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格式:doc
- 大小:374.50 KB
- 文档页数:9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重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知识点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知识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思考与交流】〖例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草原解析: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题中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最复杂的是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
〖例2〗(2000年上海卷)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解析: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3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式地位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水、空气、无机盐等;能量:阳光、热能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用)自养型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消费者动物、寄生微生物、根瘤菌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加快物质循环,对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异养型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动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对物质循环必不可少特例: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A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细菌和霉菌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C.人类将免于病患 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4.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做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5.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B.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 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传递信息的是A、雌蛾分泌性激素B、工蜂跳8字舞C、蟑螂昼伏夜出D、鸟类的鸣叫7.在食物链中,最可能的是A.当次级消费者增加时,三级消费者减 B.当初级消费者增加时,次级消费者减少C.当三级消费者增加时,次级消费者增加 D.当次级消费者增加时,初级消费者减少8.生态系统内,食物网越复杂,说明A.生产者的个体数量过多B.消费者的个体数量多C.消费者的种类越多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9.某国家连续几年闹灾荒,食物短缺。
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以下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禽类和蛋类为主B.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C.以草食的牛羊为主D.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10.西部农业的发展要以生态建设为前提,若盲目地开垦草原、围湖造田、造单纯林或是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除哪项外,均是开发产生的后果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加快C.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增大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11.世界上有4000多种蟑螂。
蟑螂可以传播多种病菌,蟑螂粪还可使人过敏。
这种害虫很难被消灭。
研究人员最近人工合成出雌蟑螂吸引雄蟑螂的性外激素成分,研究人员认为可借助这种人工合成物质开发诱捕雄蟑螂的新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厘米的位置,结果在1分钟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
研究人员还在猪圈里放置了千分之一克这种性外激素,结果一个晚上诱捕30只雄蟑螂。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蟑螂的性外激素由雌蟑螂分泌,具有挥发性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12.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的辐射能开始的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和单向性的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13.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连结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环境的重要生理作用和最基本的生物因素分别是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④生产者⑤消费者⑥分解者A.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15.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
按能量传递规律,若虎鲸靠吃海豹增加1公斤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A.1kg B.10kg C.125kg D.1000kg二、非选择题16.(12分)下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可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3)该食物网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
(4)一定量的草,能使猫头鹰获得最多能量的食物链是。
(5)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
(6)从生态因素角度分析,该食物网中蛇与猫头鹰的关系是。
(7)如果鼠大量死亡,则兔的数量会。
(8)该生态系统的维持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和之间动态平衡。
(9)在“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猫头鹰群体有机物增加1kg,按理论上计算,至少要消耗草 kg。
(10)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17.(9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甲种群4490 4120 67 10乙种群20 120 3210 4500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7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原因是(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原因是(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②19.(8分)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是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①______________;②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______利用。
学科;网能力测试A卷少或下降,缺乏光照情况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
(2) 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或没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 减少,消费者(小鱼等)较多,呼吸要消耗较多的氧气。
19.(1)111 生产者 A (2)13.5 20 (3)60% (4)被呼吸作用所利用未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分解者能力测试B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则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A.生产者 B、分解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2.在下列生物中,能把生物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是A.硝化细菌 B.枯草杆菌 C.豆科植物 D.草履虫3.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有()①栅藻;②蘑菇;③大肠杆菌;④硝化细菌;⑤水绵;⑥噬菌体。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⑥ D.①④⑤4.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⑦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5.谚语“一山不容二虎”,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应为A.虎的个体太大,生活的空间也大B.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C.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D.虎是营养级很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6.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
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A.0 B.106千焦 C.2×l06千焦 D.106~2×106千焦7.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水稻→害虫→蛙→蛇,水稻→鼠→蛇。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8.下表表示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根据表格中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乙和丙是捕食关系C.其中甲的营养级最高D.这四个种群组成一条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9.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典型实例”的是()A.矿质元素被绿色植物吸收,其枯枝落叶腐烂后又还给土壤B.轻度被污染的水体经过生物的吸收分解、物理的沉降、化学的分解而得到净化C.由于大火而烧毁的森林通过繁殖作用得到恢复更新D.过度开垦草原、毁林造田使气候失调,土地沙漠化学、科网10.雄孔雀开屏、蝙蝠捕虫时的“回声定位”,干旱季节蚯蚓的“深居”行为分别体现出动物的什么信息传递()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 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11.生物群落中的CO2返回大气中的途径是①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森林起火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⑤12.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A.不用生态系统的低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13.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③14.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1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二、非选择题16.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_______,猫头鹰属于________.(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17.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