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上)
- 格式:doc
- 大小:882.00 KB
- 文档页数:10
精选文档数控机床故障诊疗与维修实训报告系别:班级:姓名:学号:实训时间:.精选文档实训内容项目一主轴传动系统的故障维修与养护任务一变频主轴常有故障维修与养护任务二伺服主轴常有故障与养护项目二进给传动系统的故障维修与养护任务一超程故障维修任务二进给系统电气故障维修项目三数控系统的故障维修与养护任务一数据传输与备份任务二机床没法回参照点故障维修任务三参数设置项目四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故障维修与养护任务一数控车床电气故障清除与养护项目五数控机床的安装与调试任务一滚珠丝杆的安装与调试任务二编码器的安装任务三数控机床性能调试.精选文档项目一主轴传动系统的故障维修与养护一实训目的认识变频主轴的构成熟习主轴的机械机构及变频器的接线,主要参数意义及设置方法能够进行变频主轴常有故障维修二实训设施THWLBF-1型数控车床维修技术实训查核装置图1-1THWLBF-1型数控车床维修技术实训查核装置本装置由数控车床系统交流伺服模块、变频调速模块、冷却控制模块、刀架控制模块、变压器、网孔板、其余协助功能模块和十字滑台等构成,经过此设施进行项目训练,能查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交流交流能力、职业修养和安全意识等。
.精选文档三变频主轴常有故障维修与养护1.变频器的功能、连结与调试1)变频器操作面板说明图1-2变频器操作面板2)端子接线操作说明图1-3变频器接线端子图3)参数设置方法.精选文档(1)恢复参数为出厂值设置步骤操作显示1电源接通时显示的监督器画面2按PU键,进入PU运转模式PU显示灯亮EXT3按MODE键,进入参数设定模式P04旋转旋钮,将参数编号设定为ALLC ALLC5按SET键,读取目前的设定值。
06旋转旋钮,将值设定为117按SET键确立闪耀(2)改正参数的设定值设置步骤操作显示电源接通时显示的监督器画面0.00PU按EXT键,进入PU运转模式PU显示灯亮按MODE键,进入参数设定模式P0旋转旋钮,将参数编号设定为P1P1按SET键,读取目前的设定值。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2. 掌握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3. 熟悉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
4. 学会使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工具。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机床概述数控机床的定义数控机床的分类数控机床的特点2.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方法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步骤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工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步骤。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工具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实践法:演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操作过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数控机床常见故障案例。
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数控机床的图片、故障案例等。
数控机床模型:演示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操作过程。
故障诊断与维修软件:模拟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过程。
五、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2学分)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3. 实践课安排:数控机床模型操作训练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在实践课中的操作技能表现。
3. 故障诊断与维修报告:学生针对模拟故障进行的诊断与维修报告。
4.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材。
2. 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内容。
3. 数控机床模型:用于实践操作演示和训练。
4. 故障诊断与维修软件:模拟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过程。
5. 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资料、案例分享等。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课时:数控机床概述2. 第5-8课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3. 第9-12课时: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4. 第13-16课时:故障诊断与维修工具的使用5. 第17-20课时:实践操作训练6. 第21-24课时: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分析7. 第25-28课时:教学评价与总结九、教学总结1. 总结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数控机床典型故障诊断与维修一、数控机床常见故障及其原因1. 通讯故障通讯故障是数控机床中比较常见的故障之一。
通讯故障的主要原因包括通讯电缆连接不良、通讯软件设置错误、通讯卡故障等。
这些原因导致的通讯故障会导致数控机床无法正常与上位机进行通讯,从而影响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
2. 电气故障电气故障是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之一,主要原因包括电气元件老化、电气接线错误、电气元件损坏等。
电气故障会影响数控机床的正常电气供电,导致数控机床无法正常工作。
3. 传感器故障数控机床中的传感器故障也比较常见,主要原因包括传感器损坏、传感器灵敏度调整不当、传感器连接错误等。
传感器故障会导致数控机床无法准确感知工件位置或运动状态,从而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
4. 润滑系统故障润滑系统故障是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之一,主要原因包括润滑油不足、润滑系统堵塞、润滑泵故障等。
润滑系统故障会导致数控机床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摩擦增大、温升过高等问题,影响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5. 机械传动系统故障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方法硬件故障诊断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
硬件故障诊断主要通过检查、测量、比对数控机床的各个硬件部件来发现故障原因。
比如通过检查通讯电缆连接状态、检测传感器输出信号、测量电气元件的电压电流等方法来诊断数控机床的硬件故障。
3. 综合故障诊断综合故障诊断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综合性方法,主要通过对数控机床的硬件、软件以及工艺加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
综合故障诊断需要运用多种故障诊断方法,结合数控机床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找出故障的准确原因。
硬件故障维修是数控机床故障维修的重要内容之一。
硬件故障维修主要通过更换损坏的硬件部件、重新连接电气接线、调整机械传动系统等方法来修复数控机床的硬件故障。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是数控机床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数控机床的正常工作、提高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处理数控机床,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机、电、仪一体化的高效复杂的自动化机床,机床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故障,因此,熟悉机械故障的特征,掌握数控机床机械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对确定故障的原因和排除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原则与基本要求1.1排障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调查故障现象,首先对操作者的调查,详细询问出现故障的全过程,有些什么现象产生,采取过什么措施等。
然后要对现场做细致的勘测;2)查找故障的起因时,思路要开阔,无论是集成电器,还是和机械、液压,只要有可能引起该故障的原因,都要尽可能全面地列出来。
然后进行综合判断和优化选择,确定最有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3)先机械后电气,先静态后动态原则。
在故障检修之前,首先应注意排除机械性的故障。
再在运行状态下,进行动态的观察、检验和测试,查找故障。
而对通电后会发生破坏性故障的,必须先排除危险后,方可通电。
1.2故障诊断要求。
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进行数控故障诊断作业的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经验,善于分析思考,通过对故障机床的实际操作分析故障原因,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完备的维修工具及诊断仪表必不可少,常用工具如螺丝刀、钳子、扳手、电烙铁等,常用检测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技术资料,如数控机床电器原理图纸、结构布局图纸、数控系统参数说明书、维修说明书、安装、操作、使用说明书等。
二、故障处理的思路不同数控系统设计思想千差万异,但无论那种系统,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构成都是十分相似的。
因此在机床出现故障时,要求维修人员必须有清晰的故障处理的思路:调查故障现场,确认故障现象、故障性质,应充分掌握故障信息,做到“多动脑,慎动手”避免故障的扩大化。
根据所掌握故障信息明确故障的复杂程度,并列出故障部位的全部疑点。
数控机床典型故障诊断与维修一、数控机床典型故障1. 伺服电机故障:伺服电机是数控机床的主要驱动元件,如伺服电机出现故障,会导致机床无法正常工作。
常见的伺服电机故障包括:电机运行异常、电机发热、电机无法正常启动等。
2. 数控系统故障: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整个数控机床无法正常工作。
常见的数控系统故障包括:程序执行错误、操作界面死机、通讯故障等。
3. 传感器故障:传感器在数控机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感知机床状态并将信息反馈到数控系统。
常见的传感器故障包括:传感器信号异常、传感器损坏等。
4. 润滑系统故障:数控机床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润滑,以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润滑系统故障会导致机床零部件磨损加剧,影响加工精度和机床寿命。
5. 电气元件故障:数控机床中包含大量的电气元件,如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
这些元件一旦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机床的正常运行。
1. 故障现象分析:当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时,首先要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
包括故障出现的时间、频率、程度等方面,有助于确定故障的性质和范围。
2. 信息收集:通过观察、询问、检测等方式,收集与故障相关的信息,包括数控系统显示的报警信息、机床运行时的异常声音、异味等。
3. 故障检测:根据故障现象和信息收集的结果,对机床进行检测,包括物理检测和电气检测。
物理检测可以发现机床结构的故障,电气检测可以发现电气元件的故障。
4. 故障定位:通过检测结果,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和原因,例如伺服电机故障、数控系统故障、传感器故障等。
5. 分析解决方案:根据故障定位结果,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相应的维修或调整。
1. 伺服电机维修:伺服电机故障通常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首先要对电机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故障原因,然后进行修复或更换。
2. 数控系统维修:数控系统故障可能是软件问题或硬件问题,软件问题可以通过重新设置参数、升级或更换软件来解决,硬件问题则需要更换故障部件。
第4章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故障诊断与维修4.1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概述数控在GB中的定义是“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现代数控机床是集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典型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
数控加工设备主要分切削加工、压力加工和特种加工(如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等)3类。
切削加工类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能按预定的程序自动进行,消除了人为的操作误差和实现了手工操作难以达到的控制精度,加工精度还可以用软件来校正和补偿。
因此,可以获得比机床精度还要高的加工精度及重复定位精度;工件在一次装夹后,能先后进行粗、精加工,配置自动换刀装置后,还能缩短辅助加工时间、提高生产率;由于机床的运动轨迹受可编程的数字信号控制,因而可以加工单件和小批量且形式复杂的零件,生产准备周期大为缩短。
综上所述,数控机床具有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和柔性好的特点。
从数控机床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看,由于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在机床行业的渗透和应用,它与普通机床相比不仅在机械结构性能方面发生了“质”和“形”的变化,且其外观造型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的特点数控机床虽然也有普通机床所具有的床身和立柱、导轨、工作台、刀架等部件。
但为了与控制系统的高精度、高速度控制相匹配,对机床主机部分的结构设计还提出了高精度、高刚度、低惯量、低摩擦、无间隙、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
由于机械结构形式是体现其性能的具体手段,是实现性能的核心因素(当然结构也受材料和工艺的影响),因此,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在结构设计中也有了重大变化。
1.基础部件的结构特点数控机床的基础件主要包括床身、立柱、工作台等支承件,它们的基本功能是支承承载和保持各执行器官的相对位置。
数控机床集粗精加工于一体,既要能够承受粗加工时大吃刀、大走刀的最大切削力、又要能够保证精加工时的高精度。
因此,对基础件的结构设计在强度、刚度、抗振性、热变形和内应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行生产的数控机床采用的主要措施有:铸件采用全封闭截面,合理布置内部隔板和肋条,含砂造型或填充混凝土等材料,导轨面加宽,车床采用倾斜的床身和导轨还利于排屑,床身、立柱采用钢质焊接结构,可以明显提高其刚度,根据热对称原则布局还能增加散热隔热效果。
2.主传动系统的结构特点主传动系统实现各种刀具和工件所需的切削功率,且在尽可能大的转速范围内保证恒功率输出,同时为使数控机床能获得最佳的切削速度,主传动须在较宽的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
现行数控机床采用高性能的直流或交流无级调速主轴电机,较普通机床的机械分级变速传动链大为简化。
对加工精度有直接影响的主轴组件的精度、刚度、抗振性和热变形性能要求,可以通过主轴组件的结构设计和合理的轴承组合及选用高精度专用轴承加以保证。
为提高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主轴应有刀具或工件的自动夹紧、放松、切屑清理及主轴准停机构。
最近日本又开发研制了新型的陶瓷主轴,重量轻,热膨胀率低,用在加工中心上,具有高的刚性和精度。
3.进给系统结构特点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是由伺服电机驱动,通过滚珠丝杠带动刀具或工件完成各坐标方向的进给运动。
为确定进给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机械装置时,以“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为原则,具体措施有:①采用低摩擦、轻拖动、高效率的滚珠丝杠和直线滚动导轨;②采用大扭矩、宽调速的伺服电机直接与丝杠相联接,缩短和简化进给传动链;③通过消隙装置消除齿轮、丝杠、联轴器的传动间隙;④对滚动导轨和丝杠预加载荷,预拉伸。
4.数控回转工作台和自动交换工作台数控镗、数控铣和加工中心,采用内部结构具有数控进给驱动机构特点的回转工作台,实现圆周任意角度的分度和进给运动。
对多工序数控机床,配置自动交换工作台,进一步缩短辅助加工时间。
5.刀架系统回转刀架,更换主轴换刀和带刀库的自动换刀系统及多刀架、多主轴布局对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使刀具在机床上迅速定位、夹紧,普遍采用标准刀具系统和机夹刀。
6.数控附件机床附件的作用是配合机床实现自动化加工。
数控机床专用的附件有:①对刀仪,②自动编程机,③自动排屑器,④物料储运及上下料装置,⑤自动冷却、润滑及各种新型配套件如导轨防护罩等。
7.数控机床的外观造型特点数控机床的外观大都采用线型简洁的板块组合式全封闭安全防护罩,配备有现代特征的集操作、显示、控制于一体的操作面板,淘汰了普通机床各种操作手柄、手轮和线型复杂零散的多面型表面形态。
安全防护罩可防止高压、大流量冷却液及铁屑飞溅,减少粉尘入侵,隔声降噪,有利于机床的精度保持和环境保护,真正体现了机、电、液一体化的特点。
依人机工程学宜人性原则设计的桌面式或悬挂式数控操作面版,是机床与操作者联系和信息交流的唯一界面,指示灯、按钮、按键的数量与排列及CRT的设计,既适合人的操作特性,又利于人机间的协调与交流,通过视觉良好的键面色彩,标准化的象形符号意象抽取,能准确反映和传递两者间的信息。
数控机床结构设计反映产品内在功能的深层特性,外观表达的是产品表层特性,对用户而言,深层次的与产品使用密切相关的结构性能要通过表层的外观形态来传递和表达。
全封闭防护罩虽然掩盖了机床的主体结构,却至少传达了数控机床这样几个方面的深层内含:①先进的数控数显装置;②对机床的精度和刚度使用的可靠性、安全防护性及环保等有严格要求;③采用先进标准的刀具系统及安装位置合理的自动换刀装置;④采用整套商品化、标准化的新型配套件、自动排屑、润滑和冷却装置等。
概括为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和机电液一体化。
4.1.1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基本组成数控机床是机械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机械结构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在机床上的普及应用,以及对机床性能提出的技术要求,而逐步发展变化。
是对普通机床的进给系统进行革新、改造,而后逐步发展成一种全新的加工设备。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主要组成1 主传动系统;2 进给系统,3 实现工件回转、定位装置和附件;4 实现某些部件动作和辅助功能的系统和装置,如液压、气动、润滑、冷却等系统和排屑、防护等装置:5 刀架或自动换刀装置(ATC),6 自动托盘交换装置(APC);7 特殊功能装置,如刀具破损监控、精度检测和监控装置;8 为完成自动化控制功能的各种反馈信号装置及元件。
4.1.2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数控机床是高精度和高生产率的自动化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应该具有更好的刚性和抗振性,相对运动面的摩擦系数要小,传动部件之间的间隙要小。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主要特点(一)高刚度和高抗振性1.机床刚度的基本概念机床刚度是指机床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机床在静态力作用下所表现的刚度称为机床的静刚度;机床在动态力作用下所表现的刚度称为机床的动刚度满足数控机床高速度、高精度、高生产率、高可靠性和高自动化的要求,与普通机床比较,数控机床应有更高的静、动刚度,更好的抗振性。
2.提高数控机床结构刚度的措施(1) 提高机床构件的静刚度和固有频率(2) 改善数控机床结构的阻尼特性(3) 采用新材料和钢板焊接结构(二)减少机床热变形的影响机床的热变形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数控机床主轴转速、进给速度远高于普通机床,而大切削量产生的炽热切屑对工件和机床部件的热传导影响远比普通机床严重,而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操作者往往难以修正。
因此,应特别重视减少数控机床热变形的影响。
常用以下措施减少发热:1.改进机床布局和结构(1) 采用热对称结构(2)采用倾斜床身和斜滑板结构(3)采用热平衡措施2.控制温度对机床发热部位(如主轴箱等),采用散热、风冷和液冷等控制温升的办法来吸收热源发出的热量。
3.对切削部位采取强冷措施在大切削量切削加工时,特别是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普遍采用多喷嘴、大流量冷却液来冷却,并对冷却液用大容量循环散热或用冷却装置致冷以控制温升。
4.热位移补偿预测热变形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存入计算机中进行实时补偿。
下图是热变形自动修正装置。
(三)传动系统机械结构简化数控机床的主轴驱动系统和进给驱动系统,分别采用交、直流主轴电动机和伺服电动机驱动,这两类电动机调速范围大,并可无级调速,因此使主轴箱、进给变速箱及传动系统大为简化,箱体结构简单,齿轮、轴承和轴类零件数量大为减少甚至不用齿轮,由电动机直接带动主轴或进给滚珠丝杠。
是某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图。
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比较图(四)高传动效率和无间隙传动装置数控机床在高进给速度下,工作要求平稳并有高定位精度。
因此,对进给系统中的机械传动装置和元件要求具有高寿命、高刚度、无间隙、高灵敏度和低摩擦阻力的特点。
(五)低摩擦因数的导轨机床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机床导轨的质量,数控机床的导轨则有更高的要求。
要求在高速进给时不振动,低速进给时不爬行,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在重载下长期连续工作,耐磨性要高,精度保持性要好等。
1.塑料滑动导轨传统的铸铁—铸铁滑动导轨,除经济型数控机床外,在其它数控机床上已不采用。
取而代之的是做铸铁—塑料或镶钢,塑料滑动导轨。
导轨塑料常用聚四氟乙烯导轨软带和环氧耐磨导轨涂层两类。
(1)聚四氟乙烯导轨软带这种导轨软带材料是以聚四氟乙烯为基体,加入青铜粉、二流化钼和石墨等填充剂混合烧结,并做成软带状。
聚四氟乙烯导轨软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摩擦特性好②耐磨性好③减振性好④工艺性好由于聚四氟乙烯导轨软带具有这些优点,所以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小型数控机床的运动导轨。
(2)环氧型耐磨涂层环氧型耐磨涂层是以环氧树脂和二硫化钼为基体,加入增塑料剂,混合成液状或膏状为一组和固化剂为另一组的双组份塑料涂层。
SKC3导轨塑料涂层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可经车、铣、刨、钻、磨削和刮削加工。
2.滚动导轨滚动导轨具有摩擦因数低,一般是0.003左右,动、静摩擦因数相差小,几乎不受运动速度变化的影响,定位精度和灵敏度高,精度保持性好等优点。
数控机床的常用的滚动导轨有两种。
滚动导轨块:这是一种滚动体循环运动的滚动导轨。
移动部件运动时,滚动体沿封闭轨道作循环运动。
滚动体为滚珠或滚柱。
单元式直线滚动导轨:这种滚动导轨是把轨道及相对运动的导轨块由生产厂家预先根据用户要求组装好,用户只要把导轨单元的轨道和导轨块分别固定在机床的固定导轨和运动导轨上即可。
因此用户在设计和装配调试上都十分简单方便。
单元式直线滚动导轨的结构1-导轨体2-侧面密封垫3-保持器4-承载球列5-端部密封垫6-端盖7-滑块8-润滑油环3.静压导轨静压导轨是在两个相对运动的导轨面间通入压力油,使运动件浮起。
工作过程中,导轨面上的油腔中的油压能随着外加负载的变化自动调节,以平衡外加负载,保证导轨面间始终处于纯液体摩擦状态。
静压导轨的摩擦因数极小,约为0.0005,功率消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