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2.40 KB
- 文档页数:1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熟练处理电除颤中的意外情况在医疗急救领域,电除颤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常用于治疗心脏停搏或心律失常等紧急情况。
除颤仪作为医护人员使用的主要工具之一,其正确操作流程和熟练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除颤仪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应的考核标准。
除颤仪操作流程1. 检查除颤仪准备情况在使用除颤仪之前,医护人员应仔细检查设备的准备情况。
确保除颤仪电池充足,电极粘贴良好,线缆完好无损。
2. 确认患者状态在开始除颤前,应先确认患者是否处于心跳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的状态。
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和脉搏等指标来判断。
3. 准备电除颤过程将除颤仪设置为合适的除颤能量水平,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波形类型(常见的有单相波和双相波)。
确保电极正确粘贴在患者胸前,避免与其他物体接触。
4. 发送电除颤在确认患者状态符合电除颤条件后,医护人员应进行电除颤。
根据医生的指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下除颤按钮将电能释放到患者体内。
5. 观察复苏效果在每次除颤后,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心脏是否恢复跳动。
如果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应立即停止电除颤,并进行后续抢救措施。
6. 记录数据在整个除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记录关键的数据,如除颤时间、除颤能量、复苏效果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后续的评估和分析。
考核标准为了保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电除颤仪并处理意外情况,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考核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核内容:- 熟悉除颤仪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准确识别除颤仪上的关键按钮和指示灯。
- 能够正确检查除颤仪的准备情况,包括电池电量、电极粘贴情况和线缆完好性。
- 能够根据患者状态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水平和波形类型。
- 能够熟练操作除颤仪进行电除颤过程,包括按下除颤按钮进行能量释放。
- 能够熟练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复苏效果,包括判断心脏是否恢复跳动。
- 能够正确记录关键数据,如除颤时间、能量水平、复苏效果等。
- 在意外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应对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一、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a. 确认患者无意识并没有自主呼吸。
b. 确保患者皮肤干燥,无潮湿。
c. 确保患者没有穿戴任何金属物品。
2. 打开除颤仪。
a. 按下电源开关,等待除颤仪启动。
b. 确认除颤仪电源指示灯亮起。
3. 贴上电极片。
a. 拿出电极片,揭下保护膜。
b.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右上方和左下方。
c. 确保电极片牢固贴合患者皮肤。
4. 分析心律。
a. 按下分析按钮,等待除颤仪分析心律。
b. 确认除颤仪显示出心律分析结果。
5. 发送电击。
a. 如果除颤仪提示需要电击,确认患者周围人员远离。
b. 按下电击按钮,确保患者没有接触任何金属物品。
c. 确认电击完成后,继续观察患者心律。
6. 结束操作。
a. 如果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b. 关闭除颤仪电源,整理好设备和电极片。
二、考核标准。
1. 准备工作。
a. 熟练掌握确认患者无意识和自主呼吸的方法。
b. 熟练掌握确认患者皮肤干燥和无金属物品的方法。
2. 打开除颤仪。
a. 熟练掌握除颤仪的开机步骤和电源指示灯的状态。
3. 贴上电极片。
a. 熟练掌握电极片的贴合位置和方法。
b. 熟练掌握电极片的保护膜的处理方法。
4. 分析心律。
a. 熟练掌握分析按钮的操作和心律分析结果的确认。
5. 发送电击。
a. 熟练掌握电击前的安全确认和患者周围人员的疏散。
b. 熟练掌握电击按钮的操作和电击后的观察方法。
6. 结束操作。
a. 熟练掌握患者心跳和呼吸恢复后的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的方法。
b. 熟练掌握除颤仪的关闭步骤和设备整理方法。
以上即为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希望每位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完整版)电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人民医院电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考试科室:XXX姓名:___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______ 监考人:___________操作时间:5分钟得分项目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是否突然发生意识丧失、抽搐、发绀、大动脉搏动消失。
2.评估患者心电图状况以及是否有室颤波(行心电监护者)。
1.呼叫患者、判断意识,呼救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舒适与安全:周围环境宽敞、安全,光线明亮。
3.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或绝缘床。
松解衣扣,暴露除颤部位,查看皮肤、导联、有无起搏器及金属物质。
4.迅速携除颤仪到床旁,打开除颤仪电源的开关,观察患者心律,确认是否为室颤。
5.用纱布呈“Z”型擦干患者除颤部位皮肤。
6.涂导电膏。
7.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准确选择出所需除颤电量(单向波360J,双向波200J),充电。
8.左手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右手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左腋中平第5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保证导电良好(如患者大量出汗,应迅速将胸部擦干)。
9.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认室颤。
操作员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清场,确认没有人接触床边,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键电击除颤。
10.观察除颤仪上的波形变化,监测患者心律是否变为窦性,若无效,可加大电极能量,重复电击,但最大不超过360焦耳。
11.如转复成功,关闭电源,擦净病人皮肤及电极板。
12.密切监测心律变化,做好抢救记录。
13.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评价分值扣分细则操作准确、熟练。
3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急救意识不强。
5 缺一项扣1分。
爱伤观念强。
2 超时1分钟扣2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
5操作流程与标准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除颤仪、电极片三片、导电膏、纱布四块、听诊器、弯盘、记录单,检查除颤仪性能良好。
3.用物准备3分钟。
扣分细则:评估不全面少一项扣1分,未评估不得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除颤仪是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电除颤的一种设备,是临床心血管急救的重要工具。
除颤仪的正确使用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务人员在操作除颤仪时必须认真负责,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
一、操作流程1、准备除颤仪在使用除颤仪前,需要进行以下操作:(1)开机:按下电源键,等待除颤仪进行自检,并确保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2)设置能量等级: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状态,设置合适的能量等级。
一般情况下,初次电除颤的能量等级为120-200焦。
(3)连接除颤电极:将除颤电极连接到除颤仪上。
2、进行电除颤(1)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呼吸、心率和意识等情况,确保患者处于麻醉状态。
(2)贴上除颤电极:将除颤电极粘贴在患者心脏部位,确保电极正确粘贴。
(3)设置除颤能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设置合适的能量等级。
(4)进行除颤:按下除颤键,等待电击结束。
3、检查患者生命体征(1)观察患者呼吸:检查患者呼吸情况,如果发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检查患者心跳:检查患者心跳情况,如有需要,再进行电除颤。
二、考核标准1、操作规范性:操作除颤仪时,医务人员需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如设置能量等级、贴上除颤电极等。
2、技术熟练度:医务人员需要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方法,熟悉除颤仪的相关参数,在操作除颤仪时需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3、注意安全问题:医务人员在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问题,如避免触碰除颤电极、避免使用带有金属的设备等。
4、患者效果:除颤仪的正确使用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操作不当,可能影响患者成活率。
因此,医务人员在操作除颤仪时,应仔细检查所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需要进行电除颤。
5、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能够迅速反应,并且正确操作除颤仪以拯救患者。
因此,医务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增强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总之,正确使用除颤仪非常重要,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功能的考核标准,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正确记录电除颤记录除颤仪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的医疗设备,它能够通过向心脏施加电击来重建正常的心律。
正确操作除颤仪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生还率。
本文将介绍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并提供考核标准,以确保正确记录电除颤记录。
一、操作流程1. 准备阶段在使用除颤仪之前,首先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除颤仪的电源是否连接正常,并确认除颤仪的电量充足。
同时,还要检查电极贴片是否完整,电极线是否连接牢固。
如果电极贴片损坏或电极线松动,需要及时更换或调整。
2. 上机阶段将电极贴片粘贴在患者合适的位置上,通常分别粘贴在胸骨右缘和左锁骨中线上。
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接触,避免空气或其他物体阻隔。
然后,将除颤仪连接到电极线上,打开除颤仪电源。
3. 分析心律除颤仪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的胸部和身体稳定,避免干扰除颤仪的正常工作。
当除颤仪发出指示时,需要按照指示进行相关操作。
4. 电击操作如果除颤仪建议进行电击治疗,就需要进行相应操作。
首先,确保患者及周围人员远离电源,避免触电危险。
然后,按下除颤按钮,使除颤仪释放电能进行电击。
在电击前,需要喊声“清除”来提醒周围人员远离。
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5. 后续处理电击后,除颤仪可能还会继续分析患者的心律,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根据指示进行后续处理,如心肺复苏等。
同时,及时记录电除颤记录,以供后续分析和参考。
二、考核标准为了确保除颤仪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除颤仪的操作流程有一定的考核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核标准:1. 设备准备考核检查操作人员是否能正确检查除颤仪的电源连接情况,是否能够判断除颤仪电量是否充足。
同时,也要考核其对电极贴片和电极线的检查和更换操作。
2. 电极贴片粘贴考核考核操作人员是否能够正确粘贴电极贴片,并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接触,避免空气或其他物体阻隔。
电除颤操作项目分值评分细则姓名准备质量标准25分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动作敏捷(2分)、洗手(2分),戴口罩(1分)。
2、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年龄、体重、局部皮肤情况(1分)、意识、心电图状况(是否为室颤波)(2分)、是否安装起搏器(1分)、去除金属饰物(3分)、暴露体位(2分)、平卧硬板床(1分)3、物品准备:除颤仪、导电糊或生理盐水纱布、干燥纱布2块、碗盘、护理记录单、笔(少一项扣1分)4、环境准备:整洁(1分)、安静(1分)、安全(1分)。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65分1、迅速携用物至床旁,开机(未连接电极或连接不当扣5分)2、再次评估患者意识和心电图,必要时遵医嘱给药,以提高室颤阈值(5分)3、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糊或包裹生理盐水纱布(2分)4、选择除颤的方法(非同步)(5分)。
5、根据医嘱选择点击能量:单项波360J,双向波120~200J(5分),6、放置电极板:一电极板放置在心尖部(左叶中线平第五肋间)(5分),另一电极板放置在心底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两电极板相距10cm以上(5分)7、按充电按钮充电(3分),术者两臂伸直固定电极板(2分),使电极板与胸壁皮肤紧密接触(5分)8、再次观察心电示波(2分),确认需要除颤,嘱其他人离开床旁,自己身体离开床缘(3分),双手同时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5分)9、放电后立即CPR(心肺复苏)(3分),2分钟后观察心电示波了解除颤效果(3分),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10、评估无心律失常、肺水肿、低血压、栓塞、心机损伤及皮肤灼伤等并发症(3分)12、整理床单位(2分),继续监护并记录(2分)。
13、处理用物,除颤仪充电,处于备用状态(2分)终末质量标准10分1、操作熟练,程序正确。
(5分)2、急救意识强。
(5分)得分监考人员:时间:(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电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电除颤是一项在急救中至关重要的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挽救患者的生命。
为了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电除颤操作,特制定以下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
一、操作前准备(20 分)1、环境评估(5 分)观察周围环境,确保无易燃、易爆物品,远离水源。
(3 分)评估患者周围是否有其他人员可能接触到电流,确保操作安全。
(2 分)2、患者评估(10 分)快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拍打双肩,观察有无反应。
(3 分)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不少于 5 秒但不超过 10 秒。
(3 分)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判断呼吸情况。
(2 分)立即呼喊求助,启动急救系统。
(2 分)3、用物准备(5 分)检查除颤仪性能,电量充足,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 分)准备电极板,导电糊或生理盐水纱布。
(2 分)选择合适的能量设置。
(1 分)二、操作过程(60 分)1、体位摆放(10 分)迅速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解开衣领、腰带。
(5 分)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如手表、项链等。
(5 分)2、电极板放置(15 分)选择合适的电极板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左腋前线第 5-6肋间),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胸骨右缘第 2 肋间)。
(8 分)确保电极板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中间涂抹导电糊或用生理盐水纱布垫好。
(5 分)电极板压力适中,避免压力过大造成皮肤损伤。
(2 分)3、能量选择(10 分)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和体重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
(5 分)首次单相波除颤能量一般为 360J,双相波除颤能量一般为 150-200J。
(5 分)4、充电(5 分)按下充电按钮,充电指示灯亮起,听到充电完成的提示音。
(3 分)再次确认能量选择无误。
(2 分)5、放电(10 分)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及病床,操作者两臂伸直固定电极板,使自己身体不接触患者及病床。
(5 分)大声呼喊“大家离开”,然后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的放电按钮进行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