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1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变式1】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险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天天练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单选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 cm的地方,在离物体45 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90 cm,像是放大的B.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8 cm,像是放大的C.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 cm,像是放大的D.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 cm,像是缩小的3.(2020·武汉中考)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
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4.如图所示是航拍的大地震时的楼房倒塌现场。
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A.小于50 mmB.大于100 mmC.等于50 mmD.大于50 mm小于100 mm5.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B.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漫反射现象中光路是不可逆的B.同一个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C.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可能大于入射角D.凸透镜能成正立的实像7.(2021·厦门质检)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照片尺寸相同),这时摄影师应采取()A.照相机离小明远一些,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B.照相机离小明近一些,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C.照相机离小明近一些,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照相机离小明近一些,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不变8.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专题练习班级姓名学号基础知识回顾1. ①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②怎样区分一个透镜是凹透镜还是凸透镜:1)2)3)④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成像性质像距 v应用⑤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远离、靠近)凸透镜,同时像(变大,变小)。
⑥成放大像、缩小像的分界点是点。
成虚像及实像的分界点是点。
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接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1)2)3) .2.作图题:F 10cm F 10cmF10cm F10cm F10cm F 10cm 【要点部分】一、用作图法做出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下图中凸透镜焦距为f=10 cm )1.当u>2f 时,成倒立 的实像,则像距的范围 。
2.当f<u<2f 时,成倒立 的实像,则像距的范围 。
来源:Z §xx §k]3.当u<f 时,成正立 的 像 来源:学科网]4.当u=2f 时,成倒立 的实像,则像距的范围 。
5.当u=f 时二.典型例题◆已知物距和焦距,判断成像特点例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30 cm 的纸上接收到一个很小F10cmF 10cmF10cmF 10cm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练一练.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已知物距和成像特点,判断焦距范围例2.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20cm B、30cm C 、60cm D、80㎝练一练1. 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已知像距和和焦距,判断成像特点例3.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的纸上接收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光屏放在距这个透镜15 cm处时,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这个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练一练2.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练习】1.在凸透镜成像的观察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则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含答案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2.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A.正立的放大虚像B.倒立的缩小实像C.倒立的放大实像D.无像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4. 在银幕上看到的电影画面都是正立的,在放电影时应将电影胶片( )A. 正立着放在小于凸透镜2f的位置上B. 倒立着放在小于凸透镜2f的位置上C. 正立着放在凸透镜2f和f之间的位置上D. 倒立着放在凸透镜2f和f之间的位置上5.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C.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改变物距4次,每次都能通过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记录的这四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其中数据错误的是( )A. u=15 cm,v=19.3 cm B . u=25 cm.v=17.3 cmC. u=20 cm,v=20 cmD. u=30 cm,v=15.2 cm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调整实验装置时,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练习题一、选择题1. 凸透镜是指()。
A. 中央厚、两头薄的透镜B. 中央薄、两头厚的透镜C. 厚薄均匀的透镜D. 不规则形状的透镜2. 凸透镜的主要特点是()。
A. 两个焦点B. 厚中薄两头C. 成像大小不变D. 非线性成像3. 凸透镜焦距为正的情况下,其成像为()。
A. 实焦B. 虚焦C. 无焦D. 无法确定4. 凸透镜焦距为负的情况下,其成像为()。
A. 实焦B. 虚焦C. 无焦D. 无法确定5. 凸透镜呈现实像的条件是()。
A. 物距大于焦距B. 物距等于焦距C. 物距小于焦距D. 物距无关二、解答题1. 物体距凸透镜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聚焦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实像。
实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只是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2.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位置摆放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完全平行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无限远的地方,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3.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发散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透镜的同侧,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4. 凸透镜放大器的原理是什么?解答:凸透镜放大器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特性来放大物体的影像。
凸透镜主要通过将光线聚焦,使得物体的影像放大,从而增加观察者的观察能力。
凸透镜放大器的成像原理可以用凸透镜成像公式来解释,即1/f = 1/v - 1/u,其中,f为透镜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通过调整物体和透镜的距离,可以使得影像变大,以实现放大效果。
5. 请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1.下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3.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4.(2020·湖南常德中考)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被应用在了照相机上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6.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的虚像。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些。
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7.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法车辆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2.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假设光屏上下足够长,根据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B. 此时光屏上能看见一个放大、倒立的像C. 移动光屏至凸透镜的左侧并左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D. 将蜡烛移到刻度尺左侧30cm处,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需将图中的光屏向右移3.马路上的一种球形交通摄像头能拍清楚几百米远的物体.如图所示为这种摄像头成像的示意图,镜头与像屏的位置都不变,两者间距很小.图中0是透镜的光心,E是主光轴与屏的交点,M是线段OE的中点,被跟踪的汽车前车牌在靠近摄像头时总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车驶近摄像头的过程中()A.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0点与M点之间B. 透镜的焦距不变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C.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O点与M点之间D. 透镜的焦距变化且右侧焦点一定在M点与E点之间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5.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B.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C.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D. “刷脸”时,若发现成像太大,则消费者应靠近摄像头6.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B.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C. 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D. 将透镜遮挡一部分,则一定不能成完整的像7.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A. B.C. D.8.某同学经过一节课的凸透镜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他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A. 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 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D.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9.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 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B. 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C. 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1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情景,烛焰位于凸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6小题)1.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时,在光屏的中央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上的像与投影仪成像性质相同B.小丽用不透明的书挡住烛焰的上半部分,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C.如果将图中光屏和蜡烛换个位置,光屏上仍能承接清晰的像,成像性质与投影仪成像相同D.小丽摘下自己戴的近视眼镜,将镜片放在图中蜡烛和透镜之间,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承接清晰的像2.如图1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图2中A、B是同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监控摄像头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相同B.摄像头的镜头拍摄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C.照片中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因为车是光源D.由照片A、B可以看出汽车是迎着摄像头方向行驶3.目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面对摄像头,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系统自动拍照,扫描面部特征,确认身份信息后,即可完成交易。
无需钱包或手机,整个交易过程不超过5s。
由此应用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刷脸支付”过程,人脸是光源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C.扫描仪获取的信息是人脸反射的光再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肤色有差异但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4.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5.如图所示是用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练习题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在屏上恰好能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用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屏上的像会:()A. 只存在下半部分;B. 只存在上半部分;C. 消失;D. 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稍暗些。
3.两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A. 一定相交于一点B. 一定会聚于焦点C. 一定靠拢但不一定相交D. 一定发散4.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 平面镜B. 凸透镜C. 凹透镜D. 凹面镜5.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前三种像都可以看到6.物体距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7.物体距凸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8.在距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9.在距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 5cmB. 1 0cmC. 15cmD. 20cm10.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f<2cmB. 2cm<f<4cmC. 4cm<f<5cmD. 5cm<f<8cm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 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 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 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12.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1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所选用的仪器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以及________。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1.徐爷爷用焦距为8厘米的放大镜看书,通过放大镜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上正立放大的文字,则书离放大镜的距离可能是()A.5厘米B.8厘米C.12厘米D.20厘米2.用水彩笔在磨砂屯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观察图案在墙上所成的像不可能发生的是( )A.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B.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C.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D.看不到像3.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
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增大物距D.减小取景范围4.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A.B.C.D.5.“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现在许多道路上都会安装有电子眼.如图甲所示是某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电子眼”,图乙为“电子眼”监督路面交通情况时拍下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实像B.“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虚像C.“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虚像D.“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实像6.要把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8 cm B.等于8 cmC.小于8 cm D.大于8 cm,小于16 cm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平面镜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B.实像可以拍摄,虚像不能拍摄C.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也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20cmC.30cm D.40cm10.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当物体置于镜前2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A.倒立、缩小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道)1、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乙图中的A.B.C.D.3、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轴MN上,凸透镜位置固定。
当点光源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点光源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
则凸透镜位于()A.A的左侧B.AB之间C.BC之间D.C的右侧4、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5、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该物体放大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5cmC.10cmD.5cm6、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将蜡烛放置在某一位,调节透镜另一侧的光屏,成一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移动蜡烛的位置,并再次调节光屏,当光屏距离透镜16cm时,成一倒立放大的像,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6cmB.8cmC.10cmD.12cm8、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下半部分被截去,其上半部分的高度为L.在其左焦点F处放有高为L的发光物AB,在右焦点F',处放有一平面镜MN.则关于AB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B.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AB的上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下半部分不成像D.AB的下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上半部分不成像9、如今武汉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10、下列关于家庭防盗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钢制防盗门的材料属于合金B.通过防盗门上的猫眼能看见敲门的人,是正立、放大的像C.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防盗门锁孔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末容易打开,铅笔芯粉末起润滑作用11、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小丽观察并记录了像在光屏上的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像不断变大B.像始终是实像C.像始终是倒立的D.像先变小后变大15、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1.如图所示NN1是水与空气的界面,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N N1N N1N N1N N1A B C D2.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将:() A.不变 B.逐渐减小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月明”,这两句诗描述的分别是光的:A.反射、反射B.反射、折射 C折射、反射D.折射、折射()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8cm C.10cm D.18cm()5.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如图8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间C.一定小于8cm.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6.在凸爱镜的主轴上离透镜1.5f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f为凸透镜的焦距,则细杆成像的位置在A、Ⅰ区B、Ⅱ区 C、Ⅲ区 D、不成像( )7.当物体离凸透镜6厘米时,物体通过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离透镜20厘米时,物体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焦距范围是( )A、f<6cmB、f>20cmC、10cm<f<20cmD、60cm<f<10cm8.如图所示,表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并射出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9.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中心10cm的地方出现一个小亮点;那么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中心15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就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10.有一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厘米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厘米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 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D. 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11.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C.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12.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b c 漫反射 太阳光 光 屏 d 红 紫 a A .图a 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b 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C .图c 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D .图d 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13.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A .“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B .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C .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 .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14.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 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15.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 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 处后( )A .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D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16.如图所示,A 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1. 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可以使光线产生聚焦或发散的作用。
凸透镜的两侧都是凸面,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焦到一个焦点上。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以下几点:a) 凸透镜成像的位置: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会聚焦到一个焦点上,焦点的位置取决于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
b)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成像物体的大小与距离凸透镜的位置有关系,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物体就越小。
c) 凸透镜成像的方向:成像的方向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位置,通常遵循朝向凹透镜的方向。
3. 假设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会产生聚焦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一个焦点上。
这样就会产生实际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4.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和光轴之间,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和光轴之间,凸透镜会产生聚焦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焦点上。
这样就会产生实际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5.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前面,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前面,凸透镜会产生发散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发散出去。
这样就会产生虚拟的放大的直立的虚像。
6. 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后面,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的后面,凸透镜会产生发散作用,使得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发散出去。
这样就会产生虚拟的放大的直立的虚像。
7. 一个物体的位置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的位置是变大还是变小?为什么?一个物体的位置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的位置是变小的。
这是因为物体离得越远,凸透镜所产生的焦距会变小,导致成像的位置变小。
8.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成像后,会产生实像还是虚像?大小是正的还是负的?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在成像后,会产生实像。
在凸透镜的成像过程中,实像的大小是正数。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练习题1、平行主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到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___到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一个透镜有两个________。
2、如果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______________光线。
3、小林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后10cm处得到一个最清晰的亮斑,接着他用烛焰作物体,在光屏上得到了和烛焰等大的像,此时,烛焰距光屏________cm。
4、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5、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B、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D、光屏上没有像,需要重新调整光屏位置才能有像呈现在光屏上-1E6、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抽上距透镜15cm和6cm处,两次成的像 ( )A、都是放大的像B、都是正立的像C、都是实像D、都是虚像7、用凸透镜在屏上已得到烛焰所成的清晰的像,现用一块圆形黑板糊上凸透镜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是 ( )A、像没有了B、像的中间看不见了C、像比原来变暗了D、像与原来没变化8、用一直径为20cm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光轴的光屏,光屏上显现出一个直径是10cm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A、10cmB、20cmC、30cmD、无法确定9、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B、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C、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10、完成下图所示的光路图。
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一、选择题1.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2.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有可能为( )A.3cm B.5cm C.7cm D.14cm4.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A.平面镜B.凸透镜C.凸面镜D.凹透镜5.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A.100mm以外B.恰为50mm C.50mm以内D.略大于50mm6.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7.在凸透镜前有一个物体,当它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30cm,它对应的像却远离透镜移动了10cm,那么( )A.物体可能在离透镜1倍焦距内移动B.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外移动C.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与焦点间移动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8、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8cm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10cm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u=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B.u=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像C.u=9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D.u=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9、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10、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3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二、填空题1.在图中的凸透镜焦距为15cm,则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cm,其像的位置在_______cm与_______cm之间,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5cm ,则相机中的胶卷应放在_______cm与_______cm之间的位置.3.在“研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实验中,用粉笔在桌面上画一直线,在直线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和_______,并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应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约在______.凸透镜焦距为5cm,通过调节,使光屏上出现缩小的烛焰清晰的像,这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是______.5.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烛焰的像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只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那么应将凸透镜_______移动.(选填(“向下”或“向上”)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_cm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7、表中为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记录下某透镜的成像情况,由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下表可推知该透镜的焦距应是__________________.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必须先________,然后把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__大致在________.9、在“研究凸运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凸运镜焦距的简易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你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________.《眼睛和眼镜》练习题一、填空题1、如右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_____像(填“实”或“虚”)。
知识改变命运NO.9 在光的世界里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成像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A ·课程标准检测(60分)一.精心选一选(3分×10=30分)1.图9-1中哪个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 )2.如图9-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 )A .反射角等于30°B .折射角大于反射角C .折射角等于反射角D .以上说法不对3.如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路径一定是直线B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C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知识改变命运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在池边看到水中的月亮B .日食、月食的形成C .在树荫中总有很多的小圆光斑D .太阳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路径是弯曲的5. 如图9-3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 .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 .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C .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 .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6.一凸透镜焦距是8cm ,当物体距焦点5cm 时,则物体成像情况是( )A .一定成放大的实像B .一定成放大的虚像C .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D .一定能用光屏承接像7.某校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小了点,应怎样调节()A.放映机离屏幕远些,胶片离镜头远些B.放映机离屏幕远些,胶片离镜头近些C.放映机离屏幕近些,胶片离镜头远些D.放映机离屏幕近些,胶片离镜头近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B.光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C.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在折射时光路是不可逆的D.光线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它在水中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9.(多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B.我们看到水中的石块和蓝天白云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将筷子放入水中,看上去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D.皮鞋擦得又黑又亮,这个“亮”是表示皮鞋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10.(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物体经凸透镜总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二.耐心填一填(3分×6=18分)11.如图9-4所示的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在蜡烛从P 点左侧向F 点靠近的过程中,调节光屏的位置,能观察到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蜡烛移动到F 点与O 点之间时,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实像,这时,怎样观察烛焰的虚像?说出你观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12.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滴一个小水珠(直径约5mm ),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透过水珠看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_______(填“大”“小”或“一样大”),这说明小水珠相当于_____________,此时,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13.“每天测量体温”是科新中学预防“非典”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9-5所示有四位同学分别沿A 、B 、C 、D 方向读数.你认为沿_______方向读数要方便一些,原因是体温计在设计时对于这个方向应用了__________.14.诗人李白月下独自饮酒,即兴赋诗:“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中三人,除诗人本人外,另两人是由光现象产生的.其中一人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另一人是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15.如图9-6所示,由玻璃砖下表面A 点射出一条光线,在玻璃砖上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由图中提供的数据可知,入射角为________,反射角为__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16.如图9-7所示,由于大气层是_____________的,太阳光在大气层内传播的路径是________的,因此,清晨太阳还没有升到地平线以上时,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太阳的______(填“虚”或“实”)像,这实际上是光的_________现象.三.实验探究(6分)17.小明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明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同他一道完成如下工作.(1)要能完成探究还需要的器材有哪些?(2)简要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3)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4)在这次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四.综合应用(6分)18.完成下列光路图(图9-8)B·创新思维拓展(40分)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五.认真选一选(4分×2=8分)19.如图9-9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20.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9-10甲所示.为 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0乙所示,摄影师应将镜头适当地( )A .向下并且向左移B .向下并且向右移C .向上并且向左移D .向上并且向右移六.细心填一填(4分×2=8分)21.小华参观展览会,在如图9-11所示的一个小展览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屏风是______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像(填“虚”、“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22.实际生活中常见到如下现象:①手影,②海市蜃楼,③倒影,④月食,⑤电影,⑥二泉映月,⑦对镜梳妆.可以把上述现象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其共同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其共同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其共同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七.科学探究(6分)2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表格中.知识改变命运请你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写出两条填在横线上.(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综合应用(6分×3=18分)24.如图9-12中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水中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光学作图来确定哪是实际的飞机.25.有月亮的夜晚,我们抬头看见的月亮比月亮的实际位置是________(选填“偏高”、“一样高”、“偏低”),图9-13中的月亮为实际月亮,请通过作图作出看到月亮像的大致位置.(说明:作图时将大气层作为均匀介质看待)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26.在用如图9-14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陈明和赵红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无论移动到哪里,他们始终都没有看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指出正确的做法.(图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成像1.C 2.D 3.C 4.D 5.D 6.C 7.B 8.B 9.ABD 10.BC11.变大;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蜡烛 12.大;放大镜;正立;放大;虚 13.B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4.诗人的影子;光的直线传播;诗人在酒中的倒影;光的反射15.300;300;46016.不均匀;弯曲;虚;折射17.(1)太阳光,刻度尺(2)①利用玻璃凸透镜会聚太阳光,用刻度尺测焦距;②按上述方法再分别测出水晶透镜、塑料透镜的焦距③比较分析,得出结论(3)表格可如下设计:(4)控制变量法18.如图所示19.D 20.B 21.凸透镜;实;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22.第一类:①④;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第二类:③⑥⑦;与光的反射有关;第三类:②⑤;与光的折射有关.23.(1)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对于同一凸透镜,物体到凸透镜距离越远,像到凸透镜距离越近(2)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凸透镜,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知识改变命运精品文档你我共享24.如图所示25.如图所示26.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他们让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由远及近,先把蜡烛固定在某一位置,然后移动光屏去承接烛焰所成的像.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