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抽测生物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72.00 KB
- 文档页数:23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抽测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1~6为动物细胞的主要细胞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2在有丝分裂的间期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3和6都能加工蛋白质,都能形成包裹蛋白质的囊泡
D.有氧呼吸时O2与[H]在5的基质中结合产生ATP,这些ATP可用于4中的脱水缩合反应
2.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撤去光照,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ATP增多,NADPH减少 B.ATP减少,NADPH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3.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叶绿体呈球形便于观察
B.实验前需“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
C.实验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来确定氧气产生的位置
D.实验证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4.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双缩脲试剂可以与所有酶发生紫色反应
B.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可以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
C.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生成
D.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结果中,第一个条带为橙黄色
5.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6.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⑥
7.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为ATP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TP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
C.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 D.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
8.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与原三十九肽对比,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8个 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D.O原子数目减少1个
9.大肠杆菌与洋葱细胞相比,前者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
A.只有DNA或RNA B.没有细胞壁
C.没有核膜包被成的细胞核 D.没有细胞器
10.正常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造血干细胞
A.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还没有分化
C.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蛋白质
D.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基因
11.阴暗环境中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的根本原因是
A.加快CO2的固定过程 B.光反应速率加快
C.使叶绿体中C5含量增加 D.提高暗反应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
12.图为某动物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可用同位素标记法
B.结构③在分泌蛋白运输中起交通枢纽的作用
C.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与④有密切关系
D.此图所示结构①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科研人员以猪肝和马铃薯块茎为实验材料,研究动、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相关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不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请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6.0 6.5 7.0 7.5 8.0 8.5
猪肝粗酶液 16.0 26.0 30.3 23.6 12.3 9.5
马铃薯块茎粗酶液 6.2 8.4 10.4 10.4 9.6 4.0
A.猪肝粗酶液的浓度和马铃薯块茎粗酶液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B.两种酶的最适pH范围均在7.0~7.5之间
C.在猪肝中的H2O2酶含量一定高于马铃薯
D.上述两种粗酶液的作用机理不一定相同
14.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乳酸菌有
B.蓝藻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以DNA或RNA为遗传物质
D.大肠杆菌无染色体,有染色质
15.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所示曲线表示该植物在恒温30℃、CO2浓度一定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b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降低
B.若将CO2浓度降低,则叶绿体中[H]合成速率将会变小,c点向左下方向移动
C.光照强度为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将温度调节到25℃(其他条件不变),图中a点将向上移动,b点将向右移动
16.豌豆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 h)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E 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CD 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BC 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D.“CD+DE”为一个细胞周期,等于17.3h
17.下图表示在20℃、不同pH条件下,向等量的反应物中加入等量的某种酶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pH为7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若将温度改为15℃,酶的最适pH不会发生改变
D.此实验中,pH为自变量,生成物的量为因变量,温度为无关变量
18.如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中所用的解离液就是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B.该同学的操作步骤中解离后应该用清水进行漂洗
C.实验过程中采用的龙胆紫染液也可以换用醋酸洋红染液
D.最后在观察装片时,会发现绝大部分细胞都处于分裂的间期
19.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成熟体细胞比动物的成熟体细胞更容易实现全能性
B.利用离体植物细胞培育植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就越低
D.利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20.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羧基和氨基的化合物都是组成蛋白质的单体
B.低温、高温、过酸或过碱都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D.蛋白质和多肽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二、多选题
21.{下列有关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瓤西瓜含有较多的糖,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良好材料
B.脂肪鉴定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
C.葡萄糖和麦芽糖均是还原糖
D.蛋白质鉴定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同时加入样液中
22.{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如图所示,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试管中只有1、5号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1、2、3、5号试管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23.{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D.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24.{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由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一定为主动运输
25.{下列各项中,不能用图所示关系表示的是
A.Ⅰ 核酸、Ⅱ DNA、Ⅲ RNA
B.Ⅰ 淀粉、Ⅱ 糖原、Ⅲ 纤维素
C.Ⅰ 固醇、Ⅱ 胆固醇、Ⅲ 性激素
D.Ⅰ 蛋白质、Ⅱ 多肽链、Ⅲ 含硫蛋白质
三、非选择题(实验解答题)
26.{细辛是马兜铃科植物,生长于海拔1200~2100m的林下阴湿腐殖土中。滨藜属于藜科植物,具有极强的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环境中。如图是细辛和滨藜光合速率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条曲线,代表滨藜的是_____________。
(2)植物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为B时,若两种植物每天都获得10h光照,则能正常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填“细辛”或“滨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照强度为C时,滨藜实际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___μmol·m-2·s-1。晴朗夏日正午,滨藜的实际光合速率却低于该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大于C后,要使滨藜能正常生长,每天至少需要光照_____________(保留整数)小时。
27.{如图表示玉米叶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的指状突起,其功能是___________。该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较多,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小肠上皮细胞相比,玉米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低等植物含有而玉米叶肉细胞不含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
(3)将玉米种子浸泡15h,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煮熟。分别将两组的玉米种子从中央切开,并用稀释红墨水染色,预期两组玉米胚细胞的着色情况是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
28.{“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安徽盛产茶叶,科技人员为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对茶进行了如下图1所示的有关研究。图2表示一株小麦叶肉细胞内C3含量在炎热夏季某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过程,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过程。
(2)如图1所示,从8:00开始到10:00左右,净光合速率不断升高并出现第一个高峰,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小麦产生C3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小麦细胞中消耗C3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