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及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2.76 MB
- 文档页数:88
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简介一、城乡规划编制的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乡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乡规划体系如下表(见图一)二、城乡规划的编制内容1、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
2、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内容: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3、近期建设规划:内容:(一)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二)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三)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四)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五)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六)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4、分区规划内容:(一)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住人口分布。
(二)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三)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四)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线路位置、管径,进行管线综合。
(五)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座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城乡规划方案文本设计方案一、引言城乡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和乡村发展需求,制定包括土地利用、建筑设计、交通网络等在内的整体规划方案,以合理组织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乡发展质量和生活品质。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城乡规划方案文本,包括目的、背景、范围、主要内容以及实施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城乡规划的需求。
二、目的本规划方案的目的是为了综合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空间组织方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三、背景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的同时,乡村也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制定城乡规划方案是必要的。
四、范围本规划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城市和乡村,其中城市包括市中心、市区和城市边缘地区;乡村包括农村地区、农田和农村建设用地。
五、主要内容(一)土地利用方案根据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包括市中心的商业、行政、文化、居住等功能的布局,市区的居住、工业、教育、医疗等功能的布局,城市边缘地区的居住、农业、生态保护等功能的布局,以及乡村地区的农田、农村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等的布局。
(二)建筑设计方案根据土地利用方案,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的风格、规模和布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高城市和乡村的整体形象和人居环境。
(三)交通网络方案根据城市和乡村的交通需求,制定合理的交通网络方案,包括市中心的城市公交、地铁、轻轨等城市交通设施,市区的道路布局和交通管理,城市边缘地区的交通联络和完善,以及乡村地区的农村公路、农田灌排设施等交通设施。
(四)生态保护方案根据城市和乡村的生态需求,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方案,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开展生态修复和建设生态景观等措施,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生态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
六、实施本规划方案将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由专业规划团队进行实施。
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调研、调和各方利益关系,有序推进各项规划内容的落地和实施。
七、评估实施过程中,将定期进行评估,评估包括对已实施的项目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对规划方案的调整和完善进行评估,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城市规划编制任务书及文本的拟定一.城乡规划编制任务书的拟定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任务书的基本内容1)调查分析预测包括: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2)规划布局(三大结构)包括:确定本区域的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3)区域发展支撑条件包括: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确定保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4)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呢的规划建议。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任务书的基本内容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论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2)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布局3)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4)论证并选择城市发展方向,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总体布局5)分析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2.城市总体规划1)体系规划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规划布局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那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提出人口、用地规模,确定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中心区位置。
3)基础设施支撑确定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为孩子;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4)治理与保护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确定需要包含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对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包含规划。
5)安全保障提出人防建设、消防、防洪、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6)建设安排确定旧区改造以及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协调市区与近郊区的各项建设,划定需要保留的绿色空间;编制近期建设规划。
城乡规划方案城乡规划方案是指对城市和农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整体计划和系统安排,旨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城乡发展质量,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下面将介绍城乡规划方案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
基本概念城乡规划的定义城乡规划是指为促进城乡福利和社会福利、美化城市和农村环境、合理布置各类用地,制定并实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整体规划、具体规划和总体布局等。
城乡规划的分类城乡规划可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三种类型。
其中,总体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顶层设计,专项规划是对特定问题和领域进行规划,详细规划是对特定区域和具体项目进行规划。
城乡规划的原则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规划的设计方案必须是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考虑城乡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优化城乡布局和结构,使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规划设计必须从整体上来考虑城市和农村,注重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发展需要,全面考虑人文、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等因素,确保城乡发展具有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性原则环境性原则是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规划设计要立足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维护城乡环境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稳定,减少与排除城市和农村因建设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规划设计必须在政策、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具有可行性,考虑可行性因素对规划设计的影响,重点考虑可行性因素的解决方案和工程实施步骤。
城乡规划的步骤1.确立城乡发展的目标,明确规划编制的重点和方向。
2.收集和分析城乡规划所需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评估城乡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3.制订城乡规划的总体框架,提出城乡布局和建设的战略思路和基本要求。
4.制定专项规划,对城乡各类问题和领域进行研究和规划,提出相关的设计和建议。
★城乡规划编制办法_共10篇范文一:宁波市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宁波市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宁波市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的管理,规范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范围内,编制或审批城乡规划,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城乡规划,是指城市规划、历史文化名城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和村庄规划;本办法所称的城市规划包括镇的规划。
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规划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城市分区规划和深化各项城市配套设施的专项规划。
城市设计应贯穿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战略规划、概念性规划等其它类规划均可作为总体规划或详细规划阶段的前期分析或内容补充。
第四条承担编制城乡规划任务的单位和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城乡规划编制资质和执业资格。
第五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六条承担编制城乡规划任务的规划设计单位,应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实地踏勘,深入调查研究。
第七条组织编制的人民政府或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城乡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八条编制城乡规划采用的勘察、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勘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
第九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公众和有关部门意见。
第十条承担编制城乡规划任务的单位必须根据有关保密法规和合同条文,对收集的基础资料承担安全、保密责任。
第十一条城乡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城乡规划方案第1篇城乡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城乡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等。
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制定一份合法合规的城乡规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目标1.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3.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
三、规划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规划方案合法合规。
2. 以人为本原则:关注城乡居民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4. 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
四、规划内容1. 空间布局规划(1)城市空间布局:根据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明确城市功能分区,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2)乡村空间布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条件。
2. 基础设施规划(1)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城乡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2)公用设施:加强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公用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3)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服务水平。
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生态保护:加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保护,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
(2)环境治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3)节能减排: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4. 公共利益保障规划(1)住房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2)教育保障: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保障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医疗保障: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五、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城市(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总体规划从内容上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2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
(1)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对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是整个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
需要通过文献、访谈、现场勘探等多种方法,对城市的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环境等展开全面和细致的调研。
在收集与调研的过程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
要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用地性质进行核查和分析,切实掌握土地使用的真实状况和效益,分析人均用地水平、用地结构和区域建设用地分配等资料。
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全面和细致的掌握,为提出合理、高效的土地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形成城市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现状图和一套完整的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2)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和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A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首先要系统的回顾历版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
特别是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和遗留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在此前提下,对总体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B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深入分析和总结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城市现状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从落实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影响城市长期发展保障要素,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等前提出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前瞻性的研究城市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科学合理的研究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为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