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室高频电刀课件

手术室高频电刀课件

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

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 高频电刀是手术室最常用的医疗设备,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对人体组织直接进行切割、止血的电外科器械。具有手术创伤小、加快手术进程、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或避免手术出血、防止线结过多、无异物反应及能阻断肿瘤血行转移等诸多优点。目前不仅在直视手术而且在各种内窥镜手术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了高频电刀。但是由于电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输出电流密度大,极易引起意外灼伤,因此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才能避免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意外伤害,不影响医疗质量。 1 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 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原理而研制的,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电流与机体接触并对组织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对机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实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即高频电流只沿着人体皮肤表面流动,而不会流过人体内脏器官,并利用刀头处高密度电流产生的高能电火花,将组织表面快速汽化,使组织成分汽化或爆裂,从而达到凝固或切割等医疗手术的目的。根据医用物理学的原理,当高频电流通过人体组织时,由于每次振荡的电脉冲时间极短,离子很难引起迁移,仅仅在富有黏滞性的体液中振荡,因摩擦而生热。电刀就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机体的这种热效应而制成的。高频电刀切割时,通常应用针形或刃形电极,有效面积很小,而电极下组织中的电流密度却很大,因而可以在瞬间产生大量的热,把电极下的组织爆发性蒸发,使其分裂成1个不出血、窄而平坦的、深几毫米的切口,而且还可以使血管中的血流凝固到一定的深度,代替结扎,完成切口止血工作。为了避免低频电流引起不必要的神经刺激和减少交流漏电,高频电刀一般使用0.3~5.0 MHz的振荡频率[1]。 2 高频电刀的灼伤的分类 高频电刀的灼伤分2类:一类发生在极板处,称之为极板灼伤。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极板处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过小(<64.15 cm2[2]),局部的接触阻抗过大,造成电极处的电流密度过大、温度升高,极板灼伤的危险就会发生。另一类灼伤不是发生在极板处,称非极板灼伤。极板、刀头及其连接电缆和患者肌体构成了电刀外系统,当电刀的外系统使用不当时,手术中即使极板安放很好,患者仍有被灼伤的危险,且灼伤部位不在极板处。主要原因有3种:⑴手术中患者肌体相当于一个电阻,负载分布了无数个不同电位点,电位差特别大的两点或多点一旦发生短接,就会形成高频电流的异常通道,即所谓的“接地分流”现象[3]导致灼伤;⑵手术患者身体携带或接触金属体时,对于高频电刀输出的高频电压来说,这种金属体无异于一个“发射电线”,若辐射量大、接触点小,则高密度的高频电流就会因严重的“高频辐射”在接触点产生灼伤[4];⑶“火花低频”是由于高频电刀外系统连接电缆断线打火,产生低于100 KHz的低频手术电流引起的“法拉第效应”[5],危险极大,因为它引起的灼伤不是在体表部位,而是在神经系统和心脏。 3 安全使用高频电刀的要点 3.1 手术室有关人员应当接受适当的电外科技术知识的培训,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各类高频电刀的使用方法,同时必须明白电刀灼伤产生的原理与防护知识。 3.2 高频电刀应由专业人员定期检测和维修保养(至少每年2次),以保证电刀的性能参数特别是安全指标始终符合国家标准。 3.3 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患者时,应详细查看病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和各种检查报告。告知患者入手术室时不得携带金属首饰、活动假牙及手表,选择放置极板的位置必要时告知患者剃去过长的毛发。了解体内有无金属植入物及是否安装心脏起搏器,并确定患者体内金属植入物的位置。安置患者体位时,应注意避免肢体接触手术床金属部分,如手术床、输液架、体位架等。患者与金属床之间有至少4cm厚绝缘床垫,并且保持绝缘层干燥。手术床上套床罩,患者肢体应有布单包裹,特殊体位时肢体需垫海绵垫,保证肢体不接触金属物,并避免患者出汗,头发应安全套入手术帽内。 3.4 选用与高频电刀配套的高质量一次性软负极板,成人与小儿负极板不能混用。保持负极板平整,面积大于6 4.15cm2[2],禁止切割和折叠。护士在摆放好患者体位后再粘贴负极板,负极板粘贴尽可能靠近手术部位,以缩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