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动态演示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50
一、概述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事物的本质、结构和相互关系,其中包括光学的成像规律。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凸透镜成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围绕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演示展开讨论。
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1. 凸透镜的性质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它的两面都是凸面。
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它们会被凸面收敛,然后聚焦在透镜的焦点处,形成一个实像。
2. 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聚焦位置。
焦距的大小与透镜的曲率半径有关,可以通过透镜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来计算。
3. 光线的成像规律根据凸透镜的性质和焦距,可以得出光线在通过凸透镜后的成像规律: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焦在焦点处,形成一个倒立实像。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演示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进行一场生动的实验演示。
在实验中,需要准备一架光具、一块光板和一块屏幕。
1. 材料准备需要准备一架光具,其中包括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可移动的光板。
另外,还需要一块屏幕,用来观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聚焦情况。
2. 实验操作将凸透镜放在光具上固定好,然后把光板放在透镜的一侧,使光线通过凸透镜后聚焦在屏幕上。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光线的聚焦过程,体会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聚焦现象,从而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通过调整光板的位置和观察聚焦位置的变化,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不仅是物理知识,还有着许多实际应用。
比如在光学仪器制造中,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被应用到望远镜、显微镜等产品中,帮助人们观察微小物体或者远处景物。
在医学领域中,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被广泛应用。
比如眼镜和隐形眼镜就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来矫正视力,使得近视、远视等眼睛问题得到改善。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时倒立,有时正立,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1)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2)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由此看来像的虚实与物距有关.3、合作互动探究新知图1(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1所示摆放.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活动1: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2活动2:如图3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3活动3:如图4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4活动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活动5: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54、实验计录及实验结论∣V∣表示像距的绝对值二、凸透镜成像的图像1、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像光路图如图甲(A、B为二倍焦距处,后同)所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