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5.1质量守恒定律--2
- 格式:ppt
- 大小:869.50 KB
- 文档页数:21
5.1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水结冰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有些化学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由于质量守恒,将a g氧气和b g氢气混合点燃一定得到(a+b)g水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膨胀后变瘪C.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到室温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大于木炭的质量B.小于木炭的质量C.等于木炭的质量D.无法比较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新型催化剂,将CO2和H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和另一种物质。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丁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写成CH26.高氯酸铵(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B.Cl2C.O2D.N27.充分加热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b)g B.(a-b-c)gC.(a+b-c)g D.(a-b+c)g8.将16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6g 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 C和8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1∶1B.2∶1C.3∶1D.4∶19.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10.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 x21101则与此反应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表中x的值应该是8B.该反应可表示为丁甲+乙+丙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甲、乙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二、填空题11.比较下列物质的质量大小,用“>”“<”或“=”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学反思本课题分为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先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实为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再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与论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5-1】和【实验5-2】,使学生能够透过不同情况下测量结果的表象,深入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的本质。
然后结合教材中给出的图5-7,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部分,先回顾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然后介绍化学家为了更方便地描述与记录化学反应,使用了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表示化学反应,从而创造了化学方程式,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以及正确的读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3.认识化学方程式并能说出化学方程式包含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组实验和史实交流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习运用“宏观现象”与“微观解释”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学习,对化学反应的认识由定性上升到定量。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感悟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含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读法。
教学难点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并能用于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题5.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概念。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会读化学方程式,并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课前准备】1、写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水电解、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概念: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计算O2、H2O、(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1)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
(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 + 16=18。
(3)(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2 + 32 + 16 ×4=132。
【新课学习】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导入在我们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来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这些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任务一:化学方程式概念和意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组内讨论完成下列学案。
1、请同学们仔细观观察下图,弄清楚一个表达式所含有的信息。
2、化学方程式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3、总结:化学方程式意义(1)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明各个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目比;(3)表明各个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系数);任务二:化学方程式读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PPT,以C+O2CO2为例会读化学方程式,组内讨论完成下列学案。
1、总结:化学方程式读法:以C+O2CO2为例。
(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微观: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3)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4)注意事项:“+”读作“和”;“=”读作“反应生成”。
5.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课前预习1.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 2 ===== 2P 2O 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在X +2O 2CO 2+2H 2O 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 的化学式为A.CH 4B.C 2H 5OHC.CD.CO3.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ag ,燃烧后的质量为bg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cg ,水蒸气的质量为dg ,则产物共 g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g 。
◆随堂检测1.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2244322NH NO N O 高温□−→−−↑+↑+。
则□中的物质应为 A.H 2B.H 2OC.H 2O 2D.HNO 32.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甲+丁→H 2O ②乙+丁→CO 2 ③丙+丁→H 2O+CO 2。
则丙可能为 A.H 2 B.CH 4 C.C 2H 5OH D.CO3.高铁酸钾(K 2FeO 4)是一种具有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
它与水反就的化学方程式为:↑++↓=+232423O 8X 4Fe(OH)O 10H FeO 4K ,则X 的化学式为A.K 2OB.KOHC.KD.KH4.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的质量/g未测定21109已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旧称系数)的比为A.1∶1B.1∶2C.1∶3D.2∶15.小明同学对化学反应A2+3B2===2C的理解错误的是A.C的化学式为AB3B.若a g A2完全反应生成bgC,同时消耗(b-a)gB2C.若m g A2和n g B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 CD.若A2和B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 和y,用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y)6.在—个密封容器内有X、Y、M、N四种物质,在—定条件下反应—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1)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2)X可能是____________;(选填“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3)反应过程中,物质M与物质Y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5.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责任编辑:曾建容 使用者:九年级学习目标:1.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
2.初步认识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 从宏观和微观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独立完成,后代表展示。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 。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也没有改变。
二、新知探究:化学方程式活动(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注意: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 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 。
③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 。
)2.应用: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2.4g 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 ,消耗氧气________g⑵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硝化甘油(C 3H 5N 3O 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 气体:4C 3H 5N 3O 9+5O 2=12A +12CO 2+10H 2O ,则A 的化学式为( ) A .NO B .NO 2 C .N 2 D .N 2O 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组成。
例:已知铜锈在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生成水、氧化铜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铜锈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元素。
活动(二):化学方程式(阅读书P 96 -97,独立完成第1题,讨论完成第2、3问)1.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右图化学方程式为例)⑴质: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22COO C 点燃====+“___” “反应条件” “______” __________生成物⑵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