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史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做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希望现在对日本动画津津乐道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历史。
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水平。
中国建国初年————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能够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水平。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我过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
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白银时代(1976~1990)经历了*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上美影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但延续下来而且还在绝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也就是这个观点才造成了后来的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中国动画电影史》读书笔记
(原创版)
目录
1.《中国动画电影史》概述
2.中国动画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3.中国动画电影的黄金时代
4.中国动画电影的低谷与复兴
5.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展望
正文
【《中国动画电影史》概述】
《中国动画电影史》是一本关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的专著,详细记录了中国动画电影从诞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为我们了解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动画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动画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上海的一家电影公司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大闹天宫》。
此后,中国动画电影开始逐渐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如《黑猫警长》、《蓝皮鼠和大脸猫》等。
【中国动画电影的黄金时代】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显著提升。
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如《小鲤鱼跳龙门》、《哪吒闹海》等,都诞生于这个时期。
【中国动画电影的低谷与复兴】
然而,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动画电影进入了低谷期。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动画电影的制作数量和质量都开始下滑。
直到 21 世纪初,中国动画电影才开始逐渐复兴,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
【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动画发展史中国动画发展史一、发端时代(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大闹画室》、《铁扇公主》等,其中《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是名列《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由于战争和无人投资,美术电影于1942年后中断了。
二、蓬勃发展时代(建国到1965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
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随着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折纸动画《一棵白菜》等影片的新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中国动画业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这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期间具有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等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和政治色彩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
四、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动画制作进入繁荣时代,在1978年到1989年间,就制作了两百多部动画片,如《哪咤闹海》、《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
电视动画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作品,从整体上看,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的艺术片,又有大量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求教育的动画片,制作手法基本沿袭万氏兄弟的流派。
没有太多创新,也没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多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
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一些国外精品动画,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中国动漫的发展史1. 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2. 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
新的动画形式加入,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内,我国的动画发展还是领先于日本的,虽然日本1963就有了《铁臂阿童木》这样的长篇动画,但我国有大型动画《大闹天宫》,并不输于日本。
而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应用到动画中来,是日本完全无法比的。
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一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能也是当时为什么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主要还是在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
3.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说到中国历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文革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的受到了影响。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起伏和转折,以下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传统风格20世纪2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开始萌芽。
当时的动画电影主要是以漫画形式出现,以手绘画面、幽默诙谐的形式,表现社会生活和民生故事。
1926年,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大闹银河》问世,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先河。
20世纪3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开始进入发展高峰期,许多优秀的动画电影问世,如《乌鸦捉老鼠》、《狐狸假鸭子》等。
第二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政治宣传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政治宣传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总体上以宣传政治主题为主,风格统一,内容单调。
影片的主题涉及到社会主义革命、农业合作化、生产建设等方面。
代表作品有《猫和老鼠》、《小蝌蚪找妈妈》等。
第三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多元风格80年代至90年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多元化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开始接受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的动画电影技术,影片的制作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风格和主题也变得多元化,不限于政治宣传,包括家庭、教育、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代表作品有《大闹天宫》、《小兔马和毛毛虫》等。
第四阶段:21世纪至今,产业化和国际化21世纪至今,中国动画电影进入产业化和国际化阶段。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涌现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同时,中国动画电影的产业也逐渐成熟,涉及到制作、发行、营销等诸多方面。
总之,中国动画电影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从传统到现代,从政治宣传到多元化,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舞台。
在未来,中国动画电影有望继续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国文化的全球化。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四十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也摄制动画短片《农家乐》,但也未获发展。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中国动漫发展史-黄金时代(1926-1966)这个时代的动画作品也许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好的;也许不是最精美的,但却是制作最认真的;也许不是与国际接轨的,但却是最突出中国传统特色也时常因此获得国际奖项的。
说起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一定要说万氏兄弟,因为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就是出自他们之手,然后是《一封书信寄回来》,在抗战爆发前,他们总计绘制了二十多部动画片,其中包括1935年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但是在1936年以前,万氏兄弟的作品主要是模仿美式动画的手法,他们自己对此也不十分满意,一直在寻找着让动画在中国传统土壤里扎根的办法,到了1940年,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给了他们很大震动,下决心要搞一部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作品,在组织100多人参加绘制、前后绘制2万张画稿、用了一年半时间的情况下,1941年他们完成了中国以至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80分钟的长度、取材自西游记的故事、名演员白虹等人的配音、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背景、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设计都使这部动画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继《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席位置,而且浓郁的中国特色又使它与前三者有明显的区别,万氏兄弟本想接下来就拍摄《大闹天宫》,但是由于投资商的问题计划没有成功。
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经80岁了。
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国产动画片曾经创造了辉煌,出现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在国内外深受欢迎。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才的断层和日美动漫的冲击,中国动画业渐渐“风光不再”。
当21世纪初中国政府看到动漫业的巨大市场,开始大力扶持时,才发现除了一批二三十岁在日本动漫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外无人可用,中国动画已经失去了它的中坚力量和原创力。
年轻人正在快速成长,落后了的中国动画重新起飞还需要时间。
当下热闹非常的动漫潮流,至少在数量上给了我们安慰。
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何时新一代的“原创中国”动画风才能出现?既不好莱坞,也非日式风,而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故事,这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的。
回顾历史,如果简单分类的话,中国动画片80年大致走过了四个阶段:萌芽期:从《大闹画室》到《铁扇公主》中国动画电影历史开始于1926年,标志是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的诞生。
创作这部短片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
早在1920年代初,万氏兄弟受到《大力水手》等美国动画片的影响,萌发了拍动画片的念头。
在之后两三年里,四兄弟用一台破旧照相机改装的逐格摄影机拍摄出《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益利汽水》、《味精》等动画广告片,积累了大量的动画制作经验。
1926年,万氏兄弟在动画广告片的技术基础上成功拍摄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这是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动画片,万古蟾扮演剧中的真人———作家,影片的全部制作由他们弟兄四人完成。
这部动画片的问世令世人刮目相看。
”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告诉记者。
1941年9月,万氏兄弟编导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这是继1933年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
“它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三借芭蕉扇’,片长80分钟,汇集并培训了一百多名动画工作人员,经过一年半的制作才告完成。
这部影片在大上海、新光、沪光等三家影院同时上映一个多月大受好评,在东南亚及日本也受到热烈欢迎。
”张松林说。
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导演青治虫曾表示,当初正是《铁扇公主》这部影片使他萌发了投身动画创作事业的念头,万簌鸣称得上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可见这部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第一阶段也随之结束。
弟兄四人完成。
这部动画片的问世令世人刮目相看。
”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经80岁了。
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国产动画片曾经创造了辉煌,出现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在国内外深受欢迎。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才的断层和日美动漫的冲击,中国动画业渐渐“风光不再”。
当21世纪初中国政府看到动漫业的巨大市场,开始大力扶持时,才发现除了一批二三十岁在日本动漫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外无人可用,中国动画已经失去了它的中坚力量和原创力。
年轻人正在快速成长,落后了的中国动画重新起飞还需要时间。
当下热闹非常的动漫潮流,至少在数量上给了我们安慰。
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何时新一代的“原创中国”动画风才能出现?既不好莱坞,也非日式风,而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故事,这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的。
回顾历史,如果简单分类的话,中国动画片80年大致走过了四个阶段:萌芽期:从《大闹画室》到《铁扇公主》中国动画电影历史开始于1926年,标志是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的诞生。
创作这部短片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
早在1920年代初,万氏兄弟受到《大力水手》等美国动画片的影响,萌发了拍动画片的念头。
在之后两三年里,四兄弟用一台破旧照相机改装的逐格摄影机拍摄出《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益利汽水》、《味精》等动画广告片,积累了大量的动画制作经验。
1926年,万氏兄弟在动画广告片的技术基础上成功拍摄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这是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动画片,万古蟾扮演剧中的真人———作家,影片的全部制作由他们弟兄四人完成。
这部动画片的问世令世人刮目相看。
”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告诉记者。
1941年9月,万氏兄弟编导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这是继1933年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
“它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三借芭蕉扇’,片长80分钟,汇集并培训了一百多名动画工作人员,经过一年半的制作才告完成。
这部影片在大上海、新光、沪光等三家影院同时上映一个多月大受好评,在东南亚及日本也受到热烈欢迎。
”张松林说。
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导演青治虫曾表示,当初正是《铁扇公主》这部影片使他萌发了投身动画创作事业的念头,万簌鸣称得上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可见这部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第一阶段也随之结束。
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经80岁了。
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国产动画片曾经创造了辉煌,出现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在国内外深受欢迎。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才的断层和日美动漫的冲击,中国动画业渐渐“风光不再”。
当21世纪初中国政府看到动漫业的巨大市场,开始大力扶持时,才发现除了一批二三十岁在日本动漫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外无人可用,中国动画已经失去了它的中坚力量和原创力。
年轻人正在快速成长,落后了的中国动画重新起飞还需要时间。
当下热闹非常的动漫潮流,至少在数量上给了我们安慰。
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何时新一代的“原创中国”动画风才能出现?既不好莱坞,也非日式风,而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故事,这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的。
回顾历史,如果简单分类的话,中国动画片80年大致走过了四个阶段:萌芽期:从《大闹画室》到《铁扇公主》中国动画电影历史开始于1926年,标志是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的诞生。
创作这部短片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
早在1920年代初,万氏兄弟受到《大力水手》等美国动画片的影响,萌发了拍动画片的念头。
在之后两三年里,四兄弟用一台破旧照相机改装的逐格摄影机拍摄出《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益利汽水》、《味精》等动画广告片,积累了大量的动画制作经验。
1926年,万氏兄弟在动画广告片的技术基础上成功拍摄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这是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动画片,万古蟾扮演剧中的真人———作家,影片的全部制作由他们弟兄四人完成。
这部动画片的问世令世人刮目相看。
”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告诉记者。
1941年9月,万氏兄弟编导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这是继1933年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
“它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三借芭蕉扇’,片长80分钟,汇集并培训了一百多名动画工作人员,经过一年半的制作才告完成。
这部影片在大上海、新光、沪光等三家影院同时上映一个多月大受好评,在东南亚及日本也受到热烈欢迎。
”张松林说。
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导演青治虫曾表示,当初正是《铁扇公主》这部影片使他萌发了投身动画创作事业的念头,万簌鸣称得上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可见这部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第一阶段也随之结束。
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经80岁了。
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国产动画片曾经创造了辉煌,出现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在国内外深受欢迎。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才的断层和日美动漫的冲击,中国动画业渐渐“风光不再”。
当21世纪初中国政府看到动漫业的巨大市场,开始大力扶持时,才发现除了一批二三十岁在日本动漫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外无人可用,中国动画已经失去了它的中坚力量和原创力。
年轻人正在快速成长,落后了的中国动画重新起飞还需要时间。
当下热闹非常的动漫潮流,至少在数量上给了我们安慰。
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何时新一代的“原创中国”动画风才能出现?既不好莱坞,也非日式风,而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故事,这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的。
回顾历史,如果简单分类的话,中国动画片80年大致走过了四个阶段:萌芽期:从《大闹画室》到《铁扇公主》中国动画电影历史开始于1926年,标志是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的诞生。
创作这部短片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
早在1920年代初,万氏兄弟受到《大力水手》等美国动画片的影响,萌发了拍动画片的念头。
在之后两三年里,四兄弟用一台破旧照相机改装的逐格摄影机拍摄出《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益利汽水》、《味精》等动画广告片,积累了大量的动画制作经验。
1926年,万氏兄弟在动画广告片的技术基础上成功拍摄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这是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动画片,万古蟾扮演剧中的真人———作家,影片的全部制作由他们弟兄四人完成。
这部动画片的问世令世人刮目相看。
”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告诉记者。
1941年9月,万氏兄弟编导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这是继1933年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
“它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三借芭蕉扇’,片长80分钟,汇集并培训了一百多名动画工作人员,经过一年半的制作才告完成。
这部影片在大上海、新光、沪光等三家影院同时上映一个多月大受好评,在东南亚及日本也受到热烈欢迎。
”张松林说。
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导演青治虫曾表示,当初正是《铁扇公主》这部影片使他萌发了投身动画创作事业的念头,万簌鸣称得上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可见这部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第一阶段也随之结束。
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经80岁了。
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国产动画片曾经创造了辉煌,出现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在国内外深受欢迎。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才的断层和日美动漫的冲击,中国动画业渐渐“风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