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对地形图比例尺的选择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524.00 KB
- 文档页数:1
地物的测绘一、一般要求1、已知点的要求。
主要是密度的要求,用常规的方法测图,图根点的密度要达到1:500图每幅8点,1:1000每幅12点,1:2000每幅15点。
2、对碎部点的要求。
主要是测距长度和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来限定。
测距长度由于目前多用测距仪,精度在测程之内均有保证。
对于点位中误差,主要地物应小于图上的0.6mm,次要地物或困难地区要小于图上0.8mm。
3、对高程注记的要求。
图上高程点的注记要均匀,依据地形类别,每100平方厘米,要有8—20个高程注记。
平坦地可少些,地貌变化大的丘陵、山地要适当加密,山顶、鞍部等关键地形点处要加注。
城市的路口、道路中线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检修井、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或空地处。
城市区域的高程注记对于1:500图来说要注至二位。
4、仪器的精度要求。
6秒级仪器即可。
5、仪器的安置要求。
对中精度为相当于比例尺精度的一半,整平误差可允许偏差一格。
定向要用长边进行。
二、测绘地物1、凡能在图上表示的均要表示;2、测绘规范和图式是测绘的依据;3、测绘地物要遵循“看不清不绘”的原则;4、能依比例尺的地物要测定其轮廓点,使其与实地地物相似。
轮廓内要注记相应的文字和符号;5、不依比例尺的要准确测定其中心位置;6、半依比例尺的要准确测定其中心线。
三、居民地的测绘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定其实地外围附廓,如实反映建筑物结构特征;2、房屋的轮廓以脚基外角为准,并注记结构与层次,1:500,1:1000图的房屋要逐个表示,临时性的建筑可舍去。
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图上小于0.5mm,简单房屋小于0.6mm2时,可用直线连接。
四、道路的测绘1、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出道路的种类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其他要素的关系。
2、铁路轨顶,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隧洞、涵洞均应注高程;3、公路等双线道路均应依比例尺绘制。
道路设计中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作者:丁志科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2期现阶段数字地形图广泛应用与道路勘测设计,设计人员可以进行全面的方案比较设计。
在数字地形图上进行路线线形设计,可同时对多种方案进行对比,通过多方案对比才能设计出最经济、最合理的路线方案,而不需要多次进行现场实测,真正做到了保证设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节约设计经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公路建设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
1.数字地形图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范围目前,在道路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地形图比例尺主要有,1:2000 ,1:10000和1:50000种,其他比例尺的地形图应用得较少其中,1:2000地形图主要用于道路具体细化设计中,1:10000地形图主要用于路线方案选线设计,1:50000主要用于路线总体走向及路线方案选择;大比例地形图可以用于勾绘和计算桥涵汇水面积,应用于水文计算。
由于数字地形图主要是基于三维地形数据而建立的,而有的地形图的三维地形数据的更新速度较慢,数字地形图的现势性较差,新建地物不能及时更新到数字地形图上,因此,对于地形数据更新较慢的数字地形图,建议可应用于大廊道路线方案选择中,同时通过现场踏勘与数字化地形图的结合进行道路方案设计;而对于地形数据更新较快、现势性较好的数字地形图,需要确认数字地形图的地形数据的更新情况,通过现场踏勘确认无误后,才可以进行细化道路设计;对于有少许地形数据不符的地形图,可以对数字地形图的补测和纠正后进行道路设计。
交通部标准规定:数字地面模型应用于施工图测设阶段时,原始三维地面数据必须野外实测采集,DTM高程插值中误差不大于士0.2m而对于采用纸质地形图数字矢量化获取三维地面数据方法建立的数字地形图,国家标准没有做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和要求,由于该种数字地形图的精度不够,同时考虑当前道路规划、设计、施工及监理各个环节的实际问题,还不能直接应用于施工图测设阶段而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该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某个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做简要评估,用于指导后期的施工图设计,因此,该阶段的设计精度要求较低根据这种数字地形图的特点,可以利用数字地形图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这样既能满足设计的精度要求,又可以节约设计成本,也能缩短设计周期。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2 设计成果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
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
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1 总则1.0.1 为统一公路勘测的技术要求、精度和作业方法,提高公路勘测水平和质量,适应公路工程建设需要,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项目,以及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通叉等独立建设项目的勘测。
1.0.3 公路勘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 公路勘测应按《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所规定的设计阶段进行相应的勘测工作,本规范按初测、定测及一次定测编制。
1.0.5 各设计阶段,当需对路线、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进行方案比较,应对各方案进行同深度的勘测与调查。
1.0.6 公路勘测作业方法除应使用本规定的各种方法外,亦可运用高新技术采用符合本规范精度规定的其它勘测方法,不断提高公路勘测质量与水平。
1.0.7 本规范的测量精度以中误差为衡量指标,极限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
1.0.8 公路勘测工作,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各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完成后,应由主管单位或项目主持单位进行验收。
1.0.9 各种勘测仪具,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测,使用过程中应经常保养、维护和校正,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0.10 公路勘测成果资料提供使用时,必须按程序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 分离式路基左、右行车道分开修建的公路,包括中央分隔带不等宽的和左、右两侧行车道不等高的公路。
2.1.2 公路GPS控制测量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路线各控制点坐标的测量。
2.1.3 三边测量由选定的一系列点构成连续三角形,通过测定各三角形的边长,根据起始点坐标推求各点坐标的测量方法。
2.1.4 高斯平面坐标系根据高斯—克吕格投影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各投影带的原点是该带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X轴方向为该带中央子午线北方向,Y轴方向为赤道东方向。
2.1.5 独立坐标系任意选定原点的直角坐标系。
2.1.6 数字化机助成图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和相应软件,进行地形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管理、显示、绘图和制版的技术与方法。
公路设计的选线方案比较摘要:方案比较是选线中确定路线总体布局的有效方法,在可能布局的多种方案中,通过方案比较决定取舍,选择出技术合理、费用节省、切实可行的最优方案。
本文对公路选线的方案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原则性方案比较;详细方案比较;延长系数;交叉数目Abstract: the scheme comparison is defined in the general layout route and location of the effective method for many of the layout plan in May, through the scheme is decided to choose and choose the technical reasonable and cost savings, the optimal scheme is practical and feasible.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the highway project were briefly discussed.Keywords: comparison of principle solution; Detailed scheme comparison; Extend the coefficient; Cross number1选线方案的重要性路线方案的取舍是路线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方案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道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输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道路网中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是否满足国家政治、经济、及国防的要求和长远利益。
从方案比较的深度不同可有原则性方案比较和详细方案比较两种。
2原则性方案比较从形式上看,方案比较可分为质和量的比较。
对于原则性的方案比较,主要是质的比较,多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详细的经济和技术指标计算进行比较,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评比。
2020年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道路工程)《专业基础考试》真题1.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时,试件的养生方法是()A.在潮湿空气中养生7天B.在潮湿空气中养生14天C.在潮湿空气中养生6天,浸水1天D.在潮湿空气中养生13天,浸水1天2.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影响石灰稳定土强度的因素是()A.土质B.灰质C.含水率D.和易性3.水泥熟料中掺加适量石膏的目的是()A.降低发热量B.增加产量C.减少收缩D.调节水泥凝结速度4.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经过工作性调整的配比称为()A.初步配合比B.基准配合比C.试验配合比D.工地配合比5.建筑砂浆在硬化前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易性包括流动性与()A.保水性B.维勃稠度C.坍落度D.捣实性6.评价沥青与集料粘附性,最常用的方法是()A.水煮法B.拉拔法C.马歇尔法D.维姆法7.沥青路面的抗渗能力主要取决于沥青路面的()A.稳定度B.饱和度C.空隙率D.骨架间隙率8.下列影响沥青耐久性关系中,可不考虑的是()A.热B.氧C.风D.光9.沥青路面混合料组成设计中,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A.减少B.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10.二灰土的主要组成材料是()A.石灰、水泥、土B.石灰、煤渣、土C.石灰、粉煤灰、土D.粉煤灰、水泥、土11.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强度指标是()A.抗压轻度B.抗劈裂强度C.抗弯强度D.抗弯拉强度12.土的含水率是指()A.土中水的质量与土总质量的比值B.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的比值C.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D.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颗粒体积的比值13.评价砂土的密实程度,最常用的指标是()A.相对密实度B.表观密度C.孔隙率D.稠度14.粉细砂在饱和状态下,突然发生振动而且排水不畅,此时砂土可能会出现()A.管涌B.稳定C.液化D.密实15.在持续负温作用下,地下水位较高处的粉砂粉土质黏土等土层冻胀危害()A.程度较轻B. 程度较大C. 程度不明D.与地下水位的高低无关16.地基表面作用着均布的矩形荷载,在矩形的中心点下,随着深度的增加()A.附加应力不变,自重应力增大B. 附加应力线性增大,自重应力减小C. 附加应力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D. 附加应力非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17.土的有效应力作用会引起土体发生压缩,同时有效应力也影响土的抗剪强度,有效应力等于()A.总应力减去孔隙压力B. 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C.总应力减去孔隙空气压力D.孔隙中的空气压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18.粘性土坡整体滑动的稳定安全系数表达为()A.K=稳定力矩/滑动力矩B. K=抗滑力/滑动力C.K=抗剪力/剪应力D. K= 抗剪切力矩/剪应力19.室内测定土的压缩性指标的试验为()A.剪切试验B.侧限压缩试验C.静荷载试验D. 无侧限压缩试验20.有A、B两土样,如果其中A的压缩性大于B的压缩性,则()A.土样B的压缩曲线陡B.土样A的压缩系数小C.土样A的压缩模量小D.土样B易产生变形21.饱和软土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其抗剪强度逐渐增长的原因是()A.总应力减小B.有效应力减小C.孔隙水压力的消散D.孔隙水压力的增加22. 饱和黏土地基瞬时沉降的计算可采用()A.库伦理论B.分层总和法C.经验公式D.弹性理论公式23.土的层流渗透定律(达西定律)一般只适用于()A.砾石B.中砂、细砂和粉砂C.粗砂D.卵石24.下列岩石为变质岩的是()A.花岗岩B.片麻岩C.流纹岩D.泥岩25.下列全部属于岩浆岩构造类型的是()A.板状、块状、流纹状、杏仁状B.片麻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C. 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D. 十枚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26.结晶联结的岩石,结晶颗粒的大小与岩石强度有一定关系,一般晶粒越大强度()A.越小B.越大C.不变化D.无规律27.岩石受力发生破裂时,未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是()A.断层B.解理C.节理D.背斜28.根据地质构造条件分析,下列条件中容易发生崩塌的是()A.沉积岩层的整体接触B.为结构面切割的破碎岩体C.软弱结构面与坡向相反D.无结构面切割的完整岩体29.下列有关岩石风化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岩石的风化作用仅发生在地B. 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体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C. 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强度及稳定性降低D. 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30.山区公路水毁的重要动因是河流的()A.溶蚀作用B.侧蚀作用C.下蚀作用D.机械侵蚀作用31.在某河谷上形成若干级河谷阶地,用于敷设路线最好的是()A.一、二级阶地B.三、四级阶地C. 三级阶地D. 四级阶地32.岩石的风化程度一般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等()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33.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能直接观察地层结构变化的方法是()A.挖探B. 冲击钻探C.触探D. 地球物理勘探34.下列有关岩溶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岩溶水与地表水的流域系统相似B.岩溶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C. 岩溶水水量变化受气候影响不大D. 岩溶水给工程预测预防带来困难35. 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产生滑坡裂缝,其中分布在滑坡体后缘,多呈弧形,与滑坡壁大致平行的是()A.扇形裂缝B.拉张裂缝C.鼓张裂缝D.剪切裂缝36.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A.隧道洞身的勘察B.隧道洞口的勘察C.隧道方案与位置的确定D.隧道的水文地质勘察37.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进行勘测时,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应选用()A.二等B.三等C.四等D.五等38.根据公路勘测平面控制点布设要求,路线平面控制点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宜小于300m,且应大于()A.20mB.30mC.40mD.50m39.下列公路勘探高程控制测量工作中,符合高程控制点布设要求是()A. 高程控制点距离路线路中心的距离应大于35mB. 高程控制点距离路线路中心的距离宜小于400mC. 路线高程控制点相邻点间的距离以1.5-2.5km为宜D.特大型构造物每端应埋设2个(含2个)以上高程控制点40.公路工程地形图绘制中,平原地区测绘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为()A.0.5mB.1.0mC.2.0mD.5.0m41.公路勘测地形图测绘采用GPSRTK法测量时,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应小于()A.10kmB.15kmC.20kmD.25km42.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利用数字地面模型(DTM)计算公路纵断面时,规定要求中桩桩距取值间距应为()A.20-50mB.20-40mC.20-30mD.5-20m43.以地形图数字化的数据源生成的公路数字地面模型(DTM),其搞成插值相对于原地形图的高程误差不得超过原图等高距的()A.1B.1/2C.1/3D.1/544.公路航空摄影测量成图比例尺为1:1000时,航摄比例尺应为()A.1:2000-1:3000B. 1:4000-1:6000C. 1:8000-1:12000D. 1:20000-1:3000045.公路大、中桥定测阶段勘测与调查时,应进行形态断面测量,选择形态断面的要求是()A.任选两个断面即可B.宜在桥位上游选一个断面C.宜在桥位下游选一个断面D. 宜在桥位上、下游各选一个断面46.公路设计定测阶段,对于平原、微丘的一二级公路,中桩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A.±5cmB.±10cmC.±15cmD.±50cm47.公路设计初测阶段,符合大、中桥梁控制测量要求的是()A.可不专门布设桥梁平面和高程控制网B.布设路线控制网时,每岸不需布设必要的控制点C.布设的控制点不需要纳入路线控制测量进行施测D.需设置独立坐标系统48.公路定测阶段,三级及以下公路横断面测量距离检测互差线差应为()米。
新旧版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解读本文通过对新版本《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的解读,按地形图要素分类比较并归纳新旧两套图式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了该《图式》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使广大从事测绘工作的人员能更快适应和理解新图式。
标签:数字地图地形图图式变化及特点1引言地形图(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地形图图式是地形图上表示各种地物和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颜色的规则和标准,是测绘和使用地形图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之一,由测绘主管部门立法颁布实行。
地形图图式是一个活动的载体,其负载的各种符号、形状、大小、多少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物地貌等各种形式自然变化和人类人为的各种活动,这样中国就有1964年版、1974年版、1977年版、1996年版、2007年版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图式的变化和修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07版图式中各种地物的表示更加简捷,符号更加形象和完整。
新版《图式》的出发点,着眼于数字化地形图的出图及入库,抛弃了手工绘图,便于识图。
更能适应数字测绘现状和信息化测绘的发展趋势。
本文对新版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进行了详细解读。
2解读通过07版新图式与96版旧图式相比,07 版新图式变化较大。
新版图式中符号尺寸的尺寸说明比较详细到位、分类(层)较明确,新版《图式》在符号的尺寸及符号间相互关系上更趋于严谨,便于出图。
调整并规范了《图式》符号的标准结构,提高了在应用领域的兼容性。
新版《图式》的变化及特点有以下几点:(1)地形图颜色规定不同。
96 版图式对于地形图颜色规定采用蓝晒复制或单色印刷,视用图需要可以使用黑棕绿三色印刷。
中考地理三轮冲刺重难点地形图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核心考点高频考点一: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注意】关于比例尺容易疏忽的是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实地距离以千米为单位。
(2)大小的比较:可以把比例尺统一写成数字式,则只需要比较分母即可。
如果比例尺的分母较大则比例尺较小,如果分母较小则比例尺较大。
(3)比例尺的选择:选用的比例尺愈大,则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愈小,则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即:比例尺范围、内容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一图幅,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高频考点二:方向的判断(1)当地图上无任何方向标志时,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2)当地图上有指向标时,则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一般为北,有时用字母“N”表示。
相反的方向为南,垂直方向的左面为西,右面为东。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考点三:常见图例和注记高频考点四:五种基本地形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坡度较陡,地面崎岖。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丘陵海拔较低,海拔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较崎岖。
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高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大于500米,边缘较陡峻。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200米。
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世界最大)。
高频考点五:山体的不同部位对应训练1.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已知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是()A.1.2千米B.12千米C.120千米D.1200千米(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80千米B.260千米C.350千米D.500千米2.下图是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略图,两图的图幅大小相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干货】测绘、测量工作内容之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干货是【测绘、测量工作开工前要做的工作内容之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欢迎大家收藏查看!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一、说明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
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
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
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1.一般规定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2.图根点测量(略)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第二章工程建设中地形图的应用与测图比例尺的选择本章主要内容:1、工程建设各阶段中地形图的作用;2、工程设计对地形图的要求;3、大比例尺地形图精度分析;4、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5、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2-1 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各阶段中地形图所起的作用不同的工程建设其规划设计对地形图要求是不同的,如对于一条河流或水系而言,要综合开发和全面规划需要有全流域的比例尺地形图(1:50000~1:100000);对水系的某枢纽工程(大坝)的设计,主要是坝址的选择、建坝后库容量与上游淹没面积、采用的地形图比例尺应为1:10000~1:50000;在大坝初步设计时用图比例尺为1:10000,详细设计1:2000~1:5000;在施工阶段,可测绘1:1000的地形图。
对于对于城市规划、矿山开发等不同阶段需要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一项工程从总体规划、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设计所需地形图比例尺由小到大。
测绘资料要满足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需要,其主要质量标准是:地形图的精度,比例尺的合理选择,测绘内容的取舍适度等。
地形图的精度与比例尺的大小有关,也就是为工程设计提供的地形图,首先要考虑测图的比例尺,再考虑费用问题。
随测图比例尺的增大相应工作量也会成倍增加,费用也相应增加。
(1:500是1:1000的2倍)如1:1000,19000元/幅、76000元/km2;1:500,9300元/幅、148800元/km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要求:总平面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对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运输线路及树林、耕地等,应尽量保留;地形坡度应能与建(构)筑物的配置、运输、排水要求的适宜坡度相适应;建(构)筑物的布置应场地周围的地形和现在的建筑群相适应;填挖方总量最少,且接近平衡。
§2-2 工业企业设计对地形图的要求工业企业设计对地形图的要求:在总图运输设计中,对于地形、地物测绘所要求的必要精度;在工业企业的初步设计阶段在总平面图上要确定和绘出车间、仓库、动力设施和铁路线等主要建筑物的轮廓位置和坐标;在竖向布置图上要绘出竖向布置系统,设计地面连接方式、场地平土标高、排水坡向、建筑物地坪的高程以及运输道路的高程等;土方工程图要分别表示出土方的填、挖量与土方总量;管道总平面图的设计系在建筑物之间布置和绘出上下水、动力、电力等地上和地下主要管线的位置与坐标;在施工设计阶段,设计的内容基本上与上述相同,只是比较详细些。
浅谈在公路勘察设计中如何进行选线摘要:公路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勘察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受到设计单位、地形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本文基于选线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重要性出发,结合项目建设过程实践,现从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三个阶段谈谈如何进行选线,以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公路勘察设计;选线设计;工程造价引言公路选线是否科学与公路设施建设的质量及其使用寿命直接相关。
公路选线首先必须满足国家基本建设法律法规的要求,然后还要对实地情况进行考察与分析,并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条件、环境因素及地理位置等做出选择。
只有按照这些步骤逐一落实,才能确保后期的公路建设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本文主要对公路勘测设计中的选线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如何选择最佳路线方案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我国公路的项目建议书或者长远规划,需进行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然后制定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如何才能制定一份完美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从项目开始阶段就要将选线摆在整个工程的首要位置,详细步骤包括:(1)对本项目的公路建设标准及建设规模要有清楚的了解,制定出满足规定要求的线形技术指标。
(2)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质等自然特征,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
(3)现场勘查将会对项目建设造成影响的主要关键控制点,例如铁路、隧道、高压线、桥梁、水库、自然风景区、文化遗址、街道(尤其是拆迁量大的街道)等区域。
(4)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及调查资料,在项目所在区域1:50000地形图上进行初步路线方案的设计,设计路线可结合新建公路、街道段改线、利用老路等情况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方案。
根据1:50000地形图上设计的多种路线方案,然后在更详细的1:10000的项目地形图上进行路线的设计,此时每条路线设计技术指标必须要符合规范要求,并且半径宜取大于规范的最小值。