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动词的形态及其特点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3.74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动词的形态及其特点研究

一、现代汉语中的动词

动词在汉字的解释中,指的就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动词并非只出现在现代汉语中,在古代汉语中也实际存在,不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表达和口语表达不一致,因而在文献中和现代有区别。

现代汉语一般指的是上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之后的规范的书面语言。这也是在我国传统的口语表达上进行规范的。其实,一些动词在句式中的运用,早在我国明清小说中就出现了,表达的含义和现代没多大区别。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从构造上就能看出动词和名词的区别,尤其是动词的表意更加明显,许多会意字、形声字都有这个特征。像众所周知的“提手旁”“口字旁”“心字底”表达的都是与动作有关的,如“扛、提、拉、推、扳”、“叫、喊、吃、喝、吹”“想、念、忿”,这些字不仅表达了动作,还将动作的产生部位都点明了。

汉语中的动词除了与结构有关的单音字以外,还有很多双声词以及重叠词。双声词动词由两个不同意思的汉字组成,它们有的是单音动词加上单音动词,将动作做了进一步表达;有的是名词加上动词,表现新的含义;还有的是动词加上形容词的组合。

叠音词的种类也比较复杂多样,有的是单字重叠,有的是双声词重叠,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就会更加生动形象。这些重叠词不仅被大量运用在口语表达上,

在我国明清小说中也经常出现,像“缓缓”“闪闪”“踹一踹”“摸一摸”这些动词,就大量出现在明清小说和戏剧剧本中。

二、现代汉语单音动词的形态特点

单音动词和所有动词的用处一样,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还可以表示存在,变化和消失。

表示动作行为的有“听、读、问、跑、吃”等;“爱、恨、愁、怕”等表示的是心理活动;而“有、无、在、死”等表示的是存在;表示判断的有“是、否”;表示可能和意愿的有“能、会、肯、敢、要”。“上、下、进、出、回、开、过”等则表示的是趋向。

在运用方面,动作行为动词能和副词组合,却不能和程度副词组合。比如可以组成“不看,不要,再来,再读”,但不能组成“太看、更看,极跑”等。但心理活动的动词又能和程度副词组合,比如可以组成“最恨、极爱、更怕”。

单音动词和所有动词一样,它的作用是在句子中做谓语,并且多数能带宾语,如“小红吃晚饭”“老爸看电视”等。

在单音动词中,有一些具有两种或者多种意义,也有一些能带宾语,有的则不能。像“笑”,在“大家都笑他”中的“笑”具有“嘲笑”“取笑”的含义,因此能带宾语;而“她笑了”中的“笑”具有“快乐、高兴”的意思,就不能带宾语。

单音动词在表示行为动作时,还能带上缀词,像“着、了、过”,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像“走着,跑过、来了”等,就比单一的“走、跑、来”更形象。

一些单音动词还能缀上相同的词,成为叠音动词,例如“瞧瞧、听听、想想、试试”等。

单音动词中的表示判断的“是”在运用上比较复杂,在主语和宾语之间,它表示事物属于或者等于什么,如“奥巴马是美国总统!”“狗是杂食动物”。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如“这孩子头发是金黄色的”。表示事物的存在“右边是一家超市。”“床对面是一幅油画”。

单音动词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在动词的后面加上“子、头、儿家、者”等助词之后,动词的性质就变为名词了,如“骗子、钻子、疯子”、“想头、念头、盼头”、“画儿、盖儿、扣儿”、“画家、卖家、歌唱家”、“记者、作者、读者、舞者”等。由于汉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不断进化中,有些词语在使用中具有约定俗成的效果,并不一定要将它们规定为某一类词语才能使用,要根据不同的特点来灵活运用。

三、现代汉语中双音动词的形态和特点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动词,有双音单纯词和双音合成词之分,双音单纯词含义和单音词相同,现以说话之类的词语为例,单音词有“说、将、聊、谈”,而有些双音词表示的意思和它们相近,如“唠叨、嘀咕、叮嘱、吩咐、咕哝”等,总的意思还是“说”,不过态度不同,显得更加生动,像“唠叨”表示的是说了好多遍,具有使人讨厌的意思;“嘀咕”则含有想反抗又不敢的不满情绪;“叮嘱”也是反复地说,和“唠叨”不同的是,它含着关心。

合成双音词除了双音单纯词外,还有双音合成词,这些词一般的组合是形容词加上动词,也有动词加上动词组合而成。同样和“说”相同的合成双音词,具

有“低语、话别、搭腔、搭讪、话旧、吭声、谈心、聊天、闲扯、闲聊、叙旧、叙谈”等等。这些动词中,有的是含有“说”的成分,像“话旧、聊天、低语、谈心”,但有的完全没有“说”的成分,表示的却是“说话”,像“闲扯、搭腔、搭讪、叙旧”,这些合成词是根据动作的效果演变成动词的,像“闲扯”,就是无聊的时候,在一起找话来聊,把一些不相干的事件拉在一起,“扯”就是形象地表示了“拉”的含义。“叙旧”也有这种含义。而“搭腔”一般是形容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在一起,一个人想打破沉默,只好勉强找话题,“腔”在此表示的身体部位,也就是“嘴巴”的意思。“搭腔”就是“张嘴说话”的引申义。

同样是和动嘴相关的动词,表示的也是动作行为,除了说话之外,还有“陈述”,陈述也是说话,但场合不同,效果也不同,因此使用的动词也不同。在单音词中只有“讲”,但在合成词中却有“申诉、阐发、阐明、阐释、陈述、陈说、申辩、申斥、声明、说明、宣讲、演讲”等等,这些合成词中有一个是表示“说”的动词,加上形容词或者动词后就成为新的动词。

由于“说话”是人们活动最广泛的行为,比用手还要多,因此在动词中,关于“说”的动词分为说话类、陈述类、告诉类和喊叫类等多种类型,因此关于说的合成词也比较多。在告诉类中有“告诉、告知、告白、通报、禀报、诉说”等,这些合音词的组合由原始的“告诉”演变而来,“告”是把自己的要求说给别人,以达到某种目的。“诉”则是吐出心中块垒为目的,对他人没要求。在词语演变中,“告”成为一定要说的要求,“诉”成为“倾吐”,因此有了“报告、禀告、告白”,由报告又引发出“通报、禀报、通告”,而“诉”派生出“诉说、诉苦”等别人可听可不听的说话行为。

喊叫类的动词在单音词中有“喊、叫、吼、呼、唤”等,在合成双音词后就有“喊叫、号叫、喝彩、欢呼、叫嚷、叫嚣、喧哗、吆喝”等,这些和“大声叫”相关的双音词,被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表示快乐,如“欢呼”“喝彩”;有的表示愤怒,这种愤怒还有褒贬之分,如“号叫、怒吼、叫嚷、叫嚣”。

双音动词是在单音动词上发展而来,是我国人民在历史发展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表达的感情也越来越丰富,因此这些词语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四、现代汉语动词中的叠音动词形式和特点

(一)叠音动词在句子中的运用

现代汉语中的叠音动词在形式上具有AA式,A一A式、AABB式、ABAB 式。其中的“AA式”指的是单音动词,像“看看、听听、想想、读读”,“A 一A式”也是单音动词,如“走一走、看一看、摇一摇、踹一踹、压一压”,而“AABB式”“ABAB式”则是双音合成词,如“摇摇摆摆、飘飘荡荡、来来往往”“学习学习、研究研究、考察考察、琢磨琢磨”等。

叠音动词在句子中的运用,可以作谓语,也可以做主语,还可以做宾语,这种使用方式不仅现代小说中存在,在明清小说中就出现了。

叠音动词作谓语比较多,在《水浒》第十八回中,就有这样的用法“朱仝略闪一闪,放开条路,让晁盖走了。”这里的“闪一闪”就是叠音动词作谓语。

《红楼梦》中“刘姥姥游大观园”中“姥姥也上去瞧瞧!”这里的“瞧瞧”也是当做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