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406.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十八单元防治原则预防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2.未病先防(1)养生以增强正气。
其措施主要有:①顺应自然,②养性调神,③护肾保精,④形体锻炼,⑤调理饮食,⑥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
(2)防止病邪侵害。
其措施主要有:①避其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②药物预防以防止病邪伤害。
3.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力求做到:(1)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防止疾病的传变:①阻截病传途径;②先安未受邪之地。
治则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通过辨析其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因此,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位于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
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正治反治、治标治本、调理精气血津液及三因制宜等,属于基本治则,从属于治病求本的指导思想。
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疾病与证的具体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
其中治疗大法是针对一类相同病机的证而确立的,如汗、吐、下、和、清、温、补、消法等八法,其适应范围相对较广,是治法中的较高层次。
治疗方法则是在治疗大法限定范围之内,针对某一具体的证所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如辛温解表、镇肝息风、健脾利湿等,它可以决定选择何种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是在治法指导下对病证进行治疗的具体技术、方式与途径,包括药治、针灸、按摩、导引、熏洗等,是治法中的较低层次。
2.正治与反治(1)正治含义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
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适用范围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15防治原则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增强正气防治病邪侵害早起诊治,防止传变—咀截病传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
治病求本
辨析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来治疗治
则治病的基本原则,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正治反治、治标治本、三因制宜治法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治疗措施,如八法
正治(逆治)逆其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治疗原则,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从治)热因热用
以热治热,用热药治假热的病证。
适用千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寒因察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以寒治察,用寒药治假寒的病证。
适用千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以补开塞,适用千“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证,如血虚经闭、气虚便秘、脾气虚腹胀以通治通,适用千“大实有嬴状"的真实假虚,如淤血崩漏、热结旁流、食积腹泻
急则治标霆二如大出血、喘证、二便不通的急证损其有余
补其不足阴阳并补
对疾病本质的治疗;直接治疗疾病的原发病、宿病
如增水行舟、益气解表
泻其阳盛;损其阴盛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阴阳两虚的清况_调理气与血的关系、调理气与津液的关系、调理气与精关系、调理稍血津液的关系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根据年龄、体质等情况制定的治疗原则
扶正
祛邪适用千虚性病变或真虚假实适用千实性病变或真实假虚
扶正与祛邪同时,即攻补兼施,适用千虚实夹杂的病变
:} 桉主次有抚正兼祛邪和祛邪兼正的不同、即先攻后补。
适用千邪盛为主,但正气尚能耐受攻伐者〉即先补后攻。
适应千正虚为主,机体正气不能耐受攻伐者适厉于虚实夹杂病变(谁较晚显先治疗谁)先扶正后祛邪
先祛邪后扶正。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一、A11、正治指的是( )A.正确的治疗法则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D.扶助正气E.祛除邪气2、先安未受邪气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B.急则治标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因时制宜3、属于既病防变的是( )A.调摄精神B.锻炼身体C.起居有节D.药物预防E.早期诊治4、除哪项外,均能体现“因人制宜”治则( )A.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B.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C.因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D.因年龄长幼不同而用药各异E.因生活习惯不同而用药各异5、符合“用寒远寒”的是( )A.阳虚之人慎用寒凉药物B.寒冬季节慎用寒凉药物C.阳虚证慎用寒凉药物D.寒热错杂证慎用寒凉药物E.以上均非6、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扶正祛邪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未病先防7、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 )A.邪气盛,正气末衰B.正气虚,邪气也不盛C.邪气盛,正气也虚D.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8、对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9、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10、肺痨咳嗽,咳嗽不甚时应采取的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11、以下哪项应采用急则治其标的方法( )A.二便不通B.脾虚泄泻C.阳虚外寒D.阴虚内热E.气血两亏12、瘀血引起崩漏,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 )A.塞因塞用B.通因通用C.补气摄血D.清热凉血E.热者寒之13、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 )A.通因通用B.寒因寒用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寒者热之14、塞因塞用适用于( )A.食滞腹泻B.肠热便结C.瘀血闭经D.脾虚腹胀E.热结旁流15、寒因寒用适用于( )A.真寒假热证B.表热里寒证C.真热假寒证D.寒热错杂证E.表寒里热证16、属于从治的是( )A.治热以寒B.寒者热之C.阳病治阴D.用热远热E.以通治通17、热者寒之属于( )A.正治法B.反治法C.治标法D.从治法E.治本法18、虚则补之属于( )A.逆治法B.从治法C.治标法D.反治法E.治本法19、属于反治的是( )A.寒者热之B.以寒治寒C.以寒治热D.以热治寒E.热者寒之20、反治法指的是( )A.顺从疾病的本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B.逆着疾病的本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的现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D.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E.反常的治疗方法21、属于正治的是( )A.以寒治寒B.热因热用C.用寒远寒D.以补开塞E.以寒治热二、B1、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1>、扶正法则适用于( )A.C.D.E.<2>、祛邪法则适用于( )A.B.C.D.E.2、A.正治B.从治C.标本兼治D.反治E.治标<1>、对大出血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2>、热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3、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1>、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B.C.D.E.<2>、对真寒假热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4、A.治病求本B.未病先防C.既病防变D.因地制宜E.因时制宜<1>、调摄精神属于( )A.B.C.D.E.<2>、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选C。
第八章 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称( )A.反治B.从治C.正治D.治标E.反佐2、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属于( )A.寒因寒用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3、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治疗属于( )A.寒者热之B.寒因寒用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4、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称( )A.反佐B.逆治C.治标D.正治E.反治5、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的症状属于( )A.实者泻之B.寒因寒用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6、当病情缓和,或病势迁延而无急重病状的情况下,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先治其阳B.急则治标C.调整阴阳D.先治其阴E.缓则治本7、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的治疗原则称( )A.调整阴阳B.扶正C.祛邪D.治病求本E.因人治宜8、祛除邪气,排除病邪侵袭或消减病邪损害的治疗原则称( )A.调整阴阳B.治病求本C.祛邪D.扶正E.因人治宜9、下列属于扶正的方法是( )A.滋阴B.清热C.发汗D.泻下E.消导10、下列不属于祛邪的方法是( )A.发汗B.清热C.祛痰D.健脾E.活血化瘀11、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治之称( )A.扶正祛邪B.治病求本C.补其不足D.寒者热之E.损其有余1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E.气虚证13、用滋阴剂治疗阴虚证,适当佐以补阳药的方法称( )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治病求本14、“用热远热”的治法属于( )A.因地制宜B.调整阴阳C.因人制宜D.治病求本E.因时治宜15、临床见大出血症状,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先治其阳B.急则治标C.调整阴阳D.先治其阴E.缓则治本16、祛邪治则适用于( )A.实证B.热证C.虚实夹杂证D.虚证E.寒证17、补虚之法属于( )A.调整阴阳B.急则治标C.扶正D.祛邪E.缓则治本18、用补气法治疗多汗、漏汗,其机理是( )A.气能行津 B.气能摄津 C.津能载气 D.津能生气 E.气能生津19、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定适宜的治则称( )A.因地制宜B.调整阴阳C.因时制宜D.治病求本E.因人治宜20、下列症状不适用于“急则治标”的是:A.发热 B.大出血 C.二便不通 D.暴泻 E.剧痛21、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的病证是:A.正虚为主 B.邪盛为主 C.正虚不盛,邪势方长D.虚实错杂 E.以上都不是22、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来治疗属于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寒因寒用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23、“通因通用”的治疗法则适用于A.邪盛正衰证B.真实假虚证C.里实表虚证D.真虚假实证E.表虚里实证24、寒冬季节,当慎用寒凉之品,属于A.热因热用B.用热远热C.寒因寒用D.用寒远寒E.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反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审因论治D、人工免疫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A、治病求本B、既病防变C、早期治疗D、扶正祛邪3、属治则的有:()A、滋阴B、温阳C、扶正D、发汗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A、反治法B、逆治法C、从治法D、治标法5、“通因通用”适用下列哪种病证?()A、肠虚滑脱B、寒湿泄泻C、脾虚泄泻D、食积泄泻6、“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A、表实里虚证B、虚实夹杂证C、真虚假实证D、真实假虚证7、“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属:()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病制宜8、下列何种为从治法?()A、用热远热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补泻兼用9、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C、扶正与祛邪兼用D、先祛邪后扶正10、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A、急则治其标B、因时制宜C、缓则治其本D、标本兼治11、扶正祛邪兼用的原则是:()A、虚实夹杂证B、邪盛为主,兼正虚C、正虚邪实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D、扶正会助邪,祛邪更伤正12、阴阳偏盛的治疗以下列哪一项最中肯?()A、调整阴阳B、热者寒之C、寒者热之D、损其有余13、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A、调整阴阳B、补偏救弊C、补其不足D、滋阴清热14、除……外,均属因人制宜:()A、因性格不同而用药B、因年龄不同而用药C、因性别不同而用药D、因体质不同而用药二、多项选择题1、中医学“治未病”是指:()A、治标治本B、未病先防C、正治反治D、既病防变E、扶正祛邪2、“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用药:()A、年龄不同B、体质差异C、性别差异D、生活习惯不同E、生活环境不同3、属于祛邪的治法是:()A、发汗解表B、消导C、活血化瘀D、涌吐E、理气4、素体气虚,反复外感,治宜益气解表,此属:()A、因人制宜B、标本兼治C、缓则治其本D、先扶正后祛邪E、扶正祛邪兼用5、既病防变的措施有:()A、人工免疫B、调摄精神C、早期诊治D、加强锻炼E、先安未受邪之地6、“通因通用”适用于:()A、中气下陷所致腹泻B、食积腹痛,泻下不畅C、肾气不固引起小便清长D、膀胱湿热的尿频、尿急E、瘀血引起的出血7、“塞因塞用”适用于:()A、精血虚便秘B、血枯经闭C、阳明腑实D、脾虚腹胀E、热结大肠8、属扶正的方法有:()A、益气B、养血C、壮阳D、滋阴E、止血9、下列治法属于“从治”的是:()A、阳中求阴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阴病治阳E、塞因塞用10、下列治法属于“反治”的是:()A、热者寒之B、塞因塞用C、上病治下D、虚则补之E、通因通用三、填空题1、中医学中的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十三单元防治原则第一节预防预防,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1.未病先防(1)养生以增强正气。
主要是在未病时采用自身预防保健措施,从预防的角度看,可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防止病邪侵害。
其措施主要有:①避其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②药物预防以防止病邪伤害。
2.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力求做到:(1)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2)防止疾病的传变:①阻截病传途径;②先安未受邪之地。
既病防变属于A.治病求本B.治未病C.因人制宜D.因地制宜E.因地制宜『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预防,即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第二节治则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法则。
一、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适用于疾病征象与疾病本质一致的病证。
具体方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反治(从治)是指采用方药或施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
具体方法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指用补益方药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如血虚的经闭、肾阳虚的尿少癃闭、脾虚的脘腹胀满、精血津液不足的便秘等,均应以补益药进行治疗。
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审因论治D、人工免疫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A、治病求本B、既病防变C、早期治疗D、扶正祛邪3、属治则的有:()A、滋阴B、温阳C、扶正D、发汗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A、反治法B、逆治法C、从治法D、治标法5、“通因通用”适用下列哪种病证?()A、肠虚滑脱B、寒湿泄泻C、脾虚泄泻D、食积泄泻6、“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A、表实里虚证B、虚实夹杂证C、真虚假实证D、真实假虚证7、“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属:()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病制宜8、下列何种为从治法?()A、用热远热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补泻兼用9、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C、扶正与祛邪兼用D、先祛邪后扶正10、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A、急则治其标B、因时制宜C、缓则治其本D、标本兼治11、扶正祛邪兼用的原则是:()A、虚实夹杂证B、邪盛为主,兼正虚C、正虚邪实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D、扶正会助邪,祛邪更伤正12、阴阳偏盛的治疗以下列哪一项最中肯?()A、调整阴阳B、热者寒之C、寒者热之D、损其有余13、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A、调整阴阳B、补偏救弊C、补其不足D、滋阴清热14、除……外,均属因人制宜:()A、因性格不同而用药B、因年龄不同而用药C、因性别不同而用药D、因体质不同而用药二、多项选择题1、中医学“治未病”是指:()A、治标治本B、未病先防C、正治反治D、既病防变E、扶正祛邪2、“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用药:()A、年龄不同B、体质差异C、性别差异D、生活习惯不同E、生活环境不同3、属于祛邪的治法是:()A、发汗解表B、消导C、活血化瘀D、涌吐E、理气4、素体气虚,反复外感,治宜益气解表,此属:()A、因人制宜B、标本兼治C、缓则治其本D、先扶正后祛邪E、扶正祛邪兼用5、既病防变的措施有:()A、人工免疫B、调摄精神C、早期诊治D、加强锻炼E、先安未受邪之地6、“通因通用”适用于:()A、中气下陷所致腹泻B、食积腹痛,泻下不畅C、肾气不固引起小便清长D、膀胱湿热的尿频、尿急E、瘀血引起的出血7、“塞因塞用”适用于:()A、精血虚便秘B、血枯经闭C、阳明腑实D、脾虚腹胀E、热结大肠8、属扶正的方法有:()A、益气B、养血C、壮阳D、滋阴E、止血9、下列治法属于“从治”的是:()A、阳中求阴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阴病治阳E、塞因塞用10、下列治法属于“反治”的是:()A、热者寒之B、塞因塞用C、上病治下D、虚则补之E、通因通用三、填空题1、中医学中的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