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6.24 KB
- 文档页数:2
农作物生产技术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项研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改善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技术。
它涉及育种技术、土壤肥料投入技术、农药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栽培技术以及生产组织技术等。
它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其中育种技术是农作物生产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它通过突变、同化、种间杂交等技术,来改良和改善作物的性状和品质,改良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土壤肥料投入技术是促进作物生长的重要技术。
它通过对土壤施加肥料,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
农药技术涉及选择有效的农药、确定投入量、确定投入时机等,来控制农作物的病害及害虫,减少受害损失,提高作物品质。
植物保护技术主要是促进作物与环境的适应性,控制生产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栽培技术是改变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的日常管理技术,主要是控制农作物的适应性条件,实现对作物的健康生长发育、种植形态的调整,以及对作物形成高产和高品质的生产功能。
生产组织技术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管理原则,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生产活动,有效组织生产,以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目的。
- 1 -。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概述作物生产技术是农学类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专业支撑。
本文将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对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进行详细介绍。
一、专业定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具备作物生产与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专业。
学生将学习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理生态、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机械化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作物学、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技术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农业科研、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三、课程设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作物栽培与管理、植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理学、作物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肥料学、植物营养与施肥、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机械化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和相关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就业前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农业推广部门等。
从事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农作物种植生产、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咨询等。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就业前景广阔。
五、发展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作物生产技术也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将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还将加大对新一代农业科技的研发力度,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专业技术和人才支持。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设置课程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是一门培养农业生产方面人才的专业。
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具备在农业生产中进行作物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专业设置了一系列相关的课程。
该专业设置了植物生理学课程。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和生理反应的学科,对于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长规律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植物生理学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吸收、运输和代谢等基本过程,掌握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方法,为作物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该专业还设置了作物栽培学课程。
作物栽培学是学习作物种植技术的一门课程,它主要涉及作物的生态适应性、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作物栽培学课程,可以了解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要求,掌握作物的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术,为高效、健康地种植作物提供技术支持。
该专业还设置了作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
作物病虫害是限制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识别、预防和控制作物病虫害。
通过学习作物病虫害防治学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病虫害的病因、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学习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为作物生产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
该专业还设置了土壤肥料学课程。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本环境,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的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土壤肥料学课程,可以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学习土壤肥料的识别和评价方法,掌握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的技术,为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营养保障。
该专业还设置了农业机械与设备课程。
农业机械与设备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需要学习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等知识。
通过学习农业机械与设备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学习其操作和维护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设置了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作物病虫害防治学、土壤肥料学和农业机械与设备等相关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作物生产专业课程介绍作物生产专业课程是农业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作物生产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各个方面。
重要性作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生产专业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品质,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作物生产专业课程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设置作物生产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
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作物生长发育、作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遗传学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生理生态机制。
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农田实习、作物栽培实验和病虫害防治实验等内容,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作物生产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作物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作物生产专业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生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对于农业技术、农业精准化管理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
此外,还应加强与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作物生产人才。
结论作物生产专业课程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作物生产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作物生产专业课程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作物生产人才。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专业名称:作物生产技术(610102)专门化方向:农作物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3年三、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实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种植基础、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五、课程设置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
(一)公共基础课(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课程为植物科学基础、种植基础、农村社会基础。
(三)专业(技能)方向课程:蔬菜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作物生产和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花卉生产技术、2 门专项技术和实用装饰园艺;主干课程:观赏树木学、花卉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植物遗传育种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盆景制作、苗木生产技术、蔬菜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
六、课程安排及学时分配七、教学安排1、自学: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教材、网上辅导资源或教学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学习指导(或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授课:由专业课教师进行面授。
3、辅导:学生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
4、实践:(1)课程实验(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实验(实习),写出实验(实习)报告。
51农林牧渔大类5101 农业类专业代码510101专业名称作物生产技术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作物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育种、农资经营管理等基本知识,具备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和农资经营能力,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家庭农场,在农作物生产岗位群和农资生产检验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岗位群,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熟练掌握不同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3.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计划制订要求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优质栽培;4.熟练掌握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新品种选育和指导繁种;5.掌握常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能够正确选择农药,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防治,确保食品安全;6.掌握田间试验设计要点和调查分析的科学方法;7.掌握作物种子检验的主要指标并能够独立进行检验操作;8.了解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9.了解农资市场的基本状况,能够根据不同农资商品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1.核心课程植物生产环境、作物生产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农资市场营销等。
1112.实习实训在校内进行农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种子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等实训。
在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农作物生产及育种、施肥、种子营销和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农艺工种子检验员衔接中职专业举例现代农艺技术接续本科专业举例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510102专业名称种子生产与经营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种子生产、检验、经营、管理和良种繁育基本知识,具备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品种选育、种子营销、检疫检验、贮藏加工能力,从事作物生产、作物育种、种子生产、种子经营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贮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主要面向湖北省种子行业企事业单位、生产部门或种子行业自主创业,可适应种子生产、种子基地建设、种子管理和种子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岗位需求。
岗位技能要求掌握湖北常见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制种技术,种子生产加工贮藏与包装技术、种子质量检测、种子营销和推广等基本理论。
作物生产技术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而设,它是一门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农作物种植与管理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分析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作物生产技术的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当前这门学科正在与生态学、气候学、作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农艺性状表达、生理代谢反应和分子生物学三个层次的结合,全面系统地了解作物生产的生物学基础,揭示产量、品质形成的机理,达到高产优质生产调控的目的。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有:植物生理、农业气象,农业生态、土壤肥料基础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开展打下扎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主要教学目标:讲授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产量与品质形成、基本栽培技术等共性知识,以及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的栽培理论与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指导作物生产与开展作物生产研究的能力。
同时注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1.能力目标1)具备基本的田间观察能力,田间技术操作能力,作物生长发育诊断能力及指导区域性生产的能力;2)具备一定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生产的能力。
2.知识目标1)掌握作物的概念及分类2)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与生理代谢特点3)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的规律与特点4)作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以及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介绍
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研究农作物种植和生产的学科,旨在通过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以及优化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农作物种植技术:包括农作物的选择和品种改良、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评估、种子处理和发芽技术、播种和移栽技术、施肥和灌溉技术等。
2. 农作物栽培管理:包括农作物的生长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等。
3. 农作物生产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包括农田规划、有机农业和精细农业技术、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等。
4. 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保护:包括土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化学农药和化肥的环境效应评估、农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
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习期间,学生将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农业环境保护的方法和策略等。
同时,学生还将进行实地实习和实验,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就业前景方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农业部门、农
业科研院所、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企业、农业咨询机构等单位从事作物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环境保护等工作。
他们也可以创办自己的农业生产和咨询公司,提供相关服务。
作物领域(095101)一、学科简介作物学是整个农业科学的核心,是农业发展的战略基础学科。
作物学科涵及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作物生理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种子学等分支学科。
作物科学的任务是研究作物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育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种子标准化;同时揭示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关系,采取相应的耕作、栽培、管理技术,将良种的增产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
宁夏大学作物学学科是一个有50多年深厚积淀的具有明显西北区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学科。
多年来,学科紧紧围绕两大特色农区(绿洲和干旱)和作物抗逆生存(旱、冷、薄、蚀、盐)等现实条件,结合区域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与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在西北特色农作物(春小麦、早粳稻、枸杞、特色中药材等)的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生态生理、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作物遗传育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逐步凝练成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作物逆境生态生理、区域农作制、作物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创新利用4个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有明显学科专长和特色研究领域的学科方向。
二、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作物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西北特色农作物(春小麦、早粳稻、枸杞、特色中药材、小杂粮等)的高产栽培、遗传特性与新品种选育、作物逆境生理、绿洲农区耕作制度改革和旱区保护性耕作体系、作物设施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作物生产与管理、种子生产与管理、区域农业规划与设计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1)作物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作物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作物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作物领域的研究或开发、推广、管理和农村发展工作。
作物生产技术1、作物:(1)广义: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地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2)狭义: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
2、生长:是作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完成,即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生长。
3、发育: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其表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变化,最终导致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成。
4、生长与发育的关系:在作物生活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先有营养器官的积累才有生殖器官的分化,生长和发育过程受到一定的外界条件限制,如:温度和光影响冬小麦生殖器官的分化。
5、栽培制度:各种作物在农田上的布署和相互结合方式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复种、间作、套作、轮作。
6、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及其配置。
7、收获指数:在一定的生物产量中生物产量轻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8、复种指数:以全年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数×100%复种指数%=全年播种面积耕地面积9、生育期:播种材料出苗到主产品收获适期的总天数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10、器官相关性:作物各个器官的分化和形成是有一定程序的,同时因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各个器官的形成成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
11、同化物的源、库、流:(1)源:通过光合作用贮藏物质在利用产生同化产物如:根、茎、叶(2)库:通过呼吸作用或生长消耗利用同化产物如:收获对象、种子、果实(3)流:源与库之间同化物的运输能力如:茎等输导组织。
12、间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节成行间隔种植。
13、混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同一田地上。
◆教学内容一、农作物(一)农作物的概念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
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1 )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 2 )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 3 )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大多是露天的农田,其所涉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 4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2 )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农作物生产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的社会稳定和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农作物生产技术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一种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农作物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核心是科学种植。
科学种植是指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特性和生长环境,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使农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例如,在水稻种植中,采用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适时灌溉、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农作物生产技术还包括选优育优。
选优育优是指通过选育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在小麦育种中,选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新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农作物生产技术还包括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指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在玉米种植中,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化肥和有机肥料,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农作物生产技术还包括科学防治病虫害。
科学防治病虫害是指采用
合理的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在苹果种植中,采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定期喷洒农药、清除病虫害源等,可以保障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科学种植、选优育优、科学施肥和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设置课程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作物生产技术的实用性专业。
在这个专业中,学生将学习到一系列与作物生产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中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中设置的重要课程。
一、农业基础知识这门课程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农业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物生态学作物生态学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主要介绍作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方法,包括作物对光、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响应方式。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为科学调控作物生产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三、作物生理学作物生理学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理功能和代谢特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生理需求,为科学管理作物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四、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它主要介绍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作物的种植技术、育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高效、高质量的作物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五、农业机械与设备农业机械与设备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中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它主要介绍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技术。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农业机械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六、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中的一门应用性课程,它主要介绍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农业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农业经营管理的方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培养农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七、农药学农药学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农药的分类、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和安全措施。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概述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具备农业科学研究、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将学习作物生物学、作物种质资源、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等相关知识,具备从事作物生产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1. 专业概述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是农学类专业之一,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农业科学素养和作物生产技术应用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级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作物生物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专业课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作物生物学、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作物栽培学、植物病理学、植物保护学、农田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相关课程。
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地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为未来的农业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就业方向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可以从事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种业企业、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生产和管理部门以及农业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管理等工作。
他们可在作物种子生产、植保技术服务、农业技术咨询、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发展前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农业科技创新、作物生产技术改造、农作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有望在该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
5.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期待。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项目实践情况,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具备农业科学研究、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一、专业介绍1、专业特色本专业从解决粮食、环境等重大宏观问题着眼,从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微观研究入手,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基础研究成果,研究农作物全面高产、优质、高效及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
作物栽培学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基础,通过栽培措施等环境调控手段实现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
耕作学从作物布局等耕作制度的改革,研究实现农业全面持续高产的理论与技术。
2、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作物生产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作物学基础研究、农村资源环境综合研究和农业生产系统分析与耕作制度设计的专业人才。
要求具备较深的现代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知识,对重大作物生产与作物生理生化研究的前沿要能融会贯通,具备开展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能力。
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书刊文献,并能撰写科学论文摘要;自觉遵守科学道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诚挚的合作精神。
3、研究方向目前,各大院校与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该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主要有:01作物生理生化02作物生态03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04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05作物化控理论与技术06耕作制度07作物系统模拟08精确农业与数字农业09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10设施农业技术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注: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以上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二、推荐院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单位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三、就业前景作为农学范畴内的一个基础专业,其就业可谓是喜忧参半,下面我们从农学整体就业形势来分析一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
(一)需求加大,供应不足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专业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是一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作物生产管理、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就业方向广泛,包括农业企事业单位、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就业于农业企事业单位。
这些单位包括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
毕业生可以担任农业生产管理岗位,负责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此外,毕业生还可以从事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就业于农业科研院所。
农业科研院所是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机构,毕业生可以从事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理生态、作物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开展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持。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就业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毕业生可以担任农业技术推广员的职务,负责将科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推广给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工作。
他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农业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同时,他们还可以从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方面的工作,为农民提供高效、节能的农机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广泛,毕业生可以选择就业于农业企事业单位、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及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领域。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学生在校期间应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属农业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
2015年,教育部将作物生产技术、热带作物生产技术两个专业合并为作物生产技术一个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及诚实守信、人际沟通能力强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以农作物的基本生产技能培养为基础,培养植物病虫害防治和营销技能。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作物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育种、农资经营管理等基本知识,具备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和农资经营能力,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 510101
专业名称 作物生产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作物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育种、农资经营管理等基本知识,具备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和农资经营能力,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家庭农场,在农作物生产岗位群和农资生产检验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岗位群,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熟练掌握不同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
3.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计划制订要求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优质栽培;
4.熟练掌握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新品种选育和指导繁种;
5.掌握常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能够正确选择农药,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防治,确保食品安全;
6.掌握田间试验设计要点和调查分析的科学方法;
7.掌握作物种子检验的主要指标并能够独立进行检验操作;
8.了解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
9.了解农资市场的基本状况,能够根据不同农资商品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植物生产环境、作物生产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农资市场营销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农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种子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等实训。
在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农作物生产及育种、施肥、种子营销和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农艺工种子检验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现代农艺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