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兄弟与中国动画电影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作者: 殷福军
作者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出版物刊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中国动画;万氏兄弟;《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创作时间
摘要:万氏兄弟早年创作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在中国动画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动画事业开始从探索阶段进入试制阶段.关于它的创作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证及对比分析,推翻了目前中国动画学界公认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创作于1922年的说法,确证其创作时间为1925年下半年,并指出这部动画广告片并没有摄制成功,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而杨左匋在1920年创作的《暂停》及《过年》两部动画短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中国动画诞生于1923年.。
中日美动画一、美日中主要艺术特征(1)美国主要艺术特征迪斯尼风格的美国动画。
迪斯尼对于动画的理解,决定了美国动画片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鲜明风格。
迪斯尼动画的特点包括: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2)日本主要艺术特征手冢治虫首创借用电影镜头语言来绘制漫画,在有限经费的情况下,一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无限的效果.手冢治虫作品强调“人性”,成为日本动画的奠基精神。
作品中的角色多半具备复杂多面的性格,好人也有利欲熏心的时候,坏人也有动恻隐之心的时候。
即使不用煽情的手法美化人性,故事也会表现了他对人性的信心与期待。
宫崎骏不参照迪斯尼模式,每一部电影都有不同的故事结构、发展节奏和基调。
宫崎骏带领其工作室试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制作出精致细腻的绘画风格。
其作品富有深切的人文情怀、环保意识,是日本商业动画中的一股清泉。
(3)中国主要艺术特征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来自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而中国传统艺术深受中国哲学、美学思想影响。
中国动画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
一是情节的写意。
与别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动画片在情节设计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例如打斗动作中不是在于你死我活的结果,而是将打斗动作想舞蹈一样来表演。
而这种以舞蹈形式来演绎战斗场面的美术特征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京剧将具体化的情节转化为象征性动作的表达方式。
二是动作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中的动画设计注重“功能性”而不是“合理性”。
常常把现实的动作加以线条意象化,将日常动作转化为写意的表演。
三是主题的写意.中国动画片赋予寓教于乐的使命,往往通过幻想的故事表现深刻的主题。
主题往往含蓄、隐晦不像西方善恶二元独立。
二、中外动画审美与创作风格1。
美国动画的审美景观与创作风格(1)迪斯尼的动物美学“一切都始于一只老鼠。
"这是沃尔特·迪斯尼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因为在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的主角就是米老鼠米奇.在迪斯尼动画创作的早期,动物明星占据了重要的分量,其中最知名的明星莫过于米老鼠和唐老鸭了.随后增加了更多与米老鼠共同成为迪斯尼那一时代的动物明星,例如唐老鸭、高飞狗、小飞象等等。
米老鼠与中国作者:王哲来源:《新天地》2018年第11期1928年11月18日,纽约一家影院正式播放了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
这部不足8分钟的动画片,带来了世界动漫历史上的经典形象“米老鼠”——关于迪士尼动漫王国,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而迪士尼动画世界真正的动漫基石,正是那一只穿着红色短裤和大头鞋戴白手套的米老鼠“米奇”形象。
米老鼠的诞生当时,美国影院流行在正片播放之前,先播放一个短片来暖场,这就给了动画片有展示自己的空间。
在公映的第一部动画片《威利号汽船》中,米老鼠是一个勤劳、乐观、善良同时又喜欢恶作剧的船员,在不足8分钟的时间里,它与粗鲁苛刻的船老大斗智斗勇(当然,斗争的结果通常是吃瘪的),帮助旅客上船,并且在工作之余利用各种锅碗瓢盆奏响了乐曲,并欢快地跳起舞蹈。
这部动画片刚一播出就获得了观众的追捧,甚至喧宾夺主,有观众声称更想看的不是正片而是米老鼠了。
米老鼠问世3年之内,他在美国的粉丝俱乐部会员就超过了100万人。
关于米老鼠形象的来源,其创作者本人沃尔特·迪士尼自己都曾有过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他参考了自己穷困潦倒时跑进自己行李里面大闹一场的小老鼠,那个小老鼠滑稽可爱的样子,让他有了给穷人创作一个可爱动漫角色的冲动;另一种说法是,迪士尼在创业初期,因为条件有限,只能租住在一间破旧的厂房里,在破旧厂房的工作中,他认识了厂房里的“原住民”——小老鼠,并且在漫长的创作工作中与老鼠逐渐熟悉了起来,甚至还喂给它一些碎面包屑,这种“动物朋友”成为后来迪士尼创作的灵感来源。
此外,还有说法提出,米老鼠的最初形象,是迪士尼在睡觉时梦中遇到的。
有了这个形象之后,迪士尼很快就把米老鼠应用到他的动漫创作中去,不过他最初创作的以米老鼠开飞机为故事情节的《疯狂的飞机》,在1928年5月的电影院试映中效果没有得到预期的火爆。
不过观众还是接受了米老鼠的动漫形象。
这才有了后来正式公映的《威利号汽船》的大受欢迎。
国产动画的第一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7年: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片《皇帝梦》1958年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41年: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2000年:中国第一部大型科普动画系列故事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2004年:中国首部纯三维动画电影《龙刀奇缘》2006年:中国第一部大型中华传统武侠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2007年:中国第一部大型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2011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票房突破1.5亿2009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历史纪录片《中华五千年》2010年:中国第一部原创3D科幻题材动画电影《超蛙战士》(须带3D眼镜)2010年;中国第一部以10万美元一集的亚洲动画片新纪录,成功打入欧美主流市场《西游记2010动画版》2010年:中国第一部3D多媒体全景动漫舞台剧《阿特的奇幻之旅》(需戴阿特的奇幻之旅眼镜观看)2011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在各大影院播映2011年:中国大陆原创制作的一部预计以OVA(DVD)形式发售的正常向动画《弦月梦影》,其唯美的日式画风,流畅的动作让大部分国人惊叹(2012年正式发售)。
2012年《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即将上映中国动画的若干首次中国人第一次放映电影中国人自己放电影是1903年在北京。
中国商人林祝三从欧美回国,携带放映机和影片,在打磨厂乐天茶园放映电影,这是中国人从国外自运电影在国内放映的开始。
此后,在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大观楼戏院、西单市场内的文明茶园、东安市场内的吉祥戏院、西城新丰市场里的和声戏院,相继都有电影放映。
第一部中国电影的问世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
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之时。
100部被遗忘的动画片:有哪些让90后们难以忘记的经典动画片?说起这个问题,我想,90后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100部被遗忘的动画片。
因为,实在有不少的好动漫让我们难以忘怀。
100部被遗忘的动画片:有哪些让90后们难以忘记的经典动画片?那时候的我们都怀揣一个中二之魂,总是幻想自己就是动漫里的人物,总是轻而易取的带入其中,任何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背后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注视着他们。
如铁臂阿童木,葫芦兄弟,数码宝贝,七龙珠等等等等。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的童年最难忘的动画就是《四驱兄弟》。
依稀记得那些声控的炫酷赛车,那红蓝兄弟的小豪小烈,那旋风冲锋龙卷风,那疾风音速和胜利冲锋。
那一年,一夕之间,全班同学人手一俩超级赛车,在操场用砖头砌成的跑道中玩的不亦乐乎。
为了心爱冲锋战神,买了当时超级贵的南孚电池,省了一礼拜的零花钱。
虽然简陋,但很快乐。
以至于长大上班后都还曾重温过这部少时的热血动漫,以一种不一样的心情和心态,别有一番滋味。
以前有哪些动漫属于国产动漫的巅峰呢?国产动漫这个就要从上个世纪20-40年代说起了,当时的中国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从零开始探索,先后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第一部有声动画短片《骆驼献舞》(1935),以及受到迪士尼动画《白雪公主》启发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推动中国的动画相比其它片种率先走向世界。
连日本的动画先驱手冢治虫(“最能代表日本的漫画家,”代表作有《铁臂阿童木》等)都是在看过《铁扇公主》后决定投身动画创作。
发轫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熟于六十年代,收获于七八十年代的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被称为“中国学派”。
它们代表了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动画的最高水平。
阿凡提黑猫警长这时期的作品有木偶动画《阿凡提》、水墨动画《牧笛》、剪纸动画《渔童》、长片动画《天书奇谭》和《哪吒闹海》,以及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等大量的经典作品。
中国动画片鼻祖万氏兄弟:热爱生活诚心待人
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片的创始人之一,他们的作品包括了《老古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哪吒闹海》等。
他们为中国的动画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动画片的鼻祖”。
万氏兄弟的创作风格注重细节、运用大量的绘画技巧,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在创作中,万氏兄弟非常热爱生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乡土风俗以及人民的生活都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这种热爱生活的态度也为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丰富的生命力。
他们的作品中不仅有传统的神话故事,也有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这种贴近人民生活的创作方式让他们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除了热爱生活之外,万氏兄弟也待人真诚。
他们在事业上非常认真负责,而且身为领导者的他们也十分关心自己的员工,尽全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动画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过去的动画公司都以剥削工人为代价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而万氏兄弟则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他们把公司当作一个大家庭,倡导精诚团结、平等合作的精神,为动画产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正是因为万氏兄弟的热爱生活、诚心待人,才能创作出那样优秀的作品。
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一个动画片,更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人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动画人。
论动画片《大闹天宫》摘要:又看了一遍《大闹天宫》,重温童年熟悉的东西总能给人以特别的愉悦,《大闹天宫》堪称中国动画的一个颠峰,它故事丰满,制作精良,更重要的是它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以神话形式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尖锐的冲突与斗争,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廷的故事,比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孙悟空敢做敢当、机智乐观、大胆反抗天威神权的无畏精神和斗争性格。
同时也暴露和讽刺了玉帝、龙王、天神天将们的飞扬跋扈、专横残暴和昏庸无能。
《大闹天宫》诞生的年代还是中国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挑选《西游记》中这么一段来拍。
大闹天宫这样的佳构:万籁鸣大师的扛鼎之作,中国动画史的颠峰,难以想象这是50年前的作品。
万氏导演、张光宇的造型设计、上译的经典配音、美影厂的精兵强将,群贤毕集,堪称鼎盛。
该片作为中国动画的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
关键词:主题鲜明深刻基调明朗昂扬中国动画片的经典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1人物塑造事实上,对我个人而言,孙悟空的形象已经被这部动画和后来的六小龄童电视版的孙悟空定格,从此之后,任何孙悟空的造型在我看来都显得稍逊一筹。
齐天大圣的性格,莽撞中又带着正气,敢做敢当、机智乐观。
在天宫一方,几个人物,如白白胖胖的玉帝,都显得颇有阴冷之气,太上老君的形象更是尖声尖气一副小人相。
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融入了强烈的立场,让故事的对抗性很强,片中,玉帝们基本浓缩了反动势力的一切特征,他们高高在上,容不得下面的人快乐的生活,同时,对付革命者的无非那么几招,招安、贿赂、或者武力镇压,同时他们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如鸽派太白金星和鹰派托塔李天王便观点不同。
而美猴王的抗争史也是革命者的成长史,他最初觉悟很低,单纯,容易被反动势力的糖衣炮弹糊弄,但是,在目睹了反动势力的腐朽生活后,他清醒了,他觉悟了,带领孩儿们,与敌人对抗。
然而,革命总有挫折,在反抗遇挫后,面对反动派的残害,他终于爆发强烈的革命力量和激情,将反动派的老巢搅的天翻地覆,最终与孩儿们幸福快乐的在花果山生活。
中国10⼤动画⽼电影推荐,不可磨灭的经典。
中国动画电影发端于民国时期,1922年,万⽒三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拍摄了中国第⼀部动画短⽚《舒振东华⽂打字机》,其后在20世纪40年代,⼜拍摄了中国第⼀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
万⽒三兄弟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属于开⼭元⽼级的⼈物,对中国动画电影贡献⾮凡。
新中国成⽴后,60-80年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辉煌发展期,以上海美术电影制⽚⼚为代表创作出了许多极具美术特⾊及民族风格的作品。
以下⼩编就为⼤家盘点⼀下这⼀时期的代表作品吧。
⼗、⽔墨传情-《⼭⽔情》⾼⼭流⽔觅知⾳,⼀切尽在⼭⽔琴声之中,《⼭⽔情》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1988年出品的⽔墨动画电影。
讲述了⼀段师徒情的奇遇,⽔墨的风格与⾼⼭流⽔的师徒情,呈现出⼀幅可观、可读、意境深远的⽔墨丹青。
九、版画民族风-《⽕童》《⽕童》是根据中国哈尼族民间传说改编,讲述了民族英雄舍⾝取⽕的故事,拍摄于1984年,画风充满浓郁的西南民族风格,虽是剪纸动画,却充满鲜艳古朴的版画风格,每⼀帧画⾯都犹如⼀幅版画,风格⼗分鲜明。
故事曲折感⼈。
⼋、奇幻悠游-《天书奇谭》《天书奇谭》是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拍摄于1983年。
这部充满奇幻的神话故事那可是⼩编童年时脑洞的启蒙啊,那时候可是念念不忘想跟蛋⽣学法术呢,各位是否有跟我⼀样的想法呢?七、凄美爱情-《蝴蝶泉》《蝴蝶泉》由上海美术电影制⽚⼚在1983年制作。
讲述了蝴蝶泉边⽩族青年男⼥抵抗强势,追求爱情的凄美故事,表达了千百年来⼈们对于真尚美崇敬的追求。
六、敦煌遗风-《九⾊⿅》《九⾊⿅》是根据敦煌壁画《⿅王本⽣》故事改编,1981年出品。
该动画⽚是由动画⼤师们深⼊敦煌地区,对敦煌壁画做了⽆数临摹和研究之后创作出来的动画佳作,风格独特,画⾯优美,给⼈⼀种神圣⽽悠远的艺术欣赏。
五、布偶传奇-《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的故事》是1980年发⾏的⼀部布偶动画电影。
主⼈公为新疆地区传说中的传奇⼈物阿凡提,阿凡提滑稽⽽幽默却智慧⾮凡,整部动画电影分为⼗⼏个⼩故事,讲述了阿凡提与欺压良善的权贵势⼒⽃智⽃勇的故事,情节⽣动幽默,极具教育意义。
1:《铁扇公主》1942年9月,万氏兄弟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横空出世。
《铁扇公主》让中国动画第一次走出中国,成为当时继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
《铁扇公主》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三借芭蕉扇”。
2:《神笔马良》马良的那一支笔,曾被多少小朋友羡慕,做梦也想拥有一支。
如今,当年的小朋友却再也寻不到童年的梦。
《神笔马良》是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之一,在国际上屡获大奖。
3:《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吃西瓜》中八戒和悟空的形象极具喜感。
这是中国第一部剪纸影片。
编剧包蕾,导演万古蟾,摄影陈正鸿,1958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
影片取材于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
4:《渔童》本片的造型设计吸收了年画的营养,花纹也很传统。
场景虽简洁,细节却很丰富。
《渔童》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二等奖。
5:《小蝌蚪找妈妈》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
本片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
6:《人参娃娃》《人参娃娃》很有中国特色,故事内容很传统,讲述了人参娃娃惩罚财主胡刮皮的小故事。
人物造型是中国最传统的剪纸,很逼真可爱,人物个性都很鲜明。
7:《大闹天宫》任何一个动画人,都不会无视《大闹天宫》在国内甚至国际动画界的影响和地位。
本片上集于1962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
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8:《没头脑和不高兴》影片描绘了两个有趣的小孩,一个叫“没头脑”,这小孩不管干什么事,总是丢三拉四的。
另一个小孩叫“不高兴”,他有一种怪脾气,你要他东,他偏向西,一开口就是三个字“不高兴”。
9:《金色的海螺》影片像一首动人的抒情诗。
它采用中国民间雕镂刻剪的传统工艺,使人物造型生动细腻。
人物动作吸收了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并借鉴动画、皮影、木偶戏的特长,摸索出一套剪纸影片的表现技法,使静止的剪刻形象栩栩如生地在银幕上活动起来。
万氏兄弟早期动画电影的民族化实践蓝凡【摘要】万氏兄弟早期动画电影不但在数量上“首屈一指”,还开风气之先地进行了其民族化实践.《铁扇公主》是万氏兄弟在动画电影民族化风格形成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他们早期动画电影民族化实践的成功标志.万氏兄弟早期动画电影的民族化实践,从中国民间最广泛流传的剪纸、皮影和连环画中寻找创作资源,集中体现在其造型色彩和表演风格的民族性追求上.在万氏兄弟早期动画电影的制作中,这两个方面是互动的,甚至是相互作用、互为表里的.它带来的线条塑形、勾勒特征和侧面表达的造型民族化,平移式的扁平运动、具有特征性的动作冲突和连环画式的画面展开的表演民族化,开辟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探索之路.【期刊名称】《民族艺术研究》【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10页(P150-159)【关键词】万氏兄弟早期动画电影;《铁扇公主》;民族化实践;中国民间文化资源【作者】蓝凡【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54万氏兄弟①万氏兄弟指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涤寰,原名万嘉综、万嘉琪、万嘉结、万嘉绅。
万籁鸣、万古蟾是一对孪生兄弟。
“本来我和弟弟古蟾,超尘、涤寰四人,人称‘万氏四兄弟’,1937年以后,只有我和古蟾、超尘参加抗战,继续从事动画电影工作,这就是‘万氏四兄弟’后来成为‘万氏三兄弟’的由来。
”见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我与孙悟空》,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78页。
被电影史家誉为中国动画片的开拓者,万籁鸣更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之父”。
万氏兄弟的早期动画电影,指的是20世纪20—40年代的动画电影创作,包括1925年绘制成功的中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的《大闹画室》,1930年的《纸人捣乱记》,1935年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直至1941年成功创作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
万氏兄弟早期动画作品《一封书信寄回来》真伪考证打开文本图片集一关于这部影片车载斗量的文字记忆,不但制造且重复着动画短片《一封书信寄回来》非同寻常的历史地位,而且以其极高的亮相频率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部影片的真实存在。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一封书信寄回来》(1927,1本,动画片)。
编导:梅雪俦。
摄影:万古蟾。
绘制:万古蟾、万涤寰。
”[1]《中国电影家列传(二)》:“1926年,万古蟾兄弟进入长城画片公司担任美工,业余时间兼为该公司制作艺术性动画短片,就在那个亭子间里,创作出我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
……这时,万古蟾还独立完成了另一部滑稽短片《一封书信寄回来》。
这两部动画片1927年8月在上海首映后,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
虽然它们还比较幼稚和粗糙,但这毕竟是我们民族的东西。
从此,艺术性动画片正式成为我国浩瀚文艺之海中一个新品种。
”[2]《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1926~1940,万古蟾除在1927年独立完成滑稽动画短片《一封书信寄回来》外,与其兄弟万籁鸣、万超尘合作完成了《大闹画室》《国人速醒》《民族痛史》《龟兔赛跑》《骆驼献舞》《抗战歌辑》《抗战标语》等动画短片多部。
”[3]《中国戏剧电影辞典》:“(万古蟾)1925年以后,在国光、长城、明星、联华、中制以及香港长城等电影公司任电影动画设计、美术设计等工作。
此间创作了《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大闹画室》、《一封书信寄回来》、《纸人捣乱记》……”[4]鲍济贵《中国美术电影追踪》:“1926年,万氏兄弟在长城动画片公司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1927年摄制了《一封书信寄回来》。
这两部动画片1928年上映,轰动了整个上海城。
”[5]鲍济贵、梁苹《中国美术电影69周年》:“1926年,万氏兄弟……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1927年,万氏兄弟与长城画片公司合作摄制了动画片《一封书信寄回来》。
1930年,万氏兄弟在大中华百合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纸人捣乱记》。
对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的质疑一直以来都在理论界存在,不重视史料的发掘导致中国动画电影的起点始终没有确切落实,以至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的悬疑。
近期笔者在整理资料时发现,1924年《申报·本埠增刊》中有对中国动画电影摄制和上映的相关报道,可以证明,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第一部动画影片不是公认的《大闹画室》。
1924年1月28日《申报·本埠增刊》中报道:“名画家杨左匋君,年来为英美烟公司绘制活动滑稽画片,历在各埠映演,备受观众欢迎,能于幕上绘成种种人物,使之自动,一如真人。
近又新制影片一部,名《过年》,内容颇新颖可噱,闻已印就十余卷,分运各地放映,为新年之点缀品。
本埠将于二十七日起,在卡尔登戏院开演。
闻杨君言,滑稽画片之手续,虽繁而极饶兴趣,但以机械太复杂,故此种人才在欧美亦不多,每部以千尺做,只少需绘图万余幅,方能互相联络,演成各种动作。
故一片之成,动辄费数月之久,始克影毕,惟较之组织演戏团,奔波摄演,则劳逸不可以道里计云。
”1924年6月4日《申报·本埠增刊》中刊登了名为《钢笔画影片将制成》的报道:“画家黄君文农,近受中华影片公司之聘,制活动钢笔画影片三本,长约千尺,情节甚滑稽,名《狗请客》,中秋后即可开映云。
”该报道提及了《狗请客》这部影片的性质、主绘者、制作公司、片长、上映时间、大致情节6方面的信息;1924年6月24日《申报·本埠增刊》有一则《中国画片公司成立》的报道:“李允晨、黄文农、沈延哲君等,近组织一中国画片公司,用钢笔画成,然后摄造活动影片,其第一片,定名《西游记》,西名Way Down West,其中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及唐僧取经等,情节奇异,刻以从事绘制云。
”该报道提供了两个信息:其一,早在1924年就已有中国画片公司这样的动画制作公司;其二,报道中称该公司还将在本年摄制钢笔画影片《西游记》;1924年9月10日的《申报·本埠增刊》中刊登了宇青发表的名为《纪新片〈狗请客〉》的报道:“月之十日,偕友往中华影片公司参观,先由杜君寿祺引导观览各部,继开映新片《狗请客》。
万氏兄弟与中国动画电影
内容摘要:万氏兄弟,中国美术片开拓者。
从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到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再到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中国动画作品都是由万氏兄弟创造的。
1926年万氏兄弟为长城画片公司制作出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黑白默片《大闹画室》。
这部12分钟的影片宣告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诞生。
万氏兄弟的真正伟大之作当属他们在1941年完成的80分钟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大闹天宫》是万氏兄弟于1961年—1964年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该片作为中国动画片的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丰碑。
当代动画创作者几乎是言则迪斯尼,画则韩日风,对经历了近八十中国传统动画却视而不见。
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巨大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失落。
关键词:万氏兄弟;中国动画电影;开拓者
万氏兄弟,中国美术片开拓者,共有四人,即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万嘉坤,从事动画事业后他们均使用自己的号,即籁鸣,古蟾,超尘,涤寰(其中老大万古蟾、老二万籁鸣为孪生兄弟,1899年1月18日生于南京),真名反而很少为人所知。
四兄弟中以万籁鸣的成就最高,是创作团队中的核心人物。
我们基本上可以这样说,早期中国动画电影史就是万氏兄弟的动画创业史。
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片的开拓者,“中国动画片之父”。
从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到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再到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中国动画作品都是由万氏兄弟创造的。
1997年10月7日,万籁鸣逝世,享年97岁。
他的墓碑旁立着一个手捧仙桃手搭凉棚的金色孙悟空塑像,墓碑上没有繁复,华丽的墓志铭,也没有人用冗长的词汇籁形容这位朴实的老人,只是将它做成电影胶片的样子,上面刻着几个字、“中国动画事业创始人“。
得到这个可贵的称呼,是因为万氏兄弟在中国动画历程中每一步坚实的探索:1925年绘制成功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广告
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此片为中国动画片的雏形;1926年受迪斯尼动画《从墨水瓶里跳出来》启发,万氏兄弟制作了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大闹画室》:1935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画片《骆驼献舞》:1938年,由于经济问题,老四万涤寰留在上海改营照相业务外,其余三万均由上海来到武汉,后来又到重庆以动画为武器,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万氏四兄弟”也就变成了“万氏三兄弟”;1941年,万氏兄弟联合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新中国成立后,万氏兄弟进入美术电影制片厂从事导演工作; 1957年万古蟾导演出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1961~1964年万籁鸣先生与唐澄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导演动画巨片《大闹天宫》,全面发挥了多年来形成的精巧细腻的艺术风格,影片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以幽默而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造型,生动的情节,几年内创下了上亿票房,同时也震惊了国际动画界,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无数奖项,此后的40年里,没有一部国产动画片能够达到《大闹天宫》的艺术高度和影响力。
1926年万氏兄弟为长城画片公司制作出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黑白默片《大闹画室》。
这部12分钟的影片宣告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诞生。
此后,万氏兄弟陆续摄制了《一封书信寄回来》、《纸人捣乱记》,他们与《大闹画室》一起,被评为“中国最早的三部动画”。
万氏兄弟的真正伟大之作当属他们在1941年完成的80分钟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抗战初期的他们怀着“以动画为武器”的信念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在“中制”绘制了多部《抗战标语卡通》和《抗战歌辑》,但是到了1940年国民党消极抗战政策出台,一切抗战内容的影片都排斥停拍,无事可做的万氏兄弟回到“孤岛”上海,此时美国的卡通片《白雪公主》正在上海放映,国人竞相观看,上座历久不衰。
就在这个坐标系上,大洋彼岸的一座动画王国正在蓬勃地建设着,正是1937年的一次赌注换来了它的辉煌。
迪斯尼在1928年和1932年分别推出了世界第一部有声卡通片和彩色卡通片后,拥有更大的梦想:拍摄一部完全是动画的电影。
而《白雪公主》的成功与否是迪斯尼的一场豪赌,因为迪斯尼对画面求好心切,所以制作费用节节攀升,甚至把片场都抵押给银行贷款。
此举被当时的美国媒体称为“迪斯尼的傻劲”,美国影评人认为没有人会花钱看一部都是卡通的电影,没想到《白雪公主》获得了观众们的青睐,还获得了奥斯卡特别成就奖的肯定,它改变了电影史。
《白雪公主》在上海的热映对万氏兄弟触动很大,他们决心拍一部高质
量的动画长片扬眉吐气。
因为风险大,《铁扇公主》险些夭折,但是万籁鸣拍着胸脯担保不亏本才使得本片没有半途而废。
结果100多人经过一年半的苦干,最终完成的这80分钟的动画长片再次震惊了上海滩,它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上映的所有故事片,而《铁扇公主》也成为当时比肩世界动画电影的一出杰作。
值得一提的是,万氏兄弟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片段,颇有深意。
而片中“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这句鼓舞抗日斗争的话,放映时遭遇了电检机关的剪刀更说明了问题。
比起《铁扇公主》,《白雪公主》的出发点单纯许多,迪斯尼选择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个在西方家喻户晓的童话作为开山之作,旨在对真、善、美的追问。
熄灭熊熊火焰的“铁扇”与映射真相的“魔镜”,两者或许在无意中预言了中国、美国截然不同的动画发展道路。
《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该片作为中国动画片的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丰碑。
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上映,标志中国美术电影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万籁鸣在回顾《大闹天宫》创作过程时曾说:“孙悟空的外形和内在品质方面包含了他所具有的猴、神、人三者的特点,缺一不可。
”万籁鸣运用他独特的动画创作,赋予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十分熟悉的“孙悟空”充满人性化的诠释和全新的命运,因此获得了几代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
不知道是由于近年中国动画的萎靡,或是整个文化在轮回后的弱势心态,我们几乎在用当代的标准否定自己的文化英雄。
也可能是因为在大众化的今天,谈论文化英雄这样的词汇本身就是奢侈的是。
所以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第一代动画人,在很大程度上被遗忘了。
这种遗忘多半表现为一种可怕的漠然,当代动画创作者几乎是言则迪斯尼,画则韩日风,对经历了近八十中国传统动画却视而不见。
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巨大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失落。
参考文献:
(1)周鲒.动画电影分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9
(2) 伊鸿.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
(3)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