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汇报高龄白塞病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10
白塞氏综合征宁夏人民医院总院中医科赵燕一、疾病概述白塞综合征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综合征最初的描述主要是指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部和皮肤病变的三联征。
以后认识到系一全身性疾病。
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包括:口腔、皮肤、关节、肌肉、眼睛、血管、心脏等。
病因:1.环境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地理、种族等。
2.遗传因素有家族遗传的倾向。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1.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2.生殖器溃疡3.反复发生的眼部病变4.皮肤红斑、皮疹次要表现1.关节红肿疼痛2.消化道病变3.栓塞性的血管瘤、动脉瘤4.中枢神经系统病二、病史汇报患者,李学兰,女性,62岁,主诉“反复溃疡30年,加重半年”于2015年10月15日由门诊以“白塞氏综合征”收入院,入院时测生命体征平稳,入院后查“心电图、胸片、B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风湿全套、免疫七项、血沉”,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眼科会诊示:眼底未见异常,给予二级护理、普食,给予静滴丹参多酚酸盐以活血化瘀,口服中药滋养肝肾。
三、护理诊断1.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治疗和自我护理知识2.焦虑与疼痛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有关3.感染的危险4.潜在并发症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四、护理措施1.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对症护理由于白塞氏综合征可累及全身多系统,故常出现多种表现,如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瘫痪,也可出现共济失调。
本病还可引起心脏损害,其中最常见的为二尖瓣脱垂。
也可引起心包积液、心内膜炎等。
2.口腔溃疡的护理每天口腔护理2 次,口腔护理前可用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含漱再做,以减轻疼痛。
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破溃处涂以口腔溃疡涂剂以利于愈合,也可以用1∶5000 的呋喃西林漱口,预防感染。
或用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漱口。
3.会阴部溃疡的护理此类患者应每天用温开水淋洗患处,保持局部的清洁,避免骑自行车或长时间步行。
选择棉质内裤。
会阴部溃疡用1∶5 000 的高锰酸钾冲洗,可用金霉素软膏涂患处,可避免创面与内裤发生粘连而摩擦。
白塞综合征2案作者:薛蓓云李小荣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43期案例1 患者,女,64岁。
2003年5月31日初诊形貌:体型瘦高、肤色黄白,口唇色红。
病史:确诊白塞病6年余,反复口腔溃疡,发于颊黏膜、咽颊部及唇舌等部位,疼痛明显,影响进食。
睡眠欠佳、烦热多汗,二便尚调。
平时血压偏低,有胃炎史,白细胞低下多年。
舌红,脉弦滑。
舌边、舌尖各一枚溃疡,灰白苔覆盖,边缘红。
处方:生甘草12g,黄连3g,黄芩20g,党参12g,姜半夏10g,生姜3片,红枣10g。
7剂。
水煎,日服1剂。
2003年6月7日第二诊溃疡缩小。
疼痛减轻,睡眠明显改善。
守方14剂。
水煎,1剂/日。
患者于10月18日因感冒发热后引发溃疡反复,伴大便干结复诊,经守方加入柴胡12g,生白芍30g。
7剂后痊愈,此外于7月26日、8月16日、9月6日、9月27日、11月8日、11月15日复诊,均予初诊处方间断服用,总体病情渐趋稳定。
2004年2月26日来诊述上方间断服至2003年底停药,之后口腔溃疡一直未再发作。
近来因乏力、寐差、耳鸣,大便干结来诊。
白细胞仍旧低下,2003年年底复查白细胞3360/μL。
舌红脉滑。
处方1:生甘草15g,黄连5g,黄芩10g,党参15g,姜半夏10g,干姜5g,红枣20g,15剂,每剂服2天。
处方2:女贞子250g,墨旱莲250g,黄精250g,共研细末为蜜丸,每次服5g,2次/日。
案例2 患者,女,23岁。
2009年9月22日初诊形貌:体型中等,肤色白皙,口唇发红。
病史: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已10年,每月必发,且每次月经前3—4天加重,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痛、头痛、牙痛及腹泻。
眼睛干涩、眼秽较多、口唇干、刷牙时牙龈出血、睡眠欠佳,脱发明显。
月经规律,量中色正。
舌红苔腻,舌尖与口角部位各见一枚葵花籽大小溃疡,边缘红。
脉滑数。
处方:生甘草10g,黄连5g,黄芩10g,党参10g,姜半夏10g,制大黄5g,干姜5g,红枣15go 7剂。
白塞氏病白塞氏病也被称为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的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可能是由血管炎引起的全身血管损害。
该病是以1937年发现土耳其游牧民族有口腔、生殖器和眼部三联炎症的土耳其皮肤科医生Hulusi Behcet的名字命名的。
白塞氏病全球有发生,以东地中海、中东和东亚地区国家(古丝绸之路)的发病率最高。
白塞氏病好发于年轻成人,尤其是20—30多岁,但所有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受累,中东地区男性更多见,而西方国家和日韩,则女性更多见。
现有研究提示:病毒、细菌、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在白塞氏病发生过程中有作用,但至今没有发现确切的病因和诱导因素。
白塞氏病不会传染。
个体间症状表现不一,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眼炎、皮损和关节炎。
眼球内炎症(前、后葡萄膜炎,视网膜炎和虹膜炎)可能很严重,如不治疗,会引起失明。
其他疾病症状可能包括血栓、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消化道症状,极少数情况下会有肾脏受累.白塞氏病需要对症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出现。
根据器官受累程度,该病的预后情况不一.白塞氏病的症状口腔病变:口腔溃疡一般是白塞氏病最早的临床表现。
溃疡部位有疼痛,深浅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基底部为白色或黄色,周围有红晕。
溃疡大小在1—20mm,一般累及颊粘膜、舌、唇、牙龈、扁桃体、悬雍垂、咽、或腭。
急性发作时,溃疡可能多处发生,但一些患者可能仅有一处溃疡。
溃疡一般在起病10—20天内自愈,不留疤痕。
生殖器病变:较之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发生率略低,约75%的患者可能发生。
病灶一般较大和较深,经常自愈,但有疤痕。
男性患者的溃疡一般出现于阴囊,较少出现于阴茎和龟头。
男性生殖器溃疡可能与附睾炎有关.女性患者的溃疡可能出现于外阴、阴道和宫颈.皮肤病变:60-90%的白塞氏病患者会有皮肤表现.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皮下脂肪层的炎症,会引起皮下出现红色结节。
与其他疾病导致的结节性红斑不同,这些结节经常会溃疡。
辨 证 治 疗 肺 癌 1 则黄 曼 妮3 梁某,男,76岁,退休职工,1995年9月30日初诊。
患者发热恶寒,咳嗽气促收住院治疗。
经CT 检查确诊为肺癌。
因肺气肿合并感染使用大量抗生素,病情加重,患者要求服中药,邀余诊治。
症见消瘦,面 无华,寒热往来,咯痰稀白带血,气促、动则喘甚,体倦纳差,舌淡、苔厚腻,脉浮大无力。
中医诊为痰饮。
属肺、脾、肾俱虚,复感外邪。
治以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拟杏苏散合二陈汤加减。
处方:紫苏叶、荆芥穗各10g,法半夏12g,陈皮8g,茯苓、苦杏仁、桔梗、防风、前胡各15g,甘草5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药后热退,无恶寒,余症如前,治以益气健脾,化痰止咳。
处方:陈皮、甘草各5g,法半夏、苦杏仁、白术各10g,紫苏子6g,白芥子8g,党参、山药、紫菀、茯苓各20g,7剂。
三诊:气促稍减,痰中仍带血,守二诊方加阿胶(烊)、鹿角胶(烊)各20g。
又服1个月,诸症改善,仅有微咳,间中痰中带血丝,动甚则微喘,舌红、苔白,脉弱。
药已对症,守方续进,仍拟健脾补肺固肾之法。
处方:阿胶(烊)、鹿角胶(烊)、炙黄芪、紫河车、山药、党参各20g,五味子、紫菀、黄精、茯苓各15g,法半夏10g,炙甘草5g。
隔日1剂,2年来未间断服此方。
偶见咳嗽时,则服中成药,诸如川贝片、桔梗片、牡荆丸、金水宝、血宝等,病情稳定。
面色红润,咳少,但痰中仍有血丝,纳佳,舌红、苔少,脉细弱。
1997年春能骑自行车来本门诊取药。
同年5月8日复查CT报告示:右肺不张,考虑中央型肺癌并左侧中量胸积液。
患者仍守上法上方,巩固疗效,病情稳定。
直至同年10月底,因突发心衰,急救无效而故。
按:本例西医确诊肺癌,属中医痰饮范畴。
患者初诊时体虚复感外邪,因过量用抗生素,致正气更虚。
急则治标,故以杏苏散、二陈汤疏散风寒,宣肺化痰,理气调中,使外邪得清,正气始复。
本病病机乃肺肾气虚,故症见咳嗽,动则气喘,咳甚脉络受损,则痰中带血;脾失健运,故痰多稀白;气血亏损,则舌淡,脉弱。
96例白塞病回顾性临床分析背景:白塞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无完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因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另外,白塞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其各系统症状并未同时出现,又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特殊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上的改变。
目前,国际上白塞病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
所以,在临床上对该病明确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甚至有部分病例会被漏诊或误诊。
目的:了解白塞病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及皮肤科住院的96例白塞病患者。
制定患者临床信息登记表,包括患者一般信息、初次就诊科室、首发症状、病程、临床特点、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等,确定诊断标准,并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96例患者中男性46例(47.9%),女性50例(52.1%),男女之比为1:1.1;患者年龄为12~75岁,平均:39.60±13.03岁,病程为5天~30年,平均病程:4.38±5.45年。
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94.8%,生殖器溃疡为59.4%,结节性红斑为55.2%,毛囊炎为35.4%,眼部损害为55.2%,关节受累为38.5%,血管受累为10.4%,神经系统受累为8.3%,消化系统受累为7.3%,呼吸系统受累10.4%,心脏受累为6.3%,皮肤针刺反应阳性为22.9%。
结节性红斑在男女的发生率分别为39.1%、70.0%,女性较男性多见(P<0.05),且无论在各年龄组,女性结节性红斑发生率均高于男性;男性眼部受累及血管受累均多于女性(分别为P<0.05);毛囊炎在青中年组的发病率高于老年组(P<0.05),且中青年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P<0.05);在心脏受累中,老年女性的发病率较老年男性更高(P<0.05)。
白塞氏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早在1967年由加拿大一位风湿科医生命名。
该病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的。
白塞氏综合症的发病率并不高,每年约有1-2人中得该病。
其症状常常表现为口腔溃疡、皮肤损伤和眼部炎症,这些症状并不严重,一般不需要接受治疗。
但是,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的疾病,导致多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白塞氏综合症的诊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患者的家族史、既往病史以及典型症状的出现情况等等。
如果医生怀疑该病,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通常,诊断白塞氏综合症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口腔溃疡持续1个月或反复发作;②眼部炎症;③皮肤损伤。
目前,白塞氏综合症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例如使用口服类固醇药物缓解症状、局部使用口腔溃疡贴等等。
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因此需要医生仔细权衡利弊后再做出决定。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保养,避免感染和过度疲劳等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对于那些经常性出现口腔溃疡、眼部炎症和皮肤损伤的人来说,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这些症状的出现情况,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
如果你有白塞氏综合症的症状,不要惊慌。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并不会对你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但是,如果你的病情严重,你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高龄起病白塞病2例——附文献复习
邹峻;管剑龙
【期刊名称】《老年医学与保健》
【年(卷),期】2016(022)003
【摘要】目的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多系统累及的血管炎病,罕见,中老年发病(>50岁).方法分析2例80岁以上高龄老年起病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82岁和88岁,以口腔阿弗他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为临床表现.分别给予秋水仙碱或依那西普治疗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由于2例患者分别出现严重恶心、呕吐、腹泻和感染发热,停用秋水仙碱和依那西普治疗.改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和局部加用GM-CSF治疗.2周后,患者皮肤黏膜病变愈合,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局部GM-CSF治疗对老年皮肤黏膜型BD安全有效.
【总页数】4页(P197-199,201)
【作者】邹峻;管剑龙
【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风湿科;200040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风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
【相关文献】
1.高龄心血管病患者猝死诱因与对策并文献复习(附4例报告) [J], 严大明;于俊慧
2.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作为首发的神经白塞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尹园园;任慧玲
3.白塞病合并布加综合征4例并文献复习 [J], 罗俊丽;张国华;高兰;张令令;王玉华
4.以痴笑性癫痫起病的下丘脑错构瘤的手术治疗(附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王焕明;胡飞;王建一;邵强;陈俊;肖恺
5.白塞病合并白血病——附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J], 魏强华;杨虎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