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简介 -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2016-2017学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贵大研工[2017]7号《关于做好2016-2017学年二、三年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的通知》和贵大发[2015]81号文件《贵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评定工作实施细则。
一、成立研究生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1、评审组:组长:黄其松成员:靳永翥、许鹿、王志凌导师代表:三个一级学科各一位(社会学:陆卫群,公共管理:任敏,政治学: 杨达)学生代表:三个一级学科各一位(社会学:高艺,公管管理:欧阳文忠,政治学:夏康宇)管理人员代表:秦虹、陈雁、刘强强2、纪检组:组长:李波成员:杨玻二、奖学金评定范围2015、2016级全日制脱产学习研究生三、奖学金评定比例、等次及额度(可动态调整,实际发放情况比例按学校当年下拨奖学金总金额为依据适当调整)四、奖学金评定基本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3、取得贵州大学研究生学籍。
4、诚实守信,品学兼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5、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各阶段规定的内容和环节。
6.2016-2017学年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学业奖学金评定资格(1)未经批准不按时报到注册或提前离校者;(2)在学期间休学、退学及其他学籍变动者;(3)受到警告及严重警告违纪处分者;(4)不按规定缴纳学费者。
7.已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不再参加同年度学业奖学金的评定。
五、奖学金评定办法奖学金的评定以上一学年度的综合成绩为依据。
综合成绩包括:课程成绩、科研成绩、社会活动成绩三个方面。
各部分计算分值如下:1、课程成绩:课程成绩由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成绩组成,权重及计算公式如下:课程成绩= ∑学位课(含必修课)成绩×该课程学分×80% +∑非学位课(选修课)成绩×该课程学分×20% ∑该课程学分∑该课程学分注:1、等级制成绩中优秀按90分计、良好按80分计、合格按60分计;2、学习成绩满分100分。
第39卷第2期塢州衣罟学报(社会科学版)Voi.39No.2 2021年3月JOURNAL OF GUIHOU UNIVERSITY(Sociai Sciences)Mar.#2021国际DOI编码:10.15958/ki.gdxbshb.2021.02.06“政府行为#+"#:动产业扶贫的组态分——基于QCA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许鹿,王颖异(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亟需构建。
既有研究缺乏在整体的框架内分析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如何联合互动来实现产业扶贫长效发展。
研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理论,以贵川省刺梨产业扶贫为案例,从QCA微观组态层面探索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
研究发现,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在不同地区的组合效应差异较大;在产业基础薄弱的深度贫困地区,政府前期积极有为,市场动力后续激j,夯实扶贫产业基础;在有产业基础的轻度贫困地区,市场机制自行"造血",政府“淡出"作为辅助,推动产业扶贫可持续性发展;在产业发展成熟的轻度贫困地区,依靠“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内外多元共同发力,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
关键词:产业扶贫;有效市场;有为政府;QCA条件组态中图分类号:C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99(2021)02-0041-11产业扶贫作为我国脱贫攻坚战“八大重点工程”之一,核心目标是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一方人口脱贫[1]。
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指出:“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
”⑵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贫困地区面临着由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的重要过渡期。
2020年,习近平指出:“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高层次人才特设岗位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总则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兴院、科研强院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学科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形成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完善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机制,学院决定设置“贵州大学管理学院高层次人才特设岗位”计划。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层次人才特设岗位”为学院自主设置的以科研为考核标准的特别岗位。
第二条工作原则按需设岗,分级设岗,坚持标准,公开竞聘,加强管理,严格考核。
第三条岗位设置1.“贵州大学管理学院高层次人才特设岗位”为学院自主设置的科研特别岗位,不影响学院教学及其他相关工作。
2.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学院分别设置“高层次人才科研特岗Ⅰ类”、“高层次人才科研特岗Ⅱ类”、“高层次人才科研特岗Ⅲ类”三个层次岗位。
3.受聘人员身兼两个岗位,承担两个岗位的教学、科研任务:一是学校聘用的岗位,根据学校相关条件竞聘;必须完成学校聘用岗位的相应教学、科研工作。
二是管理学院特设岗位。
受聘在管理学院特设岗位的人员,应完成所聘特设岗位的科研任务。
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学院立即终止“贵州大学管理学院高层次人才特设岗位聘用合同”,按要求退还应发岗位津贴,原受聘人员不得再次申报。
4.申请管理学院特设岗位的,不得申请学校特设岗位第三层次以下,如若申请,需终止“贵州大学管理学院高层次人才特设岗位聘用合同”,按要求退还应发岗位津贴。
5.申请管理学院特设岗位的,需完成管理学院特设岗位职责,聘期结束,考核合格,可以申请学校特设岗位第三层次及以上。
第四条竞聘范围竞聘范围为:学院全职在岗在编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全职在岗在编高层次人才,但不包括学校已经聘任在特设岗位上的教职工。
每人仅有1次申报机会,学院每年组织一次申报。
竞聘成功后,仅聘用三年。
第五条特设岗位任职条件1.国内博士学位获得者(含博士后)或国外知名高校获得教育部认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2.近三年科研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在国内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其中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学报》权威期刊至少1篇;或国家自然基金委A刊2篇);(2)在SCI源期上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其中SCI2区以上论文2篇);(3)在SSCI源刊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杨松同志拟任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试用期一年);金林红同志拟任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试用期一年);薛伟同志拟任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张华刚同志拟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安艳玲同志拟任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正处级)(试用期一年)兼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向喜琼同志拟任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李少波同志拟任贵州大学教育部现代制造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兼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黄海松同志拟任贵州大学教育部现代制造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康冀川同志拟任贵州大学教育部西南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试用期一年)兼药学院副院长;王鲁同志拟任贵州大学教育部西南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试用期一年);王嘉福同志拟任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文晓鹏同志拟任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丁贵杰同志拟兼任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挂靠林学院)主任;周运超同志拟任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挂靠林学院)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张清同志拟任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正处级)(试用期一年);刘振宁同志拟任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梅其君同志拟任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试用期一年);李锦宏同志拟任贵州大学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兼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晓红同志拟任贵州大学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崔海洋同志拟任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东盟研究中心)常务副院长(试用期一年)兼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陈艳波同志拟任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东盟研究中心)副院长(试用期一年);罗玉达同志拟任贵州大学遵义红色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倩同志拟任贵州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试用期一年);樊卫国同志拟任贵州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保留正处级);罗卫东同志拟任贵州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钱进同志拟任贵州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试用期一年)。
徐静简介
徐静,女,汉族,贵州贵阳人。
1984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长期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办公室副主任、科研处处长、副院长;2003年至今,在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从事科研和领导工作,任研究员、副主席。
长期从事生态经济、区域经济、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两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研究项目数十项,出版著作11部,在《求是》、《经济科学》等权威期刊和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
代表作品有专著《绿色的诱惑——贵州生物资源开发》,获贵州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开发〃保护〃崛起》,获贵州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获1999—2000年度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作为主要作者参加撰写的《东西差距与社会稳定》专著,获贵州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由于在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贡献,2003年1月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省管专家”称号;2005年1月被贵州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授予“黔中英才”称号;2007年2月被特批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此外,徐静同志还长期担任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农林经济、产业经济和人口发展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开设研究生课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兼任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研究会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