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矿物学
- 格式:ppt
- 大小:10.70 MB
- 文档页数:51
矿物是自然作用的产物,其形成、稳定和变化都无不受热力学条件所制约,同时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又往往导致矿物在成分、结构、形态及物理性质上的细微变化。
因此,矿物成因的研究一直是矿物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并已发展成为现代矿物学中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成因矿物学。
一、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矿物的成因通常是按地质作用来分类的。
根据作用的性质和能量来源,一般将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分为内生作用、外生作用和变质作用。
1 内生作用内生作用(endogenic process)主要指由地球内部热能所导致矿物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火山作用、伟晶作用和热液作用等各种复杂的过程。
(1) 岩浆作用(magmatism):是指由岩浆冷却结晶而形成矿物的作用。
岩浆是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并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的熔融体。
(2) 火山作用(volcanism):实际上是岩浆作用的一种形式,为地下深处的岩浆沿地壳脆弱带上侵至地面或直接喷出地表,迅速冷凝的全过程。
火山作用形成的矿物以高温、淬火、低压、高氧、缺少挥发分的矿物组合为特征,甚至形成非晶质的火山玻璃。
由于挥发分的逸出,火山岩中往往产生许多气孔,并常为火山后期热液作用形成的沸石、蛋白石、玛瑙、方解石和自然铜等矿物所充填。
(3) 伟晶作用(pegmatitization):是指在地表以下较深部位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所进行的形成伟晶岩及其有关矿物的作用。
伟晶作用中形成的矿物最明显的特点是:晶体粗大,富含SiO2、K2O、Na2O和挥发分(F、Cl、B、OH等)(如石英、长石、白云母、黄玉和电气石等)及稀有、稀土和放射性元素(Li、Be、Cs、Rb、Sn、Nb、Ta、TR、U、Th等)(如锂辉石、绿柱石、天河石和铌钽铁矿等)。
常可富集形成有独特的经济意义的工业矿床。
(4) 热液作用(hydrothermalism):是指从气水溶液到热水溶液过程中形成矿物的作用。
地质学中的矿物学研究矿物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物质,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地质学中的矿物学研究,是探索地球内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地质学中的矿物学研究。
一、矿物学的研究内容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组成成分、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布、利用等问题的科学。
它是地质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材料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
矿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矿物的成因和变质作用矿物的成因是揭示地球内部构造和成矿规律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矿物的形成环境、物理和化学特征等信息,可以判断矿床的类型和成矿过程。
同时,研究矿物的变质作用,可以了解地壳演化历程及其对矿床的影响。
2. 矿物的晶体学和结构矿物的晶体学与结构是研究矿物基本性质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矿物的结晶形态、晶胞参数、黏性特征等进行研究,可以了解矿物的性质和属性,为其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3.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硬度、比重、断口、磁性、光学、电性等方面。
对于不同类型的矿床,其矿石的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矿物学研究中,对矿物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和定量化,对分析矿床中矿物的组成和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矿物的化学性质矿物的化学性质是研究矿物物相变化和成分变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矿物的化学成分、元素分布等进行研究,可以判断其成因和环境特征,为找寻矿床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物学的实践应用地质学中的矿物学研究,不仅是理论探索,更是现代工业的基础。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矿物学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矿物的勘探与开发矿物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矿物学的成因研究可以揭示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矿规律;矿物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可以为矿石选别和选矿技术提供指导;矿物学的分析方法可以为矿产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利用矿物学的研究可以为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有关矿物标型和标型矿物方面的研究及应用1 成因矿物学的研究方法成因矿物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统计归纳的方法。
是对矿物和矿物共生组合的特征,以及它们同天然的物理化学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对比和归纳。
统计归纳的基本根据是:(1)天然矿物不是理想化学纯的物质,也不是理想晶体结构的物质,故也不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换句话讲,天然矿物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是变化的。
这是对矿物成因作统计归纳的根本基础。
(2)自然界的矿物和矿物共生组合,是天然的物理化学体系的产物。
它们的存在、变化和特点,必然受自然界物理化学规律的制约。
因此,对矿物及其组合的特点作统计归纳,就能获得一定的成因信息。
在矿物地质温压计和矿物成因分类的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许多地质温压计的公式都是运用统计方法总结出来的。
矿物成因分类的研究,如果不作统计,就无从入手。
至于矿物共生分析的结果,能否合理和切合实际,其中—个关键就在于矩阵中矿物组分摩尔数的确定。
组分摩尔数的正确判定,就需要一定的统计。
对于一个地区或一个矿床作成因矿物学研究时,一般的工作步骤是:(1)调查和了解工作区的地质背景。
(2)收集工作区前人的岩石、矿石和矿物资料。
(3)采集系统的和有代表性的标本,进行鉴定和测试分析。
(4)广泛收集有关矿物的文献资料,作统计分析,找出成因标志。
(5)推断工作区矿物的成因,追溯矿物平衡的条件,探索矿物及其共生组合演变的规律。
(6)利用成因矿物学研究结果,结合地质背景,对工作地区或矿床进行地质分析。
如果我们能够敏锐地抓住一个地区的关键性矿物,进行成因矿物学的研究,那么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便能解决一些重要的地质问题。
但是,对于矿物的成因信息,还需要作客观的分析,区分哪些是有普遍意义的,哪些只有局部意义的。
只有对比的前提明确,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2 矿物的标型性20世纪矿物学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通过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和系统总结,确定了矿物的特性与其形成条件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并且发现了能够反映岩石和矿床成因的矿物学标志。
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引言金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其存在与地球深部地壳变动有密切关系。
金矿成因矿物学是研究金矿产生的地质过程及相应的矿物组成的学科,而找矿矿物学是以矿物为指示标志来寻找金矿化点的方法。
本文将从金矿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两个方面来探讨金矿与矿物学的关系及应用。
金矿成因矿物学金矿成因矿物学是研究金矿形成过程的科学,它通过分析和研究金矿矿物的形成机制和特征,揭示金矿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演化历史。
1. 主要金矿矿物在金矿中存在着一些主要的矿物,如黄金(Au)、石英(SiO2)等。
黄金是金矿的主要矿石,其化学元素符号为Au,属于贵金属。
黄金以其独特的黄色、不锈蚀、延展性和韧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珠宝、电子等领域。
石英是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其化学成分为SiO2。
在金矿中,石英往往与黄金共生,因为石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受热性,能够在地壳变动的过程中保存黄金。
2. 金矿形成机制金矿的形成与多种地质作用有关,主要包括构造变化、岩浆活动、热液流体作用等。
构造变化是指地壳中发生的断裂、褶皱等变形,这些变形会导致地壳中的岩石和矿物重新分布。
金矿往往形成于构造变形的断裂和褶皱带附近。
岩浆活动是指地壳中的岩浆运动,通过岩浆的上升和冷却结晶,金矿可以在岩浆中形成或沉淀。
热液流体作用是指地壳中的热水或热气体与矿石接触或通过地下渗透而产生化学反应,形成金矿。
热液流体作用是金矿生成的主要方式之一。
找矿矿物学找矿矿物学是利用矿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寻找金矿化点的科学。
通过观察和分析矿物的特征,可以推断出潜在的金矿化区域。
1. 与金矿成因矿物学的关系找矿矿物学与金矿成因矿物学密切相关。
通过对金矿成因矿物学的研究,找矿矿物学可以了解金矿在地质过程中的形成机制和矿物组成,从而指导找矿工作。
2. 金矿指示矿物的特征金矿化过程中存在一些与金矿相关的指示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菱铁矿等。
这些矿物往往与金矿共生或伴生,通过观察这些指示矿物的存在和分布,可以推测出潜在的金矿化点。
矿物学中的矿物形态与矿物成因分析矿物形态是指矿物在自然界中的外部形状和结构。
它与矿物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矿物形态的研究是矿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矿物的鉴定和矿物成因的解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物形态的分类与特点矿物形态按照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结晶形态:矿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晶体形状,通常由其晶体结构和生长环境共同决定。
结晶形态可以是具有对称性的完美晶体,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晶体团块,甚至是无法分辨的微晶体。
2. 非晶态:一些矿物由于其结构的不规则性,无法形成明显的晶体结构,表现为非晶态。
典型的非晶态矿物包括玻璃、凝胶和胶态矿物等。
它们没有规则的外部形状,通常呈均匀的胶状或块状。
3. 斑岩体:一些矿物以岩石的形式存在,称为斑岩体。
斑岩体由于由多个矿物组成,其外部形态复杂,常呈不规则的块状或带状分布。
斑岩体的形成与深部岩浆的侵入和冷却有关。
二、矿物形态的成因解析矿物形态的成因与矿物的结晶机制、成岩作用以及地质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以几种常见矿物为例,进行矿物形态与成因的解析。
1. 方解石:方解石是一种常见的矿物,其晶体形态多为六面体或菱面体。
方解石的形成与碳酸岩溶解和沉积有关。
在碳酸岩地区,方解石常以伴生晶体的形式存在,受地下水循环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方解石晶体形态。
2. 方铅矿:方铅矿的晶体形态多为立方体,对称性明显。
方铅矿主要形成于矿床中的高温高压环境,其成矿过程与火成作用和热液作用有关。
在这些矿床中,方铅矿由于结晶速度较快,形成了规则的立方体晶体。
3. 磷灰石:磷灰石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其晶体形态多为柱状或板状。
磷灰石的形成与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有关。
在沉积岩中,磷灰石常以颗粒或粘结物的形式出现;而在变质岩中,磷灰石则呈片状或柱状分布。
总之,矿物形态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矿物的晶体结构、成岩作用以及地质环境,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因矿物是自然界中固态的物质,通常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
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因是研究矿物学的重要内容,对了解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地质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物的晶体结构矿物的晶体结构指的是矿物的原子排列方式和晶体的几何形态。
矿物的晶体结构决定了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对其在地球中的分布和形成起到重要影响。
矿物的晶体结构是由原子通过原子键连接而成的,原子键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矿物中最常见的是离子键,即不同电荷的离子通过电磁作用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结构稳定,熔点高,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光学性质。
矿物的晶体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来确定。
X射线衍射通过测定矿物晶体中X射线的散射情况,可以确定晶体中原子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通过研究晶体结构,可以推测矿物的性质和成因。
二、矿物的成因矿物的成因指的是矿物形成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矿物的成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热液矿床、岩浆矿床、沉积矿床等。
1. 热液矿床热液矿床是由地壳中的热液作用形成的矿床。
热液是地壳中的水或气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溶解物质。
当热液在地壳中流动时,会与周围的岩石和矿物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矿物。
例如,金矿、铜矿等许多金属矿床就是由热液作用形成的。
2. 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是由岩浆中的溶解物质在岩浆冷却过程中析出形成的矿床。
岩浆是地壳中的熔融岩石,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
当岩浆冷却时,其中的溶解物质会逐渐凝固并形成矿物。
例如,石英、长石等许多硅酸盐矿物就是由岩浆形成的。
3. 沉积矿床沉积矿床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
沉积作用是地壳中碎屑颗粒和溶解物质在水或风等介质的作用下沉积并形成沉积岩的过程。
在沉积岩中,常常含有一些矿物颗粒或晶体。
例如,煤矿、石灰石等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成因。
矿物学家通过研究矿物成因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和地壳演化的过程,揭示矿床形成的规律,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