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中医护理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3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与管理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与管理对于肺癌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在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与管理中,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方法。
首先,中医药治疗是肺癌中医护理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中药治疗肺癌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中药有白花蛇舌草、桑叶等,这些中药均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此外,中药还可以缓解肺癌患者的症状,如咳嗽、气促等,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针灸是肺癌中医护理方案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肺脏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针灸还可以缓解肺癌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推拿也是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推拿通过按摩肺脏和相关穴位,调节肺脏的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推拿还可以缓解肺癌患者的疲劳和焦虑,改善心态,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
最后,气功也是肺癌中医护理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气功还可以缓解肺癌患者的症状,如咳嗽、气促等,提高生活质量。
在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与管理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首先,严格掌握中医护理方案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严格按照护理方案实施和管理。
其次,加强患者的宣教和指导。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了解中医护理方案的原理和方法,提高患者的合作性,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再次,加强对患者的跟踪观察和病情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和病情评估,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最后,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方案与化疗、放疗等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总之,肺癌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与管理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中医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和护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中医护理在肺癌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特点,以下是一份关于肺癌中医护理方案的文章。
一、情志护理情志失调是肺癌常见的病因之一,因此情志护理在肺癌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包括:1.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运用温和、鼓励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正确面对疾病,增强信心。
2.音乐疗法: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音乐疗法。
如肝气郁结型宜选用舒缓、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焦虑情绪;气滞血瘀型宜选用慷慨激昂的音乐,以激发体内的阳气。
3.转移注意力:通过引导患者进行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牌、下棋等,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
二、饮食护理肺癌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稀粥、藕粉等。
根据中医证型的不同,还可以选择相应的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调理。
1.气滞血瘀型:宜食行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陈皮、黑木耳、玫瑰花等。
2.痰湿蕴肺型:宜食祛痰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萝卜、薏苡仁、赤小豆等。
3.阴虚毒热型:宜食养阴清热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梨、桑葚等。
4.气阴两虚型:宜食益气养阴的食物,如山药、枸杞子、百合、燕窝等。
三、起居护理肺癌患者的起居护理同样重要。
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环境整洁舒适,避免外界噪音和异味刺激。
2.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预防感冒和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如有便秘倾向可适当进行中医按摩或中药调理。
四、中医特色护理中医特色护理在肺癌护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中医护理方法。
1.针灸疗法:根据证型不同,可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如气滞血瘀型可选用合谷、太冲等穴位以行气活血;痰湿蕴肺型可选用丰隆、足三里等穴位以祛痰利湿。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实习学生:宋XX带教老师:XX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十五区2015.9.14—2015.10.31一、基本情况肺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5年九月至十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肿瘤科应用“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8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0例:气阴两虚证2例,肺脾气虚证0例,肺阴虚证0例,气滞血瘀证0例,痰热阻肺证0例;2.补充症候诊断的病例数5例:气虚血瘀0例,气虚痰结0例,痰瘀互结4例,肺气亏虚、痰湿内蕴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咳痰/深呼吸训练、拍背、口腔护理、情志护理、皮肤护理、音乐疗法、活动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中药外敷、中药泡洗、穴位按摩、艾灸。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
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易掌握,患者自己也可进行,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3.耳穴压豆对部分患者效果明显。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
分析其原因:耳穴贴压操作简单,患者每日可根据自身耐受程度决定按压的力度,自己进行按压,方便易行,且按压后效果较好,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艾灸、中药泡洗、穴位拍打、穴位按摩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5人(100%);②一般:0人;不满意:0人。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肺脾气虚证:久咳痰稀,胸闷气短,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
(二)肺阴虚证:咳嗽气短,干咳痰少,口干口渴。
舌赤少苔,苔薄。
(三)气滞血瘀证: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舌紫暗、苔薄。
(四)痰热阻肺证:痰多,痰黄黏稠,气憋胸闷,发热。
舌质红,苔黄腻。
(五)气阴两虚证:咳嗽有痰或无痰,舌质红苔薄,有齿痕。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观察呼吸、咳嗽状况,有无咳痰,痰液的性质、颜色、量;观察有无咳痰以及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及刺激性气味。
3.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
4.协助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咳痰后以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7.进食健脾益气补肺止咳食物,如白果等。
(二)咯血1.密切观察咯血的性质、颜色、量及伴随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准确、及时记录。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3.指导患者不用力吸气、屏气、剧咳,喉间有痰轻轻咳出。
4.少量咯血静卧休息;大量咯血绝对卧床,头偏向健侧,少翻身。
5.及时清除口腔积血,淡盐水擦拭口腔。
6.消除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
7.少量出血者可进食凉血养血、甘凉滋养之品,如黑木耳、等;大量咯血者遵医嘱禁食。
(三)发热1.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2.病室凉爽,光线明亮,空气保持湿润。
3.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劳累。
4.协助擦干汗液,及时更换内衣,切忌汗出当风。
5.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等,忌辛辣、香燥、之品。
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四)胸痛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遵医嘱予止痛剂后观察用药反应。
2.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
3.给予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4.避免剧烈咳嗽,必要时用手按住胸部疼痛处,以减轻胸痛。
5.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听舒缓音乐等。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常见证候要点一)肺脾气虚证:久咳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
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
二)肺阴虚证:咳嗽气短,干咳痰少,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口渴。
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苔薄。
三)气滞血瘀证:咳嗽气短而不爽,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痞块疼痛拒按,唇暗。
舌紫暗或有瘀血斑、苔薄。
四)痰热阻肺证:痰多咳重,痰黄黏稠,气憋胸闷,发热。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
五)气阴两虚证:咳嗽有痰或无痰,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时有心悸。
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有齿痕。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观察呼吸、咳嗽状况,有无咳痰,痰液的性质、颜色、量;遵医嘱雾化吸入后观察有无咳痰以及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及刺激性气味。
.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少说话;痰液粘稠难咯者,可变换体位。
.协助翻身拍背(咯血及胸腔积液者禁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保持口腔清洁,咳痰后以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进食健脾益气补肺止咳食物,如山药、白果等。
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或薄荷叶泡水代茶饮,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二)咯血.密切观察咯血的性质、颜色、量及伴随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皮肤弹性等,准确、及时记录。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指导患者不用力吸气、屏气、剧咳,喉间有痰轻轻咳出。
.少量咯血静卧休息;大量咯血绝对卧床,头低脚高位,头偏向健侧,尽量少语、少翻身。
.及时清除口腔积血,淡盐水擦拭口腔。
.消除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禁恼怒、戒忧愁、宁心神。
.少量出血者可进食凉血养血、甘凉滋养之品,如黑木耳、茄子等;大量咯血者遵医嘱禁食。
三)发热.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病室凉爽,光线明亮,空气保持湿润。
.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劳累。
.协助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内衣,切忌汗出当风。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
二、常见证候要点/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肺脾气虚证:久咳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
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
1、咳嗽/咳痰(1)观察呼吸、咳嗽状况,有无咳痰,痰液的性质、颜色、量;遵医嘱雾化吸入后观察有无咳痰以及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及刺激性气味。
(3)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少说话。
(4)协助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咳痰后以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7)进食健脾益气补肺止咳食物,如山药、白果等。
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或薄荷叶泡水代茶饮,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2、腹胀纳呆(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及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患者食欲。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或漱口液漱口。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
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胰、胆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物的摄入。
3、便溏(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等穴位。
(4)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等穴位。
(5)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
(6)进食健脾养胃及健脾利湿食物,如胡萝卜、薏苡仁、赤小豆、栗子等。
严重便溏者适量饮淡盐水。
4、气促胸闷(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
(2)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3)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减少说话等活动,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4)与患者有效沟通,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焦虑等。
(5)教会患者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6)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适量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7)遵医嘱协助胸腔穿刺抽水或胸腔药物灌注,治疗后观察症状、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进高热量、高营养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8)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脾、肾等穴位。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止咳糖浆:①不要用水稀释;②避免污染瓶口;③存放在阴凉避光处。
(2)益肺清化膏:①饭后半小时口服;②忌辛辣、油腻食物。
2.中药静脉给药(1)复方苦参注射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二)特色技术1.穴位艾灸2.中药离子导入(肺俞穴、定喘穴)各治疗30分钟。
3.耳穴贴压4.穴位贴敷遵医嘱阿是穴贴敷;②保留时间6~8小时。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避免受凉,勿汗出当风。
2.保证充分的休息。
3.经常做深呼吸,尽量把呼吸放慢。
4.戒烟酒,注意避免被动吸烟。
(二)饮食指导1.肺脾气虚证:进食补益肺气、脾气的食品,如糯米、山药、鹌鹑、乳鸽、牛肉、鱼肉、鸡肉、大麦、白扁豆、南瓜、蘑菇等。
食疗方:糯米山药粥。
2.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为宜,并补充适量无机盐,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
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及煎炸之品。
宜进食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食物,如紫苏粥、白果煲鸡等。
(三)情志调理1.采用暗示疗法、认知疗法、移情调志法,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情志状态。
2.指导患者倾听五音中的商调音乐,抒发情感,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态,达到调理气血阴阳的作用。
3.指导患者进行八段锦、简化太极拳锻炼。
4.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5.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亲朋好友给予情感支持。
6.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治疗体会,提高认知,增强治疗信心。
(二)肺阴虚证:咳嗽气短,干咳痰少,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口渴。
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苔薄。
1、发热1.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2.病室凉爽,光线明亮,空气保持湿润。
3.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劳累。
4.协助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内衣,切忌汗出当风。
5.穴位按摩,可选择合谷、曲池或耳尖、大椎放血(营养状况差者慎用)。
6.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猕猴桃、荸荠等,忌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
阴虚内热者,多进食滋阴润肺之品,如蜂蜜、莲藕、杏仁、银耳、梨等。
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2、咳嗽/咳痰(1)观察呼吸、咳嗽状况,有无咳痰,痰液的性质、颜色、量;遵医嘱雾化吸入后观察有无咳痰以及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及刺激性气味。
(3)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少说话。
(4)协助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咳痰后以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7)进食健脾益气补肺止咳食物,如山药、白果等。
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或薄荷叶泡水代茶饮,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止咳糖浆:①不要用水稀释;②避免污染瓶口;③存放在阴凉避光处。
(2)益肺清化膏:①饭后半小时口服;②忌辛辣、油腻食物。
2.中药静脉给药(1)复方苦参注射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二)特色技术1.穴位艾灸2.中药离子导入(肺俞穴、定喘穴)各治疗30分钟。
3.耳穴贴压4.穴位贴敷遵医嘱阿是穴贴敷;②保留时间6~8小时。
(三)气滞血瘀证:咳嗽气短而不爽,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痞块疼痛拒按,唇暗。
舌紫暗或有瘀血斑、苔薄。
(四)痰热阻肺证:痰多咳重,痰黄黏稠,气憋胸闷,发热。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
(五)气阴两虚证:咳嗽有痰或无痰,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时有心悸。
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有齿痕。
1、咳嗽/咳痰1.观察呼吸、咳嗽状况,有无咳痰,痰液的性质、颜色、量;遵医嘱雾化吸入后观察有无咳痰以及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及刺激性气味。
3.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少说话;痰液粘稠难咯者,可变换体位。
4.协助翻身拍背(咯血及胸腔积液者禁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咳痰后以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7.进食健脾益气补肺止咳食物,如山药、白果等。
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或薄荷叶泡水代茶饮,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二)咯血1.密切观察咯血的性质、颜色、量及伴随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皮肤弹性等,准确、及时记录。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3.指导患者不用力吸气、屏气、剧咳,喉间有痰轻轻咳出。
4.少量咯血静卧休息;大量咯血绝对卧床,头低脚高位,头偏向健侧,尽量少语、少翻身。
5.及时清除口腔积血,淡盐水擦拭口腔。
6.消除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禁恼怒、戒忧愁、宁心神。
7.少量出血者可进食凉血养血、甘凉滋养之品,如黑木耳、茄子等;大量咯血者遵医嘱禁食。
(一)发热1.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2.病室凉爽,光线明亮,空气保持湿润。
3.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劳累。
4.协助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内衣,切忌汗出当风。
5.穴位按摩,可选择合谷、曲池或耳尖、大椎放血(营养状况差者慎用)。
6.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猕猴桃、荸荠等,忌辛辣、香燥、助热动火之品。
阴虚内热者,多进食滋阴润肺之品,如蜂蜜、莲藕、杏仁、银耳、梨等。
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四)胸痛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遵医嘱予止痛剂后观察用药反应。
2.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色调淡雅,避免噪音及不必要的人员走动。
3.给予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胸痛严重者,宜患侧卧位。
4.避免剧烈咳嗽,必要时用手按住胸部疼痛处,以减轻胸痛。
5.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皮质下、交感、肺等穴位。
7.遵医嘱使用理气活血通络中药外敷。
(五)气促胸闷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
2.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3.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减少说话等活动,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4.与患者有效沟通,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焦虑等。
5.教会患者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6.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适量活动,以增加肺活量。
7.遵医嘱协助胸腔穿刺抽水或胸腔药物灌注,治疗后观察症状、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进高热量、高营养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8.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脾、肾等穴位。
(六)便溏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等穴位。
4.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等穴位。
5.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
6.进食健脾养胃及健脾利湿食物,如胡萝卜、薏苡仁、赤小豆、栗子等。
严重便溏者适量饮淡盐水。
(七)纳呆1.病室空气流通、新鲜。
2.做好心理疏导,化解不良情绪。
3.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脾、胃、交感等穴位。
4.穴位按摩,可选择足三里、阳陵泉、内关、脾腧、胃腧等穴位。
5.进食增加肠动力的食物,如苹果、番茄、白萝卜、菠萝等,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少食多餐。
(八)便秘1.指导患者规律排便,适度增加运动量。
2.餐后1~2小时,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大肠、胃、脾、交感、皮质下、便秘点等穴位。
5.穴位按摩,可选择天枢、脾腧、肓腧、大肠腧等穴位,寒证可加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