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号文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标准化49号文

号文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标准化49号文

号文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标准化49号文
号文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标准化49号文

号文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标准化49号文

宁启复线指安发[2009]67号宁启复线电化工程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各参建单位:

为又好又快地推进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按照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围绕“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指导思想,结合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成立组织,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

1.1、各单位必须以部、局标准化管理制度为基础,全面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各单位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积极认真地推行标准化指挥部、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监理站、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工地的建设。

1.1.1、指挥部: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由指挥任组长,由副指挥、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部门主任及副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制度的制定、标准化管理的推进、考核和落实。

1.1.2、设计单位:设计项目部成立由指挥任组长,副指挥、项目总体任副组长,各专业负责人担任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的标准化制度,对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进行细化量化,细化制定施工配合、设计变更等制度,制定部门职责和人员岗位职责。

1.1.3、监理单位:监理站成立总监任组长,副总监及分站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制度、选择标准化的人员、管理标准化的现场、执行标准化过程的控制。

1.1.4、施工单位:各施工单位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各副经理、总工、总经济师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分项目部经理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树立一种干工程就要严格讲标准的习惯,以保证标准化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中落到实处。

二、抓住重点,深入推进四个标准化建设。

2.1、在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按照“镜头不换,纵深发展”的原则和标准化管理体系框架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建设标准体系,实现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的标准化。

2.1.1、管理制度标准化。

2.1.1.1、各单位须根据国家、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管理办法,结合各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各标段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明确管理目标,提出工作要求,细化工作程序,落实人员责任,完善考核制度;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将执行结果纳入人员考核范围,严格追究不执行及执行不力人员的责任。

2.1.1.2、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指挥部依据部、局颁布的管理

办法和技术标准,结合项目实际,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指南》为蓝本,完善内部管理、计划财务、工程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细化各项管理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标准。

2.1.1.3、设计院项目部要细化、量化铁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依据《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暂行办法》,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制订配合施工管理实施办法、变更设计的实施细则、人员责任和工作守则、施工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

2.1.1.4、各施工单位要细化、量化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规定及施工技术标准,按照铁道部规定和上海铁路局对建设项目的要求组织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及物资设备管理制度,编制作业指导书、施工作业要点卡片,制订相关的考核办法。

2.1.1.5、各监理单位要细化、量化铁路建设项目监理管理规定,组织编制监理实施细则。要组织现场监理机构根据铁道部规定和上海铁路局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建设单位管理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现场监理机构的工作制度,明确现场监理机构的工作内容、工作权限和岗位职责。

2.1.2、人员配备标准化。

2.1.2.1、各单位根据项目管理岗位要求配备具有相应技术、技能、以及协调能力的人员,实现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符合建设标准的工作团队。

2.1.2.2、各参建单位要按照投标承诺和合同协议约定,兑现承

诺,配足配齐项目管理所需的人力资源。要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管理和业务知识,切实提高参建人员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和干事达标准的能力。

2.1.2.3、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指挥部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配备责任心强、业务水平强的建设管理人员。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和完善建设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与业务水平,以相应的考核进行约束。

2.1.2.4、设计院项目部要按规定及时组建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团队,组建设计现场设计配合机构,选派主持或参与该项目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技术人员常驻现场配合施工;

要通过岗前培训提高设计配合人员素质,对配合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

2.2.2.5、各施工单位要认真落实施工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根据工程类型、规模、特点和施工难易程度等,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和扁平化管理要求配置工程指挥部管理人员及相关设备管理人员。各施工单位分项目部须按照要求建立自己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注重对人员管理能力、业务素质的培训和考核。特别对架子队的建设须结合铁道部部、铁路局架子队管理的相关办法组建作业队,按“1152”模式要配足配齐,并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按照相关考核办法对员工进行考核。

2.2.2.6、各监理单位要按照监理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和监理合同约定设置现场监理机构,配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能独立解决现场问题的专业监理工程师

及其他监理人员,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和考核。

2.1.3、现场管理标准化。

2.1.

3.1、现场管理标准化就是将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定量化,把现场布置要求、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等转换细化为工作标准,实现规范建设,文明施工。各单位要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结合本项目特点,建立文明工地建设工作标准;

依据《铁路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程》建立内业资料管理工作标准;

依据《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制订建设项目劳务用工管理标准;

制订试验室及搅拌站的管理标准。

2.1.

3.2、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确定项目总体的生产布局,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重大施工方案,审查监理规划和设计配合细则。加强与地方及有关部门的协调,落实资金到位、征地拆迁、外部配套电源等问题。审查制梁场、铺轨基地、搅拌站、施工便道等大临设施并检查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大型机械设备配备、使用、维修、保养工作,组织甲供材料供应,监督检查甲控材料自购材料质量。提出现场管理和文明工地的管理要求,对勘察设计单位的现场配合作业、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查,同时督促监理单位按检查标准实践检查并验证各项问题的整改情况,保证现场管理标准化的实现。

2.1.

3.3、设计院项目部要按合同约定完成勘察设计工作,按照设计图纸供应协议约定的时间和批次交付施工图。做好施工图技术交

底、现场地质资料核对确认、测量控制网维护等工作。要根据现场变化及时完善勘察设计工作;

按照变更设计管理规定及时完成变更设计。协助指挥部落实外部协议签订,做好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叉跨越等外部协调工作。调查现场,做好相应补勘工作。

2.1.

3.4、各标段施工单位要认真落实施工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将现场管理标准化作为标准化管理的核心;

要按照《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满足施工需要,做好施工现场布置工作。要做好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志的设置,安全防护用品的配置,确保现场用电安全、危险爆破用品使用安全。要做到现场各种质量数据、原始记录真实完整,对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要加强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地,及时处理现场废物垃圾,整治道路污染.要规范管理机械设备.按照生产需要配置机械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要加强物资材料管理,严把物资材料进场质量关,规范物资材料保管工作。加强技术管理,组织做好施工图现场核对,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和工程测量工作。要按照《工地试验室建设标准》施工需要,建立工地试验室,规范试验程序,实现专业化管理,保证抽样规范性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完善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建立文明施工的行为标准,实现文明施工目标。

2.1.

3.5、各监理单位要按照建立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以现场监理作为监理工作的核心,注意夜间施工的监理工作,实现监理监控

全覆盖。要按规定建立监理试验室,做好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质量检验、验收。按规定频次数量进行质量检测;

要加强对大临工程和施工单位试验室的检查,要监督检查施工现场及文明工地建设,并督促整改。要按照《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实施巡查和旁站监理工作。要根据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指导书,将监理工作内容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分解,使现场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程序具体化、定量化,并纳入监理人员工作手册。

2.1.4、过程控制标准化。

2.1.4.1、过程控制标准化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控制管理过程,是将现场标准化管理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通过标准化对建设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将过程控制工作具体化、定量化,形成过程管理工作标准,按照工作标准实施过程管理。

2.1.4.2、过程控制是实现建设目标的重要管理内容。指挥部以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将“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分解为具体要求,通过合同转化为实施目标。组织勘察设计、用地审查申报、环境评价报批等前期工作,按照批准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建设。对监理规划、设计配合工作细则进行审查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对参建单位的目标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加强变更设计管理,加强实施性施工组织、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调整的审查工作。

2.1.4.3、设计院项目部要将指挥部确定的并纳入勘察设计合同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等过程控制目标贯彻到勘察设计工作中。要按照勘察设计程序,组织地质勘探、现场调查资料的检验、审核,对设

计方案进行比选论证、复核,要规范现场设计配合工作流程,实现设计配合工作程序标准化、规范化。要参加指挥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调整,参与重大施工技术方案研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并根据确定的施工组织方案优化施工图设计,参与并配合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参加工程质量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

2.1.4.4、各施工单位要将指挥部确定的并纳入施工合同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等过程控制目标进行细化,贯彻到每项工作、工序和整个施工过程。要切实做好施工图核对,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和施工作业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组织计划实施。落实质量责任制和程序性文件,实现全员质量管理,对影响质量的要素进行重点管理。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预案,分析影响安全的要素,做好预防工作,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严格执行安全作业程序。要严格按照施工图和作业标准进行施工,推广符合现场实际、作业人员好记好用的应知应会卡片,真正将各种管理要求和措施融入到作业标准中,落实到作业人员的操作中。要严格施工过程考核、评定工作,做好工程自验,做好工艺过程控制创新等工作。

2.1.4.5、各监理单位要将指挥部确定的并纳入施工合同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等过程控制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到各个监理工作阶段、各个监理环节和每个监理人员。按照持续改进和闭环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实现每一项监理工作、每一个监理程序的标准化。要对施工复测进行监督审核,审核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监督工艺试验;

审核关键施工技术方案和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对验工计价工程数

量进行审核,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要以质量、安全为监理重点,监督、检查施工单位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对施工行为进行监控、督导和评价,对工程实体质量实施监控,使施工行为符合规程规范,工程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三、落实计划,有序推进。

3.1、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建立并执行标准。按照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以及过程控制标准化的要求,牢固树立“事事有标准,人人讲标准”的理念,以贯彻执行标准化指挥部、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监理站、标准化工地、标准化作业为主线,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各参建单位切实抓好学习、建设、推进、验收四个阶段。

3.1.1、第一阶段:学习阶段(2009年12月25日—2010年元月20日)。

3.1.1.1、集中地点组织各参建单位主要领导开展五个标准化的学习,参照上海铁路局编制的《标准化指挥部》、《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监理站》、《标准化工地》、《标准化作业》五本书进行进一步深入学习。首先保证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员在思想上重视、在认识上到位、在思路上清晰、在内容上明了。各施工、监理、设计单位要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专人负责、明确计划节点、明确学习要求,共同学习、共同推进,努力营造“事事有标准、人人讲标准”的浓厚气氛。

3.1.2、第二阶段:建设阶段(2009年元月21日—2月18日)。

3.1.2.1、各参建单位首先要认真抓好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监理站、标准化工地建设,集中精力,按照具体标准抓好落实,为后期推进积累经验,做好准备。不断反复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标准,树立正确的建设方向。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广。

3.1.3、第三阶段:推进阶段(2009年2月19日—4月20日)3.1.3.1、各参建单位要切实发挥好核心作用,突出推进重点,明确阶段目标,切实抓好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及推进计划的落实,进一步协调、指导和督促下属单位共同推进;

各施工单位要以现场文明施工和标准化作业为重点,抓好重点工序控制要求的落实;

各监理单位要结合各单位的具体要求,提高现场监理人员业务素质,落实重点工序的旁站监理,加强中心实验室建设;

设计单位要按照《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管理暂行办法》,组建现场设计配合组,明确标准化工作处理程序,建成一批标准化现场配合组。

3.1.4、第四阶段:验收阶段(2009年4月21日—5月22日)。

3.1.

4.1、指挥部按照“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严格按照铁道部、路局关于标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对本项目符合条件的标准化项目部、监理站、工地的单位进行验收,定期评比,给予适当奖励和授牌。施工、监理单位纳入信用考核,直至清退出上海局铁路建设市场。

四、严格考核,确保成效。

4.1、指挥部将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纳入对设计单位、各施工、监理单位进行考核,并纳入信誉评价,形成闭环管理。通过全方面、全方位的考核,确保工作责任的全面落实和标准化工作的快速推进。指挥部定期对各参建单位进行评比,对优秀单位进行奖励,对不合格单位进行严肃的处罚。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此页无正文主题词:基本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抄送:上海路局建设管理处指挥部各部门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指挥部综合部 2009年12月25日印发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端) 用户操作手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 2016年1月 目录 1.登录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企业用户注册.........................................................................................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登录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密码找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新增自评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并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修改自评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并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查看自评的详细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导出自评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删除自评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申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新增证书申请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修改证书申请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基础)

曲周-清城T接西湖变110kV线路工程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写:年月日审核: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批准:年月日曲周-清城T接西湖变110kV线路工程施工项目部

目录 1 施工任务------------------------------------------------------------------------第1页 2 施工准备阶段--------------------------------------------------------------------第1页 人员组织--------------------------------------------------------------------第1页准备工作--------------------------------------------------------------------第1页技术交底------------------------------------------------------------------第2页填写并签发安全作业票--------------------------------------------------------第2页3 施工阶段------------------------------------------------------------------------第2页 工程(或每个工作日)开工------------------------------------------------------------第2页施工内容、方法及标准--------------------------------------------------------第3页工程(或每个工作日)竣工-------------------------------------------------------------第7页4 安全技术措施--------------------------------------------------------------------第8页 风险预测及控制措施--------------------------------------------------------------------第8页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第8页应急措施----------------------------------------------------------------------第9页 5 结束阶段-----------------------------------------------------------------------------第10页 6 附件----------------------------------------------------------------------------第10页 施工方向及塔腿编号--------------------------------------------------------------第11页主要材料----------------------------------------------------------------第11页基础混凝土配合比-----------------------------------------------------------------------第12页

成都市普通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

成都市普通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 第一章前言 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省、市政府关于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使我市普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促进素质教育对校园和校舍条件与环境的要求,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加强中小学建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学校校舍建设的规划设计质量,提高建设水平,进一步改善本市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特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编制本建设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建设指导意见依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标准》(建标[2002]102 号)、《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参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并结合本市教育发展现状和《成都市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2012 年 3 月),以及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编制。 第三条本建设指导意见是我市新建中小学校建设中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是各级相关政府规划、批准设置、新建、改造、管理中小学校的基本依据,是中小学规范化学校创建的参照依据。在达到本建设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标准,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改建和扩建学校可参照执行。

市各区(市)县政府教育改革和发展总体规划。 第五条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保证校舍建筑设计具有防御各种重大意外灾害的能力,应确保师生的安全;在防御地震、台风、暴雪、洪水等各种重大意外灾害时,应具有相应的能力和应对措施,应成为临时紧急避难场所。 第六条中小学校建设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学校的总体规划在满足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应执行“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基本规定,注重技术、经济对比分析。校园建设用地和校舍建筑既要保证教学与生活的基本需要,又要符合集约利用土地和合理使用校舍的原则。本建设指导意见中校园用地面积指标,各相关区县在执行时,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视需要和可能制订学校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新建实验性、示范性、标志性,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中小学校,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调整部分用房面积,其用地及建筑标准可适当提高。校园规划设计要符合学校的特点、城市规划的要求、周边环境情况和学校的现状等条件,因地制宜进行。校园规划设计要便于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和可能分期实施。 第七条根据成都市“统筹城乡,均衡教育” ,全面实现教育公平的原则,本指导意见对城乡学校建设实行统一标准,不作城市及农村学校的区分。经济条件、办学能力较好的地区,可结合当地教育中长期规划和布局,作适当调整。 第八条中小学校的校舍建设,应以人为本,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新建学校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与可能,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区县政府要加强本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第九条本建设指导意见不包括学生宿舍和相应的生活用房,其用房面积

安监总管四〔2011〕82号 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四〔2011〕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会、团委,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精神,更加有效地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导各地企业深入开展岗位达标,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的要求,现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岗位达标的重要性 (一)岗位达标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条件。岗位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考核、评定或鉴定等方式,对每个岗位作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操作、管理及其作业条件、现场环境等进行全面评价,确认是否达到岗位标准。只有每个岗位,尤其是基层操作岗位,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岗位达标,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达标。 (二)岗位达标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工矿商贸行业中大部分企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事故隐患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时,面临人才短缺、投入不足等实际困难,在逐步完善作业条件、改良安全设施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同时,应从开展岗位达标入手,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重点解决岗位操作问题和作业现场管理问题,为实现企业达标奠定基础。 (三)岗位达标是企业防范事故的有效途径。据统计,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多数是由“三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减少事故总量,必须落实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作业行为,实现岗位达标,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进而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岗位达标的目标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文版

ISO标准——IEC 27001:2005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与使用指南 Reference number ISO/IEC 27001:2005(E)

0简介 0.1总则 本国际标准的目的是提供建立、实施、运作、监控、评审、维护和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模型。采用ISMS应是一个组织的战略决定。组织ISMS的设计和实施受业务需求和目标、安全需求、应用的过程及组织的规模、结构的影响。上述因素和他们的支持系统预计会随事件而变化。希望根据组织的需要去扩充ISMS的实施,如,简单的环境是用简单的ISMS解决方案。 本国际标准可以用于内部、外部评估其符合性。 0.2过程方法 本国际标准鼓励采用过程的方法建立、实施、运作、监控、评审、维护和改进一个组织的ISMS的有效性。 一个组织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活动使其有效地运行。通过利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了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组织内过程体系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管理,可以称之这“过程的方法”。 在本国际标准中,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方法鼓励用户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了解组织信息安全需求和建立信息安 全策略和目标的需求; b)在组织的整体业务风险框架下,通过 实施及运作控制措施管理组织的信息 安全风险; c)监控和评审ISMS的执行和有效性; d)基于客观测量的持续改进。 本国际标准采用了“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模型去构架全部ISMS流程。图1显示ISMS如何输入相关方的信息安全需求和期望,经过必要的处理,产生满足需求和期望的产品信息安全输出,图1阐明与条款4、5、6、7、8相关。 采用PDCA模型将影响OECD《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治理》(2002)中陈述的原则,0 Introduction 0.1 General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has been prepared to provide a model for establishing, implementing, operating, monitoring, reviewing,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an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MS). The adoption of an ISMS should be a strategic decision for an organizati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organization’s ISMS is influenced by their needs and objectives, security requirements, the processes employed and the size and struc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These and their supporting systems are expected to change over time. It is expected that an ISMS implementation will be sca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organization, e.g. a simple situation requires a simple ISMS solution.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an be used in order to assess conformance by interest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rties. 0.2 Process approach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dopts a process approach for establishing, implementing, operating, monitoring, reviewing,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an organization's ISMS. An organization needs to identify and manage many activities in order to function effectively. Any activity using resources and managed in order to enabl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puts into outputs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a process. Often the output from one process directly forms the input to the next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a system of processe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together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actions of these processes, and their management, can be referred to as a “process approach”. The process approach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presented in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encourages its users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a) understanding an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need to establish policy and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b) implementing and operating controls to manage an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s in the 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s overall business risks; c) monitoring and reviewing the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SMS; and d) continual improvement based on objective measurement.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dopts the "Plan-Do-Check-Act" (PDCA) model, which is applied to structure all ISMS processes. Figure 1 illustrates how an ISMS takes as input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interested parties and through the necessary actions and processes produces information security outcomes that meets those requirements and expectations. Figure 1 also illustrates the links in the processes presented in Clauses 4, 5, 6, 7 and 8. The adoption of the PDCA model will also reflect the principles as set out in the

企业产品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制度

企业产品标准化及信息工作管理制度 第1条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信息情报工作是科研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提高产品质量、突破技术关键、产品更新换代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我厂的标准化及信息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条例的精神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仅对研究所下设的标准信息组所分管的技术标准而言。 第2条 标准化工作管理: (一)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1、宣传贯彻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及上级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指示与规定并检查、总结各级标准化的贯彻执行情况。

2、起草工厂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归口统一管理各类技术标准, 提出收集和采购标准资料计划, 并进行标准编号归口管理。 3、负责处理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文件。积极参加上级所组织的有关标准的编制, 审查、验证等工作, 及时掌握上级标准化动态, 并提出对策建议。 4、组织制(修)订与贯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化、通用化及系列化程序。 5、参与新产品开发工作, 提出产品的标准化综合要求。对设计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和必要的标准件出图, 并参加新产品试制鉴定和小批试制鉴定工作, 协助产品设计人员掌握标准化要求。 (二) 企业标准化的制订、修订、审批、发布 1、企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2、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 包括产品标准、基础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方法标准、标准工作的微机管理等。

3、企业标准由总工程师批准上报作为商品交货条件的产品标准。 4、本厂贯彻的有关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 企业标准的重要措施, 上级的规划、计划, 由总工程师批准。 5、参加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起草的草案中所需的验证报告, 由总工程师审核后, 报上级批准。 6、凡是没有国家标准, 专业(部)标准的重复生产产品, 都必须制订企业标准, 有条件的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凡符合下列情况的也应制订企业标准, 须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发布。 ①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 对厂自制或外购选用的元器件。 ②根据生产技术使用特点, 对国家标准专业(部)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某些要求加以规定。 ③对本厂使用的零部件, 材料等品种、规格按国家标准或专业(部)标准进行选择和压缩。 7、企业标准应根据使用和生产技术发展要求, 凡与新发

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钢构件集中加工 1.机构设置 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组建钢构件加工厂。钢构件加工厂按照“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的原则进行工作分工。以项目经理部管理、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为施工作业管理与监控层,以内部职工、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为作业人员。加工厂作业层设型钢拱架加工班、格栅拱架及网片加工班、小导管加工班、运输班班等。钢构件加工厂组织机构见下图。 2.人员配置要求 钢构件加工厂编制与定员设置的原则是精干、高效,满足施工生产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工厂编制与定员保持相对稳定。 钢构件加工厂人员配备参照架子队管理有关办法规定要求,人员配置数量根据工程量大小和工序工种情况确定。其他岗位人员根据工厂管理及生产具体情况进行相应配置。管理人员均为单位正式职工。 3.人员任职条件 (1)厂长任职条件 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掌握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相关知识,熟悉钢构件加工工艺流程。 有一定沟通和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较强的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 有5年以上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2)技术负责人(技术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及钢构件加工厂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有一定沟通和表达能力,工作责任心强。 有2年以上钢构件加工技术管理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技术员及以上技术职称。 (3)安全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管理及钢构件加工厂安全专业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 熟悉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加工厂生产基本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钢构件加工生产及加工管理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质检员任职条件 熟悉工程施工及钢构件加工厂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及质量管理工作规程。 熟悉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加工厂生产基本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质量管理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5)试验员任职条件 熟悉专业知识,掌握检验与试验知识和技术。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试验室2年以上工作经验;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专业任职资格证书。 (6)材料员任职条件 熟悉各种施工材料,懂得材料专业知识,掌握材料保管工作程序。 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 有工地材料管理3年以上工作经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7)生产负责人任职条件 熟悉钢构件加工厂钢构件加工生产管理工作流程,掌握检验与试验基本知识和技术。

钢筋加工场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丹东至锡林浩特段国家高速公路 大板至经棚段总承包部 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 (钢筋加工场)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大高速总承包部 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丹锡高速公路大阪至经棚段 钢筋加工场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 1 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丹东至锡林浩特高速公路大阪至经棚段项目钢筋加工厂的管理,规范高速公路工地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编制本标准化指导意见。 2)编制依据 A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交通运输部等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发布的与工地建设相关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 B 内蒙古省颁布施行的有关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文件规定。 C 业主下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2 基本规定 1)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后,应按照“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立即着手进行钢筋加工厂的选址与规划,一个月内明确钢筋加工厂设置规模及位置,并编写建设方案,内容包括位置、占地面积、功能区划分、场内道路布置、水电设施设置及施工设备的型号、数量等。 2)加工场地应合理选择设置地点,宜采用集中加工配送方式,减少二次搬运量,做到加工与施工互不干扰。 3)为进一步使钢筋加工尺寸更标准,绑扎成型的钢筋更规范,切实保证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混凝土构件工程质量,钢筋加工场宜配备数控钢筋弯曲机、数控弯箍机,以保证工程所需各种钢筋均由机械自动加工成型。 4)桥梁下部构造钢筋可视实际情况在现场拼装。 5)钢筋加工场必须配备合格的吊装设备。 6)钢筋加工场的规模及功能应符合投标文件承诺的有关要求及满足施工需要。材料堆放区、成品区、作业区应分开或隔离。 7)项目部应采用封闭式管理,并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现场必须设置视频控制系统。 3 场地建设 1)面积 钢筋加工棚要有足够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顶棚及架构原则采用钢结构搭设。 2)场地处理 钢筋加工场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集中布置,宜采用封闭式管理,材料堆放区、成品区、作业区应分开或隔离。 (1)钢筋加工场应做硬化处理并做好散水。棚内地面做好垫层后,应铺设不小于 10cm 厚的 C20 混凝土作为面层。棚内按照其使用功能分为:原材料堆放区、钢筋下料区、加工制作区、半成品堆放区。 (2)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1.5﹪,场地四周应设排水沟。

号文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标准化49号文

号文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标准化49号文 宁启复线指安发[2009]67号宁启复线电化工程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各参建单位: 为又好又快地推进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按照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围绕“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指导思想,结合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成立组织,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 1.1、各单位必须以部、局标准化管理制度为基础,全面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各单位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积极认真地推行标准化指挥部、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监理站、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工地的建设。 1.1.1、指挥部: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由指挥任组长,由副指挥、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部门主任及副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制度的制定、标准化管理的推进、考核和落实。 1.1.2、设计单位:设计项目部成立由指挥任组长,副指挥、项目总体任副组长,各专业负责人担任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的标准化制度,对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进行细化量化,细化制定施工配合、设计变更等制度,制定部门职责和人员岗位职责。

1.1.3、监理单位:监理站成立总监任组长,副总监及分站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制度、选择标准化的人员、管理标准化的现场、执行标准化过程的控制。 1.1.4、施工单位:各施工单位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各副经理、总工、总经济师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分项目部经理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树立一种干工程就要严格讲标准的习惯,以保证标准化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中落到实处。 二、抓住重点,深入推进四个标准化建设。 2.1、在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按照“镜头不换,纵深发展”的原则和标准化管理体系框架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建设标准体系,实现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的标准化。 2.1.1、管理制度标准化。 2.1.1.1、各单位须根据国家、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管理办法,结合各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各标段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明确管理目标,提出工作要求,细化工作程序,落实人员责任,完善考核制度;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将执行结果纳入人员考核范围,严格追究不执行及执行不力人员的责任。 2.1.1.2、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建设指挥部依据部、局颁布的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评审组织单位端) 用户操作手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 2016年1月

目录 1.登录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办理证书申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办理证书申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签收证书申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处理证书申请...........................................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已办理及其证书申请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证书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待颁发证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询待颁发证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修改证书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删除证书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打印证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将证书信息变更为已发证状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已颁发证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评信息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询自评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将自评信息退回企业重新填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自评的详细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证书信息查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查询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

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6.1.管理制度标准化 6.1.1 质量控制 6.1.1.1.控制目标 整体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一级公路标准,经得起考验和历史的检验。 全部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和道路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80%,开通速度达到80km/h设计速度。 6.1.1.2.责任体系 6.1.1.2.1.组织机构 为加强本项目质量管理组织领导,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各驻地经理 组员:项目部副经理、专业工程师、各部门负责人、工区 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项目安质部。 6.1.1.2.2.职责分工 项目经理部:严格执行国家道路、隧道质量管理法规、工程建设

强制性标准以及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的有关规定,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后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对标段施工质量负责。 工区:在项目经理部、驻地经理部领导下负责管段内工程质量的日常检查指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后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对工区施工质量负责。 6.1.1.3.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1) 落实质量监督制度。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施工全过程接受道路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及政府部门质量安全监督,同时公布质量社会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 加强施工图审核和现场核对优化。 (3) 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案审查。 (4) 严把原材料进场质量关。 (5) 加强质量的过程控制力度。 (6) 过程检验和专项检验相结合。试验室须按规定项目和频次进行原材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测试验,见证试验的项目必须由监理工程师在场监督下进行。 (7) 坚持样板引路。 (8) 严格质量检查验收。强化每道工序的质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准转入下道工序。 6.1.1.4.考核评价 由项目建管办依据《施工单位质量信用评价实施细则》对本标段

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pdf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以村卫生室的硬件建设和内涵建设为重点,合理规划,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满足全市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 二、工作目标 按照“完善功能,填平补齐,充实内涵”的原则,改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配备必要设备,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规章制度,使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标准化、诊疗操作规范化、规章制度统一化、标识标牌统一化,达到《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2012年底前,完成全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 三、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 1、按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本着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原则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立一所一般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在3000—4000人或服务区域10—15平方公里设立一所中心村卫生室。 2、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以改建、扩建为主,适当新建,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村委会、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相结合。要求独立设置,医疗用房与生活住房严格分开建设。 四、选址 村卫生室选址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要求,由村委会和乡(镇)卫生院共同确定。要选择村民居住中心区域,村内公共设施相对集中的地方,用地由村委会无偿提供。 拟设置村卫生室的场所,外环境应整洁、干净,距离公共厕所、垃圾处理(转运)站及污水沟塘等污染源直线距离在100米以上。 五、建设标准 1、房屋要求: (1)一般村卫生室占地面积不少于150,业务用房面积60—100。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妇检室、药房“四室一房”分设,要求布局合理,并与生活区分开,独立设置。 (2)中心村卫生室占地面积不少于200,业务用房面积120—160。科室设置“五室一房”,即在“四室一房”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室。 (3)配套建设值班室、供水设施、卫生间、宣传栏(外墙或室外固定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长宽不小于150×90)等。 2、设备要求: (1)诊断室:诊断床、诊断桌椅、候诊椅、资料柜;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软尺、手电筒、出诊箱、身高体重计、医用反光镜;紫外线消毒灯(或车)、有盖污物桶等器械、器物;有健康教育宣传挂图若干;电话。 (2)治疗室(处置室):治疗台(应贴白色瓷砖,长度1.5米以上,宽0.6米,高0.8米)、物品(药品)柜、贮槽、敷料罐、换药盘、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治疗盘、小型器械包、高压消毒锅、针灸、火罐、紫外线灯(开关有明显标志)、地站灯、有盖污物桶、洗手池等。 (3)观察室:观察床2—4张,配备基本床单元设施(床头柜、陪护椅、输液架),被服按观察床数量1:2配套,输液架、座椅等。 (4)健康教育室:电视、VCD等。 (5)妇检室:胎心听筒及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 (6)药房:中、西药品柜(厨)至少各1个。 (7)急救设备:氧气瓶(袋)、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人工呼吸器。 3、人员要求: 按所辖村人口的1—2‰配置乡村医生,至少不得少于2人,其中应有1名女性乡村医生或专职女性保健人员,有条件的要配备中医药人员。所有执业人员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4、药品要求: 严格执行《市村卫生室药品目录》及价格。配备《目录》内西药150种以上(其中必备10种急救药品),中成药 40种以上。 5、卫生环境要求: (1)室内采光通风好,墙面光洁,地面硬化并防潮、卫生。门窗洁净无蜘蛛浮尘、家具整齐无灰尘、器械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2)室外环境美化,种树栽花,地面平整无垃圾杂草、墙壁清洁无乱贴乱画、门窗洁净。 6、标识标牌及规章制度 (1)按照《省医疗机构形象设计手册》要求,统一制作村卫生室标识标牌。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统一制成匾牌,悬挂于室内相应位置或印制成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