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经济学第1章投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12
1,资本主义的投资方式,就既包括构建各种实物资产的直接投资,也包括购买证券等间接投资。
投资包括投资主体,投资目的,投资方式,投资行为过程。
任何投资主体,其投资的行为过程都包括投资资本的筹集,实施,使用和回收运动的全过程。
2,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
只有实物投资才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际组成部分。
但证券投资将是为实物投资规模的扩大筹措资金不可缺少的手段,3,按投资性质不同,投资可分为经济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
从投资资金来源不同,投资可分为重置投资和净投资。
4,投资要素从生产力要素看,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从经济学角度看,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5,政府投资的主体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内资金。
企业与个人投资主体投资资金主要来源自有资本和借款。
6,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已基本清晰,这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分权型投资模式。
7,投资项目决策包括宏观决策,中观决策,微观决策三种。
8,一个投资项目决策一般包括的基本因素为:投资决策主体,即决策者;投资决策的客体,及决策对象;投资决策的目的,即决策者要达到的目标;投资决策的手段;投资决策信息。
9,投资项目决策是决定项目投资成败的关键所在。
10, 可行性研究的最终结果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项目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必要前提,它是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核和再评价阶段,其目的是通过审查和判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客观性,对投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成本,效益的进行重新评审和估价,最终决策该项目是否可行,并确定最佳投资方案。
项目总评估对项目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作出判断,提出关于是否批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是否予以贷款等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不确定型投资项目决策使用方法有拉普拉斯法(等概率法),最大最小收益值法,最大最大收益值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13.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的基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
投资: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垫付货币或其它资源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
直接投资:是指将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的建设或购置以形成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资。
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有价证券,以获得一定预期收益的投资。
投资主体:具有独立的决策权并负有责任和享有权益的经济法人或自然人。
投资要素:投资主体为取得一定效益,而用货币转化而来投入经营活动的各种必要要素。
投资体制:是指与特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社会投资的运行机制及相适应的保障系统综合。
投资环境:是指伴随投资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
冷热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比较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和成就、文化一元化、法规阻碍、实质阻碍、地理和文化差距这七大因素,以冷热因素所占的比重大小,来决定一国在投资环境方面是热国还是冷国,热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要大于冷国。
多因素评估法:通过比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财务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设、技术条件、辅助工业、法律制度、行政机构效率、文化环境、竞争环境这11类因素来分析一国投资环境的优劣,总分越大投资环境越好。
投资项目决策:从项目投资主体利益出发,根据客观条件和投资项目的特点,在掌握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决策手段和方法,按一定程序和标准,对投资项目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在决策前,通过对项目有关工程技术、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并对投资项目建成后的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以考察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盈利性,以及建设的可行性,既而确定项目是否可行的研究方法。
市场调查:运用一定的方法收集记录和整理有关市场信息的过程。
市场预测:在市场调查所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根据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根据已知来预测未知。
资本成本:是指筹资者为筹措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它由资本使用成本和资本筹集成本构成。
资产负债表:是以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静态状况来说明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是主要会计报表之一。
第一章投资概述第一节投资的概念一、日常生活中的投资投资这一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和用到,居民、企业、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可能进行各种形式不同的投资:居民家庭在获得一定数量的货币收入后,可能将部分货币收入用于满足现期消费的需要,如购买食品、服装等,但同时可能将满足现期消费支出后剩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用于购买债券或股票。
企业有多种类型,但无论何种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都必须预先垫付一定数量的货币,用以建造或租用生产经营场所和购置设备。
例如:汽车生产企业要有厂房和生产流水线;钢铁生产企业要有高炉;商业企业必须事先建设或租用经营场所和办公场所;水力发电企业要建筑水坝和安装发电设备。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仅需要购买种子、化肥、农业工具或农业机械,还可能要修筑水渠。
为了增加产出或改善生产条件,农民往往需要增加种子、化肥和农业机械。
政府为了给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提供公共设施,如建筑交通道路、铺设供排水设施、供电和通信网线,治理大江大河等。
二、投资的定义1.投资的概念一定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的不确定的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或资产的经济行为。
2.资本和资产的区别1)在会计上的资产平衡表中:企业的资产=所有者权益(或资本净值)+负债所有者权益(资本净值)=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利润是资本的收益,收益一部分可能用于分红,未分配利润则是没有用于分红的部分,除少量现金外,绝大部分已经被用于再投资,并形成了资产,反映股东权益的增加。
即:资本和资产都是价值指标,差别在于资产反映企业的总价值,资本反映股东的权益。
2)从分类来看:企业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递延资产等,这种分类侧重反映的是资产实物形态的差异;资本分为实收资本和未分配利润,反映的是资本价值形成来源的差异。
3)在经济学中,斯密最早对资本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他认为,个人的资产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是他存起来期望获得收入的那部分。
此后,西方经济学者大多沿袭了这种用法。
第一章投资概述一、思考题1. 什么是投资?怎样全面、科学地理解投资的含义?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而投入各种经济要素,以形成资产的经济活动。
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既是指为获得预期收益而投入的一定量资金及其他经济要素,也是指这种预期收益的实现过程。
依照学术界对投资范围的划分,可以把投资分为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
广义的投资是指以获利为目的的资金使用。
包括购买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以及以获利为目的的特殊实物资产的买卖,也包括运用资金以建设厂房、购置设备和原材料等为目的从事与生产、销售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即包括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两大部分。
狭义的投资则是指购买各种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公司股票、公司债券、金融债券、黄金外汇,以及以赚取增值差价为目的的房地产、字画、珠宝等实物投资等。
一般情况下,狭义的投资主要是指金融投资或证券投资。
投资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投资主体、投资客体、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这些要素缺一不可。
2.什么是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按投资对象存在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投资分为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
实业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用于建造固定资产、购置流动资产、创造商誉与商标等无形资产,直接用于生产经营,并以此获得未来收益的投资行为,包括修建铁路、开采矿山、开办企业和更新设备等。
实业投资是典型的直接投资。
金融投资是指投资主体通过购买股票、债券,放贷和信托等方式将自己的资金委托或让渡给他人使用,自己收取一定的利息(股息)和红利的行为。
金融投资形成的资产是金融资产,并不涉及实际的产业经营,因此,金融投资是典型的间接投资。
3.实业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环境有何不同?投资环境是指投资活动的外部条件。
环境因素对投资主体的确定、投资决策、投资管理、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有着极大的影响,是投资者必须重视的内容。
环境因素包括一系列与投资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有机的整体。
投资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投资的涵义一、投资的定义投资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
它源于人类社会的商品经济活动,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差异,其涵义也不相同。
投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问题,是关系到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经济效率的经济变量。
投资者为什么投资?垫付货币或资源,目的在保证资金回流,实现增值。
投资活动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进行任何经济活动,使成果超过支出,以少换取多产出,是任何社会形态下人类经济活动都要受其支配的一条基本经济规律。
(结合学生上学,金钱、时间、努力程度。
)投资具有双重的词性:作为动词,是指“用钱生钱的过程”;作为名词,是指“投资之资本,投资之对象”。
1、在西方发达国家,投资是人们为获取利润而把资金投放于企业的行为,主要是通过购买股票和公司债券来实现的。
因此,西方的《投资学》一般是介绍股票和债券间接投资为主要内容。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投资是以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和储备流动资产等直接投资为其内容。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投资,既包括直接投资,也包括间接的股票、债券投资。
无论是直接的投资,还是间接投资,经济学界曾经有过许多有同的定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1)从投资的行为与过程来界定:a、《经济大辞典》中写到,投资是经济主体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预先垫付(或支出)一定量货币或实物,以经营某项事业的经济行为。
(强调行为)b、《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认为,投资指在一定时期内,期望在未来能产生收益,而将收益变为资产的过程。
(2)从价值与资本的角度来界定:a、《经济大辞典》认为,投资是指经营盈利性事业,预先垫付一定量的资本或其它实物。
投资的意义,总是实际的资本形成——增加存货的生产,或新工厂、房屋和工具的生产……只有当物质资本形成生产时,才有投资。
b、Paul.A.Samuelson.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写道,投资的意义总是实际的资本形成——增加存货的生产,或新工厂、房屋和工具的生产······只有当物质资本形成生产时,才有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