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发展与创新突破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一、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以电脑技术绘制的《宝莲灯》是我国首部电脑动画电影,《宝莲灯》将我国动画电影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数字动画电影时代(1926~1998年)和数字动画电影时代(1999年至今),下文主要梳理数字时代我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
(一)1999~2014年,低幼向動画电影迅速发展1999至2014年,为了扶持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国家陆续以政策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形式出台动画电影扶持政策。
2008年上映的香港林超贤导演的《风云决》刷新首日、首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最终收获2786万元票房收入。
2005年7月以来,全国各大电视台强势播映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全国儿童观众的普遍喜爱,知名度和观众基础得到明显提高。
在此基础上,2009年1月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累计票房收入突破亿元,开创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新纪元,也使低幼向动画电影电视剧联动商业模式取得新进展。
2011年~2014年,国产低幼向动画电影票房从2.3亿元增长到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2%。
(二)2015年至今,成人向动画电影取得突破,新生代动画工作室崭露头角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在毛发渲染、灯光渲染等多项技术上获得突破,以上技术被成功运用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动画电影中。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最终以9.65亿元的票房成绩成功打开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天花板,并打破动画电影只有走低幼风才可以盈利的魔咒。
从此以后,经过了迷茫期的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带给人们全新的观影体验,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的未来。
在成人向动画电影取得突破的同时,很多新生代的创意工作室开始打造原创IP,如彼岸天的《大鱼海棠》(5.64亿元)、追光动画的《小门神》(0.78亿元)等。
参与以上大部分动画作品创作的动画工作室是成立于2009年以后的新生代工作室。
二、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动画电影市场的成熟度不断上升,低幼向动画电影已形成以“熊出没”为代表的成熟的系列化作品,国风动画电影主要以光线传媒—彩条屋影业为代表,进口动画电影以美国好莱坞的合家欢动画电影和日漫动画电影为代表。
中国动画发展史感想
中国动画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繁荣和衰退的不同阶段,给我留下了一些深刻的感想。
首先,中国动画起步较晚,受到了西方动画的影响。
起步阶段的中国动画作品比较简单,技术水平有限,但却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这让我意识到,在文化的传承中,民族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中国动画在发展阶段取得了一些突破。
《大闹天宫》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这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后,中国动画在繁荣阶段曾经取得很大的成功,产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动画的繁荣并没有持续下去,进入了衰退期。
这让我认识到,持续的投入和政府的支持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中国动画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原创力不足、市场不成熟等。
这提醒着我,即使在一个产业繁荣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松懈,还要继续努力,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动画发展史给我留下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我希望中国动画能够继续发展壮大,展现出更多的创新和魅力。
中国网络动画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后,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需求。
当今社会,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极大促进了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其中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迅速。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市场环境,近年来的网络动画成为动漫产业的一颗新星。
网络动画全称为"Original Net Anime",最早起源于日本,直译为"原创网络动画"又简称为ONA,是指以通过互联网作为最初或主要发行渠道的动画作品,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产物。
一、中国网络动画的发展历程(一)中国网络动画的萌芽期中国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网络动画开始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早期的原创网络动画由于受到平均网速和各种硬件设备的限制,多以线条简单,色彩简洁的flash动画为主,由于flash矢量动画的特性,只需很小的体积即可储存大量信息,便于传播,很快开始在互联网流行起来。
这一时期,网络动画的作者多以个人为主,内容则多为小品动画或MV作品。
很多高校的学生经常将自己制作的网络动画上传到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些视频网站也开始注意这一领域,相继举办了一些网络动画活动。
2006年后,政府开始助力中国网络动画的发展,相继出台《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以数字文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
由于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中国网络动画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网络动画开始不再受限于网速和储存大小,一批网络动画先驱开始尝试制作具有商业性质的网络动画。
(二)中国网络动漫的艰难发展时期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多,互联网对中国人民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动画公司开始尝试制作商业性的网络动画,比如这一时期的《泡芙小姐》,《泡芙小姐》首播于2011年4月,每集11分钟,该网络动画借物喻人的主题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故事情节,它们吸引眼球并饱含深意,该剧引入了美剧的制作和播出模式,拍摄、制作、播出、营销等环节同步进行,并根据网友的反馈实时调整剧情走向,全互动的节目形态备受瞩目,预告片刚上线播出就得到数十万网友的追捧。
中国动画艺术演进与动漫产业发展心得中国动画艺术演进与动漫产业发展心得一、引言中国动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不少波折,但在当今的时代,中国动画已经逐渐崛起,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的一部分。
从早期的传统动画到今天的二次元动漫产业,中国动画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变迁?中国动画艺术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进?动漫产业又是如何逐步发展壮大的?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带您一同探讨中国动画艺术演进与动漫产业发展的心得。
二、中国传统动画的艺术演进1.1 中国传统动画的萌芽和发展中国传统动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了一些早期的传统动画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却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穿越时光隧道,我们回顾这些早期传统动画,仍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
1.2 中国传统动画的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动画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这些作品在绘画、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展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为中国动画艺术的演进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三、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2.1 中国动漫产业的兴起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蓬勃发展,二次元文化在年轻人中掀起热潮。
从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大卖,到二次元IP的衍生产品畅销市场,中国动漫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挑战尽管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迅猛,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从内容创作的原创性不足,到产业链的完善程度有待提升,中国动漫产业在发展中还需要面对众多问题和困难。
四、中国动画艺术与动漫产业的未来展望3.1 中国动画艺术的创新与突破中国传统动画艺术在当今时代需要进行创新与突破,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之更好地融入当代文化,为中国动画注入新的活力。
3.2 动漫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国际化发展中国动漫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打破传统的创作方式,注重内容的原创性与深度,同时也要走向国际化发展,开拓海外市场,提升中国动漫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的动画发展史篇一:中国的动画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4年的南北朝时期,当时出现了第一个动画作品《拾梦纪》。
此后,中国的动画事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成长为全球动画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20世纪初,中国的动画作品开始出现在国际市场上。
192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红楼梦》,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动画电影,也是中国动画的里程碑之作。
此后,中国的动画作品逐渐走向了国际化,为世界观众所熟知。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动画经历了一次痛苦的转型,从传统绘画转向计算机动画。
195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动画带来了新的机遇,当时中国动画公司开始制作动画作品《西游记》。
此后,中国的动画作品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绘画风格,开始探索更加多样化的动画形式,如木偶动画、3D动画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动画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2000年,中国动画公司开始制作《封神演义》等神话题材作品,这些作品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欢迎。
2005年,国家推出了“新CG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后,中国的动画作品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如2008年上映的《功夫熊猫》等。
近年来,中国的动画作品也开始关注环保和公益事业,如2017年上映的《大鱼海棠》等。
同时,中国的动画产业也开始向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制作了《长安十二时辰》、《长歌行》等高品质的作品,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
中国的动画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创新和挑战的历程,不仅为世界观众带来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也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篇二:中国的动画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绘画和漫画。
在清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动画艺术家,如郑少秋、黄永玉等,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的动画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在当时的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声誉。
1950年代,是中国动画的低谷时期。
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限制,中国的动画产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史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做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希望现在对日本动画津津乐道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历史。
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水平。
中国建国初年————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能够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水平。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我过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
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白银时代(1976~1990)经历了*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上美影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但延续下来而且还在绝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也就是这个观点才造成了后来的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浅析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水墨动画作为中国动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其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时代的推动和艺术家的努力。
本文将从水墨动画的起源、发展阶段、艺术特点和创新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水墨动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当时,《巴黎恋曲》等一批以水墨画为风格的动画片开始出现,开创了中国水墨动画的先河。
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水墨动画在中国艺术界影响逐渐扩大,一些重要的作品如《大闹天宫》等也获得了国际的认可。
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首先是初创期,这个时期的水墨动画作品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加入了动画的元素,如线条的变化、画面的运动等。
然后是发展期,这个时期水墨动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如注重线条的表现、静态和运动的结合等。
最后是当代期,这个时期的水墨动画更加注重实验与创新,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手段。
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概括性。
中国水墨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简洁凝练的线条和形象来表现事物的本质。
其次是观念性。
中国水墨画追求形神兼备,注重作品背后的哲学思考和内涵。
再次是流动性。
中国水墨画注重气韵生动的表现,强调线条和墨色的流动之美。
最后是隐喻性。
中国水墨画常常通过隐喻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给人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中国水墨动画在创新方向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首先是技术手段的创新。
近年来,中国水墨动画开始引入数字化和计算机技术,开发出了一些基于水墨风格的数字作品。
其次是内容表达的创新。
一些水墨动画作品开始关注当代社会问题,通过水墨的独特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最后是国际化的创新。
一些中国水墨动画作品获得了国际动画电影的认可和奖项,为中国动画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中国水墨动画在发展和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它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特点,还在技术手段和内容表达上进行了创新,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国漫电影的崛起路》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动漫电影也日渐崛起,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众多的文化产品中,国漫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富有深度的故事情节和优秀的制作质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本文将就国漫电影的崛起之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业界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漫电影的初步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动漫行业开始初步发展。
在那个时候,动漫制作多以儿童教育类为主,其制作质量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国漫逐渐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比如,90年代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作品在情节设计和视觉表现方面展现出了创新性和特色,奠定了国漫在中国市场的基础。
三、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国漫电影的创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更加丰富的动画效果、更复杂的角色设计以及更加细腻的色彩处理等使得国漫电影的视觉效果大幅提升。
同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国漫电影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手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四、创新的艺术风格与叙事手法国漫电影在艺术风格和叙事手法上的创新也是其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传统的水墨画到现代的插画风格,从传统的二维动画到现代的CG动画,国漫电影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同时,在叙事手法上,国漫电影也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了更加复杂的叙事结构和更具创新性的情节安排。
这使得国漫电影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和更丰富的艺术内涵。
五、深度的故事情节与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市场的成熟和观众口味的日益多元化,国漫电影开始关注故事情节的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例如,《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在故事情节上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精心设计,同时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审美观念。
这些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了震撼,也在情感上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六、市场与产业的繁荣发展随着国漫电影的崛起,市场和产业也得到了繁荣发展。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摘要]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短片是于1926年在上海摄制得的《大闹画室》。
此后直到1957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的"探民族风格之路",中国动画由此开始走民族建设风格。
纵观历史,中国动画曾无比辉煌,虽然中间曾低迷过一段时期,但是到今天,中国动画已然复兴,从新进入了新的黄金时期。
但中国的动画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晚于国际上其他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
但无论如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动画产业终将蓬勃发展,成为未来的黄金产业。
目前,动画行业制作者共同努力,政府大力扶持,种种日渐接受,都极大推动了中国动画的发展。
[关键词]:动画,原创,本土特色,发展1.回顾发展历程1.1早期中国动画1926年,动画短片《大闹画室》在上海摄制成功,万氏兄弟揭开了中国动画的第一页。
上世纪40年代,亚洲第一部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在中国问世。
1.2 发展1950年后,上海美术制片厂成为中国动画行业的龙头。
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
在这一时期,上海美术制片厂的人们追求质量,不计成本,不考盈利,利用各种动画技术,结合中国特色,创造出一部又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
1.3 踟蹰1979年开始,中国开始引进外国动画。
传统与市场化、新文化的较量为中国的动画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此后,上海美术制片厂也开始走向逐渐没落。
但在此期间,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也享誉世界。
他对中国动画的贡献不可抹没。
1.4 缓冲1999年3000集的《蓝猫淘气三千问》成为世界上集数最长的动画。
《蓝猫淘气三千问》最令人称道的是他搭建起的中国动画产业链的雏形。
《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兴起对后来的动画作品也有了一定的影响,致是中国的动画在一定时期内大都偏向低幼,这虽然促进了动画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动画的发展。
1.5 复兴本世纪初,大批优秀的动画作品如《秦时明月》、《魁拔》系列等优秀作品不断问世,各种动画公司、工作室纷纷成立,推动动画产业进入一个新的蓬勃发展的发展阶段,加速中国动画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浅谈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发展与创新突破
作者:李慧敏于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7期
摘要:很多80后的年轻人回想起童年看过的国产动画片,都应该记得西游记里有情有义的哪吒、活泼可爱的人参娃娃、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等这些经典的荧幕形象。
最近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国外动画片像海上风暴一样涌进国内,对国内动画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但是儿时的经典形象,依然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归根结底跟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是分不开的。
归根结底是与我们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不开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一些民间艺术为中国早期的动画片创作提供了特别充足的养分。
关键词:应用;影响;结合
作者简介:
李慧敏,1987年11月12日出生,黑龙江东方学院。
于杰,1985年5月25日出生,黑龙江东方学院。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1
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下动画创作中应用。
在动画片的创作中,角色是片中的核心、灵魂,动画角色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失败。
所以要求我们设计师们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对角色进行精确的定位,根据动画剧本里所提供的年代背景、地域特点等,全方位挖掘动画角色的内在个性,从而对角色进行深入剖析。
在动画片的创作过程中,动画造型的设计师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一定要符合剧本中的角色外形以及性格特征。
所以说,我们在进行角色创作时,一定不要只专注于它的外在形象设计,还要考虑到它的气质、性格以及身份特征。
想要创作出成功的角色,平时还要多注意观察,留心生活细节,综合运用形式美法则对角色进行设计。
在辉煌时期的中国动画,不乏优秀作品。
《阿凡提的故事》这部作品在创作风格上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从片中的不难看出,创作灵感取材于中国新疆的传统文化例如,阿凡提的服装造型上参考了新疆人民的特色装扮。
阿凡提是新疆地区流传已久的传奇人物,角色的塑造深入民心,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总之,动画角色的创作是整个动画片的核心与灵魂。
在创作
中,恰当地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强调角色的地域民族风情,对观众来说,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使影片达到一个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剧本创作中的影响。
如果说动画角色设计是一部动画片的灵魂,那么剧本的好坏就是动画片的精华。
好的动画剧本有着一定的思想高度和社会深度。
它必须具有一个广泛关注的题材,能够引起大家共鸣的故事情节,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带动作品的成功,从而达到动画片创作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在进行动画剧本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题材,以及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历史悠久,从中选择能够演绎的优秀题材那就太多了。
比如说,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等等都是中国历史文化题材的代表,这些题材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寓教于乐的精神。
这些独特的文化题材,为我们中国动画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也是我们区别于他国的重要文化符号。
中国动画辉煌时期出了很多动画片,比如说,《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山水情》、《牧笛》《大闹天宫》等等。
这些作品在国内、国际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从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它们都是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提炼而来。
动画创作人员在保留了大部分原作的情况下,又进行了合理的再创作,与当代的动画技术相结合,达到充分体现角色外在形象与内部特征的效果。
这些知名动画的成功,都来自于对中国古典文学素材的理解与运用,对观看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编创作时,一定要注意保持真实性,要对当时当地的民俗传统、思考方式进行缜密的分析和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抓出其中的精髓,从而创作出优秀的动画剧本。
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动画创作的表现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
想要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必须要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素材,并且利用现代先进的表现形式,这样做,既能丰富动画电影的表现形式,又能在传统的文化中注入当今元素,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优秀成功的动画片。
放眼看看现今比较成功的动画电影,多数是把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制作方面,随着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的发展,和数字软件的增加,在技术上弥补了原始拍摄的不足,增强了场景中的空间感和真实感,实现了动画与场景的完美结合,使得影片效果更加丰富,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
数字技术的产生,不仅仅是丰富了视觉效果,同时在成本计算中,大大降低了影片的制作成本。
但是,就像我们之前所说,动画片的精髓在于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
数字技术只是属于锦上添花,在动画片的成功与否上,并不起核心作用。
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动画公司,但是优秀作品却少的可怜,大家都在拼技术,却对片子的核心东西缺乏研究;一味的模仿别人,却没发现中国的民族文化与别国不同。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自身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认识不足,作品缺乏根基。
没有根基的作品,就像没有根的大树,是不会存活的。
在动画片的创作中只顾及技术层面的进步,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创作出来的片子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所以,
我们现阶段需要的做的是,放下跟风的脚步,脚踏实地的认真研究与探讨中国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符号在中国动画中的应用。
总之,中国动画电影想要得到广泛的认可,还需要在对自身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上下功夫。
只有这样,中国动画电影才能走出中国,才有可能被世界人民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