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文学概论春第三套资料与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2.50 KB
- 文档页数:9
文学概论答案文学概论》试题(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具体可感性普遍概括性情感性与思想倾向性2、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3、审美发现创作构思艺术表现 4、美学的历史的 5、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二、名词解释1、指典型人物所生活、形成其性格并环绕和促使其不得不那样行动的种种特定关系的总和,是整个大的时代背景,是作品描绘的环境与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辩证统一。
2、题材指作家从他所掌握的素材中,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提炼、集中而写入作品中,构成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
3、意境是指艺术创造特别是抒情性文学中和谐广阔的自然与生活图景,渗透着作家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思索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自然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其后又相继在欧洲各国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主张描写琐屑、纯客观化的自然生活现象,从生物学、病理学和遗传学的层面去描写人,其作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批判性。
三、简答题1、科学性;倾向性;创造性。
2、说明了文学欣赏会出现差异性。
因文学作品具有不确定性,读者具有不同的欣赏需求和不同的欣赏水平,阅读环境因时因地有变化,所以文学欣赏会出现差异性。
3、在创作中既有形象思维又有抽象思维;创作中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两种思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4、文学与社会生活有紧密联系,因而文学必须表达生活;但文学是通过作者来表现生活,作品的主体性、独创性会在创作中表现出来,并根据作者的创作需要表现出来,所以文学能动反映生活。
四、判断说明题1、正确。
风格是作家创作成熟的表现,也是作家创作走向高潮的表现,体现出作家创作的一贯的、连续的特点。
2、错误。
文学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有紧密联系,但并非直接联系,因此就有可能出现文学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出现文学超越或落后物质生产发展的情况。
3、正确。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创作的对象、材料都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文学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院、系领导A/B卷审批并签名广州大学2010-2011 学年第2 学期考试卷课程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考试/考查)学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题次―二二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评卷人分数1010203030100评分—、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1.结构:2.戏剧冲突:3.文学流派:4.浪漫主义:5.文学: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I分)1.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和“”两个方面。
2.孔子谈论文学功能的著名观点是诗、、、。
3.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戏剧分为、、o4.艾布拉姆斯认为,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两种关于文学的隐喻,它们是、。
5.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以的形象和形态,通过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6.象征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
7.如果说论文的主体是报告者,小说的主体是说故事者,诗歌的主体是自语者,那么散文的主体则是以的姿态出现的。
8.弗洛伊德认为,文学创造与“”有关。
9.诗是用讲究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
10.从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解释什么是文学,中国有“”说,西方有 ""说。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J”)1.衡量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是:①心理②反映③表现④认知⑤审美2.文学形象的基本特点是:①间接性②心象性③符号性④典型性⑤概括性3.关于诗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①诗歌是最重要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样式②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诗歌都以抒情言志为主流③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最为讲究④中国古代诗学极为推崇意象⑤朱光潜是诗歌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4.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四类文学观念有:①模仿说②表现说③审美说④实用说⑤客观说5.叙事文本的现象层体现为:①情感的抒发②行动的人物③发展的情节④变换的环境⑤故事的高潮6.巴尔扎克将19世纪的欧洲文学按照风格划分为:①形象文学②观念文学③折中主义的文学④叙事文学⑤抒情文学7.下面观点属于现实主义文论的有:①严格摹写现实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③诗歌是幻想和情感的白热化。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1.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
(0.6分)A.主观时间B.叙述时间C.客观时间D.心理时间☆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2. 诗的语言特征是。
(0.6分)A.包容舒展B.凝练新奇C.运作自由D.个性动感☆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3.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
(0.6分)A.社会环境B.地域范围C.景致器物D.文化范围☆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6 分评语:4. 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
(0.6分)A.随笔式B.评点式C.序跋式D.评传式☆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 分评语:5. 诗的语言特征是。
(0.6分)A.包容舒展B.凝练新奇C.运作自由D.个性动感☆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6.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
(0.6分)A.消费B.读者C.媒体D.交流☆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7.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0.6分)A.共鸣B.净化C.领悟D.欣赏☆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8.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
(0.6分)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9.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
(0.6分)A.个人创造B.商业运作C.集体行为D.历史演绎☆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10.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0.6分)A. 母语B.书面语C. 口语D.标准语☆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1. 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试卷代号:5224 座位号Array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1.对于文学概念范畴的说法,下面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文学反映社会生活B.文学是“人学”C.文学是精神现象D.文学是服务政治的工具。
2.最早提出“创作方法”这一概念的是哪一选项。
A.歌德B.库尔贝C.“拉普派”作家D.席勒3.典型人物具有的最重要特点是哪一项。
A.单一性B.整体个性C.类型化D.形象性4.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源头是?A.古希腊、罗马文化B.希伯莱文化C.欧洲古代文化D.启蒙主义5.文学的世界性意味着文学民族性的丧失,这种说法对吗?正确的评价是哪一项。
A.对B.错C.不完全对D.无所谓对错6.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个体体验、文学资源场及下面哪一项等若干重要方面。
A.拟想读者 B.意识形态氛围 C. 文学创新需要 D. 创作过程7.以下哪一作品是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类型的作品。
A.《阿Q正传》B.《红楼梦》C.《西游记》D.卡夫卡的《变形记》8.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A.抒情性B.个性化C.客观性D.写实性9.一个作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哪一选项。
A.作品多B.作品销售量大C.题材新颖D.创作个性10.在阅读作品时,阅读主体与其构成“同构性”的作品一拍即合,并和作品产生共鸣,往往与他的什么有关。
A.期待视野B.召唤结构C.分析评价D.阅读经验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凡是情景交融的作品就有意境。
3.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所以文学也应属于造型艺术。
4.巴赫金认为,“虚构的对象,只能是事件中主观上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某种东西,某种针对人有价值的东西。
”其意思是说,文学虚构的意义就是发掘和表现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
5.文学中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哲学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6.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因此在表现方式上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表现力不如其它艺术形式。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篇一」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C )"。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 佛学B.诗学C.文学D. 神学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B )。
A. 反映论B.文化论C. 意志论D.信息论3.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D )。
A. 表志B.表象C.表情D.表意4. 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D )文本。
A. 象征型B.创意型C.再现型D.表现型5.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A. 历史性B.独创性C.感染性D.朦胧性6. 文学典型是一种以怪异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B )。
A. 指意性B.独创性C.随意性D.特殊性7. 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 D )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A. 席勒B.培根C. 歌德D.蒙田8. 唐代出现了( A ) ,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 传奇B.话本C. 志人志怪小说D. 章回体小说9. 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C ) 、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 拟念读者B. 意识形态氛围C.个体体验D.创作过程10. 当代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 D )模式。
A. 心理分析批评B. 语言批评C.社会历史批评D.文化批评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表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BCDE )。
⼀、单选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作家的独特素质之⼀是()A.⼀尚的道德⼀格B.深厚的理论基础C.敏锐的观察能⼀D.丰富的知识储备2.从社会结构的⻆度看,文学是()A.—种语⼀艺术B.审美意识形态C.作家体验的凝结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3.自觉地分析文学文本层⼀构造的,是()A.王弼B.刘大櫆和姚鼐C.庄⼀D.王国维4.在对文学作品进⼀分类时,“三分法”把⼀学作品分为()A.史诗类、恶剧类、喜剧类B.⼀说类、诗歌类、散⼀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现实类、浪漫类、象征类5.巫术说的提倡者是英国⼀爱德华?泰勒和()A.弗雷泽B.斯宾塞C.罗素D.萧伯纳6.抒情作品的本位是()A.⼀为B.叙事C.情感D.故事7.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A.⼀说B.戏剧C.电影⼀学D.电视⼀学8.“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式不同。
”对文学作品三分法作出这⼀论断的⼀论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黑格尔D.雨果9.柏拉图把诗⼀的艺术灵感的勃发状态称作()A.升华B.欣悦C.净化D.迷狂10.“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11.文学基本语体中⼀乐性具有突出地位的语体是()A.规范语体B.自由语体C.抒情语体D.叙事语体12.“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学会了造房⼀,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这说明艺术起源于()A.模仿B.巫术C.游戏D.劳动13.⼀学接受者的主体条件包括()A.内在素质和社会实践B.内在素质和接受⼀境C.知识结构和伦理意D.知识结构和道德修养14.法国诗⼀马拉美说“诗永远应当是⼀个谜”,这句话体现了⼀学象征意象的()A.⼀解性B.求解性C.可解性D.荒诞性15.在叙事学中,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称为()A.概略B.省略C.减缓D.停顿⼀、多选题(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6.文学⼀格的特征有()A.单⼀性B.变动性C.独创性D.稳定性E.多样性17.三国时期思想家王弼,在继承庄⼀“承意”说的基础上,进⼀步提出了⼀学⼀本构成的三个层⼀说是()A.声B.形C.⼀D.象E.意18.作为作家,除了具备⼀般的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些独特素质,如()A.创作激情B.敏锐的观察⼀C.对语⼀超常的敏感D.坚定的政治信念E.对⼀学的特殊爱好19.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有()A.突发性B.迷狂C.创造性D.概括性E.集中性20.⼀⼀提倡文学作品三分法的理论有()A.瓦莱里B.亚里⼀多德C.⼀格尔D.布瓦洛E.⼀果21.⼀⼀现代叙事学研究的著名⼀论家是()A.普洛普B.列维施特劳斯C.格雷马斯D.布雷蒙德E.托多罗夫22.法国叙事学研究者热奈特认为,叙事学中的“叙述”⼀词,包括的三个不同的概念是()A.讲述故事的内容B.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C.讲述故事的视⻆D.讲述故事的结构E.叙述⼀为23.文学文本两层⼀说的代表⼀物有()A.但丁B.英伽登C.⼀格尔D.布洛E.恩格斯24.与⼀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为文学形成的三种审美类型是()A.写实性形象B.⼀般形象C.⼀级形象D.抒情性形象E.表意性形象25.抒情诗主要包括()。
文学概论试题库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BCD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CD )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BCD )A 象征性 B主观性 C评价性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A )A表现功能 B通讯功能 C意义功能 D形式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BCD )A倒装与歧义 B夸张与对比 C借代与用典 D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D )A亚里士多德 B钱钟书 C王夫之 D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ABCD )A创作个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 ABC )A独创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A )A《文心雕龙》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D《诗学》10文学接受客体指(ABC )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 C文化属性 D整体属性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ABC )A阐释者 B审美者 C认识者 D思想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B )A黑格尔 B姚斯 C刘勰 D布封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D )A莱蒙托夫 B姚斯 C布封 D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ABCD )A净化 B共鸣 C领悟 D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ACD )A新批评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D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B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ACD )A真实性 B革命性 C情感性 D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ACD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B进步的倾向性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CBD )A批评风格 B最高标准 C批评方法论 D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BCD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原型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精神分析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B )效果。
课后练习与参考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作品买卖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科。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
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
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2.中国特色:(应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其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学实际相结合。
《文学概论》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文学概论》(编号为11006)共有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1,简答题2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名词解释题1.文学理论2.视角3.领悟4.广义文学5.共鸣6.情节7.精神生产8.话语蕴藉9.诗10.审美批评11.文学风格12.现实型文学13.材料14.文学批评15.文学的审美属性16.文学消费17.点评18.即兴19.文学活动“四要素”20.推敲21.隐含的读者2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23.折中义文学24.净化25.狭义文学26.理想型文学27.艺术发现28.抒情角色29.刚健30.散文31.文学理论32.文学活动“四要素”34.精神生产35.材料36.推敲37.广义文学38.话语蕴藉39.社会主义新人形象40.艺术发现41.即兴42.现实型文学43.共鸣44.文学批评45.文学的审美属性46.折中义文学47.文学风格48.抒情角色49.视角50.情节51.理想型文学52.诗54.净化55.领悟56.隐含的读者57.审美批评58.点评59.刚健60.散文二、简答题161.分析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62.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6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64.形式创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6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66.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67.意境的特征68.分析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69.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70.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71.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72.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73.批评家的态度和素养74.理智和情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75.怎么考察风格的民族性76.分析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77.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78.分析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79.形式创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0.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81.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82.意境的特征83.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84.理智和情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85.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86.批评家的态度和素养87.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88.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89.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90.怎么考察风格的民族性三、简答题291.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几种学说更有合理性?9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具有什么关系?9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内涵和关系是什么?94.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包括些什么内容?95.风格与形象创造包括些什么内容?96.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具有什么关系?97.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内涵和关系是什么?98.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包括些什么内容?99.风格与形象创造包括些什么内容?100.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几种学说更有合理性?四、论述题(略)……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学概论》机考第三套标准试题及答案T√F×3.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文本“言象意”三层面说和“粗精”两层面说,其共同点都是从“可见”(显示)与“不可见”(非显示)的分别上来加以立论的。
T√F×4.文学是由语言的具体运用而实现的艺术。
T√F×5.通常意义上,我们把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称为“意象”。
T√F×6.中国古典文论的“风化”或“教化”说带有某种“实用论”的倾向。
T√F×7.典型形象不仅仅是一种独特鲜明审美形象,也是一种深刻多义的历史形象。
T√F×8.文学的原初含义就是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
T√F×10.作家创作的语境与读者阅读的语境应该是重合的。
T√F×主观题二、作品分析题(共1题,共60分)作品分析题:请在下面所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三类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同学们可以根据文学概论课程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与观点,既可以选取文学的属性描述、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的形象性认知理论、文学体裁的特征表现、文学的阅读理论或者文学批评的相关模式等等对所选择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具体要求如下:1.必须运用文学理论知识,结合作品展开分析与评价;2.要准确、恰当地使用不低于2限次的学科专业术语;3.问题回答要划分出层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4.避免出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的表述。
诗歌评析:背影汪国真背影总是很简单简单是一种风景背影总是很年轻年轻是一种清明背影总是很含蓄含蓄是一种魅力背影总是很孤零孤零更让人记得清答:汪国真《背影》这首诗歌蕴含了诗人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背影的理解,对诗人来说背影是含蓄而又孤独的,但这样的背影却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难以忘却,让人感觉十分凄凉,诗歌中蕴含着诗人青春的四种情态:孤单、含蓄、清明,简单,孤单诗歌中总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这首诗也继续了诗人青春的思绪,即青春的四种情态;清明,还不是晦涩,有机会多请教;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