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复习讲义二
- 格式:ppt
- 大小:1023.50 KB
- 文档页数:5
语病专题讲义二知识点二搭配不当一、主谓搭配不当1.辨析方法①凭借语感,判断句子是否顺畅。
有些句子合不合语法,词语使用是否搭配,通过阅读句子,凭借语感就能判断出来。
②重视语法分析,找出主语与谓语,分析其是否搭配。
③注意多个主语与单个谓语间是否因顾此失彼而搭配不当。
2.对点练习①近日,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发布2022年度公务员招录公告。
观察各地的招录政策,招录向基层、应届生倾斜的趋势依旧发展。
解析:主语“趋势”与谓语“发展”搭配不当,可将“发展”改为“延续”。
②江西省军工企业为上海“世博会”生产了最后一批470顶警用防弹头盔,顺利交付上海市安保总公司,并将于5月亮相“世博会”。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最后一句主语应该是“头盔”而不是“企业”。
③现在的重庆夜景,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更加璀璨夺目,已进入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夜景,已进入城市之一”明显错误,应是“重庆,已进入城市之一”,所以“重庆夜景”应改为“夜景中的重庆”。
二、动宾搭配不当1.常见情形动宾搭配不当,多数情况下出在宾语上:有时宾语过长或复杂,容易顾此失彼;有时并列宾语过多(尤其注意“和”等连词前后的宾语),容易照应不周,这时可以提取宾语中心语,看它们是否与谓语动词相搭配。
2.对点练习①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创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创造”与“艺术形象”不搭配,应将“创造”改为“塑造”;二是“揭示”与“社会矛盾”搭配,但与“现实生活”不搭配,应将“和”改为逗号,并在“现实生活”前加“反映”一词。
②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解析:“营造”与“形象”搭配不当,将“营造”改为“打造”。
③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课时32《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答案同“含糊”,指声音重浊模糊2.古今异义词答案①不是过多②中间是空的③内心惊恐3.多义实词答案(1)①生病、患病②困苦③感到痛苦(2)①离开②距离③同“弆”,收集④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3)①发生、发出②派出③打开④起事⑤发布(4)①大概②几乎、近于③同“怠”,懈怠(5)①驾、坐②升、登③冒④趁着、凭借⑤顺随⑥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4.词类活用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称呼、命名 ②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 ④名词作动词,拳曲,伸展不开 ⑤名词作动词,用指甲抠、掐 ⑥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⑦使动用法,使……早,使……多/使……高大茂盛 ⑧名词作动词,命名 ⑨名词作状语,坐船/用眼睛,用耳朵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 5.特殊句式答案 ①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②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③宾语前置句,“是”是介词“以”的宾语 ④宾语后置句,“铿然有声”是修饰“石”的定语 6.文化常识(1)《水经》:魏晋时期的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
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记载相当简略。
后来被郦道元改编为____________。
它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而且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磬:古代__________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3)无射: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
《国语·周语下》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大钟,因钟声符合________音律,故名。
(4)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2),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
魏庄子,魏绛谥“______”,故名。
歌钟,古乐器。
答案 (1)《水经注》 (2)打击 (3)无射 (4)庄活动二 基础过关检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不抑耗其实而已..B.⎩⎪⎨⎪⎧空中..而多窍故乡..人号之“驼” C.⎩⎪⎨⎪⎧此世所以..不传也余方心动..欲还 D.⎩⎪⎨⎪⎧自以为得其实..与风水..相吞吐 答案 A解析 A 项“以为”古今义均为“认为”,“而已”古今义均为“罢了”。
选择性必修下册(二)《归去来兮辞并序》《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单篇梳理5种树郭橐驼传微点夯实通读全文,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第1段)郭橐驼,不知始①( )何名。
病偻②( ),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第2段)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①( )。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②( )蕃③( )。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④( ),莫能如⑤( )也。
当初,原来脊背弯曲用,使且多仿效比得上(第3段)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①( )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②( ),其培③( )欲平,其土欲故④( ),其筑⑤( )欲密⑥( )。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⑦( )。
其莳⑧( )也若子,其置⑨( )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⑩( )得矣。
故吾不害⑪( )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⑫( )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⑬( )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⑭( )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繁殖舒展培土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结实照看栽种放下本性妨害拳曲,伸展不开已经察看,检验(第4段)问者曰:“以子之道①( ),移之官理②( ),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③( )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④( )尔植,督⑤( )尔获⑥( ),早缫⑦( )而⑧( )绪⑨( ),早织而缕⑩( ),字⑪( )而幼孩,遂⑫( )而鸡豚⑬( )。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⑭( )且怠⑮( )。
课时26《〈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知.者不惑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③若火之始然.答案①同“智”,智慧②同“纳”,结交③同“燃”,燃烧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然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②大学大学..之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答案①两个词,这样以后②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安①居无求安.②静而后能安.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④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⑤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2)克①克.己复礼为仁②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③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④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成功(3)恶①非恶.其声而然也②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③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4)辞①辞.让之心,礼之端也②《归去来兮辞.》③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④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⑤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⑥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5)要①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②张良要.项伯(《鸿门宴》)③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④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⑤故治之要.在于知道(《荀子》)要领⑥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报任安书》)总括、总之(6)贼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②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五代史伶官传序》)③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祸害④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童区寄传》)强盗答案(1)①安逸、舒适②性情安和③安定④哪里⑤安稳⑥安身(2)①约束②能够③攻克(3)①厌恶②怎么、哪里③小人(4)①推让、谦让②古代的一种文体③推辞④讲究、计较⑤辞别、离开⑥文辞(5)①求取②同“邀”,邀请③重要的、关键的④相约(6)①伤害②敌人、仇敌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就有道而正.焉②见贤.思齐焉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譬如平.地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⑥先齐.其家⑦先正.其心⑧先诚.其意答案①形容词作动词,匡正②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③名词作状语,在内心④形容词作动词,填平⑤形容词作动词,彰明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真诚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④人而不仁,如乐何⑤克己复礼为仁答案①宾语前置句,“自”作“省”的宾语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固定句式,“不亦……乎”,不也……吗③定语后置句,“而……者”为语言标志,正常语序为“有可以终身行(之)一言乎”④固定句式,“如……何”,把……怎么样呢、对……怎么办呢⑤判断句,标志词:为6.文化常识(1)小人:指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是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又指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辨析并修改病句Ⅰ入门知识一句话讲清语法常识[温馨寄语] 语法知识,初中不教,高中不学,高考不考。
可是,在辨析和修改病句时,我们又无法回避它,甚至连高考命题都无法绕开它。
由此可见,语法知识确有学习的必要。
事实上,各地不少有经验的老师在学习辨析和修改病句前总要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语法知识。
因此,我们特地编写了本节内容,目的是给同学们提供一点应知应会的语法常识,重点是句子常识,而且仅限于“一点”“常识”范围之内,其余的不作展开,不作深究。
希望同学们能理解我们这点用心。
一、了解一下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语素(也叫词素,前面“词语”部分有介绍)、词(前面“词语”部分有介绍)、短语、句子、句群。
这里重点谈谈与辨析语病相关的短语、句子知识。
二、短语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故又称词组。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短语类型主要有:按其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介宾短语、数量短语等。
按其内部结构关系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动补短语等。
下面结合一个短语来说明。
概念说明:功能短语⎩⎪⎪⎨⎪⎪⎧ ①名词性短语:以名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名词的特征和 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主语、宾语。
②动词性短语:以动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动词的特征和 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
③形容词性短语:以形容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形容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也可作主语、 定语。
④数量短语:由数词加量词组成。
⑤介宾短语:由介词附着在名词或代词等组成。
结构短语⎩⎪⎪⎨⎪⎪⎧ ①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②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动词在前,宾语在后。
③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修饰语在前,描 写或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其间是修饰关系。
④动补短语: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补语附加在 中心语后面,其间是补充关系,有的中间加“得”字。
课时22《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失其所与,不知.④皆为龙虎,成五采.⑤距.关,毋内.诸侯⑥张良出,要.项伯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⑧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⑨令将军与臣有郤.⑩因击沛公于坐.⑪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①同“供”,供给②同“悦”,高兴③同“智”,明智④同“彩”,色彩⑤“距”同“拒”,据守;“内”同“纳”,接纳⑥同“邀”,邀请⑦同“背”,背弃⑧同“早”,早些⑨同“隙”,隔阂、嫌怨⑩同“座”,座位⑪同“否”,否则、不然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请客的主人②行李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③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④山东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山东省⑤婚姻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⑥所以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⑦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副词,十分,极⑧河北、河南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河北省;河南省答案①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②外交使者③那个人,指秦穆公④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⑤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⑥……的原因⑦指意外的变故⑧黄河以北;黄河以南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鄙①越国以鄙.远②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看不起④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庸俗、浅陋(2)许①许.君焦、瑕②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④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⑤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⑥杂然相许.(《愚公移山》)(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不胜.杯杓③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④质胜.文则野(《论语》)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4)谢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③乃令张良留谢.④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⑤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⑥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⑦及花之既谢.(《芙蕖》)(5)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③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序》)⑤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暗暗地⑥周室微.,陪臣执政(《史记》)衰微(6)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④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⑤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答司马谏议书》)⑥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过秦论》)答案(1)①当作边邑②轻贱(2)①答应②表示约数③表处所④这样⑤期望⑥赞同(3)①尽②承受③战胜④超过⑤优美的(4)①感谢②道歉③辞谢④谢绝⑤辞别⑥告诫⑦凋谢(5)①没有②精微③地位卑微④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喻指极细小的东西(6)①交情②特意③所以④过去、从前⑤原因、缘故⑥原来的、旧时的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晋军.函陵/与郑人盟.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③越国以鄙远..④共其乏困.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若不阙.秦⑦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⑧既东封.郑⑨素善.留侯张良○10秋毫不敢有所近.⑪项伯杀人,臣活.之⑫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⑬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⑭吾得兄.事之/常以身翼.蔽沛公/头发上.指⑮籍.吏民/范增数目.项王/道.芷阳间行答案①名词作动词,军,驻扎;盟,结盟②动词作名词,恩惠③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④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资粮⑤形容词作动词,厚,变厚;薄,变薄⑥使动用法,使……减损⑦使动用法,使……灭亡⑧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⑨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10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⑪使动用法,使……活命⑫使动用法,止,使……止步;内,使……进入⑬使动用法,使……为王⑭名词作状语,兄,像兄长一样;翼,像翅膀一样;上,向⑮名词作动词,籍,造册登记;目,递眼色;道,取道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夫晋,何厌之有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③不然,籍何以至此④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⑤孰与君少长答案①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②被动句,标志词:为所/为③宾语前置句,“何”为介词“以”的宾语④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⑤固定句式,标志:孰与……6.文化常识(1)《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载了黄帝至________共3000多年的历史。
课时27《〈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曰余食赘行.②其脆易泮.③起于累.土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⑤世世以洴澼·为事⑥以说.吴王⑦当.察乱何自起⑧故不孝不慈亡.⑨故盗贼有.亡答案①同“形”,东西②同“判”,分离③同“蔂”,土筐④同“皲”,皮肤冻裂⑤同“纩”,丝绵絮⑥同“悦”,取悦⑦同“尝”,尝试⑧同“无”,没有⑨同“又”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不明自见者不明..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理解,不明白;不贤明;不明显②从事民之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③几成常于几成..而败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答案①不能显明②做事③接近(差不多)成功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知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知.者不惑,仁者不忧(《论语》)③致知.在格物(《大学之道》)④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⑤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交情、往来⑥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主持、管理(2)明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之道》)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⑤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齐桓晋文之事》)⑥明.道德之广崇(《屈原列传》)⑦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3)说①客得之,以说.吴王②故使陵来说.足下(《苏武传》)③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4)见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③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5)是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②是.以圣人无为③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与妻书》)(6)数①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③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与妻书》)④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密,与“疏”相对⑥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列举罪状答案(1)①了解②同“智”,智慧③知识④知觉(2)①显明②圣明③彰明;美好的④视力⑤明明白白地⑥明确、阐明⑦(雪反射的)光(3)①同“悦”,取悦②劝说、说服③讲、谈(4)①同“现”,显露②被③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5)①认为正确②这③表判断(6)①表示约数②天数、命运③计算④屡次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自是.者不彰②其坚.不能自举也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④故亏.父而自利⑤故乱异家以利.其家⑥兄之不慈.弟答案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是②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③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⑤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⑥形容词作动词,慈爱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自胜者强/自知者明②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③请买其方百金④子自爱/亏父而自利⑤察此何自起答案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胜自者强”“知自者明”②定语后置句,标志词:有……者③省略句,“方”后面省略介词“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请(以)百金买其方”④宾语前置句,“自爱”即“爱自”,“自利”即“利自”⑤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6.文化常识(1)《老子》又称____________,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誉为“万经之王”,传世本共八十一章。
课时18《劝学》《师说》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以为轮②虽有.槁暴.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君子生.非异也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或师焉,或不.焉答案①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②“有”同“又”,再;“暴”同“曝”,晒③同“智”,见识④同“性”,天性⑤同“授”,传授⑥同“否”,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金金.就砺则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黄金②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③爪牙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④寄托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⑤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⑥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⑦众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家;许多人⑧古文年十七,好古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答案①金属制的刀斧等②广泛地学习③爪子和牙齿④托身,藏身⑤求学的人⑥两个词,跟随并且⑦一般人⑧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④假.令仆伏法受诛(《报任安书》)⑤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给⑦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宽容(2)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③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④我命绝.今日(《孔雀东南飞》)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⑦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⑧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⑨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直上穿过(3)强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4)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5)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④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⑤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⑦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⑧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⑨来吾道.夫先路(《离骚》)答案(1)①借助②假期③假装④假如⑤临时委任(2)①横渡②断绝③停止、中断④停止呼吸、气绝⑤与世隔绝的⑥陡峭的⑦极⑧全然(3)①强健的、强大的②有力的、坚硬的③有余、略多(4)①传授②流传③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5)①道理②风尚③道路④方法、策略⑤思想、学说⑥志趣、意向⑦说、谈论⑧天道,自然的规律⑨同“导”,引导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使之然也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用心一.也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⑧小.学而大.遗⑨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⑩而耻.学于师答案①使动用法,使弯曲②名词作动词,游泳③使动用法,使……快④形容词作名词,善行⑤数词作形容词,专一⑥名词作动词,低于⑦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⑨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⑤不拘于时⑥无以至千里答案①判断句,标志词:者……也②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③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④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⑤被动句,标志词:于⑥固定句式,标志词:“无以”,没有用来……的6.文化常识(1)君子:特指______________的人。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二文学类阅读小说前备知识——小说文体知识与教材学考关联梳理一、小说文体知识(一)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通过叙述虚构世界与人生。
1.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1)小说虚构,散文写实。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式描绘的。
(2)小说重在表达作者对人、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散文重在表达作者的情感。
(3)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4)写景状物对于小说而言,是小说的环境描写;而对于散文而言,则是突出景物的特点,表达对景物的赞美以及自身情感。
2.小说四要素(一说三要素)关系图在小说中,情节是其骨架,环境是其依托,人物是其核心,主题是其灵魂。
它们具体的相互关系如下:另外,小说常见主题有:(二)小说文体分类二、教材学考关联梳理单元篇名文体可能关联点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百合花》散文化(诗化)小说关联主题青春激扬关联文体散文化(诗化)小说阅读《哦,香雪》关联考点①意象作用;②景物描写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祝福》现实主义小说关联主题观察与批判《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章回体小说关联文体章回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促织》文言小说关联考点①情节结构(情节突转)与叙事特点;②虚构与写实特征;③人物的典型性格及作用;④环境对人的影响《变形记(节选)》现代主义小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自传体小说关联主题多样的文化《复活(节选)》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关联文体外国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阅读《老人与海(节“迷惘的一关联考点①独特的叙述视角;②心理描写选)》 代”小说 及其作用;③“魔幻”手法;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百年孤独(节选)》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荷花淀》“荷花淀派”(诗化)小说 关联主题 苦难与新生《小二黑结婚(节选)》“山药蛋派”小说 关联文体红色小说及荷花淀派、山药蛋派小说阅读《党费》 红色小说 关联考点 ①革命英雄形象特点;②理解革命文化主题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阿Q 正传(节选)》讽刺小说(中篇小说)关联主题 时代镜像 关联文体乡土小说阅读《边城(节选)》散文化(诗化)小说(中篇小说)关联考点 ①人物形象特点;②丰富的主旨意蕴;③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语言风格学案8 研练两年高考真题——吃透精髓,把握方向复习任务 1.掌握小说整体阅读的方法及步骤。
读写悟道第二讲旁逸斜出,理清逻辑北京四中连中国一、资料补充张家界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赂、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
景观特点:俗称“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黄石寨海拔1200米,为张家界公园最大观景台,四周可俯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全景。
登高远眺,远近诸山于云涛中若涌若没,倾刻万变,恍临蓬莱仙境。
主要景点:五指峰、前花园、六奇阁、摘星台、雾海金龟、天书宝匣、天桥遗墩。
当地特色:张家界民族歌舞地方风格鲜明,乡土韵味浓厚,花样百出,极其精彩。
民族武术也小有名气,以土家族为甚,其中尤以堪称武林奇葩的大庸气功、梳子拳以及渡涧时必用的荡藤技巧知名于世。
二、课堂重点内容思考及梳理这节课老师主要通过卞毓芳的《张家界》这篇文章,给大家讲解了针对那种在写作上不是很规范的文章如何理清其行文逻辑,从而读懂这篇文章。
同时,这种文章,它在写作上对我们又有哪些启示和帮助。
同学们可以自己在网上搜寻一下这篇文章,或者在上课时认真阅读,然后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 研读第一段:(1)“问鼎”一词在用法上和“夺冠”有什么区别?(2)如何理解文章第一段的意思?2.研读第二段:(1)“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写出了作者对张家界什么样的感受?它在全篇结构上具有什么样的作用?(2)作者选取了张家界哪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体现了张家界什么样的特点?3.研读第三、四段:第三、四段和全篇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写法上和前两段有什么区别?4.这篇文章和我们上一讲的余光中的《地图》在写法上有哪些区别?在写作上,它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以上几个问题,老师在课堂上都有详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听讲,看看自己的理解是不是和老师的讲解一致。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高考语文复习讲义精编(二)3、词义侧重的方面不同例如:①上校同志的话像洪亮的钟声,一句句在大伙儿的心里响着。
(侧重在音域宽宏)②一声长长的嘹亮的呜叫声,从不远的地方传来。
(侧重在音色清脆、高远)③大家又笑起来,比刚才笑得更响亮,更长久。
(侧重在声音响度大)4、词义的个体与集体不同例如:①要想读书看报,至少得掌握最常用的词三千多个。
(表示个体或普遍概念)②一个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口头和书面语言,他的词汇一定是贫乏的。
(表示集合概念)5、适用对象不同例如:①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
②那是标志着学生们对老师衷心爱戴的歌。
③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例①“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
例②“爱戴”只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拥护。
例③“爱惜”只用于珍惜会消耗掉的东西。
如时间、生命、粮食等。
)6、搭配对象不同例如:①“拿摩温”为着要对东洋婆表示他管督的严厉,打得比平常格外着力。
②严格地说,这些古城不能称为真正的城市。
③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了。
(例①“严厉”常与“制裁、批评、处分、惩罚”等词语搭配。
例②“严格”常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词语搭配。
例③“严肃”多与“态度、作风、气氛”等词语搭配。
)7、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例如:①我国两千年前就发明了指南车。
②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指南车的发明。
③秘密被发现了,宪警们把这个地下印刷所全挖出来了。
④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⑤如果她发觉是件代替品,她会怎样想呢?⑥我们从窗口跳下去,落脚太重,被敌人发觉了。
(就词性上说,上例中的“发明”“发现”既可以作动词,如①③句,又可以作名词,如②④句;而“发觉”则只能作动词。
就语法功能上说,“发现”“发觉”都可以有被动句式,如③⑥句;而“发明”则没有这种用法。
)8、感情色彩不同例如:①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