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导论(下)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64.00 KB
- 文档页数:25
第一部分先秦文化先秦文化是指秦朝以前的文化,包括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文化。
先秦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开端,在许多方面都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先秦文化以诸子百家为内容,以百家争鸣为表现形式。
一、文化思想发展脉络主要是先秦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比如:龙的形象;诸子百家等。
1.中华文化起源的几大区域中华文化起源时期有六大区域:陕豫晋邻近地区;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和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长江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这说明中华文化从一开始就是多元共存的。
2.龙的形象的意义龙的形象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构成的多元性。
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最初形象各异,昭示着最初氏族文化的各异。
最终汇成角似鹿,头似龟,项似蛇,腹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完整形象,而且还被神化成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的神龙,赋予其超人的神力。
这一形象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多元文化趋于融合的过程。
最终升格为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
3.殷商时期巫史的地位和作用殷商时期,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他们以天的意志的代表者自居,有权训喻君主,充当着全社会精神领袖的角色。
平时,他们是书史——对君主言行进行记录;祭祀时他们充当主角沟通神人;此外还掌握星历、教育、医药等。
他们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执掌教坛,不仅奠定了中华文化初期繁荣的基础,而且对后世史官文化的成熟和发展,对中华文化特色的形成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西周时期文化转向的表现殷商文化带有很浓厚的神本色彩,殷人宗天、尚鬼、嗜酒,谋求在某种迷狂状态下的与神共舞。
到西周时期,神本文化迅速地转向人本文化。
这种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第一,从当时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第二,从卜筮之法看出;第三,从周人重“德”的社会风尚可以看出;第四,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5.春秋时期士的崛起的原因春秋时期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
绪论一、‚文化‛、‚文明‛界说关于文化的定义,据统计已经有260多种。
迄今为止,‚文化‛仍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问题。
1、文化概念的古义与今义《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如《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段文字中‚观鸟兽之文‛,就是指观察鸟兽身上的各色交错的纹理。
有人认为:中国的‚八卦‛应该看作是逻辑数理的祖先,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计算方法借鉴了‚八卦‛的进位方法。
‚文‛:文理、文饰、文章文德、人伦‚化‛:变化、生成、造化教化‚文化‛: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现代意义的‚文化‛一词,是日本人对西方术语的使用过程中开始的。
日本人用‚文化‛一词来对英、法文的culture,德文的Kultur。
而以上各词均来源由Colere演化派生的拉丁字Cultura。
拉丁字Cultura具有耕种、培植、居住、练习、留心、注意、敬神等诸多意蕴。
16、17世纪欧洲在使用此Culture过程中由耕种等义引申出对人类心灵、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从重在物质生产转向重在精神生产。
何谓‚文化‛无论中西,‚文化‛从语源和语词内涵的演变上就含有文化是自然的对立物和人类的创造物的意义。
这种意义深深植根于物质生产劳动所体现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之中。
古代思想家‚制天命而用之‛,‚以人造天‛的认识,就是古史传说中的圣王(劳动实践活动中的英雄)总结治理自然、社会经验,并用它来教化百姓,即‚以人文化成天下‛思想的合逻辑的发展。
总之,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社会规范,礼乐制度等。
人类生活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不受到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目录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中国饮食文化01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变异性、共享性和象征性等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仁爱思想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这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礼制精神中国文化注重礼制精神,即尊重传统、注重礼仪、讲究规矩,体现了一种对秩序和规范的尊重和维护。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02CATALOGUE中国语言文字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传说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与特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及汉字的表意性质03020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语的特点声调语言,音节清晰,词汇丰富,语法灵活汉语的传播与影响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与趋势汉语的魅力表达细腻,音韵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汉语的特点与魅力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方言的概况七大方言区及其特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丰富性及其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贡献03CATALOGUE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概述0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