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疑难病例讨论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解毒、泄火利湿法治愈狐惑病(白塞病)病案:徐某,男,24岁。
初诊:1964年10月18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10月1日咽痛,吞咽不利,并有恶寒发热头痛,相继咽及口腔溃疡,口角流涎,阴囊有黄色脓头及溃破两处,说话含糊,难以进食,视力模糊。
在本乡医院治疗十余日未效,故收入住院治疗。
入院后西医诊为白塞病,应用多种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乏效,转邀中医会诊。
诊查:全身状况较差,发热,咽痛;双蛾赤肿,表面白膜不易拭去;口腔溃疡,颌下结核为蚕豆大;两鼻翼外侧及上唇散见脓泡,各如豌豆大;下唇糜烂,皮肤潮润,有脓泡疹散在;阴囊前皮肤有如铜钱大溃疡面;脉象弦数,苔薄腻,诊为狐惑病。
辨证:心火亢盛,湿毒内蕴,心火蚀于咽喉,湿毒腐于阴器,变生狐惑。
治法:清热解毒,泄火祛湿。
处方:双花15g 连翘15g 花粉15g 大贝10g 马勃10g 桔梗10g 板蓝根30g 防风10g 竹叶10g 滑石15g 生地黄20g 川黄连10g1水煎服。
另用:大黄20g、苏叶15g,煎煮取汁浸纱布湿敷患处,继以锡类散、冰硼散混合外扑。
二诊:服方3剂,不见起色,湿毒火邪有炽盛之势。
仍依前法,加重其剂,以抑其势。
前方去板蓝根,加犀角粉3g、赤芍15g、丹皮10g。
三诊:前方进服10剂,病势大挫,体温降至正常,咽痛平;口腔及阴部溃疡逐日向愈,脓泡干瘪;惟见舌质微红,口干少津;有毒热耗阴、津液竭伤之象。
原方加减,去防风、竹叶、滑石、桔梗,加石斛15g、元参20g。
送服珠黄散1瓶。
服上方二十余剂后出院以后追访未见复发。
按语白塞病是西医学病名,与中医之狐惑病极为相似。
此例病人,上部舌糜及口腔溃疡,下部阴囊溃烂渗水,均因心火亢盛、湿毒内蕴所致。
拟以清热解毒、泄火祛湿之法,初服轻剂,药不胜病,以后加重其剂,且内外并举,药证相符,随获佳效而治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355-356,周子芳医案。
36例白塞病回顾性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白塞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对36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性别分组探讨男性和女性白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异同。
结果白塞病首发症状以口腔溃疡最为多见(66.7%)。
白塞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94%),外阴生殖器溃疡(81%),毛囊炎(61%),结节性红斑(53%),内脏受累并不少见,依次为消化道、眼、中大血管、心脏等。
眼部受累男性多于女性,而且较重,其他临床表现无性别差异。
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多个系统,易被误诊。
除眼部受累外,其他临床表现无性别差异。
应对所有病例筛查结核感染的可能。
治疗上对活动期、病情重者应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
【关键词】白塞病诊断治疗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贝赫切特病,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为常见临床表现的风湿免疫病,可以引起多脏器受累,经常被忽略诊断。
本文通过对36例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男性和女性BD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异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检索2004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我院风湿科住院诊断BD的患者,取资料完整的36例进行分析。
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发病年龄4~47岁,平均发病年龄26.72+11.9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依据1990年国际白塞病研究组织制定的白塞病诊断标准[1]。
1.2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资料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2.1 患者一般情况36例BD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
男性:女性0.636:1。
首发症状以口腔溃疡最为多见,有14例,另有10例患者首发症状包括口腔溃疡。
以外阴生殖器溃疡为首发表现者14例(38.8%)。
其他首发临床表现还有发热、扁桃体炎、肺栓塞、皮肤痤疮样皮疹、结节性红斑、肢痛等。
白塞氏病误治1例病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是根据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cet于1973年的病例报告而命名的。
它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临床上常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
又称为眼、口、生殖器综合症[1]。
并常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肺、肾、附睾等器官。
由于本病无特异性病理改变和血清学改变,且临床表现并不同步出现,故此病经常延误诊断[2]。
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白塞氏病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1.1 病史及检查患者××,女性,34岁,入院日期2010年8月14日。
主诉:外阴疼痛3天。
现病史:患者1月前出现过全身疼痛未做任何治疗。
于入院3天前出现外阴疼痛溃疡及口腔溃疡,伴局部明显疼痛,行走困难,小便时外阴灼痛加重,经当地卫生院给予青霉素,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2天无好转,以“外阴溃疡”收住妇产科。
既往史:近2年有周期性全身关节疼痛病史,诊断不明,用药不详。
体格检查:T 38.50 ℃,P 90次/分,R 22次/分,BP 110/80 mm Hg。
患者呈痛苦病容,眼结膜轻度充血,唇红,口腔颊黏膜处见多个溃疡,舌红,咽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听诊心脏(-)、双肺呼吸音稍粗糙,肝脾(-),骨关节四肢(-)。
妇科会诊检查:外阴大小阴唇内侧黏膜溃疡,表面附脓苔,触痛明显,白带呈脓性。
因患者外阴剧痛,拒作阴道内诊。
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胸片提示无异常,EKG有“T波改变”,血WBC9.7×109/L,N 75%,尿WBC+2,潜血±,抗O<500u,血沉33mm/h,类风湿因子、血疟原虫、肥达反应、TB、AB、HIV、IP检查及血培养、中段尿培养、溃疡分泌物培养均阴性,白带检查脓细胞+2。
滴虫及霉菌(-),衣原体支原体(-),淋菌(-),肝肾功能正常,病检回报:重度炎症。
医案启示-白塞氏症朱某某女30岁甘肃省某三甲医院确诊白塞氏综合症,刻诊:人稍胖面白,发烧心悸,天天吃激素消炎控制,口腔内大小溃疡五六处,外阴唇溃疡两三处,双膝关节疼痛,不想吃东西,胃胀,大小便基本正常。
脉滑数,舌红苔腻。
患此病已五年,北京、上海等全国大地方看过多地,越来越重,被病折磨的痛不欲生。
经同学介绍求诊我处中医。
我先予老经验处之,断为中医湿热证,开出甘草泻心汤合升麻鳖甲汤,十五付。
半月后复诊,诸证未减,胃口更呆,又添欲呕一症,舌苔更厚,白如积雪。
显然前方未对证。
重新认真辨证,为甘露消毒丹证,舍病从证处方:藿香12g佩兰12g砂仁10g石菖蒲15g茵陈30g滑石30g通草10g黄芩30g连翘45g忍冬藤30g浙贝25g射干15g薄荷10g 草果10g苍术20g生薏米45g蚤休25g升麻25g鳖甲15g生甘草30g党参30g桂枝15g白花蛇舌草30g炒三仙各12g。
七付水煎服,一日三次。
一周后再诊,胃口略开,诸证稍敛,效不更方。
又开30付(因病人在甘肃,家中又哺乳幼儿,故多开几付,且此病是顽证,非一日之功可愈。
)一月后告之,巳不发烧,关节不痛,上下溃疡已减少,亦可以吃饭,病人大喜,看到希望,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尔后停服激素,又服此方60余剂,终获痊愈。
按:此病治疗主方是甘露消毒丹又加上升麻鳖甲汤,取效后一方坚持到底,终使此顽症痊愈。
反思此案治疗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不能犯经验主义,一见白塞氏病就光想到专病专方的思路上了,全忘了中医的辨证施治,故一诊后病未见减反而加重,好在谜途即返,重归中医辨证,以甘露消毒丹为是,随即渐入坦途。
二是对于大病疑难重证,一旦认准,取得初效,即要守方,坚持时日,方能解决问题。
该案即是如此,切忌来回辨证换方,此案服药近百剂就说明这个问题。
【转帖】。
白塞病62例临床分析作者:王敏莉王粉荣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21期资料与方法本组白塞病病人62例,均符合第五届国际白塞病会提出的诊断标准,男33例,女29例:年龄13~64岁,其中20~50岁5l例(82%):病程1周~30年,10年以内45例(75%)。
临床表现:初发部位口腔共36例(58.06%),其次分别是皮肤(16例)、生殖器(8例)、关节(8例)、眼(14例),其中针刺反应阳性27例(43%)。
本组有口腔溃疡58例(93.5%),皮肤改变42例(66%),常见皮肤类型有结节性红斑、毛囊炎、红斑丘疹。
眼部病变35例(56.4%),常见结膜炎13例,虹膜炎7例,角膜溃疡、疱性角膜炎、角膜炎共6例,玻璃体浑浊3例,眼底出血及静脉炎共6例,视网膜炎及其他眼疾患共6例,生殖器溃疡43例(69.3%),关节损害25例(40.3%),胃肠道病变8例(1.23%),其中合并溃疡性结肠炎3例,神经系统病变3例,血栓性静脉炎2例,呼吸系统改变2例,有结核病史7例。
实验室检查:血沉检查48例,其中30例>20mm/小时(62.5%),免疫球蛋白检查39例(62.9%),其中IgA轻度升高5例,中度以上升高8例:IgG轻度升高4例,中度以上升高8例;IgG、IgA同时升高6例:IgM升高6例,病人皮损处病理检查14例(22.6%),均符合结节红斑及变应性血管炎。
方法有结核病史者在病变活动期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
仅有皮肤黏膜改变的轻型病人,给予雷公藤多苷(20 mg)或局部用倍氯米松等药;合并眼、大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病变,应及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30~40 mg分次服用,或环磷酰胺100 mg,分2~3次口服。
若症状明显缓解,激素剂量渐减为维持量(5~10 mg)。
其他如丹参8~10 ml静滴,1次/日,15天为1个疗程。
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轻型病例,可用雷公藤制剂,秋水仙碱0.5 mg,2次/日,以及干扰素和硫唑嘌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