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源地选择共6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63 MB
- 文档页数:69
第7章地下水取水工程7.1 地表水取水工程概述7.1.1地下水水源地的选择水源地的选择,对于大中型集中供水,关键是确定取水地段的位置与范围;对于小型分散供水而言,则是确定水井的井位。
它不仅关系到水源地建设的投资,而且关系到是否能保证水源地长期经济、安全地运转和避免产生各种不良环境地质作用。
水源地选择是在地下水勘察基础上,由有关部门批准后确定的。
7.1.1.1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选择进行水源地选择,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满足需水量的要求,其次是它的地质环境与利用条件。
1.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取水地段含水层的富水性与补给条件,是地下水水源地的首选条件。
因此,应尽可能选择在含水层层数多、厚度大、渗透性强、分布广的地段上取水。
如选择冲洪积扇中、上游的砂砾石带和轴部、河流的冲积阶地和高漫滩、冲积平原的古河床、厚度较大的层状与似层状裂隙和岩溶含水层、规模较大的断裂及其他脉状基岩含水带。
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考虑其补给条件。
取水地段应有较好的汇水条件,应是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或接近补给水源和地下水的排泄区;应是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
例如在松散岩层分布区,水源地尽量靠近与地下水有密切联系的河流岸边;在基岩地区,应选择在集水条件最好的背斜倾没端、浅埋向斜的核部、区域性阻水界面迎水一侧;在岩溶地区,最好选择在区域地下径流的主要径流带的下游,或靠近排泄区附近。
2.水源地的地质环境在选择水源地时,要从区域水资源综合平衡观点出发,尽量避免出现新旧水源地之间、工业和农业用水之间、供水与矿山排水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说,新建水源地应远离原有的取水或排水点,减少互相干扰。
为保证地下水的水质,水源地应远离污染源,选择在远离城市或工矿排污区的上游;应远离已污染(或天然水质不良)的地表水体或含水层的地段;避开易于使水井淤塞、涌砂或水质长期混浊的流砂层或岩溶充填带;在滨海地区,应考虑海水入侵对水质的不良影响;为减少垂向污水渗入的可能性,最好选择在含水层上部有稳定隔水层分布的地段。
第四章地下水如何寻找地下水结合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找水山区1 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中2 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山谷中3 两山夹窄谷,谷中利于截堵地下水平原1 古河道2 河流阶地:河漫滩上卵石多,地下潜流似暗河3 洪积扇中找水第一节地下水的组成与结构地下水的概念地下水的贮存空间地下水流系统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地下水的概念:广义: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各种形式的水--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结合水、毛管水、重力水狭义: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重力水✓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山前倾斜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水质较优✓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系统性干旱地区洪积扇地形水系平面图干旱区山前洪积扇水文地质剖面图➢可恢复性➢复杂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 由过度抽取引起的损耗问题➢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桥梁等交通受损、海水倒灌入侵2 水涝和盐渍化问题➢由排水不当、粗放灌溉等引起的水涝和盐渍化问题,我国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形势十分严峻。
➢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
它是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3 污染问题●工业、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施用等,导致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
地下水环境污染呈现出由点向面、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
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由污染造成的缺水城市和地区日益增多。
地下水的贮存空间空隙:孔隙、裂隙、溶隙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连通性好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分布不均匀可溶性岩石中的溶隙连通性差分选良好排列疏松的砂岩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岩分选不良含泥、砂的砾石部分胶结的砂岩具有裂隙的岩石具有溶隙的可溶岩➢含水层:能含水并能透水的岩土层(砂层、砂砾石层)--含水带➢隔水层:可含水但不透水的岩土层(页岩、粘土层)➢蓄水空间:岩土层有较大空隙;为隔水层所限;有补给来源。
地下水取水工程设计方案前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的水资源日益减少,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形式,其储量大、不易受污染、水质稳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工程设施,地下水取水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介绍地下水取水工程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选址条件、取水井的类型与设计、水质检测及处理等方面,希望为有需要的读者提供参考。
选址条件地下水取水工程的选址应考虑以下条件:1.地下水资源丰富。
选址时要首先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选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2.地下水水质好。
地下水水质稳定,不受大气、生物等的影响,而且不易受到污染,因此水质是选择地下水取水工程的重要条件之一。
3.地形条件平缓。
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土方工程,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区可以减少土方工程的难度和建设成本。
4.土层条件稳定。
地下水取水井需要在固定的地下深度上进行,如果选址的土质条件不稳定,可能会导致井筒损坏、坍塌等安全问题。
5.交通条件便捷。
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材料,因此交通便捷的地区能够大大减少建设成本和设备进出的难度。
取水井的类型与设计地下水取水井的类型可以分为单口井和多口井。
单口井是指只在一个地点开挖的取水井,多口井一般由多个单口井组成,以增加取水量。
一般来说,单口井适用于取水量较少、用途单一的场合,多口井则适用于取水量较大、用途复杂的场合。
下面以单口井为例,介绍取水井的设计:1.井深:选择井深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地面水位、地下水的质量、工作面积等因素,一般选址时应留有足够空间以用于井深的不断调整和改变。
2.井径:井径应根据设计取水量选定,但同时应充分考虑设计的安全性和工作条件,一般井径较小的井壁较薄、强度较低,井径较大的井则施工较为困难。
3.井筒结构:井筒结构的选定应考虑到施工难度、工期、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基础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和土层情况,采用适当的防渗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工程的稳定性。
毕业论文(设计)报告题目: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分析摘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划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两类方法——数值模型法和经验法。
对两种方法在划分时存在的有点和弊端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规律,两种方法互相结合是准确划分保护区的有效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当数值模型法和经验法不能同时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使划分的范围更准确。
关键词:地下水源地保护区经验法数值模型法目录1. 引言 (5)2.地下水源地保护区的类型 (6)2.1一级保护区 (6)2.2二级保护区 (7)2.3准保护区 (7)3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依据与原则 (7)3.1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划分的依据 (8)3.2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原则 (8)4.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指标 (9)4.1距离标准 (9)4.2时间标准 (9)4.3边界标准 (10)5.地下水水源地划分方法 (10)5.1经验法 (10)5.1.1理论基础 (10)5.1.2具体划分步骤 (11)5.1.3存在的问题 (11)5.2数值模型法 (11)5.2.1理论基础 (11)5.2.2具体划分步骤 (12)5.2.3存在的问题 (14)5.3两种方法的比较 (14)6. 案例分析:陕县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15)6.1自然地理条件 (15)6.1.1地理位置及经济概况 (15)6.1.2地形地貌 (15)6.1.3气候与气象 (16)6.2 水文地质 (16)6.3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17)6.3.1地下水资源状况 (17)6.3.2用水及供水状状况 (18)6.4.陕县地下水质评价 (18)6.4.1评价标准及方法 (18)6.4.2水质综合评价 (20)6.5陕县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21)6.5.1 陕县水源地划分依据 (21)6.5.2数学模型法划分 (21)6.5.3经验法划分 (21)6.5.4划分结果 (23)6.6.水源地保护区污染分析与保护措施 (24)6.6.1水源地保护区污染分析 (24)6.6.2污染防治措施 (25)6.6.3污染源整治方案与原则 (25)7. 结论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分析1. 引言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是维持水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人民健康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