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课设
- 格式:docx
- 大小:66.61 KB
- 文档页数:34
运筹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并能够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运筹学中的常用方法与工具,如图表法、单纯形法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理解优化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运筹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针对实际案例,能够设计出有效的优化方案。
2. 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运筹学软件工具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共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运筹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优化问题的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面对复杂问题能够勇于挑战,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运筹学在国家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是具有一定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初中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运筹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运筹学基本概念:介绍运筹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重点讲解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运筹学概述,第三节 线性规划2. 运筹学方法与工具:详细讲解图表法、单纯形法等常用优化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这些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与单纯形法,第四节 整数规划简介3. 运筹学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如生产计划、物流配送等,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三章 运筹学应用案例分析4. 运筹学软件工具介绍:介绍运筹学软件(如Lingo、CPLEX等)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优化问题的求解效率。
管理运筹学运输问题案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以管理运筹学运输问题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运筹学运输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课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运输问题的基本概念、求解方法和实际应用。
课程设计目标:1. 理解和掌握管理运筹学运输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模型;2. 掌握运输问题的常用求解方法和技巧;3.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运输问题;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1. 运输问题概述- 运输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运输问题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2. 运输问题模型-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最小生成树问题;- 最小费用流问题。
3. 运输问题的常用求解方法- 线性规划方法;- 网络流方法;- 贪心法等。
4. 运输问题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物流网络优化问题;- 运输路径规划问题等。
5. 团队合作项目设计与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运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程总结与评估- 总结课程所学内容;-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和反馈。
课程设计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运输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模型,以及常用的求解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运输问题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运输问题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思路。
3. 实践操作:通过团队合作项目设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运输问题,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知识交流。
5. 小组报告: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小组报告,介绍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解决方案和成果。
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根据学生的团队合作项目报告和实际操作成果进行评估。
3. 课程总结:要求学生撰写课程总结,评估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收获和成长。
运筹管理部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运筹管理部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基本方法,了解运筹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运筹学的兴趣,使其认识到运筹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运筹学基本概念:介绍运筹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线性规划:讲解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包括图解法、单纯形法、表上作业法等。
3.整数规划:介绍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如0-1规划、整数线性规划等。
4.动态规划:讲解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动态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运筹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运筹学在生产、运输、库存、金融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筹学的本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运筹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实际运用运筹学方法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工程管理运筹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工程管理中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运筹学模型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3. 了解如何运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运筹学方法建立工程管理问题的数学模型;2. 能够运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方法求解工程管理问题;3. 能够运用运筹学软件工具进行模型求解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管理运筹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工程管理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管理领域,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运筹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运筹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应用,解析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基本模型。
教材章节:第一章 运筹学概述,第二章 线性规划。
2. 运筹学方法与应用:详细讲解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方法的原理及求解过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整数规划,第四章 非线性规划。
3. 运筹学软件应用:介绍运筹学常用软件(如LINGO、CPLEX等)的功能、操作及在实际工程管理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运筹学软件及其应用。
4. 实践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工程管理案例,指导学生运用运筹学方法建立模型、求解问题,并进行结果分析。
教材章节:第六章 运筹学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运筹学课程设计选题运筹学是一门研究优化决策的学科,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生产、管理、交通、物流等领域。
在运筹学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优化算法等方法,找到最优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作为运筹学课程设计选题的例子:1.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是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可以用来解决生产计划、资源配置、金融投资等问题。
例如,在生产计划中,线性规划可以用来确定最优的生产方案,使得生产成本最低、利润最大。
在金融投资中,线性规划可以用来确定最优的投资组合,使得风险和收益达到平衡。
2.整数规划问题:整数规划是一种特殊的优化方法,要求所有变量都是整数。
整数规划可以应用于一些特殊的优化问题,例如排班问题、车辆路径问题等。
例如,在排班问题中,整数规划可以用来确定最优的排班方案,使得人员和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3.动态规划问题:动态规划是一种解决优化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多阶段决策问题。
例如,在背包问题中,动态规划可以用来确定最优的物品选择方案,使得背包中的物品总价值最大。
在排序问题中,动态规划可以用来确定最优的排序方案,使得排序效率最高。
4.图论问题:图论是运筹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支,可以应用于最短路径问题、最小生成树问题、旅行商问题等。
例如,在最短路径问题中,图论可以用来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在最小生成树问题中,图论可以用来确定一个最小权值的生成树。
5.决策分析问题:决策分析是运筹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可以应用于风险评估、决策制定等领域。
例如,在风险评估问题中,决策分析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方案的风险和收益,从而选择最优的方案。
在决策制定中,决策分析可以用来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使得目标函数达到最优或满足某些约束条件。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选题例子,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进行选择。
在选题时应该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同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设计任务。
运筹学的思想方法及应用课程设计一、前言运筹学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研究各种决策问题的学科。
运筹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问题的性质,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算法,并提供有效的决策方案。
这门学科与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及经济学密切相关,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
二、运筹学的思想方法运筹学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煤气排放问题由于煤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排放煤气就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运筹学方法可以用来找到最优的排放方案,现在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2. 集装箱的最优装载在船舶贸易中,集装箱的最优装载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通过应用运筹学方法,可以得到最优的装载方案,从而提高集装箱的装载效率。
3. 交通模型现代交通工具经常受到拥堵的影响,如何合理规划交通模式就变得非常关键。
运筹学方法可以用来设计解决交通问题的算法,从而提高交通效率。
三、运筹学的应用运筹学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运筹学方法可以用来安排生产计划,优化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或者动态规划模型进行调度,可以达到最优化的生产效果。
2. 货物运输在选择货物的最优路径和最佳运输方式方面,运用运筹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简单的运输问题可以通过迭代和模拟的方法来解决,而复杂的问题则需要使用深度学习等方法。
3. 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领域中,运筹学方法主要用于管理风险和资产分配。
为了降低风险,降低资产市场的波动性并保留资产利益,我们可以使用运筹学方法来制定资产分配策略。
4. 自动控制系统运筹学方法可以用来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
例如,使用线性或非线性规划模型设计PID控制器,或使用动态规划优化循环控制系统等。
四、运筹学应用课程设计针对以上应用场景,我们可以设计一门应用课程,主要内容如下:1. 运筹学基础介绍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等,从而使学生对运筹学全面理解。
运筹学教程第五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运筹学教程第五版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性的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运筹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解决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二、课程目标•熟练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运筹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运筹学基本概念–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线性规划问题2.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单纯形法–对偶理论–整数规划3.线性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生产计划与调度–物流配送问题–设备优化调度问题4.特殊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整数规划的求解方法–非线性规划问题–动态规划问题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授课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1.课堂讲授–讲解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实验实践–实际问题求解,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3.课堂讨论–学生团队对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五、考核方式1.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运筹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2.课程设计–学生团队完成具体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建模、求解和报告–考核学生数学建模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六、参考教材《运筹学教程第五版》朱启鸣,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七、总结本课程是运筹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运筹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管理运筹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管理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理解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经典优化问题的建模与求解过程;3. 了解管理运筹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生产计划、物流配送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模型求解;2. 学会运用整数规划方法解决实际项目管理中的问题;3. 培养运用管理运筹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管理运筹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4. 引导学生认识到管理运筹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管理运筹学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所述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管理运筹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管理运筹学的定义、发展与应用领域- 优化问题的基本要素: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2.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 单纯形法、对偶理论及其应用- 敏感度分析3. 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 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等算法原理- 应用案例分析4. 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 拉格朗日乘数法、库恩-塔克条件- 应用案例分析5.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动态规划在项目管理、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应用- 应用案例分析6. 网络分析- 网络图的基本概念与绘制方法- 最短路径、最大流、最小费用流等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应用案例分析7. 存储理论- 存储问题的基本模型与求解方法- 经济订货量、最优补货策略等- 应用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管理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筹学食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运筹学在餐饮行业中的应用,掌握食谱优化、食材组合等方法。
2. 学生能运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运筹学基本模型解决食谱设计问题。
3. 学生了解并掌握餐饮成本控制、营养均衡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运筹学方法,独立完成一份符合营养需求、成本控制的食谱设计。
2. 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餐饮问题的能力,能对现有食谱进行优化调整。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食谱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运筹学的兴趣,认识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2. 学生树立食品安全、营养均衡的餐饮观念,关注饮食健康。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运筹学理论与餐饮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运筹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餐饮场景,提高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运筹学基本概念:介绍运筹学的定义、应用领域及其在餐饮行业中的重要性。
2. 食谱优化方法:- 线性规划:讲解线性规划在食谱设计中的应用,如食材配比、成本控制等。
- 整数规划:介绍整数规划在食谱设计中的应用,如食材选购量的确定。
3. 餐饮成本控制:分析餐饮成本构成,探讨成本控制方法及策略。
4. 营养均衡与食品安全:- 营养均衡:讲解膳食指南、营养素需求,使学生了解如何设计营养均衡的食谱。
- 食品安全:强调食品安全意识,介绍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5. 教学案例:分析实际餐饮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运筹学基本概念、线性规划介绍第二课时:整数规划、餐饮成本控制第三课时:营养均衡与食品安全第四课时: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运筹学概述第二章:线性规划第三章:整数规划第四章:餐饮成本控制与营养均衡第五章:食品安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筹学实际案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2. 学生能够掌握运筹学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方法,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问题;3. 学生能够了解运筹学在优化决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实际案例中的优化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运筹学软件工具,如Excel、Lingo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求解;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有效沟通,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运筹学的兴趣,认识到其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运筹学实际案例课程,旨在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应用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案例具有较强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运用运筹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运筹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基本概念,分析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2. 运筹学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生产计划、物流配送、人力资源优化等。
3. 运筹学软件工具的使用:教授Excel、Lingo等软件在运筹学问题求解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运筹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学习;第二周:线性规划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第三周:整数规划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第四周:非线性规划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第五周:运筹学软件工具的使用及案例分析;第六周:小组合作,完成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报告。
学号 08590109 08590110 08590111 08590112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运筹学建模与求解系统综合评价起止日期: 2010年 11月 9 日至 2010 年 11月 23日(课外)学生姓名卢宏强石云龙杨茂龙李翔班级2008级市场营销1班成绩指导教师管理工程系2010年11月23日目录Ⅰ研究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题目(一):××××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问题的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模型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题目(二):××××优化设计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问题的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模型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题目(三):××系统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问题的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决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Ⅱ工作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本组成员分工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心得与体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一:油品混合问题lingo程序及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二:生产调运问题lingo程序及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三:系统综合评价问题程序及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Ⅰ研究报告课程设计题目(一):配送问题摘要:根据各制造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资源量等条件分配任务,才能在完成全公司任务的同时,使全公司的生产成本最低。
1.问题的提出某集团有两个制造厂,分别以P1、P2和P3表示;两个仓库分别以W1和W2表示;三个市场区域分别以C1、C2和C3表示。
现该集团生产同一种产品,三个制造厂的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工厂与仓库与市场的搬运成本见表5,仓库与市场区域的搬运成本、市场的需求量见表6,应如何编制该集团的生产和运输计划,在满足各市场区域需求的同时,使生产与运输的总成本最小。
表5 制造厂与仓库的配送成本、生产成本(单位:元/件)表6 仓库与市场区域的配送成本(单位:元/件)2.问题分析根据制造厂与仓库的配送成本、生产成本,仓库与市场区域的配送成本,编制该集团的生产和运输计划,在满足各市场区域需求的同时,使生产与运输的总成本最小。
3.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3.1基本假设设:chb(i) chn(i) chl(i) chuliang(j) xql(k) a(i,j) b (i,j) c(j,k) d(j,k)3.2符号说明i代表3工厂j代表2个仓库k代表3个市场chb(i)生产成本chn(i)生产能力chl(i)生产量chuliang(j)出量xql(k)市场需求量a(i,j)工厂到仓库的配送成本b(i,j)工厂到仓库的运输量c(j,k)仓库到市场的配送成本d (j,k )仓库到是擦很难过的运输量 4.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结果 模型的建立∑==21)(),(j i chl j i b i=1,2,3.∑==31),(i j chuliang j i b )( j=1,2 )(),(31j chuliang k j d k =∑= j=1,2)(),(21k xql k j d j =∑= k=1,2,3Min Z=∑∑∑∑∑=====++2131313121),(*),(),(*),()(*)(j k i i j k j d k j c j i b j i a i chl i chb模型求解的结果生产与运输的最低成本为546000元 5.结果分析本模型是建立在安排制造厂到仓库到市场之间产品的配送成本的问题,目的是是生产和运输的总成本最低,然后建立模型及编写lingo 语句,必须注意约束条件完整性和准确性。
6.模型评价此模型将所有的约束条件都纳入模型之中,并根据最低运输成本及生产成本形成的矩阵,解决约束的编写问题;设置变量,解决总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最低的编写问题。
由于此问题的侧重点在约束条件,因而约束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决定了此模型的优劣。
通过印证,此模型相对完美,基本符合题设所要求的内容,并达到了有效实现了寻找最优建设地点和最低建设及运输成本的要求,模型的适应性也较好。
课程设计题目(二):生产任务分配问题 摘要:通过LINGO 软件分析生产任务分配问题,然后综合考虑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求出公司利润的最优模型。
1. 问题的提出某构件公司有四个构件厂,现接受五个企业预应力梁和预制桩的订货,订货量分别为2300件和3450件,单价分别是万元和1万元。
各构件厂生产能力、单位成本、材料单耗等资料见表12,公司拥有水泥与钢材的数量为20000吨和5000吨,各构件厂所需材料由公司供应,公司到各构件厂的距离为30,50,40,60公里,水泥与钢材的每吨公里运输单价分别为与元。
订货企业与各构件厂的距离见表13,预应力梁单件重5吨,预制桩单件重3吨,每吨公里运费1元,建立综合考虑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按公司利润最大建立并求解模型。
表12 各构件厂生产能力、单位成本、材料单耗资料表13构件厂厂与订货企业之间的距离(公里)2.问题分析根据构件公司构件厂现接受五个企业预应力梁和预制桩的订货和价格,构件公司各构件厂再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单位成本、材料单耗等资料,还有各构件厂所需材料由公司供应,公司到各构件厂的距离,以及公司拥有水泥与钢材的数量和运输成本,预应力梁和预制桩的运输成本等因素。
综合以上条件建立公司利润最大模型。
3.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3.1基本假设以下都是假设 l w z c qiye goujianchang qiye cailiaoshuini ss cailiaogangcai gg m n a b jli(i,j) wl wl(i) wz wz(i) cl cl(i) cz cz(i) kls(i) klg(i) kzs(i) kzg(i) ggj(j) gg(j)ss ss(j) zl zl(j) ll ll(j) a(i,j) b(i,j) m(i,j) n(i,j) n(i,y)。
3.2符号说明l表示预应力梁w表示生产能力(件)z表示预制桩k表示材料单耗(㎏)c表示单位成本(元)qiye表示企业cailiaoshuini表示单位成本预应力梁水泥数量cailiaogangcai表示单位成本预应力梁钢材数量m表示公司供给构件厂水泥的数量n表示公司供给构件厂钢材的数量m(i,j) 表示j企业运输给i构件厂的水泥数量m(i,x)表示i构件厂供给x材料单耗水泥的数量n(i,j) 表示j企业运输给i构件厂的钢材数量n(i,y)表示i构件厂供运输给y材料单耗钢材的数量a(i,j)表示i构件厂运输给j企业预应力梁的数量b(i,j) 表示i构件厂运输给j企业预制桩的数量jli(i,j)表示各构件厂到订货企业的距离wl表示生产能力预应力梁数量wl(i)表示i构件厂生产能力预应力梁的数量wz 表示生产能力预制桩数量wz (i )表示i 构件厂供给j 生产能力预制桩的数量 cl 表示单位成本预应力梁数量cl(i)表示i 构件厂运输给单位成本预应力梁数量 cz 表示单位成本预制桩数量cz(i)表示i 构件厂运输给单位成本预制桩数量 kls (i )表示i 材料单耗预应力梁水泥的拥有量 klg (i )表示i 材料单耗预应力梁钢材的拥有量 kzs (i )表示i 材料单耗预制桩水泥的拥有量 kzg (i )表示i 材料单耗预制桩刚材的拥有量 gg (j )表示公司拥有钢材的数量 ss 表示公司拥有水泥的总量 ss(j) 表示公司拥有水泥的数量 gg 表示刚材到共建成的距离 zl 表示预制桩订货量 zl(j)表示j 预制桩订货量 ll 表示预制梁订货量 ll(j)表示j 订货企业的数量4.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结果 模型的建立 (1)目标函数∑∑∑∑∑∑∑∑∑∑∑∑============------+=415141514151415151445141)(*),()(*),(),(*),(*3),(*),(*5)(*3.0*),()(*2.0*),(10000*345012000*2300max i j i j i j i j j x j x i cz j i b i cl j i a j i jli j i b j i jli j i a j ggj x j n j ggj x j m z(2)约束条件a. i 构件厂供给j 企业预应力梁的数量小于等于i 构件厂生产能力预应力梁的数量∑∑∑===<=414151)(),(i i j i wl j i ab. i 构件厂供给j 企业预制桩的数量小于等于i 构件厂供给j 生产能力预制桩的数量∑∑∑===<=414151)(),(i i j i wz j i bc. i 构件厂供给j 企业预应力梁的数量等于j 订货企业的数量∑∑∑====514151)(),(j i j j ll j i ad. i 构件厂供给j 企业预制桩的数量等于j 预制桩订货量∑∑∑====514151)(),(j i j j zl j i b企业运输给i 构件厂的水泥数量小于等于公司拥有钢材的数量∑∑∑<===54151)(),(ji j j ss j i mf. j 企业运输给i 构件厂的钢材数量小于等于公司拥有钢材的数量∑∑∑<===54151)(),(ji j j gg j i ng. i 构件厂供给j 企业预应力梁的数量乘于i 材料单耗预应力梁水泥的拥有量加上i 构件厂供给j 企业预制桩的数量乘于i 材料单耗预制桩水泥的拥有量等于i 构件厂供给x 材料单耗水泥的数量∑∑∑∑∑∑=======+414141514451),()(*),()(*),(i i i j i j x i m i kzs j i b i kls j i ah. i 构件厂供给j 企业预应力梁的数量乘于i 材料单耗预应力梁钢材的拥有量加上i 构件厂供给j 企业预制桩的数量乘于i 材料单耗预制桩刚材的拥有量等于i 构件厂供给y 材料单耗钢材的数量∑∑∑∑∑∑=======+414141514151),()(*),()lg(*),(i y i j i j y i n i kzg j i b i k j i a(3) 结果分析wl (i )构件厂运输到生产能力预应力梁分别为1000,800,500,450刚好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