小粗的弹簧,通常用于承受压缩力的场合。
压缩弹簧的计算公式与螺旋弹簧类似,主要包括弹簧刚度、变形量和应力等参数。
压缩弹簧的弹簧刚度K的计算公式为:K = (Gd^4) / (8D^3n)。
压缩弹簧的变形量和应力计算公式与螺旋弹簧相似,不再赘述。
3. 张力弹簧。
张力弹簧是一种受拉力的弹簧,通常用于吊挂和支撑等场合。
张力弹簧的计算公式与压缩弹簧类似,也包括弹簧刚度、变形量和应力等参数。
张力弹簧的弹簧刚度K的计算公式为:K = (Gd^4) / (8D^3n)。
张力弹簧的变形量和应力计算公式与螺旋弹簧相似,不再赘述。
4. 扭转弹簧。
扭转弹簧是一种受到扭转力的弹簧,通常用于扭转传递和控制等场合。
扭转弹簧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弹簧刚度、变形角度和应力等参数。
扭转弹簧的弹簧刚度K 的计算公式为:K = (Gd^4) / (32D^3n)。
扭转弹簧的变形角度和应力计算公式为:θ = T / K。
τ = 16T / (πd^3nD)。
其中,θ为变形角度,T为扭矩,K为弹簧刚度,τ为应力。
各类弹簧弹力计算公式弹簧是一种常见的弹性元件,其具有弹力特性,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
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是根据其材料特性和几何形状来确定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1.杆弹簧(线弹簧)杆弹簧是一种直线形状的弹簧,其弹力计算公式可以使用胡克定律进行描述。
胡克定律表明,弹簧的弹力与其拉伸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弹簧弹力的公式可以表示为:F=k*x其中,F表示弹簧的弹力,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弹簧的形变长度。
2.螺旋弹簧螺旋弹簧是一种扭转形状的弹簧,其弹力计算公式可以使用弹簧公式进行描述。
弹簧公式基于胡克定律,并考虑了螺旋形状对弹簧弹力的影响。
弹簧公式可以表示为:F=(Gd^4)/(8ND^3)其中,F表示弹簧的弹力,G表示弹簧材料的剪切模量,d表示弹簧线径,N表示弹簧的圈数,D表示弹簧的平均直径。
3.扭力弹簧扭力弹簧是一种以扭转为形变方式的弹簧,其弹力计算公式可以使用扭力弹簧公式进行描述。
扭力弹簧公式基于扭转力矩与弹簧角度的关系。
扭力弹簧公式可以表示为:T=(kφ)/L其中,T表示扭转力矩,k表示弹簧的扭力系数,φ表示弹簧的扭转角度,L表示弹簧的长度。
4.悬挂弹簧悬挂弹簧是一种用于悬挂装置的弹簧,其弹力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计。
常见的悬挂弹簧包括张紧弹簧和扭力挂弹簧。
对于张紧弹簧,其弹力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F=(Gd^4)/(8Na)其中,F表示弹簧的弹力,G表示弹簧材料的剪切模量,d表示弹簧线径,N表示弹簧的圈数,a表示弹簧的平均半径。
对于扭力挂弹簧,其弹力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F=(kφ)/R其中,F表示弹簧的弹力,k表示弹簧的扭力系数,φ表示弹簧的扭转角度,R表示弹簧的半径。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
在实际设计和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弹簧的弹性系数、形变长度、材料特性等参数,并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弹力计算。
压簧、拉簧、扭簧弹力计算公式
压力弹簧
压力弹簧的设计数据,除弹簧尺寸外,更需要计算出最大负荷及变位尺寸的负荷;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压缩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G=线材的钢性模数:琴钢丝G=8000,不锈钢丝G=7300,
磷青铜线G=4500 ,黄铜线G=35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Nc=有效圈数=N-2
弹簧常数计算范例:
线径=2.0mm , 外径=22mm , 总圈数=5.5圈 ,钢丝材质=琴钢丝
拉力弹簧的 k值与压力弹簧的计算公式相同
·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
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初张力=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
·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 (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R=负荷作用的力臂
p=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