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31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中国古代史考试说明25%1、知道元谋人、北京人、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的情况。
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2、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及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史实。
简述商鞅变法的史实。
3、了解秦始皇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和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
讲述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4、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著名战役。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5、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熟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
6、知道宋、辽、夏、金、元在军事上的战与和的史实。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及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简述元朝建立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7、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等史实。
列举清朝设置住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
知道“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
8、知道祖冲之和圆周率、《九章算术》。
知道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及其贡献。
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著作。
知道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
了解“四大发明”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9、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及汉字的演变。
知道孔子及“百家争鸣”。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
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知道《史记》、《资治通鉴》的体例及作者。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方面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就周口店一带。
高中历史讲义纲要
一、中国古代史概述
1.概述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
2.掌握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
1.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和主要历史人物。
四、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
1.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建立过程和政治制度。
2.分析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
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格局和历史事件。
2.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六、隋唐五代的繁荣与开放
1.了解隋唐五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2.分析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国际影响。
七、宋元明清的民族关系与社会经济
1.掌握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演变和民族关系。
2.分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八、中国近代史概述
1.概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过程。
2.掌握中国近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九、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分析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和过程。
2.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运动和重要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一、时间范围和三大阶段1、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范围: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
2、三大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原始人至夏建立。
三大猿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大阶段。
奴隶社会:夏至春秋封建社会:战国始至清末3、朝代顺序:(夏商西周秦,两汉三国晋。
隋唐及两宋,元明清民国。
)二时间、顺序和事件1、重要年代的大事前841年前771 前594 前475 前359 前221 前209 前202 前119 前60 23年73年184年200年208年230年、280年、383年、589年、611年、618年、640年、755年、875年、960年、993年、1069年、1127年、1206年、1279年、1351年、1368年、1405—1435年、1581年、1628年、1644年、1662年、1685年、1279年2、重要的事件的年代山顶洞人、国人暴动、初税亩、商鞅变法、秦统一、大泽乡起义、王莽改制、黄巾起义淝水之战、唐建国、安史之乱、文成公主入藏、两税法、唐末农民起义、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役、刘福通起义、奴儿干都司(1409年)、郑和下西洋、荥阳大会、郑成功收复台湾、鸦克萨之战、白莲教(川、陕、鄂)起义、尼布楚条约、军机处的设立3、同一事件中外时间对比。
地动仪(早1700年)、圆周率(早1100年)、活字版(早400年)、郭守敬授时历(早300年)、许霞客发现喀斯特()、郑和下西洋(早87年)。
三、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郡国并行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领户分封制、行省制、八旗制、。
四、中国重要土地制度:井田制、使黔首自实田、屯田制、均田制、更名田(1669年)。
五、重要赋税制度:初税田、户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度(摊丁入亩)。
六、古代著名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的变法(李悝、吴起、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变法、王安石变法。
宏观中国古代史复习要点总揽概要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1)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第一节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阶段特征先秦是秦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中华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时期1.古代中国人类的起源-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其政治制度2.夏朝-夏商周年表-“夏桀纣”的得失与衰亡-夏朝的历史地位与意义3.商朝-商朝的社会政治制度-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特点-商朝的兴盛与衰落4.周朝-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与国家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中国封建社会与秦汉时期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分封制度与诸侯国建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2.秦朝-秦朝的统一战争-秦始皇的治理措施与政治制度-秦朝的兴衰原因与意义3.汉朝-汉高祖刘邦的统一战争-汉朝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度-汉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4.与汉朝同时期的民族政权与文化-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与西方文化的传播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的对峙与统一战争-三国的政治制度与农业经济2.两晋时期-晋朝政权的建立与分裂-两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发展-两晋时期的佛教和道教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内忧外患与统一战争四、隋唐时期1.隋朝-隋朝的政治统一与分权制度-隋朝的农业经济与对外关系-隋炀帝的政治与文化2.唐朝-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唐朝的兴盛与贞观之治3.安史之乱与黄巢之乱-安史之乱的经过与影响-黄巢之乱的原因与结果五、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时期1.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政权的建立与统治-五代政权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五代文化的特点与变迁2.宋朝-北宋和南宋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宋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3.元朝-元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元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六、明清时期1.明朝-明朝的建立与洪武、永乐年间的政治-明朝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文化繁荣2.清朝-清朝的建立与康乾盛世-清朝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清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七、中国现代史时期1.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政治变革-民国时期的政治纷争与社会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革命战争-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影响3.开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背景与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成就-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以上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你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第一讲先秦时期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一前2070年)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的形成(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代特点: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瓦解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一、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1、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启建立,都阳城,王位世袭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宗法制,王权与神权结合,形成政权雏形。
中国与希腊比较:希腊:以地域为标志,城邦民主为核心。
中国:以氏族为标志,血缘关系为纽带。
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宗法制、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井田制。
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宗法制经济上井田制4、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
特点:王室式微,诸侯争霸。
土地私有,井田瓦解。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天下共主。
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私田开垦→法律认可→井田瓦解5、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
特点:各国变法,确立封建统治。
(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国家走向统一的各种条件成熟。
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上以军功授爵,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国家走向统一经济条件:封建经济的发展。
政治条件:兼并战争使国家大量减少,具有统一力量的大国出现。
民族条件:民族融合。
人民因素: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
直接条件: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实力大增。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A.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1.传说中的夏朝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3.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B.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1.统一王朝的出现2.商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3.商朝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C.周朝前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1.商朝的灭亡与周朝的建立2.周朝的封建制度和文化繁荣D.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1.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分裂3.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A.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1.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秦朝的边防体系和修筑长城B.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1.汉高祖刘邦的建立和治理2.西汉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制度3.西汉的科技和文化繁荣C.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1.汉光武帝的复兴和统治2.东汉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官僚体制3.东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A.曹魏(220年-265年)1.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2.曹魏政治体制和文化发展B.东晋(317年-420年)1.东晋政权的建立和政治动乱2.东晋文化的繁荣和影响C.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1.南北朝的分裂和分权2.南北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D.隋朝(581年-618年)1.隋朝政权的建立和统一2.隋朝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四、唐宋元明清时期(618年-1912年)A.唐朝(618年-907年)1.唐朝政权的建立和治理2.唐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繁荣B.宋朝(960年-1279年)1.宋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2.北宋和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C.元朝(1271年-1368年)1.元朝政权的建立和跨越的文化交流2.元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D.明朝(1368年-1644年)1.明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稳定2.明朝的政治和文化繁荣E.清朝(1644年-1912年)1.清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动乱2.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五、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思想和文化A.儒家思想1.孔子的人性论和政治哲学2.孟子的仁政思想和人与天的关系B.道家思想1.老子的道德经和道家学说2.老子的政治哲学和自然观念C.墨家思想1.墨子的兼爱和非攻思想2.墨子的政治哲学和无为而治观念D. Legalism法家思想1.荀子的政治原则和法治思想2.韩非子的统治术和法律思想E.佛教的传入和影响1.佛教的传入和融入中国文化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变迁以上是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的大体框架,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深入展开每个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