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8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17÷3=()盘()个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带余数的除法精典例题:一已知被除数及余数,求除数1.用一个两位数去除251,得到的余数是41,求这个两位数。
2.523除以一个数所得的不完全商是10,并且除数与余数的差是5,求除数和余数。
3.一个两位数去除310,得到的余数是37,求这个两位数。
4.小张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13错写成了131,结果商比原来多3,但余数恰好相同,那么,该题的余数是多少?5.有一个整数,除13511、13903和14589,得到相同的余数,问这个整数最大是多少?二已知除数及余数,求被除数1.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4,求符合条件的最小自然数。
2.一个数除以5余2,除以6余4,除以7余1,求符合条件的最小自然数。
3.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自然数。
4.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11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自然数。
5.一个三位数除以7余1,除以8余2,除以9余3,求这个三位数。
6.一个三位数除以9余6,除以4余2,除以5余1,求这个三位数最小是多少。
7.用一个自然数去除另一个整数,商40,余数是16。
被除数、除数与余数的和是933,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8.两个整数相除商是12,余数是8,并且被除数和除数相差822,求这两个数。
9.两个数相除商是8,余数是16,并且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463,求被除数。
三带余数的除法综合应用题1.希望小学六年级和五年级去春游,每辆车可乘36人, 六年级先坐满几辆车,剩下的16人与五年级坐满一辆车, 五年级又坐满若干辆车,到达目的地后,每一个五年级的同学和每一个六年级的同学合影一张,每个胶卷可拍36张,全部学生照相完毕,最后一个胶卷还剩几张未拍?2.一个布袋中装有小球若干个,如果每次取3个,最后剩1个,如果每次取5个或7个,最后都剩2个,布袋中至少有小球多少个?3.3月18日是星期日,从3月17日作为第一天开始往回数[即3月16日(第二天),15日(第三天)……]的第1993天是星期几?4.已知1990年元旦是星期一,那么2000年的5月1日是星期几?5.不足100名同学跳集体舞时有两种组合:一种是中间一组5人,其他人按8人一组围在外圈,另一种是中间一组8人,其他人按5人一组围在外圈。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5【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合理使用“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1、让学生通过画、写、算、说等实践活动,理解“进一”的道理。
2、让学生通过读、找,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最多”“至少”,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与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上周六阳光明媚,一群学生到公园里划船,可他们在租船时遇到了问题,请我们帮助他们解决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审题,理解题意示例5: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请轻声读一读。
你认为题中哪些词语比较关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每条船的人数不能超过4人,可坐1到4人。
坐5人、6人……行吗?)“至少”是什么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就应该尽量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还得让22个学生都要去划船。
)再读一遍题,读出关键词。
【设计意图】“最多”和“至少”是本课要解决问题中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同进可以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与理解问题的能力。
2、独立尝试解决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请把你的想法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
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17÷3=()盘()个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第1 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17÷3=()盘()个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划船情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重点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并用不同的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以及“去尾法”来确定问题的答案,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余数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现实生活,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对熟悉事例的探讨与探究,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你能试着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吗?10÷4=2……219÷8=2……3 28÷9=3……1 59÷6=9……5 问: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余数小于除数)提醒孩子在计算时,如果口算有困难,可以列竖式帮助我们计算。
(2)1.有24瓶矿泉水,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分几瓶,还剩几瓶?2.一根绳子长39米,做一根长跳绳要用7米,这根绳子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还剩多少米?师:其实孩子在解决这类问题是都是用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的,那我们这节课就继续用它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6—5樊城区小数二下第六单元导学案
6-5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一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1课时备课人:苏光媛学习内容:教材第67面例5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我能熟练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我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锻炼我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合作意识,并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重难点: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至少”的含义。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5元/个 3元/个 4元/个(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明理由。
发展能力★★
至少需要多少天才能做完?
我每天最多可做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