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地球》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园讲解美丽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2. 让幼儿了解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培养幼儿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 让幼儿认识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
3. 培养幼儿的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1. 让幼儿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并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 让幼儿了解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
四、教学准备。
1. 地球仪、图片、幼儿故事书、幼儿益智玩具。
2. 课堂布置,贴有地球图片和自然景观的墙贴。
3. 教学环境,保持教室整洁,让幼儿感受到美丽的地球。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拿着地球仪向幼儿展示,让幼儿轮流触摸地球仪,并问幼儿,“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吗?”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地球的认识。
2. 学习地球的基本知识(10分钟)。
老师向幼儿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由大洲和海洋组成,地球上有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等。
3. 认识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15分钟)。
老师向幼儿展示地球上的一些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图片,并向幼儿介绍这些景观和动植物的特点,如高山、大海、瀑布、森林、草原、花朵、树木、动物等。
并让幼儿通过益智玩具进行模拟游戏,让幼儿模拟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让幼儿亲身感受自然界的美丽。
4. 讲解地球的保护(15分钟)。
老师向幼儿讲解地球的保护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
并通过幼儿故事书向幼儿讲述一些关于保护地球的故事,让幼儿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5. 情景再现(15分钟)。
老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拟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行为,让幼儿在情景再现中亲身体验保护地球的乐趣。
6. 总结(5分钟)。
老师向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再次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4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导言】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对地球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环保的重视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树立环保意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能力素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和实践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地球的大小、形状、结构、地理分布等。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公转、自转等。
3.环保知识和方法:节约用水、垃圾分类、保护植被、减少能源消耗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地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表对地球的感受和看法。
2.探究:呈现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引导学生探索地球的大小、形状、结构、地理分布等,并讨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如节约用水实验、垃圾分类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4.游戏:设计环保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和方法,并加深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5.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清理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地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器材:准备适当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进行环保实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3.环保游戏:设计各种环保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环保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特征。
(2)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现象的原理。
(2)建立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概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运动规律等重要知识点,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体系。
2、直观演示法利用地球仪、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概念。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美丽的地球照片或视频,如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全貌、地球上的自然风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了解多少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
2、讲授新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展示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如“天圆地方”说、“浑天说”等。
②讲解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③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大小指标。
(2)地球的结构①利用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或图片,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②简单介绍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和物质组成。
(3)地球的自转①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②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通过演示实验或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幼儿园大班园本课程教案:《美丽的地球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教学内容:地球的基本面貌、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图片,了解地球的特点;地球模型制作。
2. 第二课时:地球上的生物教学内容:生物的多样性、动植物的特点。
教学活动:观察动植物图片,了解它们的特点;生物分类游戏。
3. 第三课时:人类与地球教学内容:人类的生活环境、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活动:观察人类生活环境图片,了解地球资源的利用;环保意识讨论。
4. 第四课时:保护地球教学内容:环保知识、环保行动。
教学活动:学习环保知识,进行环保行动实践(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5. 第五课时:地球日主题活动教学内容:地球日的来历、地球日的活动意义。
教学活动:地球日主题活动策划与实施,如环保手工制作、环保演讲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让幼儿了解地球的特点。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活动法:通过动手制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幼儿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五、教学资源1. 地球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环保手工制作材料。
3. 地球模型。
4. 环保知识资料。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课时:40分钟)教学活动:观察地球图片,了解地球的特点;地球模型制作。
2. 第二课时:地球上的生物(课时:40分钟)教学活动:观察动植物图片,了解它们的特点;生物分类游戏。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资料,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感情读题,体会情感。
1、板书课题。
齐声朗读,体会每一个字的轻重程度。
2、读后思考:从每个字的轻重程度,你体会到什么?3、从只字想象,作者写作时怀着怎样的情感?珍爱二、情感切入,感知全文。
1、用自我的方式读全文,告诉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这么珍爱地球?说出一点就行。
2、讨论,分析文章主要资料。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美丽渺小资源有限别无去处3、学生将板书资料连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她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没有她,我们别无去处。
三、理解资料,欣赏评价。
1、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资料谈体会,能够先和同学讨论。
2、将自我的体会写在书上,如果是由某一段或句子得出的体会,就写在句段旁;如果是从全文得出的体会,就写在题目下或全文后面。
四、按课文结构小组合作展开讨论。
1、学习美丽渺小部分(第1、2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段得出什么体会?(2)、找出描述地球美丽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地球的可爱。
(3)、找出描述地球渺小的句子,体会地球的脆弱。
(4)、分析美丽和渺小的关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样的情绪?(5)、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2、学习资源有限部分(第3、4自然段)(1)、对于养育自我的地球母亲,人类又是怎样做的呢?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体会一下。
(2)、请学生谈谈从课外了解到的关于矿物资源的知识。
(3)、想象描绘: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变成灾难,若干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3、学习别无去处部分(第5、6、7自然段)。
(1)、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2)、这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3)、学生谈谈体会,引导出结论:地球美丽,但是太渺小,这是宇宙发展的结果,人类无法改变;但是,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灾难却是人类自我造成的,在人类别无去处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取是:精心保护地球。
幼儿园大班园本课程教案:《美丽的地球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热爱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地球的资源。
2. 地球的环境:空气、水、动植物。
3.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生活、工作、娱乐。
4. 保护地球:节约资源、环保行为、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地球图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球上的海洋、陆地、资源等特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3. 操作法:让幼儿动手制作地球模型,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4. 表达法:鼓励幼儿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地球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地球图片、视频资料。
2. 地球模型制作材料(如纸板、彩纸、胶水等)。
3. 画纸、画笔、彩色糖果纸等绘画材料。
4. 音乐、故事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播放地球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地球的认识。
第二环节:学习地球的基本特征(10分钟)1. 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地球的资源。
2. 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第三环节:学习地球的环境(10分钟)1. 讲解地球的环境:空气、水、动植物。
2. 引导幼儿思考人类与地球的关系,让幼儿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第四环节:动手制作地球模型(10分钟)1. 分组让幼儿动手制作地球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地球模型制作。
第五环节:表达自己的观点(5分钟)1. 邀请幼儿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地球的认识和感受。
2. 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第六环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
《美丽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美丽的地球》是一篇如优美的散文诗般的解说词。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一个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已经深深扎根于全世界人们心中。
本文以此为核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通过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地球的颜色、年龄、地表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四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让我们认识到地球的美丽和唯一,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教育我们要保护人类这个赖以生存的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文章条理清楚、语言朴实而又真诚,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学生体验文字、积累情感的很好凭借,是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好教材。
(二)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情感体验的能力。
通过收集资料,对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了一定的掌握。
通过耳闻目睹,也对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有了感性的认识。
学生对于地球并不陌生,但是对地球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对于地球的外观和地球资源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和认识。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校是一所现代化程度较高学校,教学硬件条件比较成熟;本课是一篇说明类的文章,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画面、人们破坏环境的数据,有助于课文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环节有部分语言的训练,有音乐的穿插,通过多媒体,简单易于实现。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2、初步了解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默读和朗读课文,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深入感悟语言文字。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
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设计《爱护我们的地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要爱护环境。
•掌握简单的环保方法,如垃圾分类等。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需要我们爱护。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实践。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环节1.老师播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视频,激发幼儿的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第二步:主体教学环节1.老师简单介绍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需要我们爱护它,从而引出环境保护的概念。
2.老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幼儿感受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老师引导幼儿探讨环境保护的方法,重点介绍垃圾分类的方式,同时让幼儿身体力行,通过分拣垃圾的实践活动,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第三步:巩固练习环节1.老师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如通过贴纸分类的方式,加深幼儿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2.通过幼儿园社区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将垃圾分类落实到生活实践中,让垃圾分类成为幼儿们习以为常的行为。
第四步:课堂总结环节1.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爱护我们的地球。
四、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幼儿的实践活动、口头回答及表现等方式,考察幼儿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听取家长对垃圾分类的落实情况,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幼儿的垃圾分类活动,加强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的力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对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以及环境保护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践活动环节让幼儿感受到垃圾分类的方法和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垃圾分类技能,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环保活动,让环保意识在幼儿的成长中得以深入。
教师在今后的授课中将进一步反思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技能。
幼儿园大班园本课程教案:《美丽的地球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特征2. 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3.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地球。
四、教学准备:1. 地球模型一个2. 图片若干(地球上的动植物、环境污染等)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4. 音乐CD《美丽的地球》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地球的特征,如形状、颜色等。
2. 基本特征学习: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上的水、陆地、气候等。
3. 生物与环境:教师展示地球上的动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4. 保护地球:教师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幼儿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破坏等,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5. 实践活动:幼儿分组进行绘画,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地球,并讨论如何保护地球。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保护地球的认识和决心。
7. 结束活动:教师播放音乐CD《美丽的地球》,带领幼儿一起唱歌,感受地球的美好。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课程的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保护地球行动,如节约用水、减少废物等。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加社区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让幼儿亲身体验保护地球的意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环保表现。
八、教学建议:1. 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模型等。
<<美丽的地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善待地球的情感,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
通过了解生活环境变化情况,深刻的识别到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和师生汇报介绍、了解地球资源丰富感受地球的美丽,同时深刻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感受加以描绘。
教学用具:图片、地球仪、音乐、卡片。
学生用具:绘画纸、卡纸、记号笔、蜡笔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激趣、谜语导入
说它像球不是球,
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
猜猜它是什么球。
(出示地球图片)
二、整体感知,了解地球现状
你了解地球吗?
地球到底有多大(表面积、岁数等)
人类是怎样在地球上生活的呢?
地球上有哪些资源(学生一般只会说地上资源,教师可以补充地下资源)
你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妈妈”如此美丽,我情不自禁的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几幅“地球家园”的情境图。
接下来请同学们与我一起欣赏。
(简单介绍作品)
刚才老师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看到一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你们是不是也想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美丽的地球呢。
那就伴随着这美妙的音乐快些动笔吧!(播放音乐)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
1)画一画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地球。
2)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合作,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地球的美。
四、展示作品
五、总结、升华情感
这么美丽的家园,却遭到了许多破坏,你能试着举例说一说吗(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破坏是可以努力遏制的,在遏制人为破坏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降低
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学们,我们同在一片阳光下,共同拥有这个美丽的地球。
让我们带着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寻找地球的美丽,让我们伸出一双充满关爱的手,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把她的美珍藏心中,让我们大声对地球妈妈说“美丽的地球妈妈,我们永远爱你。
”
11、美丽的地球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
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图片、PPT课件
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激情导入:运用谜语导入新课
说它像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随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美丽的地球》,揭开地球母亲神秘的面纱,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秘密。
2.出示导纲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2).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是什么关系这样有什么好处
(3).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自己喜欢的方面,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旁边,希望大家能有自己的个性表达。
3.自学设疑
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文,一定要在书上留下你读书的印记,批注下你的收获。
同时根据课文提出更多的疑问。
二、合作互动
4.小组交流
5.展示评价
预设一:课文是从地球的颜色、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四个方面介绍地球的。
预设二: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前后照应,这样可以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预设三:结合第三自然段做出这样的批注:在这段话中,我抓住了“云蒸霞蔚、生机勃勃、玲珑剔透”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
预设四:第四段运用设问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的年龄。
或者这样的批注:
地球的年龄:46亿岁
科学依据:根据对月球岩石和太阳系陨星的测定和比较
说明方法:列数字
……
6.质疑问题:
预设:为什么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相机引导,让学生明白地球的优越性,更强调作者意在告诉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三、导学归纳:
7.学生归纳: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8.教师引导: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颜
色、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几个方面,更像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
四、反馈训练
9.拓展延伸:
“保护地球,我们在行动”,说一说,你想怎样做
10.编题自练:
预设:为保护地球设计宣传语……
结束语:同学们,地球是美丽的,又是脆弱的,保护地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地球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天更蓝、云更白、水更绿、山更青,生活更美好。
板书:
11.美丽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