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全市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_课件.ppt.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6
初三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3. 学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Word和Excel。
4. 培养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a.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b.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2. 计算机基础知识a.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CPU、内存、硬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b.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c. 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概念3. 办公软件的使用a. Microsoft Word的基本操作:新建、保存、编辑、格式化等b. Microsoft Excel的基本操作:新建表格、输入数据、公式计算等4. 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a.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b. 信息的分析和处理c.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培养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问题解决思路。
3. 实践操作: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和数据处理。
4. 问题解决:通过讨论和指导,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教学时序:第一课时:1. 课堂讲解: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讨论:学生讨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 课堂讲解: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实践操作: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观察计算机的不同部件,了解其功能。
第三课时:1. 课堂讲解:介绍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概念。
2. 实践操作:学生使用操作系统和软件进行文字处理。
第四课时:1. 课堂讲解:介绍Excel的基本操作。
2. 实践操作:学生使用Excel进行数据输入和公式计算。
第五课时:1. 课堂讲解:介绍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2. 实践操作: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三章第四节“演示文稿的制作”。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美观的演示文稿。
具体内容包括: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文本的输入与编辑、图片和图标的插入、动画和过渡效果的设置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能够独立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文本的输入与编辑、图片和图标的插入。
难点:动画和过渡效果的设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演示文稿软件。
学具:学生计算机、演示文稿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两份演示文稿,一份内容丰富、形式美观,一份内容简单、形式单调。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两者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发现美观的演示文稿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2.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讲解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保存等基本操作,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
3. 文本的输入与编辑:讲解如何在演示文稿中输入文本、编辑文本,以及如何设置字体、颜色、大小等属性。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文本的输入与编辑方法。
4. 图片和图标的插入:讲解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和图标,以及如何调整图片和图标的大小、位置和样式。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图片和图标的插入方法。
5. 动画和过渡效果的设置:讲解如何为演示文稿中的文字、图片等元素设置动画效果,以及如何设置过渡效果。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动画和过渡效果的设置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份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美观的演示文稿。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7. 例题讲解:选取几份学生制作的演示文稿,进行点评和讲解,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互相学习、改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演示文稿的制作流程1. 创建演示文稿2. 输入与编辑文本3. 插入图片和图标4. 设置动画和过渡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演示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