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华师版)习题课件 周周清 3
- 格式:ppt
- 大小:434.00 KB
- 文档页数:17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整式的乘除: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
2.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3. 分式及其运算: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性质、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
4. 数据统计与处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频数与频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及其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运算能力。
2. 学会使用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重点: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法、乘法公式、提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等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蓝有2个苹果,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 新课讲解:(1)整式的乘除:讲解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
(2)因式分解:讲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3)分式及其运算:讲解分式的概念、性质、乘除法、加减法。
(4)数据统计与处理: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频数与频率。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及其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法。
3.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3x^2 4x,5a^3 2a^2,(x+2)(x+3)。
(2)因式分解:x^2 4,a^2 4a + 4。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整册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与内容1. 第一章:平面图形1.1 平面图形的认识1.2 线段的性质1.3 角的概念1.4 相交线与平行线2. 第二章:几何变换2.1 轴对称变换2.2 平移变换2.3 旋转变换3. 第三章:三角形3.1 三角形的性质3.2 三角形的分类3.3 三角形的内角和3.4 三角形的外角4. 第四章:解一元一次方程4.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4.3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5. 第五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5.1 不等式的概念5.2 不等式的性质5.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5.4 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理解线段、角的概念,以及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几何变换的原理,包括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3. 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内角和外角的概念,以及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4.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步骤,以及解方程的方法。
5. 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以及解不等式组的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几何变换的原理和应用。
2.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和计算。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4.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重点:1.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 几何变换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3.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5.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剪刀、彩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讲解(15分钟)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章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几何变换的原理、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整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实数1.1 有理数的复习1.2 无理数的定义与性质1.3 实数的分类与运算2. 第2章代数表达式2.1 代数式的概念2.2 代数式的运算2.3 代数式的化简3. 第3章一次方程与不等式3.1 一次方程的概念3.2 一次方程的解法3.3 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与解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2. 学会列式、化简代数表达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掌握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的概念与运算,代数表达式的化简,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
2. 教学重点:实数的性质与运算,代数表达式的运算规律,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实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实数的定义、性质和分类,配合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代数表达式的运算和化简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定义、性质和分类2. 代数表达式的运算规律和化简方法3. 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实数的运算练习。
(2)填空题:代数表达式的化简。
(3)解答题: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2)探索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更多解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新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进行设计,具体章节内容涵盖: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三角形”,第七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八章“概率初步”。
详细内容包括: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2. 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周长、面积计算;3. 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的概念;4.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类,熟练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3. 初步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的概念;4. 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概率的计算;2. 教学重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函数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2. 讲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解析;3. 介绍三角形的性质与分类,通过例题讲解计算方法;4. 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引入函数概念;5. 讲解概率初步知识,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计算;6. 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2. 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及计算方法;3. 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概念;4. 概率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上,点Q在直线b上,且∠APQ=45°,求证:∠BQP=135°。
(2)计算三角形ABC的周长和面积,已知AB=5cm,BC=7cm,AC=8cm。
(3)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购买商品满100元,可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奖品有: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20%,谢谢参与65%。
第1篇一、引言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周周清”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关于初中数学教研组周周清的详细内容。
二、周周清活动背景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周周清活动,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之间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3.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周周清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4.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周周清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三、周周清活动内容1. 教师备课(1)每周一,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备课讨论,明确本周教学目标、重难点。
(2)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3)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分享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备课质量。
2. 学生作业(1)教师布置适量、合理的作业,确保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每周二至周四,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
(3)教师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3. 教学反思(1)每周五,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
(3)教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 学生辅导(1)教师利用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3)鼓励学生主动请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周周清活动效果1.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周周清活动,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成绩稳步提升:学生通过周周清活动,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成绩稳步提升。
3.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检测内容:7.1-7.2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方程组⎩⎪⎨⎪⎧x +y =1,2x -y =5的解是( D )A.⎩⎪⎨⎪⎧x =-1y =2B.⎩⎪⎨⎪⎧x =-2y =3C.⎩⎪⎨⎪⎧x =2y =1D.⎩⎪⎨⎪⎧x =2y =-1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97x +4y =11,197x =19-2y ,可得y 等于( A )A .-4B .-43 C.53D .53.若二元一次方程组⎩⎪⎨⎪⎧x +2y =3,3x -2y =4的解为⎩⎪⎨⎪⎧x =a ,y =b ,则a -b =( D ) A .1 B .3 C .-15 D.984.已知⎩⎪⎨⎪⎧3x =4+m ,2y -m =5,则x 与y 满足的方程为( C )A .3x +2y =1B .3x -2y =1C .3x -2y =-1D .3x -2y =95.(2018·深圳)某旅店一共70个房间,大房间每间住8个人,小房间每间住6个人,一共480个学生刚好住满,设大房间有x 个,小房间有y 个.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 )A.⎩⎪⎨⎪⎧x +y =708x +6y =480B.⎩⎪⎨⎪⎧x +y =706x +8y =480 C.⎩⎪⎨⎪⎧x +y =4806x +8y =70 D.⎩⎪⎨⎪⎧x +y =4808x +6y =706.利用两块长方体木块测量一张桌子的高度.首先按图①所示方式放置,再交换两木块的位置,如图②所示方式放置.测量的数据如图,则桌子的高度是( D )A .73 cmB .74 cmC .75 cmD .76 cm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7.方程组⎩⎪⎨⎪⎧5x -2y -4=0,x +y -5=0的解是__⎩⎪⎨⎪⎧x =2,y =3__.8.已知方程组⎩⎪⎨⎪⎧x +2y =6,2x +y =9,不解方程组,则x +y =__5__,x -y =__3__.9.若(x -y +3)2+|2x +y |=0,则x =__-1__,y =__2__.10.二元一次方程组⎩⎪⎨⎪⎧x +y =1,kx +2y =5的解是方程x -y =1的解,则k 的值为__5__.11.某班有40名同学去看演出,购买甲、乙两种票共用去了370元,其中甲种票每张10元,乙种票每张8元,设购买了甲种票x 张,乙种票y 张,由此可列出方程组:__⎩⎪⎨⎪⎧x +y =40,10x +8y =370__. 12.(2018·临安区)已知:2+23=22×23,3+38=32×38,4+415=42×415,5+524=52×525,…,若10+b a =102×b a符合前面式子的规律,则a +b =__109__. 三、解答题(共52分)13.(10分)用代入法解方程组:(1)⎩⎪⎨⎪⎧y =3x -7,5x +2y =8; (2)⎩⎪⎨⎪⎧x +3y =-1,3x -2y =8. 解:⎩⎪⎨⎪⎧x =2,y =-1 解:⎩⎪⎨⎪⎧x =2,y =-114.(10分)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1)⎩⎪⎨⎪⎧3x +2y =5,2x -y =8; (2)⎩⎪⎨⎪⎧x 3+y4=2,3x -4y =-7.解:⎩⎪⎨⎪⎧x =3,y =-2 解:(2)⎩⎪⎨⎪⎧x =3,y =415.(10分)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1)⎩⎪⎨⎪⎧x -2y =0,3x +2y =8; 解:⎩⎪⎨⎪⎧x =2,y =1(2)⎩⎪⎨⎪⎧3(x -2y )+4y =2y -1,2x +5y =7.解:⎩⎪⎨⎪⎧x =1,y =116.(10分)已知方程组⎩⎪⎨⎪⎧3x +5y =m +2,2x +3y =m 的解适合方程x +y =8,求m 的值.解:⎩⎪⎨⎪⎧3x +5y =m +2,①2x +3y =m.②①-②,得x +2y =2.④于是有方程组⎩⎪⎨⎪⎧x +y =8,③x +2y =2.④④-③,得y =-6,将y =-6代入③,得x =14,将x =14,y =-6代入②得m =2×14+3×(-6),即m =1017.(12分)(娄底中考)假如娄底市的出租车是这样收费的:起步价所包含的路程为0~1.5千米,超过1.5千米的部分按每千米另收费.小刘说:“我乘出租车从市政府到娄底汽车站走了4.5千米,付车费10.5元.” 小李说:“我乘出租车从市政府到娄底汽车站走了6.5千米,付车费14.5元.” 问:(1)出租车的起步价是多少元?超过1.5千米后每千米收费多少元?(2)小张乘出租车从市政府到娄底南站(高铁站)走了5.5千米,应付费多少元? 解:(1)设出租车的起步价是x 元,超过 1.5千米后每千米收费y 元,依题意得,⎩⎪⎨⎪⎧x +(4.5-1.5)y =10.5,x +(6.5-1.5)y =14.5,解得⎩⎪⎨⎪⎧x =4.5,y =2,出租车的起步价是4.5元,超过1.5千米后每千米收费2元 (2)4.5+(5.5-1.5)×2=12.5(元),小张乘出租车从市政府到娄底南站(高铁站)走了5.5千米,应付车费12.5元阶段能力测试(六)(8.1~8.3)(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7·杭州)若x +5>0,则(D) A .x +1<0 B .x -1<0C .x 5<-1 D .-2x <122.某市今年5月份的最高气温为27 ℃,最低气温为18 ℃,已知该月某天的气温为t ℃,则下面表示气温之间的不等关系正确的是(D)A .18<t <27B .18≤t <27C .18<t≤27D .18≤t ≤273.若一个不等式的正整数解为1,2,则该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可能是下列的(D)错误! ,B ) ,C ) ,D )4.不等式x +32-3≥2(x-3)的非负整数解有(A)A .4个B .3个C .2个D .1个5.甲、乙两人从相距24 km 的A 、B 两地沿着同一条公路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两倍,如果要保证在2 h 以内(不包括2 h )相遇,则甲的速度应(B)A .小于8 km /hB .大于8 km /hC .小于4 km /hD .大于4 km /h6.若关于x 的不等式ax -b >0的解集为x <13,则关于x 的不等式(a +b)x >a -b 的解集为(C)A .x <-12B .x >-12C .x <12D .x >127.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3x +y =3m -5,x -y =m -1,若x +y >4,则m 的取值范围是(D)A .m >2B .m <4C .m >5D .m >6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8.若m <n ,则3m -2<3n -2.(填“>”“<”或“=”)9.若(m -2)x 2m +1-1>5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该不等式的解集为x <-3. 10.当x <-4时,式子3x -5的值大于5x +3的值. 11.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定义有关“”的运算为:a b =a(a -b)+1,如:25=2×(2-5)+1=2×(-3)+1=-5,那么不等式3x<13的解集为x >-1.12.某小卖店按每套1.5元的进价购进了100套精美贺卡,这种贺卡销售时应缴纳的税费为销售额的6%,店老板如果想从这批贺卡获得不低于38元的纯利润,则他应将每套贺卡的售价至少定为2元.三、解答题(共52分) 13.(8分)解不等式:(1)2x -13≥1-5-x 2;解:x≥-7.(2)(2017·大庆)3(2x +5)>2(4x +3). 解:x <4.5.14.(10分)(2017·宁德)已知不等式2-x3≤2+x.(1)解该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2)若数a 满足a >2,说明a 是否是该不等式的解. 解:(1)解得x≥-1,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2)∵a>2,不等式的解集为x≥-1,而2>-1,∴a 是不等式的解.15.(8分)某校规定期中考试成绩的40%和期末考试成绩的60%的和作为学生的学期总成绩.若该校骆红同学期中数学考了85分,她希望自己的学期总成绩不低于91分,她在期末至少应考多少分?解: 设她在期末考了x 分,根据题意,得40%×85+60%x ≥91,解得x≥95, ∴她在期末至少应考95分.16.(12分)某活动小组需完成A 、B 两种作品若干件,完成一件A 种作品比完成一件B 种作品多用20分钟,且完成10件A 种作品和5件B 种作品共需4小时35分钟.(1)求完成一件A 种作品和一件B 种作品各需要多少时间;解:设完成一件A 种作品需要x 分钟,完成一件B 种作品需要y 分钟,根据题意,得⎩⎪⎨⎪⎧x -y =20,10x +5y =275,解得⎩⎪⎨⎪⎧x =25,y =5,∴完成一件A 种作品需要25分钟,完成一件B 种作品需要5分钟.(2)根据活动小组的实际情况,该小组需要完成B 种作品的件数比完成A 种作品件数的3倍还多18件,经过技术改进,活动小组完成一件A 种作品的时间可减少20%,如果该活动小组本次完成A 、B 两种作品的总时间不超过16小时40分钟,求该活动小组最多可完成多少件A 种作品.解:设活动小组可完成A 种作品a 件,则可完成B 种作品(3a +18)件.根据题意,得80%×25a +5(3a +18)≤1 000,解得a ≤26,∴该活动小组最多可完成26件A 种作品.17.(14分)(2017·锦州)某电子超市销售甲、乙两种型号的蓝牙音箱,每台进价分别为240元、140元,下表是近两周的销售情况:(1)求甲、乙两种型号的蓝牙音箱的销售单价;(2)若该超市准备用不多于6 000元的金额再次采购这两种型号的蓝牙音箱共30台,求甲种型号的蓝牙音箱最多能采购多少台.解:(1)设甲种型号的蓝牙音箱的销售单价为x 元/台,乙种型号的蓝牙音箱的销售单价为y 元/台,依题意有⎩⎪⎨⎪⎧3x +7y =2 160,5x +14y =4 020,解得⎩⎪⎨⎪⎧x =300,y =180.故甲种型号的蓝牙音箱的销售单价为300元/台,乙种型号的蓝牙音箱的销售单价为180元/台.(2)设甲种型号的蓝牙音箱能采购a 台,依题意有240a +140(30-a)≤6 000,解得a≤18.故甲种型号的蓝牙音箱最多能采购18台.第4章质量评估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立体图形中是圆柱的为( )图12.如图2所示,李老师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形茶叶盒和一个正方体的墨水盒,小芳从上面看,看到的图形是( )图23.经过任意三点共可以画出的直线条数是( )A.一条或三条B.三条C.两条D.一条4.如图3所示,点A、B、C、D是直线l上的四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 )图3A.3条B.4条C.5条D.6条5.甲、乙两地之间有四条路可走(如图所示),那么最短路线的序号是 ( )图4A.①B.②C.③D.④6.如图5所示,已知线段AB=10 cm,点N在AB上,NB=2 cm,M是AB中点,那么线段MN的长为( )图5A.5 cm B.4 cm C.3 cm D.2 cm7.已知∠A=25°12′,∠B=25.12°,∠C=25.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A=∠B B.∠A=∠CC.∠B=∠C D.三个角互不相等8.一个正方体的相对的面上所标的数都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如图6所示是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那么图中x的值是( )图6A.2 B.8C.3 D.-29.下列属于尺规作图的是( )A.用量角器画∠AOB的平分线OPB.利用两块三角尺画15°的角C.用刻度尺测量后画线段AB=10 cmD.在射线OP上截取OA=AB=BC=a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互余的角都是锐角B.锐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本身C.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D.锐角大于它的余角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有下列几种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④圆;⑤圆锥;⑥圆柱.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________(填序号).12.我们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13.如图7所示,延长线段AB到C,使BC=4,若AB=8,则线段AC的长是线段BC长的________倍.图714.图8中的直线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图815.纸上有一个9°的角,如果用十倍放大镜观察这个角,就会得到一个________度的角.16.一个角的余角是36°5′,这个角是________.17.如图9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COB=30°,则∠1=________.图918.计算:48°39′40″+67°41′35″=________,23°41′34″×3=_____ ___.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如图10所示的一张纸.(1)将其折叠能叠成什么几何体?(2)要把这个几何体重新展开,最少需要剪开几条棱?图1020.(10分)如图11,已知A、B、C三点.(1)画直线AC;(2)画射线BC;(3)画线段AB;(4)找出线段AB的中点D,连接CD;(5)画出∠ABC的平分线BE与AC相交于E,BE与CD相交于点F.图1121.(8分)一个角的补角加上10°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22.(12分)根据下列语句画图计算:作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点C,使BC=2AB,M是AC的中点,若AB=30 cm,求BM的长.23.(12分)已知O为直线AB上一点,OE平分∠AOC,OF平分∠COB,求∠EOF的大小.图1224.(14分)如图13所示,已知A、O、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1=∠2,且∠1和∠4互为余角.图13(1)∠2和∠3互余吗?(2)∠3和∠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3的补角是哪个?答案解析1.C 2.B 3.A 4.D 5.B6.C 【解析】∵AB=10 cm,M是AB中点,∴BM=12AB=5 cm.又∵NB=2 cm,∴MN=BM-BN=5-2=3 cm.故选C.7.B 【解析】 25.2°=25°+0.2°=25°+60′×0.2=25°12′.8.A 【解析】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8”与面“y”相对,面“x”与面“-2”相对,面“3”与面“-3”相对.∵正方体的相对的面上所标的数都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x=2,y=8.故选A.9.D 【解析】选项A、B、C中分别使用了量角器、三角尺等,不是尺规作图.10.D 【解析】 30°的余角是60°,这时的锐角小于它的余角,所以选项D错误.11.③⑤⑥1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3.3【解析】AC=AB+BC=8+4=12,12÷4=3,所以AC=3BC.14.②【解析】表示直线的方法有两种: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15.916.53°55′【解析】 90°-36°5′=53°55′.故答案为53°55′.17.150°【解析】根据角的互补进行计算即可.18.116°21′15″71°4′42″【解析】 48°39′40″+67°41′35″=115°80′75″=116°21′15″,23°41′34″×3=69°123′102″=71°4′42″.19.解:(1)三棱柱;(2)略20.略21.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则其余角为(90-x)°,补角为(180-x)°,根据题意,得180-x+10=3(90-x),解得x=40.即这个角的度数为40°.22.解:根据题意,画图形:第22题答图由BC=2AB,且AB=30 cm,可得BC=60 cm,AC=AB+BC=90 cm.因为M 是AC 的中点,所以AM =12AC =45 cm ,所以BM =AM -AB =15 cm. 答:BM 的长为15 cm.23.解:由题意可知,∠AOB 是平角,∠AOB =∠AOC +∠BOC .因为OE 平分∠AOC ,OF 平分∠COB , 所以∠EOC =12∠AOC ,∠COF =12∠COB ,所以∠EOF =∠EOC +∠COF =12∠AOC +12∠COB =12(∠AOC +∠COB )=90°.24.解:(1)因为A 、O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1+∠2+∠3+∠4=180°. 又因为∠1与∠4互余,即∠1+∠4=90°.∴∠2+∠3=90°,即∠2与∠3互余. (2)因为∠1+∠4=90°.∴∠2+∠3=90°,即∠2与∠4互余. 所以∠3=∠4(等角的余角相等). (3)又因为∠4的补角是∠AOD , 所以∠3的补角是∠A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