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题苏科版 精
- 格式:doc
- 大小:140.51 KB
- 文档页数: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1、凸透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___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
2、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的___ _的像。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6厘米时,可以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镜12厘米时,调整光屏,________(填“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4、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5、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 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 ____。
6、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下方距凸透镜______ 的范围内,要使此时的像放大一点,可以将凸透镜往(填“上”或者“下”)移一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在_____ ___ _范围内,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 _ ___的范围内;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 ___,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 _____的范围内。
7、青少年如患有近视眼,应配戴由制成的眼睛进行视力矫正;中老年如患有远视眼,应配戴由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2019-2020学年度物理八年级上册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苏科版习题精选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为了校园安全,各学校均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关于监控摄像头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A、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B、与近视眼镜成像原理相同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3D电影具有三位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作银幕的布越光滑越好C、画面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1倍的镜头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的位置【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把物体放到凸透镜前16cm处可得到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现将物体向凸透镜移近8cm时,得到的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无法判断【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ABC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 )A、小于20cmB、大于20cm小于40cmC、等于40cmD、大于40cm【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小明用奶奶的老花镜镜片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5 cm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单选题1.如图是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偏食照片,下列光现象和日偏食成因相同的是()A.看露珠下的叶脉B.雨后彩虹C.手影游戏D.湖中倒影2.如图所示,、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S是距凸透镜前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点光源,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当点光源S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向右匀速运动靠近透镜时,像的移动情况()A.像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靠近凸透镜方向匀速运动B.像沿O与连线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小C.像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D.像沿与连线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
在光屏上呈现个与凸透镜口径小的圆形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为20.0cmB.该光斑形成的是蜡烛火焰缩小的实像C.该光斑形成的是蜡烛火焰放大的虚像D.该光斑的形成是蜡烛火焰的光的折射现象4.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图示位置时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B.取走光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C.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左移到适当位置也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6.某凸透镜的焦距f=8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u=6cm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B.当u=8cm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u=12cm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当u=20cm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7.一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补充例题〗1.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时发现,当物距u=9 cm时,从凸透镜中看到了正立的像;当u=11 cm 时,在光屏上呈现出倒立的像.那么,当u=26 cm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的像;当u=8 cm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2.使用放大镜的时候,必须把观察的物体放在_______,这时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像.3.一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距蜡烛60 cm处生成一个与烛焰等大的像,现将凸透镜向蜡烛移动20 cm时,则将()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不成像〖课内练习〗1.小军用放大镜看指纹,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做法(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靠近手指;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远离手指;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靠近放大镜;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远离放大镜2.有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且距焦点5 cm处,则所成的像()A.一定是放大的实像B .一定是放大的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 D .一定是缩小的像3.放映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时,则幻灯片在镜头前正确的放置方法应是图4—8中的()图4-84.画出图4—9中物体或像的大致位置.图4-9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在_______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2)由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3)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屏上的像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4)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_(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_______(填“变亮”或“变暗”).(5)如图4—67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则此像的性质是________.(6)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______________范围之内.图4-10。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1.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S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3)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2.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A.50cm﹣60cmB.60cm﹣70cmC.70cm﹣80cm(4)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填“虚”或“实)像.(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填序号).(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整.(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选填“左”或“右”)移.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淸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选填“近视”或“远视”).(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屏上会在距凸透镜15cm处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时凸透镜的焦距为cm;(2)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屏上能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3)当把蜡烛移至某位置时,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总结可得出此类成像条件是,应用这乙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有(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6.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薇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物距μ/(cm)30 20 15 10 5像距v/(cm)15 20 30 40 /(1)第5次实验时所成像的性质:.(2)第1次实验时,小薇若将一近视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3)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判断的理由是.7.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cm,并推算出焦距为(选填字母).A.f<15cm B.15cm<f<20cm C.f>30cm(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在(2)小问的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发光体“F”、凸透镜(焦距为f)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应将光屏向调整,使发光体“F”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保持图中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3)将发光体“F”从图示位置向右移至A点,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移动.(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10.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屛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屛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次数物距/cm 像距/cm1 40 13.52 30 153 25 16.74 20 205 15(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屛放在B点,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屛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在1至3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的、的实像;第5次像距应是cm,此次像比第4次的像(选填“大”或“小”).(3)将蜡烛放在C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屛都得不到烛焰的像,此实验现象可说明的成像特点(“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实验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光屛上的像向移动(选填“上”或“下”).11.如图甲所示,水平光具座上,A处放置蜡烛,B处放置光屏.(1)将图乙装置放置在光具座上AB之间,(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2)将图丙装置放置在光具座60cm的刻度线处,可在光屏上看到倒立(选填“三角形”或“烛焰”)的像;(2)将图丁装置放置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若将蜡烛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淸晰的像.(1)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C.可能不能成像D.可能是正立的像(2)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3)把蜡烛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虛线处.如图乙所示,则烛焰的像.A.会消失B.亮度变暗C.没有变化D.成在光屏上.13.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这样做是让太阳光与凸透镜的平行,调节并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的光斑,光斑的位置为焦点的位簧,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它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透镜的焦距为cm.(2)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在屏上成(倒立/正立)的实像.(3)小明实验后发现,他和小华实验时的物距相同但像距不同,写出两条可能原因.答:、.14.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A.f<13cm B.13cm<f<20cmC.20cm<f<40cm D.f>40cm(2)图示位置的成像情况与(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原理相同.(3)若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些.(4)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15.张亮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cm;(2)实验中,如图乙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3)当烛焰距凸透镜5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填写、“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如果将光源移至距离凸透镜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16.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7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的像.(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倒立放大B.倒立缩小C.正立放大D.倒立等大.17.淮安市开明中学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等大/缩小)、(实像/虚像),生活中成像原理与之相似的是(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2)只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若将透镜用白纸遮住一半,则在光屏上成像的亮度将(不变/变亮/变暗).(4)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小组同学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则这个亮点是(A.凸透镜的焦点,B.太阳的像,C.凸透镜的影子).18.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一个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焦距f=c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选填“虚”、“实”);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如图1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如图2所示,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接下来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或者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加一个镜片(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1)小明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小明再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15cm”刻度线处,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3)小明继续实验,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21.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偏.(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2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应(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这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2)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方”、“上方”或“后方”).2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2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2)实验过程中,在图示位置,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调整光屏位置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2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图示位置的成像情况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原理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些.(2)在光具座45cm处放置一个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矫正原理与这个相同.(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1节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到光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2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的a、b、c、d和e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点,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2)如果把烛焰从d点移到a点,则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不变”).(3)a、b、c、d、e各点中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2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首先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当在纸片上的光斑直径与凸透镜直径相等时,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填“L”、“L/2”或“无法判断”).(2)将蜡烛置于图中a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29.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1)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屏所示,此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2)接着他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的位置,使蜡烛从20cm刻线处向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屏所示.30.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可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节;②调整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标尺20cm时,可将光屏由图乙所示位置向(选填“左”或“右”)慢慢移动,直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③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31.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a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如图b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上.如果不用光屏而用眼睛直接观察此像,则眼睛应位于透镜(选填“左”或“右”)侧.(3)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的(填“倒立”或“正立”).(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蜡烛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32.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颖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她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需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图甲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cm;(2)小颖按图乙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她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3)如图丙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她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移动距离s′s(选填“>”、“<”或“=”).3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的清晰实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实验中在屏上得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的凸透镜中心,则屏上的像(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方(选填“上”或“下”);(4)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眼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3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红进行了以下操作:①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②将蜡烛放在透镜2f之外,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③将蜡烛移至透镜2f与f之间,观察透镜另一侧的光屏,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④将蜡烛移至透镜f以内,将光屏放在蜡烛左侧,观察并记录光屏上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蜡烛远离凸透镜,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2.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3.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4.2019年9月28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采用“智慧出现集成服务系统”,乘客只需“刷”一下脸,就能看到自己的登机口信息,从而顺利登机。
“刷脸”摄像机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则()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机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5.如图所示是一款HiMirror智能梳妆镜。
智能镜子配置的摄像头可以检测脸上的皱纹、黑眼圈,甚至还能检测皮肤的水分和黑色素含量,根据皮肤状态提供合适的化妆和护肤建议。
关于智能梳妆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智能镜子配置的摄像头用的是凹透镜B.在拍摄时,人在透镜两倍焦距外C.靠近梳妆镜时,人在梳妆镜中成的像会变大D.要使人在摄像头中的像变大,人应该在透镜一倍焦距内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7.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质量检测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上”字,则幻灯片上的图片应是()A.B.C.D.2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探究后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使蜡烛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实像B.使蜡烛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缩小的实像C.使蜡烛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使蜡烛位于d点时,成缩小的虚像3 . 如图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
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B.当物距u=30cm时,成的是放大的像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D.当物距u=15cm时,成的是缩小的像4 .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B.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D.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5 .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6 . 如图所示,x轴位于地面的草坪上,x、y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垂直,一平面镜位于图示位置,平面镜两端坐标为M (一2,4)和N(0,4),夜间有一个点光源P(3,0)将光线射向平面镜,再由平面镜反射回地面草坪上,则夜间在x轴的反方向上哪个区域的草坪上光合作用最强?()A.0~-2区间B.0~-5区间C.-3~-7区间D.0~-7区间7 . 如图,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发生了漫反射,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D.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地面发生了折射8 . 物体从凸透镜的5倍焦距处移向透镜的过程中,下列有关成像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总能用光屏找到所成的像B.物体到达2倍焦距处时,成正立、等大的像C.所成的像逐渐向透镜靠近D.只要物距大于焦距,像与物总是位于透镜的两侧9 . 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8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的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10 . 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患远视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期看远处的物体造成B.远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的C.患远视眼的人无法看清近处的任何物体D.远视眼的睫状体一直处于收缩状态11 .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实像D.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于太阳的红外线12 . 变焦照相机可实现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和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梳理】一、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器材】标有长度的光具座,f=10cm(最好在10~20cm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3.调节蜡烛位置,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4.调节蜡烛位置,使物距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5.调节蜡烛位置,使物距u=f,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无法在光屏上看到像。
6.调节蜡烛位置,使物距u<f,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无法在光屏上看到像。
去掉光屏,从光屏这一侧向凸透镜望去,可以看到放大的蜡烛和烛焰。
【实验记录】(数据仅供参考)f=10.0cm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正倒大小是否被光屏承接150.012.5倒立缩小是220.020.0倒立等大是315.030.0倒立放大是410.0/不成像5 5.0/正立放大否【实验分析】1.当u>2f时,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此像为实像。
2.当u=2f时,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等大的烛焰的像,此像为实像。
3.当2f>u>f时,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此像为实像。
4.当u=f时,在光屏上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5.当u<f时,在光屏上不能看到烛焰的像,但从光屏一侧向透镜看,可以在凸透镜中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虚像。
【实验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静态)实验序号物距(u )cm 像距(v )cm 像的性质正倒大小虚实1u >2f 2f >v >f 倒立缩小实2u =2f v =2f 倒立等大实32f >u >f v >2f 倒立放大实4u =f /不成像5u <f/正立放大虚【注意事项】1.光具座的长度要大于凸透镜焦距的4倍、否则无法完成实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有答案)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单选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需要调整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下列照片中的情况属于已经调整好的是()A.B.C.D.2.“牛转乾坤”小组在物理实验室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调节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光屏上出现了一扇“窗户”,此时同学们留意了一下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6cm,同时“窗户”偏光屏上侧,为了使“窗户”的像能成在光屏上都,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A.将光屏往下移B.将凸透镜往下移C.将蜡烛往下移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3.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0cm处,则可以观察到物体成()A.放大的虚像B.缩小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放大的实像4.如图所示,水杯后面20cm处放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看到一个变细的泥娃,此水杯相当于一个柱状透镜,它的焦距可能是()A.7cm B.10cm C.15cm D.25cm5.如图所示,小明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改变鹦鹉和杯子之间的距离,他所看到的像不可能是()A.B.C.D.6.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
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60cm刻度处,继续探究成像特点,则()A.将光屏向右移动,可呈现清晰的像B.将光屏向左移动,可呈现清晰的像C.光屏不移动,就可以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D.将光屏向左移,可呈现缩小的像;将光屏向右移,可呈现放大的像7.在课本《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中有如下的插图,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插图的像。
若凸透镜先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乙→丙→甲→丁D.丙→甲→乙→丁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1.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2.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3. 张宁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1乙时, 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 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图14.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0㎝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B.20㎝C.30㎝D.40㎝5.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放大的像.接着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倒立等大的实像6.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老师要求他观察物距等于5cm 时烛焰所成的像。
实验时,他将点燃的蜡烛移到物距为5cm 处(如图2),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只有光斑(图中未画出)。
(1)下列关于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A ”或“B ”或“C ”)。
A.光斑是烛焰所成的实像B. 光斑是烛焰所成的虚像C. 光斑是烛焰发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2)为了观察物距等于5cm 时烛焰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步骤:。
7.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0㎝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10㎝B .20㎝C .30㎝D .40㎝4.小明组在做“探究凸透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凸透镜焦距.f=5cm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已知物距和成像特点,判断焦距范围
例1. .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 40cm B.30cm C .20cm D.10cm
练一练1.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 )
A.焦距大于30 cm的 B.焦距小于30 cm的
C.焦距等于30 cm的 D.焦距等于15 cm的
练一练2. 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在光屏上不成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 cm B.7cm C.10 cm D.20 cm
*练一练3.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4cm<f<5cm B.2cm<f<4cm C.f<2cm D.5cm<f<8cm
二、已知物距和像距,判断焦距的范围
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7.5cm
B.9cm
C.13cm
D.20cm
练一练:当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像时,测得这时的物距是18cm,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是25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7 cm B.11cm C.17 cm D.25 cm
三、已知物距和焦距,判断成像特点
例3.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5 cm的纸上接收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光屏放在距这个透镜20cm处时,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这个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练一练:当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0cm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若这时将物体移至距凸透镜16cm处,最终得到的像是()
A.放大的像
B.缩小的像
C.倒立的像
D.正立的像
四、已知像距和焦距,判断成像特点
例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的纸上接收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光屏放在距这个透镜15 cm处时,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这个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练一练:当光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时,像距为20cm,若将像距增大到40cm 时,这时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五、已知物距和像距,判断成像特点
例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和光屏调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的性质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无法确定
练一练1:在上图中,若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那么光屏上的像是()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不能成清晰的像
练一练2: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
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则
()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六、根据像的变化调节物距和像距
例6.放映幻灯机时,屏幕上的像太大,想让屏上的像变小些,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将幻灯机移近屏幕,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B.将幻灯机移近屏幕,并使幻灯片靠近镜头
C.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并使幻灯片靠近镜头
练一练1: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练一练2: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做法是 (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离放大镜稍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