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 格式:pptx
- 大小:238.69 KB
- 文档页数:28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01 考点解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
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2 考查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03 技巧点拨【提分妙招】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
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诗歌是人类对世界的感悟和想象的艺术表现,它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化的载体。
在比较鉴赏诗歌时,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主题和思想
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是诗歌的灵魂,它直接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
比较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分析和比较不同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从中探寻作者
的思想和人生观。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和苏轼的《赤壁怀古》都是名作,但前者强调
豪放、奔放和豁达的性格,后者则强调意境、意象和意蕴,两者在主题和思想上有很大的
区别。
二、艺术表现方式
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包括韵律、格律、修辞手法、意象、意义等,也是诗歌中最为重
要的元素之一。
在比较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发现不同
诗人在艺术表现和技巧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李清照和辛弃疾在诗歌的表现方式上各
有特色,李清照常常运用典故和抒情的手法,而辛弃疾则更加注重写实和现实情感的表达,两者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三、历史文化背景
诗歌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历史、时代和文化的差异。
在比较鉴赏诗歌时,我们也
要考虑到不同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
文化内涵和价值。
例如,唐诗盛行的时代是一个文化繁荣、国家强盛的时代,而现代诗歌
则更多体现了文学的自由和开放,两者在历史文化背景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综上所述,比较鉴赏诗歌需要从主题和思想、艺术表现方式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多个方
面进行分析和探究,进一步领略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教案】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思想感情类比较复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2、通过诗歌比较鉴赏,训练思维,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考纲回顾: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整理的观点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曾经说:“情之所至,诗无不至。
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诗人作诗其情其志均见于语言,而唐诗、宋词、元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精品,所以我们要学习它,要鉴赏它。
再者,古人读诗特别注重以诗论诗,有了比较,就能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2005年高考起,命题人就将比较阅读引进到诗歌鉴赏中,考查大家阅读、分析、比较、评判的能力。
这一变化成了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的新亮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探寻一下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
那么什么叫做比较鉴赏呢?同学们请看:(幻灯片)所谓比较欣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比较、鉴赏、赏析。
当然目的是为了提升我们欣赏水平,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比较鉴赏的原则: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求“同”关键词;析“异”关键词二、典例精析同题材或同题目的诗是文学史上的常见现象。
既然有同题诗,自然就出现了比较。
因为“同”,就易使人同中求异,品第高下,衡量优劣。
命题人从这一角度命题意在引导读者学会以诗的眼光去发现诗美,品赏诗美,给考生以有益的启迪。
1、辽宁卷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