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 格式:docx
- 大小:504.74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米m,(成人两步约1,5m)
2、1km=1000m=10³m
1dm=0.1m=10﹣¹m
1cm=0.01m=10﹣²m
1mm=0.001m=10﹣³m
1um=0.000 001m=10﹣m
1nm=0.000 000 001m=10﹣m
3、长度测量:刻度尺(量程、分度值、单位)
4、刻度尺使用:a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b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歪斜、c 视线正对刻度线、d记录时不要忘单位
5、时间测量:秒s,小时h,分min
多次测量求平均
6、误差:不能消除,但可减小使用精密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7、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v=s/t),单位:米每秒(m/s、km/h,1m/s=3.6km/h)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数值越大,运动越快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变速直线运动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刻度尺,秒表,v=s/t。
第2节运动的描述01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位置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定义: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总是要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__标准__,这个被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参照物__.注意: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方法: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一般的分析思路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3)最后,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特点: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__不同__(填“相同”或“不同”),可见运动和静止是__相对__的.注意: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平时所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相对静止.02基础题知识点1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枯叶飘落D.骏马奔腾2.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翔的雄鹰,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__变化__.物理学中称这种现象为__机械运动__.知识点2参照物3.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参照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C.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D.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4.(长春中考)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C )A.船B.小明C.岸边的树D.妈妈5.(益阳中考)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C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6.在商场里,妈妈和5岁的小东正乘自动扶梯下楼.小东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们跑下去吧!”妈妈说:“小东,这样很危险,下楼时要拉着妈妈的手,站着不动.”他们在下楼,可为什么妈妈会说下楼时要站着不动呢?这里的“下楼”是以__地面__为参照物来说的,“站着不动”是以__扶梯__为参照物来说的.知识点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7.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小欣与王佳上学时并排而行,则她们是相对静止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眼看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夜晚,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李倩说云层是绝对静止的8.(攀枝花中考)小华和妈妈在仁和区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__妈妈或自行车__为参照物,但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__相对__的.03中档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运动,位置没改变就静止C.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D.机械运动就是各种机械所做的运动10.(郴州中考)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C )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11.(武汉中考)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如图所示,“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__静止__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__流水__为参照物.13.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交通大为改善.在南京“中山北路”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使,此时甲车上的人感觉顺风,乙车上的人感觉逆风,丙车上的人感觉无风.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处于相对__静止__状态;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运动__的.04拓展题14.小明喜欢打篮球,更喜欢观看电视转播的CBA比赛.他发现:运动员始终处于电视屏幕上,但我们却感觉运动员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桌面上安装一条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请你按照实验自己试一试.(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__右__(填“左”或“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__我们是以背景画为参照物__.(2)篮球运动员始终处于屏幕上,我们为什么会感觉他们在跑动呢?__因为我们在观看时是以电视画面中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了参照物__.15.如图所示为学校运动会接力赛交接棒情景,小铭同学发现在4×100 m 的接力赛交接棒的过程中有两种交接方式:第一种:下一棒的同学站在原地不动,上一棒的同学快速跑过来立即停下,再交接棒.第二种:下一棒的同学在上一棒的同学快到时也向前跑,在都向前跑的过程中交接棒.你觉得哪一种交接棒的方式较好?请分别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种交接方式的优点或缺点?解:第二种方法更好一些.第一种方法容易接到棒,但停下来会影响成绩;第二种方法成绩会好一些,但如果不能保持相等的跑步速度容易掉棒.。
一、选择题1.(0分)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皮筏是运动的B .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 .小明是运动的D .溪水是静止的解析:D【详解】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以小强为参照物,皮筏、小明、溪水相对于小强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岸边的树木相对于小强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选D 。
2.(0分)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6m/s v =甲,0.2m/s v =乙B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6.0mC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4.8m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解析:B【详解】A .由图可知,当t =6s 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 甲=3.6m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 乙=1.2m ,则v 甲= 3.6m =6ss t 甲甲=0.6m/s v 乙= 1.2m =6ss t 乙乙=0.2m/s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CD .由图象可看出:经过6s ,甲车的路程是3.6m ,乙车的路程是1.2m ,由题知,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6m-1.2m=2.4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6m+1.2m=4.8m故B 错误,符合题意,C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0分)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A .2:5B .5:2C .9:10D .5:8解析:C【详解】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由s t v=可知,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9:10,故选C 。
4.(0分)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0m /s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m /sC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5sD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解析:D【详解】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故A 选项错误;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故B 选项错误;C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1s ,故C 选项错误;D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故D 选项错误。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要点梳理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二、重点解读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二、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例题2】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例题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4 s~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s~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 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三、同步练习一、基础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丙C.丙与丁D.乙与丙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A.v甲=0.6 m/s,v乙=0.4 m/s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二、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第一单元运动声物态变化光第1课时机械运动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山东临沂中考)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小明在50 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此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C.小明50 m测试的成绩是7 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 m/sD.1 000 m测试时,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 m/s,小亮的成绩是240 s,则小明更快2.(2018·湖南娄底中考)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汽车上用电子手表的停表功能测出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已知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90 km/hB.70 km/hC.50 km/hD.40 km/h3.(2018·江苏扬州中考)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4.(2018·天津中考)空中加油机在高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的;若加油机以500 km/h的速度航行0.2 h,通过的路程是 km。
1005.(2018·四川内江中考)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mm。
(2)该实验原理是。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2)v=(3)小(4)0.03模拟预测1.下列符合实际的是()A.一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 kg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 cmC.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 s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 m/s0.2 kg;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 cm;橡皮从课桌落到地面用时不到1 s;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2 m/s。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游标卡尺等2.测量前的观察: (1)零刻度线(2)量程(3)分度值3.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4.特殊长度的测量:测圆珠笔的周长,测碗口的长度,测一张纸的厚度。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常用的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
知识点3:测量误差1.概念: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的人和测量工具有关。
一、选择题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B.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D.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A.B.C.D.4.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14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m/s,后34路程的平均速度2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5m/s C.1.6m/s D.2m/s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做直线运动,小明绘制出它们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运动速度保持为0.6m/sD.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6.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倍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7.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8.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通过比较可知()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乙物体运动得最快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9.为了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要点梳理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______的。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______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______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______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______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______的。
二、重点解读一、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例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水逐渐结成冰B.天空飘动的白云C.铁生锈了D.细胞的分裂二、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所以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选择的参照物决定的,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往往是不同的。
【例题2】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第一讲机械运动知识结构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①单位基本单位:m常用单位:km,dm,cm,mm,um,nm换算关系:②测量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③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别产生误差的原因减小误差的办法正确认识:2、时间①单位基本单位:s常用单位:min,h换算关系:②测量工具:秒表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 .2、参照物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这个被选作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这个物体与之间有没有的变化。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是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匀速直线运动特点:(1)快慢不变;(2)、沿直线运动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sVτ=,s表示,t表示,v表示。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是,符号为,常用单位还有,其符号为,换算关系:1 =3.6 。
3、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
4、平均速度是表示做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运动时间内的的物理量。
典型例题例1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1)一枝新铅笔的长度O.175 ;(2)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3.5 ;(3)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2.5 ;(4)一名同学的高度16.4 ;例2(2012福建福州)如图20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cm。
例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例4(2012湖北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C.8cm/s D.7cm/s例5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2m/s,乙的速度为3m/s,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例6 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υ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υ2,求物体在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例7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υ1,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υ2,求物体在整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例8.(2012四川成都)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首次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图4所示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C.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D.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惯性巩固练习一、填空题1、有人常说“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是以为参照物,某人坐在直升机里,看到高楼竖直向上运动,以高楼为参照物,直升机运动。
2、“乌云遮住月亮,太阳钻出工层”。
前句是以为参照物,后句是以为参照物。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右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1)甲图说明:。
(2)乙图说明:。
4、一位同学在百米赛跑时。
先以6m/s的速度跑完48m。
然后又以4m/s的速度跑完余下的路程,则他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
5、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需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 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 m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6、填上适当的单位:(1)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2)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3)真空中光速度为53107、某车的速度计如右图所示.则此时车速为 km/h 。
若以此速度行驶2.5 h ,行驶的路程 km 。
二、选择题1、下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 )2、下图中能正确测出硬币直径的方法是(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B 、无论用什么精密的仪器测量,都不可能没有误差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D 、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4、根据机械运动的含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器的运动B 、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C 、一个人竖直向上跳起落下又回到起跳点,虽然看起来位置没交,但他做过机械运动D 、钟表秒针的运动不是机械运动5、下列描述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月亮绕着地球转B 、禾苗的生长C 、乌云遮住太阳D 、蚂蚁在地上爬动6、下面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B、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一定不同C、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D、参照物应是唯一的7、“月亮在云中穿梭”,这句话中研究对象和所选参照物分别是( )A、云,月亮B、月亮,云C、地球,云D、月亮,地球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两句话中的参照物分别是( )A、竹排,青山B、竹排,岸上的树C、青山,竹排D、青山,地面9、如右图所示是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的我国自行研制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画而,这项技术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和我国能掌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地面来说,受油机是静止的B、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相对于加油机来说,受油机是运动的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12、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4:5,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1:lB、1:3C、6:5D、5:613、小宇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sVτ=,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1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 )A、10 m/sB、5 m/sC、7.5 m/sD、30 m/s15、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些单位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16、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2 6 10 26 S/米8 t/秒4 8 124 abc 图217.(2012四川自贡)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tSV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对18.(2012山东滨州)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B. 6.25m/sC. 6.75m/sD. 7.5m/s 19.(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 -t 图像为图2所示a 、b 、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A. 甲的s -t 图一定为图线aB. 甲的s -t 图可能为图线bC. 乙的s -t 图一定为图线cD. 乙的s -t 图可能为图线a20.(2012十堰)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 .站在地球上的人决定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三、计算题l 、工程建设中常用爆破技术,用一根长96cm 的引火线来引爆,引火线的平均速度为0.8cm/s .点火者点着引火线后,以5m/s 的速度跑开,问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500m 远的安全处? (至少用两种方法求解)2、小阳骑车上学,前100m 用了30s ,后100m 用了20s ,请问,小阳在学校的整个路上,平均速度是多少?3、一中学生在一次旅行途中,为了测量客车的平均速度,他在客车刚与路旁的一根电线对齐时开始数电线杆的根数,并开始计时,在客车刚好与第l7根电线杆对齐时,所用的时间为40s ,则客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两电线杆间的距离为50m)能力提升1、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用力拉伸尺子后测量,测量值比真实值 ( )A、大B、小C、不一定D、一样2、用同一把钢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度,夏天测得的数值比冬天测得的数值()A、偏大B、偏小C、一样大D、无法确实3、观察下图中的烟和小旗,说出各种关于甲、乙两车相对地面可能的运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