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汝铿量子力学讲义 第二章 波函数和Schroinger方程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15
2.19~2.212.19设势场为22()/U r Br A r =+, (A 、0B >),求粒子的能量本征值。
解波函数可写为(,,)()(,)lm r R r Y ψθϕθϕ= 代入球坐标下的定态Schroedinger 方程22222211[()(sin )]()2sin sin r U r E mr r r θψψθθθθϕ⎧⎫∂∂∂∂∂-+++=⎨⎬∂∂∂∂∂⎩⎭分离变量可得径向部分方程为2222222(1)()22d dR A l l r Br R ER mr dr dr r m r ⎡⎤+-+++=⎢⎥⎣⎦ 即2222221()(1)22d dR r Br A l l R ER mr dr dr r m ⎧⎫⎡⎤⎪⎪-++++=⎨⎬⎢⎥⎪⎪⎣⎦⎩⎭与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径向部分Schroedinger 方程相似:22222221()(1)222d dR r m r l l R ER mr dr dr mr ω⎧⎫''-+++=⎨⎬⎩⎭ 令22212(1)(1)22B m A l l l l m m ω⎧=⎪⎪⎨⎪''++=+⎪⎩解得 222121()22B m m A l l ω⎧=⎪⎪⎨⎪'=±++-⎪⎩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 能量本征值为2AB 1/4(/)A B3()2E N ω=+ 其中2r N n l '=+,,0,1,2,r n l '=(……) 故本题所求能量本征值为223(2)221322228422r n r r r r E n l m A B n m B m A n m ω'=++⎡⎤=-+⎢⎥⎣⎦⎡⎤=++⎢⎥⎣⎦,0,1,2,r n l =(……)2.20 一个质量为m 的粒子被限制在半径为r a =和r b =的两个不可穿透的同心球面之间运动,不存在其他势场。
求粒子的基态能量和基态波函数。
量子力学讲义I.波函数与Schrodinger方程(新)I.波函数与Schrodinger方程1. 经典波有波函数吗?量子波函数与经典波函数有什么异同?答:波函数就其本义而言不是量子力学特有的概念.任何波都有相应的波图执只是习惯上这一术语通常专用于描述量子态而不常用于经典波.经典波例如沿轴方向传播的平面单色波,波动动量对和的函数——波函数可写为,其复指数形式为,波函数给出了传播方向上时刻在点处的振动状态。
经典波的波函数通常称之为:波的表达式或波运动方程.量子力学中,把德布罗意关系 p =k 及 E =ω 代入上式就得到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 自由粒子的波的表达式 ).经典波与概率狡的唯一共性是叠加相干性。
但概率波函数是态函数,而态的叠加与经典波的叠加有着本质的差别.经典波函数描述的是经典波动量对时空变量的函数关系.量子力学中的概率波函数其意义不同于经典物理中的任何物理量.概率波函数虽是态函执但本身不是力学量.态函数给出的也不是物理量间的关系.概率波函数的意义是:由波函效描述微观体系各种力学量的概率分朽.作为一种约定的处理方法,经典波可表为复指数函数形式但只有它的实部才有物理意义.而概率波函数一般应为复函数.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粒子不产生出不泯灭.粒子一定在全空间中出现,导致了概率被函数归一化问题,而经典波则不存征这个问题.概率波函数乘上一常数后,粒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相对概率不变.因而,仍描述原来的状态.而经典波中不同的波幅的波表不同的波动状态,振幅为零的态表示静止态.而量子力学中,振幅处处为零的态表示不存在粒子.另外经典波函数与量子被函数满足各自的、特征不同的波方程.2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微观粒子的状态完全由其被函数描述,这里“完全'的含义是什么?波函数归一化的含义又是什么 ?答:按照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统计地描述了体系的量子态.如已知单粒子 ( 不考虑自旋 ) 波函数为,则不仅可确定粒子的位置概率分布,而且如动员等粒子其他力学且的概率分布也均可通过而完全确定.出于量子理论与经典理论不同,它一般只能预言测量的统计结果.而只要已知体系波函数,便可由它获得该体系的一切可能物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着,有关体系的全部信息显然都已包含在波函数中,所以我们此微现粒子的状态完全由其波函数描述,并把波函数称为态函数.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粒子不产生、不泯灭.根据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在任何时刻,粒子一定在空间出现,所以,在整个空间中发现粒子是必然事件.概率论中认为必然事件的概率等于1 .因而,粒子在整个空间中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对整个空间积分应等于1 .式中积分号下的无限大符号表示对整个空间积分.这个条件称为归一化条件.满足归一化条件的波函数称为归一化波函数.显然,平方可积波函数才可以归一化.3 .证明从单粒子薛定谔方程得出的粒子速度场是非旋的,即求证,其中,为几率密度,为几率流密度。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与态叠加原理1、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上一章已说到,为了表示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可以用复数形式的平面波束描写自由粒子。
自由粒子是不受力场作用的,它的能量与动量都是常量。
如果粒子受到随时间及位置等变化的力场的作用,它的能量和动量就不再是常量,或者不再都是常量。
这时,粒子就不能用平面波来描写,设这时描写粒子的波是某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就称为波函数。
它描写粒子所处的状态,所以也称为态函数,它通常是一个复数。
究竟怎样理解波函数和它所描写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有过各种不同的看法。
例如,将波看作是由它所描写的粒子构成的,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我们知道,衍射现象是由波的干涉而产生的,如果波果真是由它所描写的粒子构成,则粒子流的衍射现象应当是由于构成波的这些粒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但事实证明,在粒子流的衍射实验中,照片上所显示出来的衍射图形与入射粒子流的强度无关,如果减少入射粒子流强度,即使粒子是一个一个地被衍射,虽然一开始照片上的点子看起来是毫无规则的,但当足够长的时间后,如果落在照片上的粒子数基本上保持不变,则所得到的衍射图形是相同的。
这说明每一个粒子被衍射的现象与其他粒子无关,衍射图形不是由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除了上面的看法外,还有其他一些企图解释波函数的尝试,但都因与实验事实不符而被否定。
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对波函数的解释,是由玻恩(Born)首先提出的统计解释:波函数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振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该点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比例。
按照这种解释,描写粒子的波及是几率波。
按照波函数的几率解释,很容易理解衍射实验:每一个粒子都具有波性,所以每一个粒子都被衍射。
但如果粒子数很少,则统计性质显示不出来,所以在照片上的点子看起来好象是毫无规则的;如果粒子数目足够大,则在波的强度最大的地方,粒子投射在这里的几率也最大,便出现衍射极大,在波的强度最小的地方,粒子投射在这里的几率也最小,便出现衍射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