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修饰电极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580.50 KB
- 文档页数:5
电极修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电极修饰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电极进行修饰,我们可以改变电极的表面性质,从而调控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本实验将探究电极修饰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并总结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电极:铂电极•材料:氯化铂溶液、硫酸铜溶液、乙醇溶液•仪器:电化学工作站、玻璃容器、导线、计时器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实验电极。
将铂电极放入玻璃容器中,用乙醇溶液洗涤数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2.实验组装:将清洗后的铂电极连接至电化学工作站,确保导线连接牢固。
3.质量测定:使用电化学工作站的电位扫描功能,先测定铂电极的质量。
4.基础测试:在硫酸铜溶液中进行基础测试。
将铂电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记录电位随时间的变化。
观察电位变化趋势,分析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5.电极修饰:将铂电极放入氯化铂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进行修饰。
修饰时间可以根据不同实验条件进行调整。
6.修饰后的测试:将修饰后的铂电极重新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进行测试。
记录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并与基础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7.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电极修饰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
比较修饰前后电位变化的趋势和速率,讨论修饰对电极表面性质的改变,以及其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机理。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电极修饰对电化学反应具有显著影响。
修饰后的电极表面在电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这为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然而,本实验仅仅探究了铂电极的修饰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电极修饰和不同电化学反应体系的关系。
此外,还可以探索不同修饰剂浓度、修饰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电极修饰效果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优化电极修饰的方法和条件。
电极修饰技术在能源储存、化工合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改进电极修饰技术,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化学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极修饰实验报告电极修饰实验报告引言:电极修饰技术在电化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电极表面进行修饰,可以改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从而在能源转换、传感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极进行修饰,探究不同修饰方法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清洗电极表面,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
2. 电极修饰方法:采用物理修饰和化学修饰两种方法进行实验。
- 物理修饰:将电极浸泡在修饰材料的溶液中,通过吸附或沉积的方式修饰电极表面。
- 化学修饰:通过化学反应将修饰材料固定在电极表面,形成修饰层。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修饰实验结果:- 采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后,电极的催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
碳纳米管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导电性能,能够增加电极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 采用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后,电极的催化活性也得到增强。
金属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促进反应进行。
-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知,物理修饰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但修饰层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2. 化学修饰实验结果:- 采用聚合物修饰电极后,电极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聚合物修饰层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保护层,防止电极表面的氧化和腐蚀。
- 采用有机分子修饰电极后,电极的选择性得到改善。
有机分子修饰层能够与特定物质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检测。
-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知,化学修饰方法可以提高电极的稳定性和选择性,但催化活性相对较低。
讨论与展望:本实验通过对电极进行不同修饰方法的比较,揭示了不同修饰方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物理修饰方法能够提高电极的催化活性,但修饰层的稳定性较差;化学修饰方法能够提高电极的稳定性和选择性,但催化活性相对较低。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修饰方法。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修饰材料和修饰方法的组合应用,以提高电极的全面性能。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生物化学修饰电极,是一种利用生物特异性结合、特异性修饰表面电极的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具有更强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
因此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研究和应用。
以固态电极为基础,生物化学修饰电极制备过程包括微粒分布、跨膜蛋白质修饰和与生物分子结合。
微粒在电极表面分布是制备过程的关键步骤,影响生物化学修饰电极的特性,常用的技术有电索悬浮法和微流控技术,还可以利用吸附作用将其用到表面上。
跨膜蛋白质修饰,通过将活性蛋白或催化剂物质结合到基底表面,通过夹层作用增强电极的电化学信号,可以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寿命。
最后,将生物分子结合至电极表面,它们可以与表面活性物形成特异性结合,使传感技术更加灵敏可靠。
生物化学修饰电极在电化学传感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应用于多种药物及其代谢分解物的检测,协助有效诊断功能障碍性疾病;可以应用于对各种毒物的实时监测;也可以应用于葡萄糖、氨基酸和其他代谢物的检测,帮助监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以应用于植物激素、营养素和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有助于早发现农作物的病害,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总的来说,生物化学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可以提高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效率,应用于药物及其代谢分解物、环境污染物、葡萄糖、植物激素等的检测,可以有效地实现快速、高效的检测。
本文介绍了生物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制备过程包括微粒分布、跨膜蛋白质修饰和与生物分子结合,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药物、毒物、环境污染物等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功能障碍性疾病、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实现快速、高效的检测。
化学修饰电极化学修饰电极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也是目前最活跃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的前沿领域。
化学修饰电极是在电极表面进行分子设计,将具有优良化学性质的分子、离子、聚合物设计固定在电极表面,使电极具有某种特定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质。
化学修饰电极扩展了电化学的研究领域,目前已应用于生命、环境、能源、分析、电子以及材料学等诸多方面。
一、研究修饰电极的实验方法:目前,主要应用电化学和光谱学的方法研究修饰电极,从而验证功能分子或基团已进入电极表面,电极的结构如何,修饰后电极的电活性、化学反应活性如何,电荷在修饰膜中如何传递等。
1、电化学方法:通过测量化学反应体系的电流、电量、电极电位和电解时间等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进行研究的,用简单的仪器设备便能获得有关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参数。
常用的方法有循环伏安法1,2,微分脉冲伏安法3,4,常规脉冲伏安法5-8,计时电流法,计时库仑法,计时电位法以及交流伏安法和旋转圆盘电极法。
2、光谱法:能够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电极表面结构的微观特性,如数量,空间,与电极材料成键的类型,平均分子构象,表面粗糙度对结构的影响,聚合物的溶胀,离子含量,隧沟大小,聚合物结构中的流动性等,这些对于修饰电极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化学修饰电极的常用表面分析方法有X光电子能谱(XPS)9-11、俄歇电子能谱(AES)12-14、反射光谱(Vis-UV15,16, 红外反射光谱17)、扫描电镜(SEM)18-20、光声及光热光谱等。
二、化学修饰电极的分类:一般分为吸附型、共价键合型、聚合物型三大类。
1、吸附型:用吸附的方法可制备单分中层,也可以制备多分子层修饰电极。
将修饰物质吸附在电极上主要通过四种方法进行:平衡吸附型,静电吸附型,LB膜吸附型,涂层型。
平衡吸附型21-25:在电解液中加入修饰物质,它们就会在电极表面形成热力学吸附平衡。
强吸附性物质,如高级醇类、硫醇类、生物碱等在电解液中以10-3~10-5mol/L低浓度存在时,有时能生成完整的吸附单分子层,一般则形成不完全的单分子层。
班级:应用化学1001班学号:1505100203姓名:刘艳珍指导老师:曾冬铭(刘艳珍,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摘要:采用三电极体系制备钼酸银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曲线研究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作用,比较了裸电极级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关键词:修饰电极,抗坏血酸,电化学催化,循环伏安法1前言化学修饰电极(CME)是当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方面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它的问世突破了传统化学中只限于研究裸电极/电解液界面的范围,开创了从化学状态上人为控制的电极表面结构的领域。
通过对电极表面的分子剪裁,可按意图给电极预订的功能,以便在电极上有选择的进行所期望的反应,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电极功能的设计。
目前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共价键合法、吸附法、聚合物薄膜法、组合等方法。
多酸由于其本身特殊的结构,它不仅在均相和多相电催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电化学理论方面,应用多酸修饰电极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2 实验部分2.1试剂与仪器试剂:硝酸银(化学纯),钼酸铵(分析纯),H SO(优级纯)、抗坏血酸24(分析纯),冰乙酸(分析纯)、蒸馏水。
仪器:三电极体系,钼酸银修饰的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作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作对电极,所用电化学仪器主要为CHI660电化学工作站(上海晨华仪器公司生产);药品称量采用电子天平,以及容量瓶、烧瓶、移液管等玻璃仪器。
2.2溶液的制备2.2.1AgNO酸性溶液的配置3称取0.17克AgNO于烧杯中,加适量水使其溶解,在滴加适量硝酸,摇3匀,将所得溶液转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摇匀,配成-2的1.010mol/lAgNO溶液。
32.2.2 含抗血酸溶液的配置配置浓度分别为-31.010mol/L⨯的抗坏血酸的溶液。
1.010mol/L⨯和-42.2.3 电极的预处理将玻碳电极用金相砂纸打磨成镜面,再用Al O粉抛光,用二次蒸馏水冲洗23干净便得到预处理好的玻碳电极。
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
电极作为电化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装置,依赖于其可仅用少量电流进行大量反应的能力,改变现有的分析化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研究人员不断挑战,化学修饰电极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
学修饰电极(CMEs)是一种利用有机分子与元素结合形成一个有用的分析电极材料的过程。
化学修饰电极技术中,所改变的是电极表面,而不是整个电极体。
是一种将有机分子或高分子直接定向修饰到电极表面形成电极界面的技术,可以提高电极的电化学响应特性,在分析化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化学修饰电极具有多种特点,它可以提供灵敏度、特异性和选择性,并有利于控制电极表面的活性化合物的稳定性。
使得CMEs开发出了各种分析技术,可以在微环境中测量微量物质,如金属离子,药物和抗生素等基因表达产物。
学修饰电极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可快速鉴定定位活性位点,可控制微环境,可检测微量分子,并提供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分析。
时,它可以使得分析过程更快,更有效,更准确。
化学修饰电极技术应用广泛,它可以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以及临床医学、药剂学和毒理学研究中。
例如,可以使用化学修饰电极技术来检测微量金属离子,以及生物样品中有毒物质,也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研究,以及抗菌性蛋白和抗生素活性的研究等。
且,化学修饰电极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分子的膜片识别和结构分析,以及生物及有机分子的测定,可以精确地对生物及有机
分子进行分析。
总之,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分析,为解决当前科学问题提供有效的手段,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
着研究的深入,未来化学修饰电极技术的应用前景可期,将在更多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应用。
普鲁士蓝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的研究汪莉,王贵涛,王鹏,王文光,张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我们通过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用电积法制备普鲁士蓝的修饰电极,并对其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修饰电极对维生素C以及爱普杷榛的氧化还原过程没有催化效应。
关键词:普鲁士蓝修饰电极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一. 前言化学修饰电极(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是由导体或半导体制作的电极,在电极表面涂敷了单分子,多分子的,离子的或聚合物的化合物薄膜,改变了电极界面的性质,电极呈现的性质与电极材料本身任何表面上的性质不同,通过改变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微观结构而调制成某种特性。
本文对玻碳电极进行电化学处理—电积法--使之表面形成普鲁士蓝薄膜,并对其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二. 实验试剂及仪器:铁氰化钾 0.1mol/L, KCl 1mol/L, HCl 0.2mol/L , Fe2(SO4)30.01mol/LCHI660A伏安仪,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公司),三电极系统(SCE为参比电极,铂丝为对电极,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三. 实验步骤1)按下列表格配置溶液,并以水定容为10mla)将玻碳电极在金刚砂纸上经粗研和细磨后,再在粒度为1.0μm 的α- Al2O3粉的抛光布上进行抛光,最后洗去表面的污物。
b)以恒电位和循环电位在上述溶液中电解,在玻碳电极的表面上电积成普鲁士蓝修饰膜。
3)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将电极放入KCl溶液的溶液中,在与上步同样的条件下用循环伏安法电解玻碳上的普鲁士蓝,并记录伏安图,对比各个溶液制得的伏安图,找出最好的峰形所对应的溶液。
4)修饰电极的电催化行为研究:在以上步所找出的溶液中重新制备普鲁士蓝修饰电极,将之分别放入维生素C以及爱普杷榛的溶液中,在同样条件下用循环伏安法电解玻碳上的普鲁士蓝,并记录伏安图。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修饰玻碳电极黄美华,李益恒摘 要:对玻碳电极的预处理,修饰方法,应用和发展作了评述.关键词:化学修饰电极,玻碳电极化学修饰电极于7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它是在固体电极表面进行加工,使之具有某种功能的微结构,赋予电极表面的预定的功能,可以有选择的在电极上进行所期望的反应.而且,与汞电极相比,它具有无毒、可以在正电位下使用、能用于介质交换体系和连续流动体系等优点.能用来作修饰电极基体的电极很多,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玻碳电极.1 化学修饰玻碳电极玻碳电极于1965年由Zittel 和M iller 引入电化学研究领域中,金利通[1]等对玻碳电极的制作方法,特性进行了介绍.玻碳电极的导电性能好,热胀系数小,质地坚硬,容易抛光成镜面.它又是一种化学惰性物质,不溶于汞,不容易氧化,具有较高的氢超电位,所以受到广大电化学工作者的青睐.未加修饰的玻碳电极应用不多,在药物分析[2,3]和无机离子[4]测定方面有些报道,它最主要的用途是用来做修饰电极的基体电极.化学修饰电极是通过一定的修饰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镀上一层薄膜.薄膜可以是单分子层的或多分子层的,也可以是导电性或非导电性的.导电的多分子层薄膜有聚苯胺膜、聚吡啶膜、聚吡咯膜等.非电活性膜也可以通过在其中掺入导电性物质而变为电活性膜.修饰膜对被测物主要起到电催化、选择渗透、富集、专一结合等作用,使分析过程的重现性,灵敏度,选择性得到提高.用汞膜、金膜、银膜修饰的玻碳电极应用较早,现在研究的较多的是Nafion 膜,杂多酸膜[5~7]及同多酸膜[8],掺杂聚合物膜[9~12].此外,以金属及金属化合物[13],金属卟啉类[14~15],染料[16]等为修饰剂的修饰电极也受到广泛的关注.陆琪[17]对核酸修饰电极作了综述.这类玻碳修饰电极被广泛用于无机离子测定[18~20],有机物和药物分析[21~22],食品检验,环境检测[23]等方面.Soo Bengkhoo [19]在介质交换体系,连续流动体系中用玻碳修饰电极测定了锑,Kuo [24]对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作了评述,尹斌[25]等探讨了相应的聚合物膜内的反应机理.近年来,很多电化学工作者用玻碳修饰电极来分析生命物质,多巴胺[26]是研究的较多的一种.叶建山[27]等对谷丙转胺酶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谷光甘肽[28],肾上腺素[26]的研究亦有报道.这些电极制作简单,测定灵敏高,响应快,消除抗球血酸的干扰很好.如果将这类电极做成微电极或超微电极,则还可以实现活体分析,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很快,应用化学修饰玻碳电极作生物传感器的报道很多[29~30],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研究的较多,它是先在玻碳电极表面镀上一层薄膜,然后再用牛血清蛋白,戊二醛等交联剂将相应的酶固定在膜上.由于酶的专一反应性,使的该类电极不仅具有极高的选择性,而且响应时间也大大缩短,有文献[29]报道,最快的响应时间仅为30秒.2 玻碳电极的预处理研究生论丛2000年12月 湘 潭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Xiang tan U niversity V ol.24Dec.2000用来作化学修饰电极的玻碳电极要求表面十分清洁,无玷污,具有较好的活性.但是,当玻碳长久不用时,表面就会形成一层氧化膜.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抛光,清洗,活化处理.能用来抛光玻碳极的材料有:金相砂纸,CeO2,ZrO2,MgO,Alo3等.在抛光布上将抛光材料用水调成糊状,将电极在上面进行研磨,即可达到要求.抛光时总是按抛光材料的粒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进行.但是,当玻碳电极的外层的固定材料用的是聚四氟乙烯时,就不宜用金相砂纸进行抛光,因为在抛光过程中容易将聚四氟乙烯擦到电极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膜眼睛看不到,但很难除去,从而影响实验.抛光完毕后,用大量水冲洗电极,去掉抛光材料,然后用纯水,1:1H NO 3丙酮,无水酒精,纯水依次进行超声波洗涤,每次2)3分钟,直到清洗干净.干净的电极不能用手触摸,以免玷污.电极抛光后,接着就要进行活化处理.利用电化学预处理活化玻碳电极可以改善电极的性能,提高电子的转移速率.活化可以在强酸,强碱或中性电解质溶液进行,采用恒电位法,恒流法,循环电位扫描均可.但玻碳电极的活性,除了受到外加电位,处理时间的影响外,电解质的成分,酸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采取的电位区间,活化时间的长短,都要根据实验的需要而定,一般比正式测定时使用的电位稍宽.张汉昌[31]等对在强碱性溶液中阳极极化的玻碳电极特性进行了研究.电极活化好以后,放入含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的K 3Fe(CN)6溶液中进行循环电位扫描,根据文献[32]所介绍的方法来检验电极表面是否已完全达到清洁和活化和要求.电极活化也可以用等离子体法,激光法进行.刘斌[33]等研究了激光活化预处理的玻碳电极的特性.3 修饰方法a.多分子层修饰玻碳电极.这类电极一般指的是聚合物膜修饰电极,它的修饰方法可分为:(1)由聚合物直接制备,可以采取蘸涂法,滴涂法和旋涂法.蘸涂法是将玻碳电极浸入到聚合物溶液中足够长时间,靠吸附作用自然形成薄膜,但这样形成的薄膜厚度不易控制,应用较少.滴除法是用微量注射器取数毫升修饰液,滴加到电极表面,挥发溶剂干燥而成.旋涂法最好:保持电极旋转,取少许聚合物溶液滴加电极表面,过多的溶液被甩出电极表面,剩下的溶液干燥成膜.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薄膜厚度较均匀,在仔细掌握实验条件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获得较好的重现性.而且可以重复上述操作以增加膜的厚度.(2)由单体制备,一般采取电化学聚合法.在含单体的溶液中,通过循环电位扫描,恒电位法,恒电流法等方式将单体在电极表面聚集合成膜.但是恒电位法不能控制电聚合速度,影响实验的重现性,在循环电位扫描和恒电流法电聚合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扫描次数或电量比较精确地控制膜的厚度.b.单分子层薄膜修饰电极这类电极的修饰方法有共价键合法,化学吸附法,欠电位沉积法.LB 膜法,SA 膜法等.此外,在修饰过程中,还可以在修饰剂中有目的地加入一些物质进行掺杂,使电极有特殊的性能.总之化学修饰电极是一类新兴的电极,在玻碳电极表面进行化学修饰的工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关于修饰电极的表面光谱电化学,色谱电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的应用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化学修饰电及正逐步显示出其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183研究生论丛 黄美华等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修饰玻碳电极184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参考文献[1]金利通,李元生,方禹之.理论检验(化学分册),1987,23(2):75[2]程琼,彭图治,胡晓波等,分析化学,1998,26,(11):1315[3]杨运发.分析科学学报,1998,14(4):301[4]T anaka T;A dachi M j l sh i gama T etal Bunseki Kagaka1998,47(5):255[5]田敏,奚晓丹,董绍俊,1996,24(8):902[6]吴鸣虎,王升富.分析试验室,1999,18(3):45[7]杨志,王宅中.化学传感器,1998,18(2):59[8]B Wang,S Dong Electrochim Acta.1992,37(12):1859[9]Arrigan,D.W.M;Low ens M.T.Electroanal ysis(N.Y).1999,11(9):647[10]Santos.J.H;Smyth M.R;Blanc.R Anan Commun.1998,35(10):345[11]Bing,C;Deen R;Jkhang G.N;Sai C.L T alanta,1999,49(3):651[12]Sun,W.L;Zhang,S;Liu,H.Z.Anal Chim Acta,1999,388(1):101[13]Kosmi nsky,L;Bertott,M;Electroanalvsis(N.Y),1999,11(9):623[14]邓青,董绍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14(9):1214[15]孙元喜,冶保献,周性尧.分析化学,1998,26(2):166[16]孙登明,顾海鹰,俞爱民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7,18(2):376[17]陆琪,庞代文.化学通报,1998,5:15[18]Ko,Y.C;Kim,J.A;Chung,K.H.Anal S ci T echnol1997,10(6):427[19]Khoo,S.B;Zhu,J.Anal.Chim.Acta1998,373(1):15[20]Petroric.S.C;Dew ald H.D.Chim.Acta1997,357(1-2):33[21]Bayheri A;Emam F;Netghi.M.R Anal Lett1997,30(11)2023[22]Lewinski K;Hu Y;Griffin C.C Electroanalysis(N.Y),1997,9(9):675[23]T he方禹之,韦茹,何吕刚.分析测试学报1998,7(3):1[24]Kuo,T.C;M cgreery R.L Anal Chem.1999,7(8):1553[25]尹斌,张祖训,倪伟娟.化学学报,1995,531(1):73[26]孙元喜,冶保献,周性尧.分析化学,1998,26(5):506[27]金利通,叶建山,史古玲.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15(5):672[28]徐光,潘振声,金利通.化学传感器,1999,19(1):42[29]纪学峰,章华.分析化学,1993,21(5):519[30]金利通,赵桂珠,方禹之.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15(2):189[31]张汉昌,左孝兵,季明荣等.物理化学学报,1996,12(2):649[32]董绍俊,车广礼,谢远武著.化学修饰电极,科学出版社,北京:1995[33]刘斌,黄妙良,华侨大学学报(自科版),1996,17(4):3The Chemically Modifide Glassy C arbon Electrode in Analytical ChemistryH uang M eihua,Li y iheng(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neeri ng)Abstract:T he char acteristics,M itho des of modiffication,applicatio ns and its developments o f glassy carbon electr ode are review edKey words: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 d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化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