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论坛讲座在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理工楼举行
- 格式:docx
- 大小:10.95 KB
- 文档页数:1
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交叉检查组莅临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校检查指导工作
1月15日,根据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部署,第八检查小组专家莅临我院检查201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下午14:30,我校2012年就业工作汇报会在科技楼201会议室举行,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信息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就业工作负责人,二级学院就业办成员、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就业指导中心吴小琳主任主持。
学校分管就业工作的刘新祥副校长代表学院致欢迎辞。
刘副校长首先对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的专家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院的相关情况。
就业指导中心吴小琳主任汇报了我院201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及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后,检查组查阅了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资料,随机抽查并电话回访了部分毕业生,参观了就业办公场地。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我院201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就业质量和就业跟踪调查,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就业指导课教学,学生一站式服务建设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同时,也对就业工作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陈海生:从科创学院走出的80后创业者2015-06-29 14:25:43 来源:华龙网0条评论【摘要】他叫陈海生,今年33岁,家住重庆市永川区昌州城市花园。
目前已是三家电脑店老板,年入30万。
今天的高校校园内,“创业”已然不是一个新鲜词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或者刚离开校园便走上创业之路。
其中,不乏成功的“幸运儿”,也不乏几经坎坷的“受挫者”,但无论怎样,“创业”过程中的激情洋溢和放眼未来的无限可能始终引领着大学生们“前赴后继”。
这不,在科创学院就曾走出这样一位80后创业者。
他叫陈海生,今年33岁,家住重庆市永川区昌州城市花园。
目前已是三家电脑店老板,年入30万。
2000年9月,毕业于潼南县梓潼中学的陈海生跨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原重庆信息工程学院)。
与高中时的忙碌相比,大学生活似乎多了一份闲适。
陈海生:“虽然对大学充满了期待,但是刚进大学的那一刻心中还是很茫然,突然之间没有了目标。
真的很感谢我的辅导员老师,是她的耐心开导让原本失意的我又重新找到了奋斗的方向;感谢一直以来带给我快乐,陪伴我成长的母校,她就如同慈祥的母亲,引领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新生军训后不久,学校团委开始面向全校公开招聘学生干部,在老师的鼓励下,陈海生成功的应聘上了校团委宣传部部长一职。
任职期间,他不仅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校“修身强体博学感恩”的校训还一直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里。
在校团委任职的日子里,陈海生懂得了什么是团队精神,更明白了怎样去做人。
他曾多次参加永川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比如慰问孤残儿童、走访敬老院、义务支教等,在校团委任职的日子让他过得充实而快乐。
2001年: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态度端正,在团委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陈海生幸运的担任了学生副书记一职,这一干就是整整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陈海生社交面变得更广了,接触的新事物也越来越多了。
2001年5月,陈海生幸运的被重庆团市委授予了“重庆市优秀团干部”的光荣称号。
国家渐强盛,科创载辉煌工商管理学院鲁鑫接到参加学校征文比赛通知时,我并不知该从何入手,由于是庆祝建国65周年,于是我想到了翻翻过去的老照片,以此来寻找思路。
照片上我的母亲,扎着两条麻花辫,穿着一件像是布料的红色上衣,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依偎在一片黄色的花丛中。
这应是她们那个年代最时尚得意的一种照相表达方式。
那时的母亲18岁左右,至今已有37年。
当时的国家正处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时期,而相片上那个阳光的人,那丛绚丽的花,正昭示着那代青少年对生活无限的向往。
随即又翻到了我们一家三口的相片,那时的我4岁左右,至今已27年。
父亲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式样和当时的工作服差不多,发型略带“二八”分。
母亲同样是红色的布料上衣,只是颜色已没有那么鲜艳,发型也变成了微卷的披肩头。
父母脸上都带着浅浅的笑容,而我却挂着一脸的稚嫩坐在公园的栏杆上,由父亲保护着。
那时正是国家开始全面改革,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并大胆探索改革目标的时期,城市经济开始活跃起来。
相册翻到了2007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在重庆磁器口,照片效果明显要清晰许多。
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大家已经普遍用上了一种叫数码相机的产品。
那时的我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半年,父亲头发已有些花白,穿着浅黄色毛皮大衣,母亲留着齐耳发,穿着一件棕色的毛料外套,而我的外型和现在差不多,靠在他们身旁。
37年来,我的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幸福!这正是国家从1977年探索改革开放至今的37年,风雨兼程,一路高歌!37年的沧桑巨变,37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并不算长,但却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令全世界瞩目和震惊!而尤为让人感喟的,是在不断前行中永在奔腾的精神血脉。
37年,弹指一挥间,母亲那阳光般的笑容已布满了许多沧桑,父亲已由年轻小伙儿步入了耳顺之年,我也由懵懂小孩儿成长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于2006年来到科创学院工作。
职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讲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创新创业已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对于职校毕业生来说,更是如此。
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若能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往往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职校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一、职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优势职校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他们在职业学校中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具备扎实的实操能力。
例如,学习汽修的毕业生对汽车的构造和维修了如指掌;学习烹饪的毕业生在厨艺上有精湛的技艺。
这种专业技能使他们在创业时能够迅速上手,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其次,职校毕业生通常更注重实践和应用,思维更加务实。
他们不会被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所束缚,能够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
而且,职校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对于创业过程中的团队组建和协作至关重要。
再者,职校毕业生对市场需求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
由于他们所学的专业与实际行业紧密相连,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市场的动态和需求,从而能够更快地抓住商机。
二、职校毕业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然而,职校毕业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资金问题是摆在许多职校毕业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创业需要启动资金,用于购买设备、租赁场地、聘请员工等,而职校毕业生通常缺乏足够的资金积累和融资渠道。
市场竞争激烈也是一大挑战。
各行各业都充满了竞争对手,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职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可能面临着来自大型企业和成熟品牌的挤压。
此外,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经验也是一个短板。
尽管职校毕业生在专业技能上有优势,但在创新理念和创业管理方面可能相对薄弱,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三、创新创业的准备工作那么,职校毕业生要想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和目标。
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市场需求,找到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隆重举办“激情科创”元旦文艺晚会12月30日晚,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影剧院灯光璀璨,歌舞飞扬,2011年“激情科创”元旦文艺晚会隆重举行。
董事长何济先生出席晚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新年贺词。
由学校董事长何济先生指挥,教职工合唱团带来的歌曲《科创学院之歌》、《红梅赞》拉开了晚会序幕。
舞蹈、小品、快板、歌伴舞等点燃了晚会的激情。
舞蹈《荷塘月色》优雅、唯美,让人感受到了荷塘的袅袅神韵与幽幽芬芳;由工商学院选送的舞蹈《俏花旦》把川剧花旦“柔中带魅,魅中带俏,十分灵巧,三分笑”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歌曲《8090》让广大同学们跟着歌曲重温了关于8090后的点点滴滴。
由机电学院选送的舞蹈《千手观音》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晚会现场,电声乐队还为大家带来原创歌曲《八宝糖》。
整场晚会历时3个小时,与往年相比,除了电视、网络直播外,今年还在该校LED大屏幕上实现了现场直播。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刘旭海回母校开展讲座5月31日中午,我校优秀毕业生刘旭海回到母校,在理工楼805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开展讲座。
刘旭海以《心系感恩之定位天下》为题,结合自身的发展经历从重细节塑人生、立志成才敢于拼搏、不忘学习成绩优异、心系感恩不忘母校四个方面为大家阐释什么是科创人,什么是科创精神,精彩的演讲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据悉,刘旭海为我校07级国贸专业毕业生,中共党员,现任重庆胜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7月23日上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副司长刘建同等领导在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副主任赵为粮、黎德龙的陪同下,参观了科创学院。
在参观了科创学院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听取何济董事长校情汇报后,鲁昕副部长对学院推行的“3+1”育人模式表示赞赏,对学院在统筹城乡工作中所作出的实实在在的诸多贡献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落实《纲要》中所规划的职业教育的各项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把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及西部教育高地作出贡献。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圆满举办重庆市永川区城校互动职教学会师资队伍资源库筹备会为协调师资队伍供求关系,商讨建立区域人才需求信息库和师资队伍资源库的相关事宜,上周末,永川区城校互动职教学会师资队伍资源库筹备会在我校召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学会秘书长赵德君、我校校长兼代理党委书记戴伟教授、重庆文理学院副院长谭宏、我校副校长王和平、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院长王大成、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文斌、永川智谷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晓彤等出席此次筹备会,与会成员单位代表以及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事工作的相关部门参加了此次会议。
大会上,校长戴伟教授致辞,他感谢区委教育工委和学会对学校的信任与关怀,感谢各成员单位领导和代表对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他表示作为学会副会长单位应学会要求,召开本次筹备会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校乃至整个永川区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需求信息库和师资队伍资源库的建立,旨在提供一个供大家分享、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平台。
随后,戴伟校长宣读了《重庆市永川区城校互动职教学会关于同意增设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委员会的通知》。
王和平副校长在会上就建立资源库提出建议。
随后,各成员单位代表就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和师资队伍资源库等工作进行交流。
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谭宏在讲话中谈到,资源库的建立对于校企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各校在引进专业双师型教师时可以集中至两到三周集中授课。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院长王大成讲到,人才需求信息库和师资队伍资源库的建立需要管理、调度好师资,旨在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专项技术、技能型人才。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文斌谈到,资源库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师资来校当老师,学校老师去企业当学徒,使教师授课更能从实际出发,最终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能被企业使用的人才。
企业代表田晓彤和肖凯表示,资源库的建立对于企业和学校的发展是双赢的,可以加强企业和学校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其他代表也纷纷发言,表示赞同人才需求信息库和师资队伍资源库的建立。
重庆科创学院毕业生何灵: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走不出的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们该有怎样的选择,去度过难关;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又该有怎样的意识,为将来的跨越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这里,重庆科创职业学院08届毕业生何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走不出的路2008年7月,带着一股大学生的冲劲,刚刚毕业走出校门的何灵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重庆一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作首席设计师,但是仅仅做了一个月的时间,何灵就选择了辞职,毅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毫不畏惧,他的公司逆流而上,不断完善成长。
“在我眼中其实没有什么困难,我有一个人生信条,那就是‘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走不出的路’”。
何灵告诉记者,自主创业的打算,应该追溯到初中。
那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曾想辍学外出打工,一方面能够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积累资金与经验,为以后就业寻找机会。
由于爸爸妈妈当时也是自主创业,何灵从小就对自主创业非常感兴趣,12岁时他曾外出摆过地摊,卖过小饰品,提起当时的经历,何灵说摆地摊至今仍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
何灵从刚入学校就明白:作为大学生已经是一脚踏在社会,一脚踏在校园,所以心里时刻在做着准备与计划。
那个时候,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选择确实是很多。
他认为毕业生很多时候最大的压力不是在于没有饭吃,而是在于走在森林里面不知道究竟哪儿才是适合自己走出去的路。
的确,如果你清楚自己的信念,那么,机会无处不在。
梦想要敢于争取,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责任是动力的源泉何灵最初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走上管理的道路完全是通过看书以及父母创业时经验的传递。
虽然他已经毕业了,但何灵现在每天在办公室里总会抽出最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看书。
儿时摆地摊虽然赚钱,但是毕竟不同于创业,作为毫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讲,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公司?如何跑业务?如何把产品推广出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压力还是很大的,和以前摆地摊的经历有天壤之别”何灵认真的说道。
大学生创业论坛讲座在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理工楼举行12月18日下午,大学生创业论坛讲座在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理工楼605举行。
本次大学生创业论坛讲座由我校优秀毕业生,现担任重庆易信宝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惠很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西北青苗助学基金名誉副主席汪先涛主讲。
讲座中,汪先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案例向同学们讲述了“主动出击”、“思路决定出路”、“学习力最重要”等七个创业要点和创业需克服的“借口太多、疑心太重、心眼狭窄”三禁忌。
生动形象的案例、风趣幽默的讲话,赢得师生一致好评。
讲座最后,汪先涛还与现场同学积极互动,解答同学们的创业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