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轮转向设计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775.50 KB
- 文档页数:27
机械原理与设计训练I ——汽车前轮转向机构说明书目录设计题目 (2)设计要求 (2)设计内容(原始数据) (3)第一题 (3)第二题 (3)思考题 (7)第三题 (9)第四题 (10)参考资料 (12)机构简介汽车的前轮转向,是通过等腰梯形机构ABCD 驱使前轮转动来实现。
其中,两前轮分别与两摇杆AB 、CD 相连,如下图所示。
当汽车沿直线行驶时(转弯半径R =∞),左右两轮轴线与机架AD 成一条直线;当汽车转弯时,要求左右两轮(或摇杆AB 与CD )转过不同的角度αβ、。
理论上希望前轮两轴延长线的交点P 始终能落在后轮轴的延长线上。
这样,整个车身就能绕P 点转动,使四个轮子都能与地面形成纯滚动,以减少轮胎的磨损。
因此,根据不同的转弯半径R (汽车转向行驶时,各车轮运行轨迹中最外侧车轮滚出的圆周半径),就要求左右两轮轴线(AB 、CD )分别转过不同的角度α和β,其关系如下:如图所示为汽车右拐时: tan /()L R d B β=-- , tan /()L R d α=- 所以α和β的函数关系为: cot cot /B L αβ-=同理,当汽车左拐时,由于对称性,有cot cot /B L βα-=,故转向机构ABCD 的设计应尽量满足以上转角要求。
二、设计要求设计数据见下表。
要求汽车沿直线行驶时,铰链四杆机构左右对称,以保证左右转弯时具有相同的特性。
该转向机构为等腰梯形双摇杆机构,设计此铰链四杆机构。
参数 轴距 轮距 最小转弯半径 销轴到车轮中心的距离符号 L B min R d单位 mm mm mm mm 型号 涂乐GRX 2900 1605 6100 400涂乐GL 2900 1555 6100 400尼桑公爵 2800 1500 5500 500现选择第二组数据进行解答1)根据转弯半径min R 和max R =∞(直线行驶),求出理论上要求的转角α和β的对应值。
要求最少2组对应值。
解: 当L=2900,B=1555,R min =6100,d=400时, 根据公式 tan /()L R d B β=-- tan /()L R d α=-解得:⎩⎨⎧=︒==︒=0.61rad34.9847rad.097.26min min βα当L=2900,B=1555,R ∞=9000,d=400时, 根据公式 tan /()L R d B β=-- tan /()L R d α=- 解得:⎩⎨⎧=︒==︒=0.39rad 37.2233rad.063.1890009000βα2)用解析法设计铰链四杆机构ABCD ,满足以下条件:①最小转弯半径min R 所对应的α和 β满足P 点落在后轴延长线上的要求;②其他各组α和β尽可是能使P 点落在后轴延 长线上;③尽可能满足直线行驶时机构左右对称的附加要求。
课程汽车设计题目电动助力转向系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2016年6月15日目录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 - 2 -1.轿车参数的确定 (2)2.对转向系的要求 (2)3.转向系结构设计 (2)1)转向操纵机构 ......................................................................................- 2 -2)转向传动机构 ......................................................................................- 3 -3)机械转向器 ..........................................................................................- 3 -二. 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 4 -1.转向系的效率 (4)1)转向系的正效率...................................................................................- 4 -2)转向系的逆效率...................................................................................- 5 - 2.转向系传动比的确定. (5)1)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5 -2)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的关系..............................................- 6 -3)传动系传动比的计算 ...........................................................................- 7 - 3.转向系传动副的啮合间隙 .. (7)1)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 7 -2)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 8 - 4.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和计算 (8)1)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 ...........................................................................- 8 -2)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 9 -3)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 - 10 -4)轴承的选择 ........................................................................................ - 10 -5.转向盘的转动的总圈数 (10)三.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 10 -1.转矩传感器 (10)2.减速机构 (11)3.电磁离合器 (11)4.电动机 (11)5.车速传感器 (11)6.电子控制单元 (12)四. 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 12 -1.转向梯形理论特性 (12)2.转向梯形的布置 (13)3.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13)4.梯形校核 (14)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1.轿车参数的确定本次轿车转向系设计的整车相关参数如下:表1 整车相关参数2.对转向系的要求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3.转向系结构设计1)转向操纵机构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汽车前轮转向机构原理设计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 2 日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签名页学生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质量评价分值(最高分值80分)答辩质量评价分值(最高分值20分。
取答辩教师分值平均值的整数。
)综合质量评价分值(指导教师质量评价分值与答辩质量评价分值之和)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答辩教师签章:年月日说明:(1)课程设计说明书提交时,学生须签名完毕。
(2)分值填写、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签章,是在相应质量评价之后由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填写、签署。
(3)指导教师质量评价分值小于48分,为课程设计质量不及格;答辩质量评价分值小于12分,为答辩不及格。
课程设计质量不及格的或答辩不及格的,不予课程设计修改和二次答辩,须重修课程设计并参加下届学生的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设计任务 (1)设计任务1…………………………………………………………………………………………………………………………………1工作原理………………………………………………………………………………………………………………………设计要求1………………………………………………………………………………………………………………………2设计参数…………………………………………………………………………………………………………………………………国内外技术应用与发展现状3………………………………………………………………………………………4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工作计划7…………………………………………………………………………………………………………………………………第2章课程设计过程 (9)9设计内容…………………………………………………………………………………………………………………………………9理论的α和β值………………………………………………………………………………………………………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ABCD9……………………………………………………………………………10运动分析………………………………………………………………………………………………………………………最小传动角γ12min………………………………………………………………………………………………………结论参考文献个人总结第1章课程设计任务1.1 设计任务工作原理汽车前轮转向是通过等腰梯形机构ABCD驱使前轮转向来实现的,其中,两前轮分别与两摇杆AB、CD相连,如图所示。
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伴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轻型货运汽车在国民生产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轻型载货汽车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它的设计是依据以往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在满足其功用的前提下来进行的。
转向系统是用来保持或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它在整体设计中亦有其重要地位,对转向时车轮正确运动和汽车的安全行驶有重大影响,这就要求其工作可靠、操纵轻便。
在目前的设计和使用方面,转向系统由机械式和动力式两类,由于动力式转向系统能减轻驾驶员的负担,而且操作方便,所以到广泛使用。
机械式转向系统由于造价低廉,而且能够满足轻型货车等一大部分汽车的转向需要,固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机械式转向系由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其重点是转向器和传动机构的设计。
现今国内轻型汽车多才用整体式循环球式转向器,整体式后置梯形。
本毕业设计说明书,主要讲述了前桥前悬和转向系统的选择设计和方案分析。
对前桥前悬和转向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和分析,选出最优方案来进行设计;对于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进行分析设计,选择合适的机构和零件。
第一章概述从动桥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联,两侧安装着从动车轮,用以在车架与车轮之间传递铅垂力、纵向力和横向力。
从动桥还要承受和传递制动力矩。
根据从动车轮能否转向,从动桥分为转向桥与非转向桥。
一般汽车多以前桥为转向桥。
为提高操纵稳定性和机动性,有些轿车采用全四轮转向。
多轴汽车除前轮转向外,根据对机动性的要求,有时采用两根以上的转向桥直至全轮转向。
一般载货汽车采用前置发动机后桥驱动的布置形式,故其前桥为转向从动桥。
轿车多采用前置发动机前桥驱动,越野汽车均为全轮驱动,故它们的前桥既是转向桥又是驱动桥,称为转向驱动桥。
从动桥按与其匹配的悬架结构的不同,也可分为非断开式与断开式两种。
与非独立悬架相匹配的非断开式从动桥是一根支承于左、右从动车轮上的刚性整体横梁,当又是转向桥时,则其两端经转向主销与转向节相联。
课程汽车设计题目电动助力转向系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2016年6月15日目录一、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得选择............................ - 1 -1、轿车参数得确定 (1)2、对转向系得要求 (2)3、转向系结构设计 (2)1)转向操纵机构...................................... - 2 -2)转向传动机构...................................... - 3 -3)机械转向器........................................ - 3 -二、转向系统得主要性能参数.............................. - 4 -1、转向系得效率 (4)1)转向系得正效率.................................... - 4 -2)转向系得逆效率.................................... - 5 -2、转向系传动比得确定.. (5)1)转向系统传动比得组成.............................. - 5 -2)转向系统得力传动比与角传动比得关系 ................ - 5 -3)传动系传动比得计算................................ - 6 -3、转向系传动副得啮合间隙. (7)1)转向器得啮合特征.................................. - 7 -2)转向盘得自由行程.................................. - 8 -4、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得设计与计算. (8)1)转向轮侧偏角得计算................................ - 8 -2)转向器参数得选取.................................. - 9 -3)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 10 -4)轴承得选择....................................... - 10 -5、转向盘得转动得总圈数 (10)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 10 -1、转矩传感器 (10)2、减速机构 (10)3、电磁离合器 (11)4、电动机 (11)5、车速传感器 (11)6、电子控制单元 (11)四、转向梯形机构得设计................................. - 12 -1、转向梯形理论特性 (12)2、转向梯形得布置 (13)3、转向梯形机构尺寸得初步确定 (13)4、梯形校核 (14)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得选择1.轿车参数得确定本次轿车转向系设计得整车相关参数如下:表1 整车相关参数2.对转向系得要求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得转向力小于200N;3)转向系得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5)转向器与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得防伤装置3.转向系结构设计1)转向操纵机构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
转向系统设计说明书设计原则:通过对所开发车型与已开发同类车型(或标杆车)的比较及所开发车型的前桥负荷,初步确定转向器总成的结构和相关参数。
故在选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转向器结构选型原则:1)、依据整车布置尺寸,确定转向器结构尺寸。
2)、依据使用和成本状况,确定是否使用通气螺塞。
2、转向器参数选型原则:1)、依据转向盘布置形式,确定是左置转向器或右置转向器。
2)、依据前桥负荷,选定转向器输出扭矩及输入轴花键。
3)、依据车型的最小转弯半径确定转向摇臂输出摆角能否满意使用要求。
4)、依据产品信函(或项目描述书)所描述的整车的使用状况,确定转向传动比是否采纳变传动比形式。
5)、依据产品信函(或项目描述书)所描述的整车的使用状况,确定传动间隙特性。
3、转向摇臂选型原则:1)、依据标杆车进行类比。
2)、依据车型的最小转弯半径确定转向摇臂在转向器上的中间位置。
3)、依据车型总布置,确定转向摇臂的偏距和长度。
4、转向传动轴及管柱的选型原则:1)、依据标杆车进行类比。
2)、依据点火开关和组合开关确定转向传动轴及管柱的形式。
3)、依据整车需要或成本考虑确定是否采纳双万向节结构,转向盘可调结构或缓冲吸能结构。
5、转向盘选型原则:1)、依据标杆车进行类比。
2)、依据总布置确定转向盘直径。
3)、依据整车需要或成本考虑,是否采纳防伤转向盘。
一、转向机部分一.设计目标L满意日本转向器样件的安装尺寸。
2.在结构上我们参考样件和恒隆公司现有的成熟产品的结构,确定为分体式结构。
3.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标准。
二.方案说明1.2.1扭杆与齿轮轴采纳花键联结方式,其优点:a.此结构采用花键过盈联结,省去了打销过程,简化了工艺。
b.增大了密封空间。
2.2齿条的支承型式齿条的一端通过常规的齿条支承座来支承,齿条支承座垫的材料选取的是含油聚甲醛,齿条的另一端通过缸端限位套总成来支承,在缸端限位套总成内含有聚甲醛材料的衬套,其主要优点是磨擦系数小,耐磨性好。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1章绪论1.1 汽车转向系统简介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它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
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转向特性、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目前汽车转向技术主要有七大类:手动转向技术(MS)、液压助力转向技术(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技术(ECHPS)、电动助力转向技术(EPS)、四轮转向技术(4WS)、主动前轮转向技术(AFS)和线控转向技术(SBW)。
转向系统市场上以HPS、ECHPS、EPS应用为主。
电动助力转向具有节约燃料、有利于环境、可变力转向、易实现产品模块化等优点,是一项紧扣当今汽车发展主题的新技术,他是目前国内转向技术的研究热点。
1.1.1 转向系的设计要求(1) 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 汽车转型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3) 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共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4) 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5)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能力。
(6) 操纵轻便。
(7) 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 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 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
1.2 EPS的特点及发展现状1.2.1 EPS与其他系统比较对于电动助力转向机构(EPS),电动机仅在汽车转向时才工作并消耗蓄电池能量;而对于常流式液压动力转向机构,因液压泵处于长期工作状态和内泄漏等原因要消耗较多的能量。
第1章绪论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又称翻斗车。
由汽车地盘、液压举升机构、货箱和取力装置等部件组成。
自卸车在土木工程中,经常与挖掘机、带式输送机等工程机械联合作业,构成装、运、卸生产线,进行土方、砂石、散料的装卸运输工作。
汽车转向系统和前桥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操纵可靠性和乘座舒适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个世纪末,汽车转向系统和前桥发展很快,新的结构和先进控制方法的采用,特别是引入了动力转向之后,使转向系统和前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动力转向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重型汽车上几乎必须配备应用。
主要是为了减轻驾驶疲劳,提高操纵轻便性和稳定性,虽然带来成本高、结构复杂等问题,但由于优势明显,还是得到了汽车工业的认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转向系统和前桥在汽车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性、稳定性及安全性。
本次设计过程中,参考同类车型,根据车辆本身设计的特点,按照设计原则,从实用性、经济性的角度考虑,设计出转向总成和前桥。
在合理选择各项参数、材料,优化设计出整体结构尺寸紧凑,使成本合算,与总体布置相匹配,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第2章 前桥设计2.1 前桥方案的确定转向前桥有断开式和非断开式两种。
断开式前桥与独立悬架相配合,结构比较复杂但性能比较好,多用于轿车等以载人为主的高级车辆。
非断开式又称整体式,它与非独立悬架配合。
它的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大,由于一般载货汽车前悬架为非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匹配的从动桥为非断开式转向 从动桥,因此本次设计采用非断开式转向从动桥。
各种车型的非断开式转向从动桥的结构型式基本相同。
作为主要零件的前梁是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的,其两端各有一呈拳形的加粗部分为安装主销的前梁拳部;为提高其抗弯强度,其较长的中间部分采用工字形断面并相对两端向下偏移一定距离,以降低发动机从而降低传动系的安装位置以及传动轴万向节的夹角。
汽车转向桥设计说明书任务书要求:(1)了解汽车转向桥的结构,功能(2)进行汽车转向桥的受力分析(3)总体方案设计(4)画出转向节的零件图(5)画出转向桥的总装图一、概述转向桥是利用转向节使车轮偏转一定的角度以实现汽车的转向,同时还承受和传递汽车与车架及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纵向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力形成的力矩。
转向桥通常位于汽车的前部,因此也常称为前桥.各类汽车的转向桥结构基本相同,主要有前轴(梁)、转向节、主销和轮毂(1)前轴:由中碳钢锻造,采用抗弯性较好的工字形断面。
为了提高抗扭强度,接近两端略呈方形。
前轴中部下凹使发动机的位置得以降低,进而降低汽车质心,扩展驾驶员视野,减小传动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
下凹部分的两端制有带通孔的加宽平面,用以安装钢板弹簧.前轴两端向上翘起,各有一个呈拳形的加粗部分,并制有通孔。
(2)主销:即插入前轴的主销孔内。
为防止主销在孔内转动,用带有螺纹的楔形销将其固定。
(3)转向节:转向节上的两耳制有销孔,销孔套装在主销伸出的两端头,使转向节连同前轮可以绕主销偏转,实现汽车转向。
为了限制前轮最大偏转角,在前轴两端还制有最大转向角限位凸块(或安装限位螺钉)。
转向节的两个销孔,要求有较高的同心度,以保证主销的安装精度和转向灵活。
为了减少磨损,在销孔内压入青铜或尼龙衬套。
衬套上开有润滑油槽,由安装在转向节上的油嘴注入润滑脂润滑。
为使转向灵活轻便,还在转向节下耳的上方与前轴之间装有推力轴承11;在转向节上耳与前轴之间,装有调整垫片8,用以调整轴向间隙。
左转向节的上耳装有与转向节臂9制成一体的凸缘,在下耳上装有与转向节下臂制成一体的凸缘。
两凸缘上均制有一矩形键与左转向节上、下耳处的键槽相配合,转向节即通过矩形键及带有键形套的双头螺栓与转向节上下臂连接.(4)轮毂:轮毂通过内外两个滚锥轴承套装在转向节轴颈上.轴承的松紧度可以由调整螺母调整,调好后的轮毂应能正、反方向自由转动而无明显的摆动。
设计题目汽车前轮转向机构原理设计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4 年 4 月 2 日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机 械 原 理 课 程 设 计签 名 页学 生 签 名: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章: 年 月 日答辩教师签章:年 月 日说明:(1)课程设计说明书提交时,学生须签名完毕。
(2)分值填写、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签章,是在相应质量评价之后由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填写、签署。
(3)指导教师质量评价分值小于48分,为课程设计质量不及格;答辩质量评价分值小于12分,为答辩不及格。
课程设计质量不及格的或答辩不及格的,不予课程设计修改和二次答辩,须重修课程设计并参加下届学生的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设计任1务………………………………………………………………………………………………………………………………1.1 设计任1务…………………………………………………………………………………………………………………………………1.1.1 工作原1理………………………………………………………………………………………………………………………1.1.2 设计要求………………………………………………………………………………………………………………-1………1.2 设计参2数…………………………………………………………………………………………………………………………………1.3 国内外技术应用与发展现3状………………………………………………………………………………………1.4 国内外技术发展趋4势………………………………………………………………………………………………………1.5 工作计7划…………………………………………………………………………………………………………………………………第2章课程设计过9程………………………………………………………………………………………………………………………2.1 设计内9容…………………………………………………………………………………………………………………………………2.1.1 理论的α和β值 (9)2.1.2 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9ABCD……………………………………………………………………………2.1.3 运动分10析………………………………………………………………………………………………………………………2.1.4 最小传动角γ12 min………………………………………………………………………………………………………结论参考文献个人总结第1章课程设计任务1.1 设计任务1.1.1 工作原理汽车前轮转向是通过等腰梯形机构ABCD驱使前轮转向来实现的,其中,两前轮分别与两摇杆AB、CD相连,如图1.1所示。
当汽车沿直线行驶时(转弯半径R=∞),左右两轮轴线与机架AD成一条直线;当汽车转弯时,要求左右两轮(或摇杆AB和CD)转过不同的角度。
理论上希望前轮两周延长线的交点P始终能落在后轮轴的延长线上。
这样,整个车身就能绕P点转动,使四个轮子都能与地面形成纯滚动,以减少轮胎的磨损。
因此,根据不同的转弯半径R(汽车转向行驶时,各车轮运行轨迹中最外侧车轮滚出的圆周半径),要求左右两轴线(AB 、CD )分别转过不同的角度α和β。
如图7.38所示汽车右拐时,有:tan β=L/(R-d-B) (1-1)tan α=L/(R-d) (1-2)所以α和β的函数关系为: cot α-cot β=B/L (1-3)同理,当汽车左拐时,由于对称性,有cot β-cot α=B/L ,故转向机构ABCD 的设计应尽量满足以上转角要求。
1.1.2 设计要求(1)根据转弯半径R m in 和R m ax =∞(直线行驶),求出理论上要求的转角α和β的对应值,要求最少2组对应值。
(2)按给定两连架杆对应位移且尽可能满足直线行驶时机构左右对称的附加要求,用图解法设计铰链四杆机构ABCD(3)机构初始位置一般通过经验或实验来决定,一般可在下列数值范围内选取:α0=960~1030,8477000~=β。
建议α0取1020, 7800取β。
(4)用图解法检验机构在常用转角范围α≤200时最小转动角γmin 。
图1.1 汽车前轮转向机构简图1.2 设计技术参数设计数据见表1.1,要求汽车沿直线行驶时,铰链四杆机构左右对称,以保证左右转弯具有相同的特性,该转向机构为等腰梯形双摇杆机构,设计此铰链四杆机构。
表1—1 设计数据续表1—11.3 国内外技术应用与发展现状在汽车市场上,个生产厂家都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用户对质量、舒适度和安全都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同时还要求货真价实。
这实际上就要求设计的汽车恰如其分地适合于不同的用途,并以有竞争性的成本和速度制造出来,只有这样,一个汽车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所以,当对成本问题给予应有的考虑时,也应该探索革新和采用现代化制造技术的可能性,以便使新生产出的各种型号的汽车都能达到质量标准、生产率和多品种的目标。
同时,也应满足缩短试制周期的需要。
这就要求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更为复杂的制造工艺过程。
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偏小,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市场信息不灵,生产预测数据不准,设计新产品周期长,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多,原材料、中间产品甚至成品库存量大,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企业各部门业务处理和信息交流不畅通,周期长、效率低、误差率高。
在桥车方面,虽然目前中国汽车企业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能够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做局部改进,退出所谓“年度车型”,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台。
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处于被动依赖跨国公司的境地,在产品开发与选择方面没有主动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点的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
而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在电子化、信息化方面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电子产品在中国汽车产品上应用的程度仍然比较低。
我国在汽车产品成本中,电装(电气+电子)产品所占比重约为1%左右(根据车型有所不同),而发达国家约为3%—5%。
车用电子部件在汽车零部件总量中所占得比重约为6%-8%,而发达国家为13%左右。
许多技术要求水平高的汽车电子零部件我国还难以生存,尚不具备开发先进汽车发动机的能力,因此对发动机进行电子控制也无从谈起,生产的许多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耐久性达不到整车生产厂家的技术要求,技术水平也比较低,智能化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方面才刚刚起步,汽车必须配备有关的电子信息接收装置少,跨国公司仍然是我国汽车工业新技术的主要来源。
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新产品开发已经建立在模块化的基础上,而中国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却缺乏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支持。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状况虽然有所改观,但与国际大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相比,仍然差距甚大。
随着中国整车生产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薄弱的零部件基础制约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制约着整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开发。
中国汽车工业相关工业发展也相对滞后,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尚不能提供高水平、高附加值的汽车电子零部件。
在塑料、橡胶制品中,汽车专用产品品种少,质量和性能不稳定。
汽车生产需要的铝、镁等轻金属材料由于企业技术和生产装备落后,难以满足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要求。
国内汽车想要在竞争日益剧烈的汽车行业中站住脚跟,就需要大力发展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与此同时更要掌握市场脉搏、减少研发周期、以客服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具有竞争力。
1.4 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汽车工业是集机械、材料、化工、电子、能源、交通、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密集型产业,它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国的汽车工业在“九五”期间,以高效、节能、降耗、环保为主要目标,对原有汽车产品生产企业的工艺装备进行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大量采用现代化的工艺装备、工业机器人,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自动化冲压生产线,加工自动线、焊接生产线、涂装生产线、总装配生产线、检测线等,使汽车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在“九五”期间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先进的在检测设备的大量应用,保证了汽车产品的生产一致性,大幅度提高了汽车产品的质量。
(1)、汽车工业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后,轿车主体发展趋势将是系列化、轻量化、小型化、电子化、柴油化。
世界汽车业已出现了几种新的趋向,包括零部件采购全球化、生产装配模块化、汽车底盘通用化、目标成本控制化、开发周期缩短化、生产管理精益化、汽车销售租赁化合汽车发展生态化。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发生了新的变化,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呈现出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合经营全球化等新特点。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即由向多个车车零部件厂商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由实行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
整车厂商采购体制的变革,使汽车零部件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正在向零部件企业转移,要求汽车零部件厂商不断地与之相适应,不但要求生产企业增强自己的实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做到系统开发、系用供应,同时还要求其缩短开发周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整个汽车工业将上升为全面的品牌竞争,进行系统化、模块化的生产方式,这一变革推进了全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并购、重组的进程。
(2)、汽车生产装配技术发展趋势①生产装配模块化所谓模块,是指按汽车的组成结构将零部件或子系统进行集成,从而形成一个个大部件或大总成。
而生产装配模块化,即汽车零部件厂商生产模块化的系统产品,整车厂商只对采购的模块化产品进行简单装配即可完成整车生产。
在模块化生产方式下,汽车技术创新的中心在零部件方面,零部件要超前发展,并参与汽车厂商的产品设计,这就使汽车生产厂家把新产品开发设计费用的一部分转移到配件供应厂家身上,整车厂和配套厂同步开发、大大缩短了开发时间,节约了开发经费。
而汽车厂商方面则以全球范围作为空间,进行汽车模块的选择和匹配设计,优化汽车设计方案。
生产装配模块化将导致汽车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包括淘汰汽车工业的传统流水线及生产设备,将汽车装配生产线上的部分装配劳动转移到装配生产线以外的地方去进行,这样大大减少汽车制造企业生产零部件的数目,降低管理成本和生产费用。
采用模块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品种、质量、自动化水平和产品的可靠性,提高汽车的装配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模块化的核心是广泛应用先进的电子集成技术,利用电子及其它领域的高新技术进行系统化集成,它可减少汽车零部件的构成,简化制造工艺,节省装配时间,有利于推进国际化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