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2)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31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教案一、导入复习同学们应该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即发生了质变,那么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相等)化学上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二、考情分析: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在中考试题中的考查情况三、出示复习目标四、复习过程(一)抽生复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注意事项师: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是我们解好各类题的关键,我们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边讲边练)1、“化学反应”是前提。
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定律不适用物理变化。
2、“参加化学反应”是基础。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过量的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守恒”是目的。
“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分子数目守恒等。
4、”质量总和”是核心。
要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都计算在内。
同学们,可不要忽略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啊。
特别是气体的质量。
然后请学生齐读一遍!(三)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科学探究的注意事项质量守恒定律常常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考虑气体的影响!1、当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时,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2、小练习:下列反应中,哪些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哪些反应可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四)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1、请从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为什么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演示水通电分解的动画并讲解◆总结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来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在此过程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可总结为——两变、五不变)⑴两个一定改变:①宏观:一定改变;②微观:一定改变。
⑵五个一定不变:宏观:①元素不变;②反应前后各物质不变。
课题5.1 质量守恒定律【基础篇】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种类和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物质的总质量2.下列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且能看到天平保持平衡现象的是()A.在空气中对铜片加热B.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C.铜和硝酸银溶液混合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3.根据化学方程式:S+O2S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A.反应条件是点燃B.反应物是硫和氧气C.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个数比为1:14.已知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S═3S+2H2O,则X的化学式为()A.SO2B.SO3C.H2SO3D.H2SO4 5.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7:8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D.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A.烧碱B.硝酸钠C.氯气D.氢气7.对于化学方程式 S+O2SO2的读法不正确的是()A.硫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等于二氧化硫B.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C.1个硫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D.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8.(2020春•仙居县期末)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C.将红墨水注入水中D.将MnO2加入双氧水溶液中9.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B.1g氢气和lg氧气化合后生成了2g水C.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少了10.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B.镁条燃烧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增加C.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D.打开盛装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会变小【提高篇】11.(2020•河南模拟)铜与浓硝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H2B.HCl C.NO2D.N212.(2020春•新泰市期末)某可燃气体A与7.2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 H2O和8.8g CO2,则A气体中()A.一定含C、H元素,不含O元素B.可能含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D.不能确定13.(2020•马龙区校级模拟)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方法;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实验器材、化学试剂;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上节课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二步:实验操作(2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3-4人;2.实验材料包括:锌粉、硫磺粉、天平、试管、点火器;3.操作步骤:–步骤一:将锌粉和硫磺粉分别称取一定质量放入两个试管中;–步骤二:用点火器分别将两个试管中的物质点燃;–步骤三:观察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步骤四: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第三步:实验讨论(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3.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并与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对比。
第四步: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结论,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2.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3.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和困惑。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留下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指出在任
何封闭系统中,质量是守恒的,即质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
消失,只能从一个形态转化为另一个形态。
在任何物理或
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表示:
初始质量 = 最终质量
这个定律适用于宏观或微观的物质变化,无论是固体、液
体还是气体状态,都适用该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很多领
域都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化学反应、核反应、能量转换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