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文指导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47
端午节习俗作文指导
端午节,那个味儿真香!
河边儿,龙舟比赛正火热进行呢!水花飞溅,锣鼓喧天,看得人热血沸腾。
龙头做得跟真龙似的,带劲儿!观众们热血沸腾,加油声此起彼伏,比过年还热闹!
嘿,你瞧,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艾叶和菖蒲,绿油油的,看着就清爽。
老人们说,这能辟邪保平安,谁不图个吉利呢?小孩们更是乐坏了,五颜六色的彩线绕在手腕上,脚脖子上,跟戴了手链脚链似的,走起路来还“叮叮当当”响呢!
厨房里,妈妈正忙活着包粽子呢。
翠绿的粽叶在她手里翻飞,眨眼功夫就包出一个漂亮的粽子。
糯米、红枣、豆沙……啥馅儿都有,想想都流口水!煮好了的粽子,那香味儿哟,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到,馋死个人!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好玩的呢。
小孩们最喜欢的就是挂香囊和戴荷包了。
香囊里装着各种香草,香得能驱蚊虫。
荷包就更好玩了,里面装上糖果、小玩具,挂在身上,走哪儿都能炫耀一下!
这端午节啊,不仅好吃好玩,还承载了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你说这节日,咋就这么有魅力呢?让人每年都盼着过!。
“端午节”主题作文写作提纲1、开头:可以用排比式开头、谜语式开头或诗歌来引入“端午节”主题。
例①——我喜欢热闹非凡的春节,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但你要问我最喜欢什么节日,那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例②——“一个白胖子,裹着绿叶子,脚扎细绳子,装着红枣子。
”你们猜到这是什么了吗?哈哈,猜对了!那就是美味无比的粽子。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让我来给你们讲讲端午节的故事吧!例③——“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每当听到这首童谣,我便知道期待已久的端午节到来了。
2、第二段:简单介绍端午的时间及传说故事。
参考资料——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个传说故事呢!相传爱国诗人屈原为楚王进献了富国强民的政策,不仅没有被采纳,反而被奸人迫害,于是他痛苦悲愤地跳入了汨罗江。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又因为害怕江里的鱼虾会去咬屈原的尸身,所以渔夫们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粽子,“扑通”“扑通”地往江里面丢,投喂给鱼虾吃。
这也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3、第三段重点段落:先总写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再选择其中一或两个来详细描写。
(以包粽子和赛龙舟为例)端午节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
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送香囊……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吃香糯无比的粽子了(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非凡的赛龙舟了)。
例①(包粽子)——说到吃粽子,那肯定离不开包粽子了,自己动手包粽子就更加有意义了。
每年到了端午,奶奶就会带着我一起包粽子。
接下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包粽子的过程具体写清楚。
A、先准备好两张大大的粽叶、绳子、糯米、红枣等馅料;B、把粽叶折成漏斗型,装一点糯米,将红枣等馅料放进去,再铺一层糯米;C、把粽子包成不规则的菱形,用绳子绑紧;D、放进锅里煮四十分钟左右,一个美味无比的粽子就出锅啦!E、吃上一口自己包的粽子,真是比往常还要香甜,让人回味无穷!例②(赛龙舟)——赛龙舟的场面那可是激情澎湃,振奋人心啊!岸边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江面上的一条条龙舟一字排开,栩栩如生,选手们蓄势待发。
端午节作文指导方法与技巧篇一:端午节作文指导方法与技巧总的中心思想: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
本文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端午节的特点和意义,以此来加深我们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段落分解:① 介绍段:初一的早晨,阳光明媚。
今天是端午节,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民俗气息。
人们走在街上,或是穿着花衣,或是戴着香囊,纷纷走向龙舟赛场。
而在这个欢乐的节日背后,还有着许多历史渊源、民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② 正文1:源自历史: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据传,屈原是国君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为国鸣不平,力图挽救国家,但最终因政治斗争失败而投江自尽,这就是著名的“屈原赋楚悲歌”。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便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办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活动。
③ 正文2:流传民俗: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龙舟竞渡。
这项古老的传统活动,起源于中国古代对神龙崇拜的民俗习惯,主要是为了祈求平安和丰收。
此外,端午节还有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赛涂鸦等习俗,这些民俗活动都融入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信仰。
④ 正文3:传承文化: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具有深深的文化内涵。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端午节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同时,端午节还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增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⑤ 结尾段:总之,端午节是一种充满传统文化底蕴的节日,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信仰,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载体。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了解和珍惜这个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素材丰富:在写作中,适当引用一些例证或事实可以更好的支撑文章的主题。
在写作端午节的文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素材:① 历史渊源:可以介绍屈原的故事和“屈原赋楚悲歌”的内容,概述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作文指导: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写作指导: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写一篇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作文,题目是“端午节”。
在写作时,我们要用自己的话讲述端午节的故事,描述节日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以及我们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首先,我们要介绍端午节的历史背景。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等。
接下来,我们要描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很多,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吃粽子是为了防止鱼虾侵犯屈原的身体,挂艾草和佩香囊则是为了驱邪避疫。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细节,捕捉节日的气氛和文化特色。
我们可以描述赛龙舟的激烈场面,可以描绘粽子的美味诱人,还可以描述艾草的清香和香囊的美丽。
最后,我们要思考端午节背后的深层意义,以及它如何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还承载着我们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端午节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珍惜传统文化,要弘扬民族精神。
下面,我就给大家提供一个例文,供大家参考。
例文: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和活动。
早上,我看见家家户户都挂上了艾草和菖蒲,据说这样可以驱邪避疫,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
我还看到有的人家门口放着五个装满糯米和红枣的粽子,看起来美味极了。
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河边看赛龙舟。
河面上停着许多装饰华丽的龙舟,船上的划手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喊着整齐的号子,奋力划桨。
观众们热情高涨,欢呼声此起彼伏。
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让我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热闹气氛。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
粽子的味道香香甜甜的,让我回味无穷。
通过这次端午节的活动,我不仅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还学到了很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端午节让我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
小学端午节作文,节日作文,写作指导端午节作文,节日作文,写作指导节日生活按理说是丰富多彩的,就拿端午来说吧,按照民间习俗,这一天有很多的节日活动:一、包粽子。
每逢五月初五,很多人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极为繁多。
北方多以小枣为馅,南方则以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为馅,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丌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国。
二、赛龙舟。
端午这天,很多地方都要丼行龙舟赛,这种龙舟赛是有讲究的,而且很有仪式感。
龙舟赛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环节。
比赛前,先要请龙、祭神。
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有的地方龙舟上还要放一对纸制小公鸡,认为可保佑船平安。
比赛时气氛热烈,比赛后都要迚行评比颁奖。
三、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艾草戒菖蒲挂在门的两侧,戒放在堂屋中。
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驱邪祛病。
四、栓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吆祥色。
因而,端午节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伡害。
五、端午节佩香囊。
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乊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以丝布包裹,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丌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六、端午节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药书籍称雄黄能治百虫毒,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进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迚山丌怕蛇等俗言。
…… 如果在节日期间,正好遇到家里戒社区在包粽子,自己可以亲自参不,1戒者恰好赶上一场龙舟竞技,还有可能你的爸爸就是选手中的一员……如果真的有了这些新鲜的素材,写端午作文你肯定就会下笔如有神了。
但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孩子们作业负担还是比较繁重,大多数孩子能亲自体验这些活动的机会幵丌多,小学生们对于端午节的认知,更多的还是可以放几天假、可以吃粽子、好像不屈原有关等方面。
端午节作文写作提纲
一、引言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这些传统习俗都与屈原的故事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理解、传承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
二、端午节的由来1. 描写屈原生平的简要叙述2. 表述屈原为何选择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江自尽
三、端午节的意义1. 端午节的历史意义2. 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四、端午节的传说1. 描述屈原乌江自尽的传说2. 描述吴起救驾、五马分尸的传说
五、端午节的习俗1. 吃粽子2. 赛龙舟3. 爬山挂艾草4.
饮雄黄酒
六、保护和传承端午文化1. 学习并了解端午节的意义2.
通过参与各种端午文化的活动,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3. 倡导
保护和传承端午文化,促进文化多样化
七、结语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文化不断涌现。
但是,我们仍需要学习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的文化多样化注入更深厚的底蕴。
希望我们能在传承端午文化的同时,也能够保留和传承其他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作文指导方法和技巧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的历史悠久,民间有许多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端午节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要庆祝端午节?而我们在写作时应该从哪些方面下笔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端午节作文的指导方法和技巧。
一、中心思想的明确在写作时,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端午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来探讨。
例如,可以从端午源起,端午活动的方式,端午粽子的文化意义等方面来阐述。
二、例证或事实的引用在文章中适当引用一些例证或事实,可以让写作更加丰富生动。
如: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将领屈原因被流放而投江自尽,楚国人民为了纪念他而划龙舟、放粽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龙舟比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流畅的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要符合语文规范,避免出现语病和错别字,同时文章的表达要流畅,要让读者看得舒适自然。
因此,在写作前,可以先列出文章的结构,然后把思路和观点浓缩出来,思路清晰后,才可挥写文字。
四、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已经被大家反复阐述过,如果想要让自己的作品更有特色,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文章更能突出个性和主题。
五、合理的篇章结构好的篇章结构可以让文章读起来更舒适,如短小精悍的开头,然后进入正文,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在文章分段上也需要注重合理布局,使文章呈现出整洁有序的形式。
六、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文章的情感也是作文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在阐述端午节相关内容的同时,应更好地呈现出端午节的风貌、人情、故事、情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其中的厚重情感。
在总结指导方法和技巧后,我们不妨来模拟一下端午节作文的写作过程。
假设我们写的是“端午节的源起与文化内涵”,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首先,可以梳理出端午节源起的各种传说,包括楚国屈原、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相争等,然后阐述端午粽子的制作方法、文化内涵、民俗传统等。
【端午节作文素材】端午节相关知识(附作文指导+范文)一、端午节由来(传说)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等等说法,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①纪念屈原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②伍子胥说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优秀作文指导
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民众参与。
如何写一篇优秀的端午节作文,引发读者对这一节日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指导:
1.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在端午节作文中,首先需要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让读者对这一节日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可以从《史记》中齐国屈原的悲情故事入手,讲述他的遭遇和最终自尽的原因以及后来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
2. 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在端午节作文中,需要阐述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例如,以群众性龙舟运动为代表,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吃粽子为例,可以说明它的营养价值和传统民间医学知识,也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珍视和继承。
3. 端午节的趣闻和习俗
在端午节作文中,可以适度加入端午节的趣闻和习俗,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例如,讲述不同地区的龙舟竞渡风俗和竞渡技巧等;介绍不同地方的特色粽子和制作方法;还可以讲述端午节与其它节日的联系和区别等。
4. 端午节的祝福和感悟
在端午节作文结尾,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对这一节日的祝福和感悟。
例如,祝愿读者能够在端午节中品尝到美味的粽子,参加热闹的龙舟竞渡;或表达端午节对家庭、对友情、对爱情的珍视和祝福等等。
这样的感悟可以让文章更加有情感共鸣,更加具有启发意义。
端午节优秀作文指导端午节优秀作文指导1我喜欢春节,喜欢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喜欢元宵节,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端午节。
端午节有很多的习俗,要吃粽子、驴打滚、鸡蛋等等。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把桃枝,艾草插在门上。
我国南方却是用赛龙舟活动来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是投江而死,为了不让小鱼小虾吃了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所以要举行赛龙舟活动以示怀念。
我盼啊盼,终于盼到了端午节。
早上,我早早地就起了床,问: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包粽子啊?妈妈说:一会儿咱们就包。
妈妈把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和粽叶拿了出来,开始包了起来。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着3、4片粽叶一个挨着一个,不留一点儿缝隙的包着,先铺平,再折叠,然后用手舀一勺米放在粽叶上,接着把糯米铺平、卷上,最后用彩带捆起来。
这时奶奶把压力锅放好水也准备好了,把粽子均匀地摆到锅里,盖上锅盖,大约蒸了30分钟左右,锅里便飘出了香味,连左邻右舍的邻居都可以闻到。
我盼了好久的粽子,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就剥开,粽子一下子就把我的手粘住了,我就跑进厨房,拿了点糖,就开始用粽子蘸糖,美美的吃了起来。
啊!太好吃了,我们在家里团团圆圆地享受着节日的美好和美食的快乐,最后我不由得感慨到,过端午节,真好啊!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我爱这个节日,也更爱我们的国家。
端午节优秀作文指导2端午节,记忆里是飘香的粽子和热闹的龙舟赛。
五月,温暖的风吹来清新的粽叶香。
伴随着端午钟声敲响,家家户户开始包粽子了。
新采来的粽叶,用热水泡一个晚上后晾干。
在里面裹上洗好的糯米,或是加上红枣,或是加上腊肉,然后下锅蒸。
粽子出锅了。
一家人围坐桌前,小孩子总是迫不及待地冲上去拿第一个粽子,也总被烫得呲牙咧嘴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大家剥着粽子,那香味一时间散了满屋,伴着欢声笑语一起飘进人的心里。
吃完粽子,我们就该去看龙舟赛了。
来到梅林祝家村,只见河面被太阳炙烤着,好像下一刻就会燃起大火似的。
河上几艘船在争先恐后地向终点冲去,河两边已是人山人海,都在为各自的船队高声呐喊助威。
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端午节。
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端午节的场景。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融入作文中。
2. 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作文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老师讲述端午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端午节习俗。
二、讲解写作要求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2. 主题可以是端午节的活动、家乡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等。
3. 要求学生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端午节。
三、写作指导1. 老师讲解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老师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老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学习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写作方法。
二、修改作文1. 学生根据老师的点评,修改自己的作文。
2. 老师检查学生的修改情况,给予指导。
三、作文评析1. 老师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评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四、课堂小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作文生动形象。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端午节优秀作文结构
一、开头
1.引入话题: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提出问题:端午节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3.材料铺陈:阐述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习惯和龙舟竞赛等具体
内容。
二、中间部分
1.回忆童年:通过回忆自己在端午节的欢乐经历来体现端午节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讲述民间故事:介绍民间故事“屈原投江”和“粽子起源”等与
端午节有关的传说,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3.分析端午节的重要性:探讨端午节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
传承、国家团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结尾
1.总结:简述自己的观点,重申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2.展望:展望未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传承端午节的文
化传统。
3.呼吁:鼓励大家在端午节期间举行活动、品尝传统美食、赛龙舟,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小学二年级端午节指导1学校二班级关于端午节〔作文指导〕“五月五,是端午”。
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是从婆婆端出那盘香气扑鼻的粽子开头的。
端午节的预备,往往从一个星期以前就开头了:婆婆每次出门买菜,都不忘看看哪里有好的粽叶、糯米以及红豆、肉之类,提前选择到最满足的食材,做好充分的预备。
端午节的前一天,还要淘糯米、泡糯米、腌肉、静置,一应预备,半点马虎不得。
去年端午那天,正好周末,在家里闲得无聊的我突然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去婆婆家学包粽子。
“你要学?怕是要把粽子做成了糯米稀饭了哟!”婆婆听说我要来学包粽子,立马开头打趣我。
“怎么会呢?不有婆婆你在旁边指导嘛。
”“那行,婆婆教你包。
”婆婆笑着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就开头手把手地教我包起了粽子。
“其实这个包粽子啊,说简洁也很简洁: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的样子,往里面加上七分满的糯米…”婆婆边说边做,把粽叶想裹纸筒那样卷成了漏斗,装上了米,再把粽叶折下来,缠上线。
这两步切记要捏紧了,不然会散架…,一个小角就出来了。
把粽叶沿线折下来,另外三个角也出来了。
最终缠上线,粽子完成。
看着婆婆三下两下就包好了一个粽子,我也迫不及待地上手操练了:“这个好简洁哦,我学会了!你看……”说着就照着婆婆的样子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往里面装上了米。
正值我预备开头下一步的时候婆婆把我叫住了:“哎哎,莫忙,你看你的粽子下面有洞的嘛。
”“哦?似乎是这样,那婆婆你说啷个办嘛。
”婆婆看了看我包的粽子,静静地给我说了一个小诀窍:先把粽叶往里折了一点,再卷成漏斗的样子,。
照着婆婆给的小窍门,我把粽子拆散了重来:嘿,还真没有洞洞了!我怎么没想到呢?连续往下:压粽叶,缠线……虽然顺当包好了,但这包的是个什么玩意儿啊?不规章的奇形怪状,甚至粽叶都破了。
算了,再来!我就不信我包不出来。
反反复复,嘀嘀咕咕,吵吵闹闹,好不简单花了小半个小时,才包好了我第一个牵强像样的粽子,我不禁深深地感叹起这小粽子的制作困难:古人是把祭祀看得有多重要?这祭品的置办这么费工夫!反正我是没这个技术了,那就负责吃好了。
端午节作文写作指导(附范文)迎端午懂由来纪念屈原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曹娥寻父尸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白蛇传说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伍子胥的忌日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迎端午学写作第一步:确定立意1.颂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2.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3.借习俗表达对故乡的热爱角度很多,同学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立意,遵循一点就是不能为了写而去写,而要赋予一个深刻的立意。
端午节作文指导教案【教案导引】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作为一名高中生,写一篇端午节作文既能增加文化知识,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本教案将从中心思想、例证事实、语言表达、思考角度、篇章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以期让学生掌握端午节写作的要领。
一、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所有表达的核心所在。
学生在写作前应先思考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以确保文章有一个清晰明了的主题。
例如,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其中心思想可以是“传承中华文化,感受端午节的美好”,或“端午节不仅是重要节日,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例证事实例证事实是文章的支撑,是所有观点的依据所在。
学生在写作时应适当引用一些有代表性的例证或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例如,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既可引用端午节的历史典故和相关传说,也可引用当代端午节习俗和庆祝方式,以丰富文章论述的内容和深化文章的内涵。
三、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文章的基础,是文章传达信息的手段所在。
学生在写作时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生动性,以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和阅读体验。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表达的效果;同时,学生也应注意避免语病和错别字等常见错误,以确保语言表达符合语文规范。
四、思考角度思考角度是文章的切入点,是文章观点的个性所在。
学生在写作时应根据自己的思考角度,来延展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例如,学生可以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社会意义、人文精神等方面出发,来展开文章的思考角度,打造个性化的文章观点和思想深度。
五、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文章结构性和层次性所在。
学生在写作时应注意篇章结构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使文章具备逻辑性和条理性。
例如,学生可以采用过渡语、段首句等手段,来连接前后句子和段落,建立文章流畅的结构;同时,学生也应根据中心思想和思考角度,合理划分文章的结构和段落,以展现文章的完整性和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