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9
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范文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前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但可能在理解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上遇到困难。
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想: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迁移规律,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扣重点,层次清楚,并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
小升初第一轮总复习—空间与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一、选择1.要剪一个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的圆形纸片,至少需要面积是(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π取3.14)。
A. 12.56B. 14C. 16D. 202.用4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各种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数且长宽不等)围成一个最大的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483B. 120C. 484D. 1213.用18根1厘米长的小棒摆长方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摆法?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多少平方厘米?()A. 3种18平方厘米B. 4种18平方厘米C. 4种20平方厘米D. 4种24平方厘米4.当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时,长方形的周长比平行四边形的周长()A. 长B. 短C. 相等D. 无法比较5.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长和宽都增加2厘米,它的面积增加()A. 4平方厘米B. 12平方厘米C. 16平方厘米D. 32平方厘米6.如图所示,两个长方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比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少6cm,则正方形的面积是()cm2。
A. 36B. 9C. 18D. 127.一长方形公园,面积约1公顷,长40米,宽是()米。
A. 50B. 100C. 150D. 2508.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A. 400cm2B. 5cmC. 100cm2D. 25cm29.班级要做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小红旗,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2dm和3dm。
红纸的长和宽分别为12dm和8dm,一张这样的红纸最多可以做()面小红旗。
A. 16B. 32C. 48D. 3410.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大长方形的面积是()A. 7平方厘米B. 10平方厘米C. 16平方厘米D. 28平方厘米11.正方形的边长为a厘米,如果边长增加20%,它的面积增加()%。
A. 20%B. 40%C. 44%D. 10%12.一个正方形林地周长是1200米,这个林地占地()A. 300平方米B. 900平方米C. 9公顷D. 4公顷13.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6厘米和4厘米,这个长方体的占地面积最大是()平方厘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4篇《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①让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②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⑴能力目标。
①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②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④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学习和活动中,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课件。
学具: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前面在练习中我们已经发现可以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来求面积。
(电脑出示)如下图:让学生说说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3、师:同学们,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出示图片),也用数正方形的方法去求,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4篇】为帮助同学们更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4篇《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教法:引导探究法。
五、教学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前面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是怎么规定的?用手比划一下。
2、你想用什么单位度量你的课桌?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呢?3、咱们学校的大操场用什么度量呢?还能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吗?看来摆正方形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那就方便多了。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节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如果你有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把他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呢?(1)生独立思考,用拼、画等方式完成。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讨论:你们拼出形状各异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4)汇报结果:A、因为都是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所以是12平方厘米。
B、数出来的。
C、用长乘宽的办法2、探究长乘宽的方法。
(1)先让第三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2)先观察你们拼的长方形中,长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长是几厘米,宽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再说说长方形中所含平方厘米数是多少。
第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三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信息窗1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第1 课时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乘法,p23页和自主练习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1、能口算几百数乘一位数。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6×8 60×8 2×5 2×5030×3 40×4 60×320个十是()个百 12个十是()百()十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P23页信息窗1中有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出示。
师:看来呀,我们三(2)班的孩子可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问题三、合作探究,形成算法。
(一)探究学习红点一的计算方法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生:算式:400×2=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鼓励自主写出答案,想一想:怎样算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汇报。
后,教师小结。
(二)尝试练习,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P24页自主练习第1题。
(三)探究学习第二个红点1、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312×32、合作计算,后探讨算法3、小结:与两位数乘法一样,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4、尝试练习:p25页自主练习第4题。
四、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信息窗1中的其他问题。
2、p24页自主练习的第2、3题。
3、合作订正。
五、质疑反思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或建议同学的吗?或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孩子们,同学们友好的提醒你们记住了吗?(记住了)希望同学们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4讲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知识要点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掌握并能运用这两个面积公式,就能计算它们的面积。
但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已知条件比较隐蔽、图形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用公式直接求出面积的题目。
这就需要我们切实掌握有关概念,利用“割补”、“平移”、“旋转”等方法,使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普通的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问题,从而正确解答。
二、精讲精练【例题1】已知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边长多2厘米,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40平方厘米。
求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练习1:1.有一块长方形草地,长20米,宽15米。
在它的四周向外筑一条宽2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2.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增加30厘米,另一组对边减少18厘米,结果得到一个与原正方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原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例题2】一个大长方形被两条平行于它的两条边的线段分成四个较小的长方形,其中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如下图所求,求第四个长方形的面积。
练习2:1.下图一个长方形被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其中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30平方厘米和3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下面一个长方形被分成六个小长方形,其中四个长方形的面积如图所示(单位:平方厘米),求A和B的面积。
【例题3】把20分米长的线段分成两段,并且在每一段上作一正方形,已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差40平方分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练习3:1.一块正方形,一边划出1.5米,另一边划出10米搞绿化,剩下的面积比原来减少了1350平方米。
这块地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个正方形,如果它的边长增加5厘米,那么,面积就比原来增加95平方厘米。
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例题4】有一个正方形ABCD如下图,请把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扩大1倍,并画出来。
练习4:1.四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49平方米和4平方米,求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宽.2.正图的每条边都垂直于与它相邻的边,并且28条边的长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