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大纲目录-普通心理学
- 格式:docx
- 大小:35.51 KB
- 文档页数:10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发展与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研究法6.教育经验总结法7.文件分析法第二章学习理论一、学习的一般综述(一)学习的概念(二)人类的学习(三)学生的学习二、学习的类型(一)我国传统的分类(二)苏联的分类(三)奥苏贝尔的分类(四)加涅的分类(五)布卢姆的分类三、国外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一)联结派的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2.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二)认知派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学习理论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4.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章认知领域的学习一、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概念(二)传统的关于知识学习与教学的观点1.概念的学习与教学(1)什么是概念(2)概念的分类(3)概念的获得(4)概念的教学2.原理的学习与教学(1)什么是原理(2)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3)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的步骤3.问题解决与教学(1)问题解决的性质(2)问题解决的阶段(3)实际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三)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的观点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陈述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程序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类型(3)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二、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概述1.学习策略的定义2.学习策略的分类(二)认知策略1.理解和保持知识的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2.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1)表征问题阶段的思维策略(2)解答问题阶段的策略(3)思路总结阶段的策略(三)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1)领会监控(2)策略监控(3)注意监控3.调节策略(四)学习策略的教学1.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3.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4.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三、学习的迁移(一)学习迁移概述1.学习迁移的定义2.学习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二)主要的学习迁移理论及其研究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原理说4.关系转换说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6.迁移的产生式理论(三)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1.加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2.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内容3.创造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4.传授与训练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四、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一)智力及其培养1.智力的定义2.如何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1)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2)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3)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4)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二)创造力及其培养1.创造力概述(1)创造力的定义(2)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3)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2.如何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3)鼓励个体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4)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5)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第四章。
“普通心理学”复习纲要(完整版)第三章需要与动机(一)基本概念:需要P55、动机P62、内驱力P63、成就动机P67、好奇心、自然需要P57、社会需要P57(二)思考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
(重点)P59-602、简述需要的种类。
(自然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第四章注意(一)基本概念:注意P72、无意注意P74、有意注意P76、有意后注意P78、注意广度P78、注意起伏、注意转移P81-82、注意分配P83、分心、注意稳定性P80(二)思考题:1、试述注意的心理功能。
P72-732、简述注意的特性。
答: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3、注意为什么不是*种心理过程? P71 (上方)4、一心能否二用?为什么?(好象考过)P83-845、怎样才能引起保持有意注意? P77-78第五章感觉(一)基本概念: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P89、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差)P90、适宜刺激P93、感受野、等响度曲线、适应P115、后象P117、对比、闪光融合现象P118、闪光融合频率P118、韦伯定律P90、费希纳定律P91、联觉P121、马赫带P119(二)思考题:1、简述感觉剥夺的实验研究,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2、感觉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有何作用? P87 (中段)3、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有何关系? P89 (中段)4、简述感觉的种类。
P925、什么是明视觉与暗视觉?为什么人会有明暗视觉? P966、试用颜色立体色轴图来说明颜色三特性的相互关系? P97-987、试述颜色混合三定律。
P998、什么是明适应与暗适应?适应过程有何特点?机制如何?怎样保护暗适应?(找不到)9、色盲多是遗传的,遗传途径是什么? P10010、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P10511、为什么听从录音机放出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总觉得不像? P105第六章知觉(一)基本概念:知觉P122、知觉的整体性P128、知觉的选择性P130、知觉的理解性P132、知觉的恒常性P129、空间知觉P137、深度知觉P144、单眼线索P144、 |定势P134、主观轮廓P140、触觉的视觉化现象P142(上)、双眼视轴辐合P146、|双眼视差P146、生物钟P149、似动知觉P152、时间知觉P148、错觉P154(二)思考题:1、知觉有哪些特点?这些特性在认识中有何作用?答:(1 )知觉的整体性;(2 )知觉的选择性;(3 )知觉的恒常性;(4 )知觉的理解性。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2.认知过程是怎样的?包括哪些形式?3.个性倾向性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4.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哪些内容?5.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哪几类?第三节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1.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有哪几种?2.生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和探索的问题是什么?4.后弗洛伊德主义者的观点是什么?5.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哪些方法?6.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哪些观点?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1.神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2.什么是神经元?由哪几部分组成?3.树突和轴突是怎样的?4.神经元如何分类?5.神经胶质细胞有什么作用?6.什么是神经冲动?动作电位?7.什么是神经冲动的电传导?8.什么是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第二节大脑的结构和功能1.大脑的结构是怎样的?2.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是怎样的?3.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是怎样的?4.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是怎样的?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1.什么是感觉?2.什么是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关系如何?3.什么是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关系如何?4.什么是韦伯定律?韦伯分数?5.对数定律由谁提出?内容是什么?6.幂定律由谁提出?内容是什么?第二节视觉1.视觉的传导机制是怎样的?2.视觉的传导机制对视觉现象的产生有什么意义?3.视觉的中枢机制是怎样的?4.什么是颜色?5.颜色有哪些基本特征?6.颜色混合分哪两种?7.色觉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8.什么是视觉对比?9.什么是马赫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0.什么是视觉适应?11.什么是后像?第三节听觉1.听觉有哪些基本现象?2.音高听觉理论有哪些?3.电话说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4.神经齐射说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5.共鸣理论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6.行波理论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特性1.什么是知觉?2.知觉有哪几种特性?3.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4.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之间有什么关系?5.什么是知觉的整体性?6.知觉整体性依赖于哪些方面?7.什么是知觉的理解性?8.知觉的理解性有什么意义?9.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10.在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哪几种?第二节空间知觉1.什么是空间知觉?2.什么叫轮廓的掩蔽或图形的掩蔽?3.什么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4.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5.什么是模式识别?6.什么是大小距离不变假设?7.人们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依赖于哪些线索?8.什么是方位定向知觉?9.人的听觉定向有哪些规律?第三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1.什么是时间知觉?2.时间知觉的形式有哪些?3.时间知觉有哪些依据?4.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5.什么是运动知觉?6.什么是网像运动系统?7.什么是头眼运动系统?8.什么是真动知觉?似动知觉?第四节错觉1.什么是错觉?2.研究错觉有哪些意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概述1.意识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哪些重要的作用?3.什么是非意识过程?4.什么是潜意识过程?5.什么是无意识过程?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1.有哪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2.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将睡眠分为几个阶段?3.睡眠的功能是什么?4.对梦的解释有哪些观点?5.什么是清醒梦境或明梦?6.什么是催眠?7.催眠的一般步骤是什么?8.白日梦和幻觉的内容一般包括哪些?9.白日梦是如何产生的?第三节注意1.什么是注意?2.注意有哪两个特点?3.注意有哪些功能?4.注意分为哪几类?5.什么是不随意注意?6.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7.什么是随意注意?8.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9.什么是随意后注意?10.随意后注意有哪些特点?第四节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1.注意的产生与哪些脑区有关?2.注意需要哪几个脑区协同活动?3.注意的认知理论有哪些?4.过滤器理论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5.衰减器理论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6.过滤器理论和衰减器理论有哪些共同点?7.后期选择理论由谁提出?有哪些主要观点?8.多阶段选择理论由谁提出?有哪些抓哟假设?9.资源限制理论由谁提出?有哪些观点?10.双重加工理论由谁提出?有哪些观点?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及其分类1.什么是记忆?2.记忆在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3.记忆的种类有哪些?4.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5.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6.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第二节记忆的生物学基础1.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的学说有哪些?2.均势说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3.定位说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4.SPI理论由谁提出?假定有哪几种记忆系统?5.SPI理论对记忆过程有哪些假定?6.记忆存储的生理单元有哪些?第三节遗忘与记忆的保持1.什么是遗忘?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什么?3.引起遗忘的原因有哪些?4.如何进行有效复习,提高记忆效率?第四节内隐记忆1.什么是内隐记忆?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有哪些不同?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1.什么是思维?2.思维有哪些特征?3.思维的过程是怎样的?4.思维的种类如何划分?第二节表象与想象1.什么是表象?2.表象如何分类?3.表象有哪些特征?4.知觉的形象和表象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表象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6.什么是想象?有哪些基本特点?7.想象的功能有哪些?8.想象过程有哪几种独特的形式?第三节概念与推理1.什么是概念?2.概念包括哪几个部分?3.什么是概念形成?4.什么是人工概念?有什么优缺点?5.布鲁纳运用人工概念研究概念形成得出了什么结论?6.概念形成的策略主要有哪几种?7.什么是推理?8.什么是三段论推理?9.有关三段论推理,有哪几种主要观点?10.什么是线性推理?11.什么是条件推理?12.什么是证实倾向?第四节问题解决1.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解决?2.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的心理学家有谁?提出了什么理论?3.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4.通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5.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6.什么是创造性思维?7.创造性思维有什么特点?8.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怎样的?第八章语言第一节语言的特征与结构1.什么是语言?2.语言有哪些特征?3.语言的结构是怎样的?4.什么是语言的表征?分为哪几种?第二节语言活动的脑机制1.语言活动的大脑机制是怎样的?2.割裂脑研究有什么结论?第三节语言的感知与理解1.影响语言知觉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单词再认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叫语言理解?4.语言理解分为哪几个阶段?5.语言理解分为哪几种水平?6.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有哪些?7.汉语中表达语法结构有哪些语法手段?第九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1.什么是动机?2.动机的功能有哪些?3.什么是需要?4.莫瑞把需要分为哪几类?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怎样的?6.动机强度是由什么决定的?7.什么是耶基斯—多得森法则?第二节动机的认知理论1.本书介绍了哪几种动机的认知理论?2.期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主要观点是什么?3.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谁?主要观点是什么?4.自我决定理论是由谁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5.自我效能理论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6.成就目标理论是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三节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都有哪些?2.社会性动机都有哪些?3.什么是兴趣?如何分类?4.什么是成就动机?有哪些作用?5.什么是权力动机?如何分类?6.什么是交往动机?原因有哪些?第四节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和挫折1.什么是意志?意志行为?2.什么是冲突和矛盾心理?3.冲突的种类有哪几种?4.什么是挫折?包含哪三层含义?5.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哪些?6.挫折反应都有哪些?7.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情感及其作用1.什么是情绪?情感?2.情绪和情感有什么关系?3.情绪、情感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第二节情绪的生理机制1.当代情绪研究的前沿学科是什么?2.情绪由大脑中的哪些神经回路控制?3.有哪两个基本的情绪系统?4.情绪与哪些外周神经机制有关?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1.表情有哪几种?第四节几种重要的情绪理论1.有哪几种重要的情绪理论?2.詹姆士—兰格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坎农—巴德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5.激活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6.动机分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谁?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五节情绪的调节1.什么是情绪调节?2.情绪调节包括哪几个方面?3.情绪调节有哪些类型?4.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5.情绪智力包含哪些方面?6.除情绪智力的个体差异,情绪的个体差异还有哪些表现?第十一章技能第一节运动技能1.什么是运动技能?有哪些特征?2.运动技能有哪几种分类?3.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有哪几个?有什么特征?第二节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1.什么是练习?包括哪几个部分?2.练习的主要作用有哪些?3.什么是练习曲线?有哪几种形式?4.练习进程有哪些特点?5.为什么在练习开始时成绩提高较快?6.如何通过练习提高技能?第三节技能的相互作用——技能的迁移1.什么是迁移?2.动作技能的迁移可分为哪几种?3.出现正迁移的条件有哪些?4.出现负迁移的情况有哪些?第十二章能力第一节能力及其结构1.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3.有关能力的结构有哪几种学说?4.双因素说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5.多因素说有哪几种说法?6.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7.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是怎样的?8.斯滕伯格的三元论有哪些观点?第二节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第十三章人格第一节人格的概念1.什么是人格?2.人格有哪些特征?3.什么是气质?4.什么是性格?5.气质和性格有哪些不同?第二节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有哪几种?2.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是怎样的?3.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是怎样的?4.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是怎样的?5.大五因素模型包括哪五个因素?6.人格的类型理论分为哪几种?7.T型人格理论是怎样的?8.AB型人格理论是怎样的?9.内外向人格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10.体液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体型学说由谁提出?观点是什么?12.性格类型说由谁提出?观点是什么?13.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理论主要有哪些?14.心理动力学的代表人物是谁?观点有哪些?15.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第三节人格与认知风格1.认知风格有哪几种?2.场性理论由谁提出?基本观点是什么?3.冲动与沉思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4.同时性和继时性由谁提出?主要观点是什么?第四节人格成因1.人格成因有哪些?2.对于遗传的作用有哪些看法?3.自我调控系统是怎样的?。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1. 引言-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古代心理学的起源- 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发展过程- 经典心理学派别的兴起和影响3. 神经系统与心理学-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传递与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与行为的关系4. 感知与知觉- 感知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知觉的构建与意义- 感知与知觉的误差和扭曲5. 学习与记忆- 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认知学习和观念学习的基本原理- 记忆的编码、存储和回忆6. 认知与思维- 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与认知结构- 问题解决和决策的心理机制7. 社会心理学- 自我和自我概念- 社会认知和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互动和社会影响8. 发展心理学- 人的生命周期发展过程的基本特点- 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9. 人格心理学- 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格发展和塑造的因素-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0. 应用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组织心理学在工作场所中的应用11. 心理测量与统计-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统计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和评估方法12. 心理健康与幸福-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评估- 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13. 心理学的伦理与职业道德- 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职业道德要求- 心理学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14. 结语- 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个人对心理学的体验和感悟总结:本文简要概述了普通心理学的考试大纲,主要包括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神经系统与心理学、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认知与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测量与统计、心理健康与幸福、心理学的伦理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希望能够对普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为心理学考试的顺利通过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普通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任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5.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6.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7.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叶奕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3.墨顿. 亨特著,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上卷,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2.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4.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5.什么叫裂脑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6.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7.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8.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 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本章主要参考书目:邵郊编著:《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三章感觉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学说?如何评价?4.视觉系统是怎样编码由外界输入的信息的?5.什么叫现代对立色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6.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7.用视觉掩蔽说明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9.简单评述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心理咨询师考试提纲(普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考试提纲(普通心理学)yuloo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第一节绪论1、简述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试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3、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历史。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简要说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3、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是什么?4、人的主要的感觉和运动中枢都有什么部位?5、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及其证据。
第三节认识过程1、解释下列名词: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知觉记忆表象想象2、简述感觉的种类。
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4、试述三个记忆系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什么是思维?为什么说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6、简要说明言语机能联合区。
第四节意识和注意1、简述意识的特点、机能和形态。
2、睡眠分哪几个阶段?梦是在哪个时期产生的?做梦是否有害于健康?为什么?3、什么是注意?为什么说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4、注意的主要特征的是什么?第五节需要和动机1、如何对需要进行分类?2、简要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3、如何对动机进行分类?第六节情绪、情感和意志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2、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功能及两极性。
3、试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4、什么是意志?5、简述意志的主要品质。
第七节能力与人格1、什么是能力?它和人的知识、技能有何关系?2、试述影响人的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3、什么是人格?试述人格的特性和结构。
4、什么是气质?巴甫洛夫是怎样解释人的气质类型的?5、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表现有何特点?应该怎样看待人的气质类型?6、什么是性格?怎样分析人的性格?人力资源。
《普通心理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二、个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测验法四、调查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元一、神经元的构造与机能二、突触第二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反射与反射弧一、反射和反射弧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2.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第四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机能一、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二、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三章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二、注意的特点三、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第三节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广度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第五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二、感觉阈限和感受性第二节知觉概述一、什么是知觉二、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整体性2.知觉选择性3.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距离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的种类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语义记忆4.情绪记忆5.运动记忆6.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7.陈述记忆和程序记忆第二节记忆过程一、识记1.无意识记2.有意识记3.意义识记4.机械识记二、保持三、遗忘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2.影响保持的因素3.遗忘的原因(1)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2)复习第三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八章表象和想象第一节表象一、表象的概述二、表象的种类三、表象的作用第二节想象一、想象的概述二、想象的种类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第九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二、思维的种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4.聚合思维5.分散思维第二节概念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的种类和功能1.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2.概念的功能3.概念形成的过程(1)抽象化(2)类化(3)辨别4.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第三节问题解决一、什么是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二、情绪情感的功能三、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种类二、情感的种类第三节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的理论二、坎农丘脑说三、阿诺德的认知-评估说四、沙赫特的三因素理论第十一章意志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什么是意志行动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确定决定阶段1.动机斗争(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二、执行决定阶段第三节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二、果断性三、坚韧性四、自制力第十二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二、需要三、动机第二节气质的概述一、什么是气质二、气质的体液说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第三节性格的概述一、什么是性格二、性格和气质的相互关系三、性格的结构第四节性格理论一、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二、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三、霍兰的类型理论四、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第十三章能力第一节能力的概述一、什么是能力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和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第二节智力结构理论一、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二、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液体智力三、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四、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五、智力的多元智力理论第四节智力测验一、智力发展的趋势二、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第五节能力的个别差异一、能力的类型差异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三、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心理学统考大纲解析-普通心理学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为了达到研究内隐的精神过程的目的,我们通过刺激与外部行为共同进行推测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2.情绪、情感与意志情绪和情感: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并由此引起各种主观体验 意志: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动机: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3.能力与人格心理特征:人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稳定的个体心理差异,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对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可能用客观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系统性: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处在一个有组织的系统中。
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从不同层次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系统与各要素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真确的唯一标准。
任何心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伦理性:忌讳采取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及可能造成研究对象身心受到伤害或者有悖伦理性原则的方法2.具体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适合以下情况使用: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控制;在控制的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由于社会道德,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其缺陷主要表现为:难以重复观察,观察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自然中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很多,因此对结果难以精确分析;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不出现需要研究的现象;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经验,目的,兴趣等取向和技能的影响。
13、《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师大出版社,2007年出版参考书目:《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大学心理学》,张厚粲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年出版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知识点:记忆和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方法和原则;心理学发展的现状;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心理学、观察法、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心理学到底属于何种性质的科学?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的差别;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发展;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考核要求:记忆和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学的性质、方法、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心理学的理论并且能了解普通心理学是其他心理学的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机制1.知识点:反射、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反射弧、兴奋、抑制、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条件反射的建立;比较分析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那些一般的趋势。
2.考核要求:记忆和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网络;脑的三个主要机能系统;条件反射学说;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课程代码:0210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普通心理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有时也涉及儿童或动物心理及应用心理学问题。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通过对普通心理学的学习,考生应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考生应达到以下要求: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理解并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用于教学与工作实践。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即了解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的实质,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以及研究心理学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以便对本课程有一个总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指导思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重点)识记:心理现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次重点)识记: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心理实验法、质的研究方法、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解: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的差别应用:结合实例,阐述各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三)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一般)识记:各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四)心理的本质(重点)识记:神经系统的发生、神经回路、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发育理解: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反应不同发展水平的特点应用:比较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发射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感知觉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感觉、知觉的含义及其种类,分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分析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感觉、视觉的意义及相互作用。
普通心理学(共106个知识点)分值;普通心理学共占30分。
其中单选题4到5题,名解题1题,简答题2题,论述题1题。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心理现象:答: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者应用知识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和主观体验,如喜爱、厌恶等。
意志过程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克服困难的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2)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3)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4)人的心理具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特点。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三类: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描述研究有自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相关研究是测量两个及以上事件研究方法或者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其他研究方法: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内容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等。
4.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取向:(02年论1)答:当代心理学重要的研究取向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行为主义的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不关心有机体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精神分析的研究,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科目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参考书目: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2.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4.Zimbardo,Phiulip G 心理学游恒山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 5.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王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参考书目1.朱智贤,林崇德,董奇,申继亮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 3.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参考书目1.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舒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王权现代因素分析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4.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Edwards A L.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毛正中等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戴海崎,张锋,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2.车宏生,张美兰心理测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燕娓琴,谢小庆教育与心理测试标准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4.金瑜心理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5.郑日昌心理测量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6 凌文铨心理测验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参考书目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台北:台湾东华书局,19984.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参考书目1.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老师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莫雷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20027.莫雷,张卫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书目1.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霍兰德社会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冯文侣等译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上饶师范学院心理学教研室课程编号:110101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本科开设学期:本科:第一、二学期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灵活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
作为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教育,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将来学习其它心理学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有时涉及儿童或动物心理,是为了借比较且增进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有时涉及应用心理学问题,是为了给基础规律提供例证。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系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心理学一般应从普通心理学入手。
本课程也常被称为“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论”和“心理学导论”等。
三、教学的对象和目的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心理系本科低年级学生。
这些学生是初次接触心理学课程,一般抱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已具备与心理学有密切联系的有关哲学和解剖生理学的知识。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性、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全课程可分为五个部分,其结构大致如下:第一章,是心理学引言;第二至第四章,阐述心理和意识的基本特点;第五和六章,涉及心理倾向;第七至第十一章,阐述心理过程;第十二和第十三章,阐述个性心理差异。
本课程安排在一年级上期和下期,共40周,每周4课时,共计160课时。
其中讲授120课时,讨论等40课时。
五、教材与推荐读物本纲指定《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师大出版社)为正式教材。
普通心理学【必背资料】重点复习范围(28个名词解释、44个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1.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14)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知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5.侧抑制相邻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还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6.马赫带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种视觉现象称为马赫带,是侧抑制的结果。
7.后像(17)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8.暗适应(16)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9.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10.主观轮廓/错觉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
11.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
12.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特性的认识。
由于物体的运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因此运动知觉和时间知觉、空间知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3.似动知觉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4.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的位移。
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动知觉。
15.错觉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现象叫做错觉。
16.随意后注意(07)有自觉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随意后注意来源于随意注意又高于随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
2、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人脑对事物的整体及其关系的认识。
3、思维: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推断,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4、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它是人的个性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5、动机:就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6、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7、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8、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9、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
10、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相互抑制的现象,由于侧抑制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两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处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的基本结构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二)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2.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3.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4.人的心理具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特点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描述研究1.自然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研究法(二)相关研究(三)实验研究(四)其他研究方法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二)行为主义的研究(三)精神分析的研究(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元2.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1.什么叫神经冲动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3.神经冲动的化学回路(三)神经网络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一)大脑的结构(二)大脑的皮层的分区及机能1.初级感觉区2.初级运动区3.言语区4.联合区(三)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四)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第三章感觉一、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1.对数定律2.幂定律二、视觉(一)视觉的传导机制与中枢机制1.视觉的传导机制2.视觉的中枢机制(二)色觉及其理论1.什么是颜色2.色觉理论(三)几种重要的视觉现象——视觉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1.视觉对比2.边界突出与马赫带3.视觉适应4.后像三、听觉(一)听觉基本现象1.音高2.音响3.声音的掩蔽(二)音高听觉理论1.频率理论2.位置理论第四章知觉一、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1.形状恒常性2.大小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二、空间知觉(一)形状知觉1.形状的特性分析2.轮廓与图形3.图形的组成4.图形识别(二)距离知觉1.大小距离不变假设2.深度与距离知觉的线索(三)方位定向知觉三、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一)时间知觉1.时间知觉的形式2.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二)运动知觉1.网像运动系统和头眼运动系统2.真动知觉与似动知觉四、错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一、概述(一)意识的机能和作用(二)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三)非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与梦1.睡眠2.梦(二)催眠(三)白日梦与幻觉——意识的自发漂移三、注意(一)注意的特点和功能1.什么是注意2.注意的功能——它在人类活动中的意义(二)注意的分类1.不随意注意2.随意注意3.随意后注意四、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1.脑干网状系统2.边缘系统3.大脑皮层的功能(二)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的选择性理论2.认知资源理论第六章记忆一、记忆及其分类(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的分类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2)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2.按记忆保留的时间长短和信息的多少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二、记忆的生物学基础(一)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1.均势说2.定位说3.SPI理论(二)记忆存储的生理单元1.突触结构2.突触的传递效率——长时程增强现象3.反响回路4.核糖核酸(RNA)5.脑内代谢物和记忆三、遗忘与记忆的保持(一)遗忘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引起遗忘的原因(二)进行有效的复习,提高记忆效率1.及时复习2.正确地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四、内隐记忆(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1.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2.保持时间不同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4.呈现方式的影响不同5.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第七章思维一、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二)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2.比较和分类3.抽象和概括4.系统化和具体化(三)思维的种类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二、表象与想象(一)表象1.什么是表象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脑机制4.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二)想象1.什么是想象2.想象的功能3.想象的综合过程三、概念与推理(一)什么是概念(二)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三)策略在概念形成中的作用(四)推理1.三段论推理2.线性推理3.条件推理四、问题解决(一)什么是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1)手段目的分析策略(2)逆向搜索(3)爬山法(4)探试搜索法(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问题情境2.动机与情绪3.定势4.功能固着5.酝酿效应6.知识经验7.个性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第八章语言一、语言的特征与结构二、语言活动的脑机制三、语言的感知与理解第九章动机一、动机的一般概念(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1.什么是动机2.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二)需要1.什么是需要2.需要的结构(1)莫瑞的需要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动机和工作效率1.动机强度2.耶基斯-多得森法则二、动机的认知理论(一)期望理论(二)归因理论(三)自我决定理论(四)自我效能理论(五)成就目标理论三、动机的种类(一)生理性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和觉醒(二)社会性动机1.兴趣2.成就动机3.权力动机4.交往动机四、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和挫折(一)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与矛盾心理1.什么叫冲突与矛盾心理2.冲突的种类(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矛盾(4)多重趋避矛盾(二)意志行动中的挫折1.挫折2.挫折情境的形成3.挫折反应4.增强挫折承受力(1)正确对待挫折(2)改善挫折情境(3)总结经验教训(4)调节抱负水平(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十章情绪和情感一、情绪、情感及其作用(一)什么是情绪、情感(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三)情绪、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动机作用2.适应作用3.信号作用二、情绪的生理机制(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1.前额皮层2.杏仁核3.海马和前部扣带回4.网状结构(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1.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2.情绪与分泌系统3.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三)情绪与唤醒模式三、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一)面部表情(二)姿态表情(三)语调表情四、几种重要的情绪理论(一)詹姆士——兰格理论(二)坎农——巴德理论(三)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四)沙赫特——辛格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五)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五、情绪的调节(一)什么是情绪调节1.具体情绪的调节2.唤醒水平的调节3.情绪成分的调节(二)情绪调节的类型1.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2.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3.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4.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1.生理调节2.情绪体验调节3.行为调节4.认知调节5.人际调节(四)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五)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第十一章技能一、运动技能(一)运动技能的种类1.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2.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3.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二)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1.认知定向阶段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3.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二、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一)练习曲线(二)练习进程的特点1.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2.练习进程中的高原现象3.练习进程的不均匀性4.练习中的个体差异(三)如何通过练习提高技能1.确定练习的目标2.灵活地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3.恰当安排练习时间4.知道练习的结果——反馈5.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三、技能的相互作用——技能的迁移(一)正迁移(二)负迁移第十二章能力一、能力及其结构(一)什么是能力(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三)能力的结构1.双因素说2.多因素说3.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4.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5.斯滕伯格的三元论二、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一)先天素质(二)环境和教育(三)实践因素第十三章人格一、人格的概念(一)什么是人格(二)气质和性格二、人格理论(一)特质理论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3.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4.人格的五因素模型(二)类型理论1.单一类型理论2.对立类型理论3.多元类型理论(三)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理论1.心理动力学理论2.人本主义理论(四)人格测验三、人格与认知风格(一)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二)冲动与沉思(三)同时性与继时性四、人格成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社会文化因素(三)家庭环境因素(四)早期童年经验(五)学校教育因素(六)自然物理因素(七)自我调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